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2023年化学中考三模试题

更新时间:2023-11-23 浏览次数:2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span></strong>
  • 1. 下列叙述中是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 . 氧气具有氧化性 B .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C . 铜具有导电性 D . 食醋具有酸性
  • 2. (2021·岳阳) 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区分软水与硬水 B . 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 C . 验证燃烧需要氧气 D .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 3. 中国传统金工艺是将金溶于汞中制成“金汞滚”,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火除汞,使金附着在器物表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鎏金时金发生了化学反应 B . 金汞漆属于合金 C . 金汞加入硫酸铁中黄溶液颜色会消失 D . 金汞漆加入盐酸中会产生大量气泡
  • 4. 生活中常对一些场所进行消毒以保障人体健康。下列几种消毒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正丙醇(C3H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B . 次氯酸钙【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 . 过氧乙酸(C2H4O3)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 . 二氧化氯(ClO2)由1个氯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 5. 下列有关物质间反应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铜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C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眼的白光,冒白烟,生成氧化镁 D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是黄色并产生大量白烟
  • 6. 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将零散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下列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安全

    B.化学与健康

    ①家庭中煤气泄漏时,先关闭阀门

    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要验纯

    ③进入地下洞穴前不需要进行灯火实验

    ①人体缺乏维生素A,易患坏血病

    ②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③霉变花生中含黄曲霉素,能致癌

    C. 化学与环境

    D.化学与生活

    ①废弃塑料引起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②脱硫煤的使用,有利于减少酸雨的发生

    ③使用天然气等新能源,有利于减少碳排放

    ①食物腐烂是缓慢氧化

    ②冰箱中放入活性炭可消除异味

    ③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清洗油污

    A . A B . B C . C D . D
  • 7. 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为了完成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应积极探寻二氧化碳的转化方法。下图是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的微观过程,关于该过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B .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1:3 C . 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均未改变 D .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 8.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鉴别:用无色酚酞试液鉴别氢氧化钠与碳酸钠 B . 制备:用NaCl和混合制纯碱 C . 除杂:用浓硫酸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D . 检验:在空气中点燃,检验生成物,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 9. (2019·潍坊)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溶液 B . c物质微溶于水 C . 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D . 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 10. 识别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①表示向一定量的水中通电一段时间 B . ②表示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 . ③表示向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 ④向相同质量的Mg、Zn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二、填空题</span></strong>
  • 11. 《流浪地球》系列影片点燃中国人的航天梦。化学助力太空科技。
    1. (1) 锯合金是制造天宫二号的材料。图1是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图2依次是Li、K、Cl、Ga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它们表示的元素与铝元素同一周期的是(填字母,下同),其中化学性质与铝原子相似的是,且该对应元素组成的单质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生活中经常使用金属铝,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宇航员在天宫实验室中顺利地完成了养蚕种菜的实验。①实验发现蚕宝宝在失重的条件下吐出了蚕丝。鉴别蚕丝属于天然纤维还是合成纤维的方法是.②宇航员在天宫实验室种植的大叶生粟,最好施加化肥的种类是肥(选填“氮”、“磷”或“钾”)。
    4. (4) 中国空间站的供电主要依赖装在问天号和梦天号实验舱外部的太阳能帆板,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的基板材料是玻璃纤维,光伏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是,玻璃纤维属于材料。(填“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或“复合”)。
三、流程题</span></strong>
  • 12. 高纯氧化铁可作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以下是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Fe2O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已知:(NH4)2CO3溶液呈碱性,40℃以上时(NH4)2CO3分解。

    1. (1) 高温时硫铁矿烧渣中的Fe2O3与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2) 实验室中,步骤1、步骤Ⅱ中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为 ,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 等。
    3. (3) 步骤中由(NH4)2CO3生成FeCO3的变化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加适量氨水的目的是
    4. (4) 洗涤FeCO3的目的是除去表面附着的杂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适量的 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
    5. (5) 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四、实验题</span></strong>
  • 13. 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指出图甲中标有②的仪器名称:
    2. (2) 实验室常用装置BD制取的气体有(用化学式表示,任写一种),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 (3) 实验室里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制得NH3。用该法制取NH3时,其发生装置应选用装置(填字母),其收集装置若选择用F这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则气体应从(a、b)端进入F中。
    4. (4) 某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分离H2、CO2的混合气体。步骤如下: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H2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可得到CO2

      ①X溶液最好选择(填字母)。

      a. NaOH浓溶液        b. 饱和Ca(OH)2溶液 

      ②选用稀H2SO4而不用盐酸,可能的原因是

五、科学探究题</span></strong>
  • 14. 实验课上,老师指导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钝的实验,邀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粗盐的提纯。

    【查阅资料】

    ①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少量可溶性MgCl2、CaCl2等杂质

    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强碱.

    【主要玻璃仪器】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酒精灯。

    【主要试剂】粗盐样品、稀盐酸、溶液、NaOH溶液、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

    1. (1) a.去除粗盐中的泥沙。

      ①称取粗盐样品10.0g,用蒸馏水充分溶解。

      ②过滤,去除泥沙得到溶液Ⅰ。

      以上两步操作中均需要使用到玻璃棒,②中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b.去除可溶性杂质。将溶液1按如图流程图进行处理:

        

      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过滤后,所得的滤液中共有种溶质。

      ③确保加入“过量溶液”的操作方法是

      c.获得产品。将溶液口转移入(填仅器名称)中,通过结晶获得干燥的产品9.2g。

      d.数据处理。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92%。

    2. (2) 【结果与反思】

      实验操作、试剂和装置均不存在问题,老师却指出该样品中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并不是92%,请说出你的理解:

    3. (3) 小明提出,如果【实验过程】步骤(2)中只调换“过量BaCl2溶液”与“过量溶液”的加入顺序,对除杂结果也不会产生影响,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4. (4) 小聪提出,实验过程可以进行简化,你认为小聪的具体想法是
六、推断题</span></strong>
  • 15.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是生命之源,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B与A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C俗称熟石灰;D是由三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硝酸盐,D和A混合,溶液温度显著降低,据此原理可制作“摇摇冰”;C与D混合研反应生成A、E、F三种物质,E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A的化学式为
    2. (2) B俗称
    3. (3) C的澄清溶液通常用来检验气体。
    4. (4) E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色。
    5. (5) C与D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七、</span></strong><strong><span>综合应用</span></strong><strong><span>题</span></strong>
  • 16. 如下图采集的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的溶液pH及温度变化关系。
    1. (1) 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112.5秒时烧杯中溶液所含的粒子数目关系N(Na+)(Cl-)(填大于、等于、小于),一开始烧杯中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2. (2) 已知氢氧化钠稀溶液的浓度和相应的pH如表所示:

        

      溶液中氢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近似pH

      4%

      14

      0.4%

      13

       

      12

      0.004%

      11

      0.0004%

      10

      ①根据表中数据推断,当溶液近似pH为12时,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②向5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30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计算出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根据计算数据推断,所得溶液的pH范围是(填字母)。

      a.13~14      b.12~13      c.11~12        d.10~1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