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浦东新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

更新时间:2023-12-09 浏览次数: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应用
  • 1. (2023高三上·浦东月考) 按要求填空。
    1. (1) ,形影相吊。(《陈情表》)
    2. (2) 出师未捷身先死,。(出自杜甫《》)
    3. (3) 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遭遇不公,但为了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 2. (2023高三上·浦东月考) 假如大观园里下发防疫物资,下列人物因最后收到并且品质不好而埋怨,人物与语言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林黛玉:我就知道,不是发别人最后剩下的,也不给我。 B . 探春:什么道理,同是自家姐妹,发东西还要分个三六九等。 C . 薛宝钗:我倒是不觉什么,只怕他人笑你们的待客之道。 D . 宝玉:轮到我倒好,免得给其他人,白白惹她不开心。
  • 3. (2023高三上·浦东月考)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亚里士多德认为,____,____,____。同样,____,____。

    ①我们对他人惨败的同情几乎全都是因为我们强烈地意识到

    ②我们也会非常容易地遭遇与他们相同的悲惨经历

    ③一旦把我们置于特定的环境中

    ④我们对他们的同情就会大打折扣

    ⑤一旦他人的行为看起来是那些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有的行为的时候

    A . ①③②⑤④ B . ③②④⑤① C . ①⑤④③② D . ⑤①④③②
二、现代文阅读
  • 4. 阅读

    中国风的魅力

    ①在当代流行歌曲的发展过程中,古代文学常常扮演着“救生员”的角色。2000年周杰伦推出他的第一张专辑《Jay》,从此开始了他的“天王”的历程。《Jay》在2000年的出现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张专辑的十首歌曲融合了古今中外不同的风格和文学意象,其中由方文山作词的一首《娘子》开创了21世纪初期流行歌曲的复古风,古典文学意味的歌词和Rap、R&B、New Hip﹣Hop等西方新曲风神奇融合,改变了以往现当代流行歌曲在利用传统资源时尽量使音乐符合歌词风格的惯例。藉由歌词和音乐之间的反差,营造特殊的欣赏体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②除了词曲的反差之外,此类歌词制造新奇效果的另一“秘笈”在于歌词文本制造大量的词性活用、句式倒装、非常规词语搭配等语法现象。(甲)从“春风又绿江南岸”到“让高速的车阵,把城市的庄严挤垮吧”,这些语法现象在古今诗词创作中普遍存在,但运用密度如此之大却并不多见,它们的存在颠覆了受众原有的阅读习惯,形成了新鲜的感觉。

    ③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继周杰伦之后,陶喆、胡彦斌、后弦、南拳妈妈等纷纷效仿,形成了当代流行歌坛一股新的时尚潮流——“中国风”。歌坛你行我效,大量作品集中涌入市场,一时蔚为大观,甚至呈现泛滥之势。(乙)作品质量参差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写作后劲不足与创新性的缺乏是中国风歌曲面临的最大挑战。

    ④在论及21世纪流行歌坛的中国风现象时,许多论者将其归结为演唱者或创作者“民族自豪感”“民族认同感”的增强;中央电视台4次邀请周杰伦参加春节联欢晚会,且一律采用中国风曲目同样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但也有学者指出当下词人对传统资源的偏好一般来自自身的兴趣爱好或商业嗅觉,即便经过认真学习,如若不是长期研究浸染,终究免不了一种形式化的隔阂感。反映在作品中,便是传统元素的表面化、符号化、零碎化和意义扁平化的倾向。(丙)。即便是中国风歌词的代表人物方文山,其作品工整、精致、华丽,却也常常现出粉饰气。而与当代年轻人审美的视觉化倾向及MV的流行相对应,中国风歌词常常更为强调形式感与画面感,而并不过于追究意义的深度。中国风歌曲带来的新鲜感恰恰反映了听众对传统文化的陌生与疏离。在这场歌者与听众共同营造的古典优雅的风尚中,传统仅停留在最为表象的层面,其精神实则和当代社会的文化气质格格不入了。21世纪的中国风歌曲不再是一种“乡愁”,甚至不是“回望”,而是当代年轻人对古代社会与古典文学的一种想象。即便周杰伦的歌唱得越来越慢、吐字越来越清晰,终究还是缺少那份悠远醇厚。

    ⑤当代流行歌曲对传统文学资源的运用基本延续着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1967年去世)时期的几种主要形式:如“旧词新曲”(邓丽君《淡淡幽情》专辑)、段落拼接式(梅艳芳演唱的《床前明月光》)、点缀式(大量中国风歌曲),以及化用,(丁)。此外,一种新的形式值得注意——“颠覆式”。即以冒犯或颠覆的方式运用传统资源,解构其原来的价值和意义,传达自己的观念和主张。

    ⑥对传统资源的颠覆式用法自古有之,在21世纪的当代流行歌曲中,它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一种特征较为鲜明的创作方式。而这种“颠覆”或“解构”往往只是一种策略,目的在于批评或嘲弄当下的社会现象,并非真正指向传统本身。

    (有删改)

    1. (1) 第①段中“救生员”的含义是:
    2. (2) 下列四个例子,分别放在(甲)(乙)(丙)(丁)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

      ①如伊能静的《念奴娇》,歌词拼凑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两者共同的主题其实用的是词牌“念奴娇”的字面意义,即“美人如此多娇,少年英姿焕发,怎么想都是她”。

      ②如网上出现了一首打油诗——《蝶恋花中国疯》:“江南桃花朵朵开,岁堤春晓,苏三发如雪。彩云追月东风破,西厢和尚醉花楼。牡丹江畔忆长安,红颜看穿,应是花恋蝶。却忘春风逍遥叹,花田错尽中国疯。”对应了十八首中国风歌曲,而这还仅仅是中国风歌曲中的小部分而已。

      ③如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④以周杰伦著名的《东风破》为例: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A . ④①③② B . ③②④① C . ④②①③ D . ③①④②
    3. (3) 能够根据文意作出推断的一项是 ____
      A . 方文山作词的《娘子》这首流行歌曲将中国风的歌词与传统音乐融合在一起。 B . 当下词人对传统资源的偏好一般来自自身的兴趣爱好或商业嗅觉,所以不可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 C . 方文山的词曲作品常常出现粉饰气是因为其作品过于工整、精致和华丽。 D . 当代年轻人审美视觉化是中国风歌词强调画面感的原因之一。
    4. (4) 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 (5) 按照文章⑤⑥两段中的有关信息,以下这首流行歌曲《相思》的歌词是否属于“颠覆式”?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红豆生南国,是很遥远的事情。相思算什么,早无人在意。醉卧不夜城,处处霓虹。酒杯中好一片滥滥风情。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守着爱怕人笑,还怕人看清。春又来看红豆开,竟不见有情人去采,烟花拥着风流真情不在。

      附: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5. (2023高三上·浦东月考) 阅读

    骑自行车的人

    指尖

          ①那时我刚刚十六岁。远没有风驰电掣,在漫漫长路上,自行车像另一个笨拙的我,不停地冒着热汗,用力穿行在颠簸不平的公路上。偶尔,汽车带着一团巨大的尘烟驶过,骑行者就得眯起双眼,屏住呼吸,跨下自行车,等待尘土缓慢散去,道路重现。

    ②当我终于站到林场院子,面对灰头灰脸仿佛在尘土里滚过无数次的女孩,晓星轻轻地说了一句:“给你打好了水,快去洗洗吧。”在其后的三年时间里,我和晓星,成为一间房屋、两张床、一把椅子、一个凳子、两只水盆的共同拥有者 , 呼吸同样的空气,均分火炉里源源不断散发出的热度。

    ③我卸下行囊,用树枝和石块抠掉轱辘里的泥和杂草,用水将自行车擦洗干净,推到空屋里。一块灰蒙蒙的塑料布,让它瞬间变得暗淡无比。好在林场生活也为它提供了出镜机会:我们骑着自行车去供销社,在管村人热辣辣的目光中,隔着宽宽的水泥台,交易一些必需品。更多时候,我们沿着大坡滑行到管村的某户人家,在那里,有一些同龄女孩,她们站在街门口,仿佛一直在等待我们的到来。有时,会有一杯白糖水提前等在她家桌子上,跟穿衣镜和盛满豆子的老花瓶一起,沉默地注视着门外。那杯白糖水要喝很长时间,比我们之前喝过的任何一杯糖水都甜,喝完后,嘴唇黏黏的,一直到骑车回宿舍,那甜味还有残留。

    ④夏天,我被晓星邀请去她家。路上,我和晓星不约而同地提起初次骑自行车的情形,都是八九岁的样子,推着家里唯一那辆父母骑了好多年的自行车,在黄昏的街道上,我们不停地练习跨梁动作:将脚尖蜷起来,将脚面收起来,快速跨过去。更多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的右脚是如此多余的一个器官啊,它阻挡了自行车允准和接纳我们的好意,也阻挡了我们技艺的提升。当我们终于可以坐在车座上时,才发觉,面前的世界如此高大、空旷而坎坷。我们终于可以骑着自行车沿着河沟边行走,去往场院,去往街衢,去往人家。而妹妹在后面追着,气喘吁吁,小脸通红。风中很快就传来她的央求,我们捏闸,试着慢下来,再慢下来,自行车仿佛就要停下了,但倘若我们身子歪向一旁,肯定会带着自行车一起倒下的。

    ⑤事实的确如此。

    那个黄昏特别漂亮,满天布满瑰丽的云霞,神奇的是,那些彩色的光芒很快就降在大地上,村庄变得通红,场院、饲养处、庙院,包括谷秸、柰子树、牲口和我们,都变得红彤彤的,天地间洋溢着一股喜气。一种强大而蛮横的力量让我毫不费力地跨上自行车,在高高的车座上,我看见了天空倒映在温河里,另一面天空虚假而真切地呈现出来。那一刻,天地已非原来的天地,而村庄更非旧有的村庄,包括骑车的我,也不是刚刚推车出门的那个我了。当妹妹喊我的时候,我高声说“坐上来吧”,自行车并不停下,妹妹追着渐渐缓下来的自行车,然后双手拉住后衣架,用力跳上来。

    ⑦她当然没有跳上来,咣当,刺耳的声音掠过我的耳膜,眼前的红霞瞬息暗淡下去 , 那股力量抽身而去,我突然变得异常无力,妹妹在身后激烈的扭动和拉扯,我手里的车把左右摇晃起来,根本来不及让自己沉静下来,我就向左一歪,又一声钝响掠过耳膜。

    ⑧我被压在车梁中间,妹妹被压在后轱辘下面。当我将身上的自行车推起来后,才看到,自己新裤子膝盖处,竟然破了一个三角形的口子。转身看妹妹,她的裤腿被扯成两三个长条。这一刻,我们开始忧心忡忡,因为不知该如何走进家门,面对母亲。

    ⑨那个冬天,我和晓星学会了用毛线编织车座套、车梁套,花花绿绿的织物让自行车变得扑朔迷离。我们从未想过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似乎心里是有某种冲动的,但到底是想离开林场,还是想成就一个有理想抱负并对社会有用的自己,也并不知道。邮差骑着摩托车轰轰隆隆地来,他卸下来自外面的报纸、杂志和信件便轰轰隆隆走了,很少停留。有次晓星坐着邮差的摩托车回了趟家,当然,等她回来的时候,没有摩托,也没有自行车,只能用双脚走完五里地。但她从此有了关于摩托车的亲身体验,一种跟自行车明显不同的速度让她常常向往。

    ⑩我们被自行车带到林场,并沦陷于此,这不是自行车的错,也不是摩托车的错。

    ⑪后来,晓星比我先从林场调走了。那次她是坐汽车走的。

    ⑫我最后一次骑车从林场大门出来,周围空荡荡的,所有吸附在身后的目光,都已消散。那一刻,我似乎成为一个与林场和师傅们再无瓜葛和关联的人。沿着大坡滑行到管村,那些曾经坐在门口的女孩们都不见了,有的嫁人了,有的去城里打工了,还有的坐在炕上不停地绣花,等待媒人掀开自家的门帘。我只遇见那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他扒着街门蹒跚地走出来。我朝他笑笑,拐上了公路。

    (有删改)

    1. (1) 第②段的画线句颇有特点,请对此加以赏析。
    2. (2) 第⑥、⑦两段的画线句描写了景物的瞬息变化,请赏析其妙处。
    3. (3) 阅读第①段与第⑫段,分析“我”的形象变化。
    4. (4) 某出版社正开展“优秀散文年选”工作,要求以“好的散文应该在文字描述背后,尽可能地拥有丰赡的意义”为遴选标准。请写一封 100 字左右的推荐信向出版社推荐这篇散文。
三、诗歌阅读
  • 6. (2023高三上·浦东月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李将军赴定州

    (唐)郎士元

    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

    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

    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注]①送李将军赴定州:诗题一作“送彭将军”。这首诗有多个版本,此处取其一。②双旌:唐代节度使出行时的仪仗。③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山间缺口自古为南北交通要道。④天骄:汉时以此称匈奴。

    1. (1) 从题材看,这首诗属于____
      A . 送别诗 B . 边塞诗 C . 记行诗 D . 咏史诗
    2. (2)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
      A . 首联形象鲜明,气势雄壮。 B . 颔联工笔细描,色彩绚丽。 C . 颈联视听结合,意象寥廓。 D . 全诗虚实相生,用字简洁。
    3. (3) “莫断阴山路”又有版本作“想到阴山北”,你认为哪个版本更好?请结合整首诗,从内容角度说说你的理由。
四、文言文阅读
  • 7. (2023高三上·浦东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韦叡字怀文,京兆杜陵人。时王憕、杜恽并有乡里盛名,祖征谓叡曰:“汝自谓何如憕、恽?”叡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然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也。”

    ②四年,帝诏叡都督众军。叡先攻二城。既而魏援将杨灵胤帅军五万奄至,众惧不敌,请表益兵。叡曰:“吾求师,彼亦征众。‘师在和不在众’,古人之义也。”因战,破之。

    ③七年,迁左卫将军。会司州刺史马仙琕自北还军,为魏人所 , 三关扰动。诏叡督众军援焉。叡至安陆,增筑城二丈余,更开大堑,起高楼。众颇讥其示弱。叡曰:“不然,为将当有怯时。”是时,元英复追仙琕,将复邵阳之耻 , 闻叡至乃退

    ④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稜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叡每坐使稜说书,其所发擿,稜犹弗之逮。高祖方锐意释氏天下咸从风而化叡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⑤叡雅有旷世之度。莅人以爱惠为本,所居必有政绩。景宗时与群帅争先启之捷 , 叡独居后,其不尚胜率多如是,世尤以此贤之。

    (节选自《南史•韦叡列传》)

    【注】①邵阳之耻:北魏中山王元英曾围攻南梁钟离,韦叡驰援解围,在邵阳之战中大败元英。②景宗:指梁将曹景宗。《南史•曹景宗列传》记载其“为人自恃尚胜”,众将受命齐援钟离时,景宗“欲专其功”而险些孤军独往;后韦叡与其合作,方共解钟离之困。③启之捷:上报获胜的消息。

    1.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皆莫汝

      ②且吾求

    2. (2)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师在和不在众

      A.胜任

      B.能够

      C.取胜

      D.教训

      ②为魏人所

      A.超越

      B.效法

      C.践踏

      D.追踪

    3. (3) 把第④段画直线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4. (4) 第③段画线句对表现韦叡的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上文加以分析。
    5. (5) 第④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高祖方锐意释氏天下咸从风而化叡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6. (6) 综观全文,结合注释,分析第⑤段“世尤以此贤之”的原因。
  • 8. (2023高三上·浦东月考)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卷雪楼记

    (明)袁中道

    质有而趣灵者,莫如山水,而常苦其不相凑,得其一,即可以送目而娱老。昔宗少文怀尚平之志,欲结宇衡山,而其后竟止江陵,立宅三湖上。岂非深山道远,饮食药饵俱艰,于老人不宜,而三湖浩渺之波,粘天荡日,亦可借其秀润,以畅性灵耶?荆州百里,无培塿之山,而惟大江自蜀来,浪喷波腾,为天下奇观。

    中郎卜居沙市,既治一楼曰砚北以瞰江,其前尚有隙地。一日梯而自登其脊以望,大笑曰:“吾事济矣。”遂于楼之前复植两楹,承霤而出之,如头上髻,始尽得江势。举江自蜀趣吴,奔腾颓叠,澄鲜朗耀,震荡大地,淹润河山者,悉归几席之下。凡巴西之远峰,梦南之芳草,九十九洲,乍隐乍现。千帆竞举,惊沙坐飞;棹歌渔唱,接响互答;霁雨旦暮,烟景万状。于是中郎登而乐之,而谓予曰:“宗少文弃衡山而止江陵也,有以也哉。”时暑路方升,九市如炙,而登此楼,□大江如积雪晃耀,沁人心脾。故不待其成,日夕游焉,而字之曰“卷雪”。

    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人,著名画家。②尚平:亦作向子平,东汉人。向子平的子女婚嫁后,他不问家务,游历山水,不知所终。③袁中郎:袁宏道,作者兄长。④霤:屋檐。

    1. (1) 可填入第二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____
      A . B . C . D .
    2. (2) 对第二段中袁中郎的“吾事济矣”的“事”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能再建一亭 B . 理解宗少文 C . 得山水性灵 D . 能登楼避暑
    3. (3) 选择一个角度,赏析第二段的画线句。
    4. (4) 本文以“记楼”来表现作者对“质有而趣灵”的山水的追求,请对此加以分析。
五、写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