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慈溪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3-11-21 浏览次数:4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大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巾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氧循环”中循环的是( )
    A . 氧气 B . 二氧化碳 C . 氧元素 D .
  • 2. 下列物质名称、俗称、化学式完全正确的是( )
    A . 氢氧化钠    苛性钠NaOH B . 碳酸钠    烧碱Na2CO3 C . 氧化钙    熟石灰Ca(OH)2 D . 硫酸铜    胆矾ZnSO4·5H2O
  • 3. 分析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浓硫酸 B .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 . 测定溶液的pH D . 处进气收集O2
  • 4. 科学家利用精密的仪器把石墨拆成只有一个或几个原子层厚的“碳片”,目前,这种“碳片”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碳片是一种单质 B . 碳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 . 碳片是一种有机物 D . 碳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 5. 一款带滚轮的书包,其内部没装电池,但拖动书包使轮子滚动时,嵌在轮子里的LED灯会发光。图中的实验装置能反映此现象原理的是( )
    A . B . C . D .
  • 6. 小科按图示操作进行酸的性质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若X是稀硫酸,则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B . 若X是稀硫酸,侧c一定J CuO固体液 C . 若X是稀盐酸,则c一定是单质 D . 若b是Fe2O3 , 则黄色溶液一定是氯化铁
  • 7. 如图甲所示,重80N的物体在大小为30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F1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以0.4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再改用图乙所示的滑轮组拉物体,该物体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2作用下,在相同的水平面上以相同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了0.5m{滑轮与绳子质量及滑轮与绳了的摩擦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拉力F2的大小为60N B . 拉力F1的功率为24W C . 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15N D . 拉力F2做的功为45J
  • 8. 图中“一”表示两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戊,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中要求的是( )

     

    A

    HCl

    ZnO

    H2SO4

    Al

    CuCl2

    B

    C

    CuO

    H2SO4

    O2

    CO

    C

    Mg

    HCl

    NaOH

    CuCl2

    MgO

    D

    Na2CO3

    Ca(OH)2

    NaNO3

    HCl

    CO2

    A . A B . B C . C D . D
  • 9.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开始运动,甲球由静止释放,乙球以一水平初速度抛出。甲球下落过程中经过P、Q两点,乙球下落过程中经过O点,P点与O点位于同一高度。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释放瞬间,两球的重力势能相等 B . 甲球先后经过P、Q两点时的机械能相等 C . 位于P点的甲球与O点的乙球,机械能相等 D . 整个下落过程,甲乙两球动能的增加量相等
  • 10. 下列有关除杂实验设计中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

    A

    除去MnO2中少量的KCl

    将固体溶于水,过滤,蒸发结晶

    B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先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再通入浓硫酸

    C

    除去NaCl中的Na2CO3

    加入适量的HCl

    D

    除去铜粉中的氧化铜粉末

    加入过量的H2SO4 , 过滤,洗涤干燥

    A . A B . B C . C D . D
  • 11.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胶头滴管中含有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玻璃管一端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选项

    A

    AgNO3溶液和HCl气体

    浓硫酸和水

    B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NaOH溶液和CO2

    C

    稀硫酸和铁片

    水和CaO

    D

    稀盐酸和碳酸钙

    BaCl2和Na2CO3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如图是某家庭电路,闭合开关,灯不亮,用测电笔接触c点氖管不发光,接触d点氖管发光。已知该电路有两处故障,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ac间断路,eb间断路 B . ac间短路,eb间短路 C . ac间断路,cd间短路 D . eb间断路,cd间断路
  • 13. (2021九上·义乌期末) 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图线 y 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 . 镁一定过量 C . 锌一定过量 D . 镁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最大
  • 14. 某K2CO3样品中含有Na2CO3、MgCO3、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3.8g,加入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m。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 B . 若m>4.4g,则样品的组成最多有3种可能 C . 若m=4.4g,则样品中一定含有NaCl D . 若m=4.4g,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 15.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小灯泡L的额定电流为0.6A,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5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15V"。闭合开关S,在保证电路安全的前提下,最大范围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分别绘制了电流表示数与电压表示数、电流表示数与滑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阻值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3.6W B . 电源电压为16V C . 当电流表示数为0.25A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2.75W D . 若将电压表量程换为0~3V,滑动变阻器允许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18~50Ω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 16.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对有关知识的总结,请你完成填空。

    1. (1) 逻辑关系:物质类属间存在着如图关系,其中酸和盐属于关系。
    2. (2) 转化关系:上图表示几种化合物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含镁化合物M。上图中物质M属于(填“氧化物”“酸”“碱”或“盐”);上图中①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 17. (2021九上·江北期末) 小宁家里的电子式电能表标有“3200imp/(kW·h)”的字样,表示用电器消耗1kW·h电能,电能表指示灯会闪烁3200次。他将电水壶单独接在该电能表上正常工作6min后水烧开,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了320次,则烧水过程中消耗的电能为kW·h,此时电水壶的实际电功率为W。
  • 18. 如图所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先用拉力F1将物体从A拉到O,物体到达O点时马上改用拉力F2将物体从O拉到C,其中LAO=LOB , 用频闪相机每隔相同时间拍下物体的位置(用虚线框表示),若拉力F1在AO段所做的功为W1 , 消耗的功率为P1 , 拉力F2在OB段所做的功为W2 , 消耗的功率为P2 , 则W1W2 , P1P2。(均填“<”“>”或“_”)

  • 19. 在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某种金属粉末,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图中圆圈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

    1. (1) 该金属粉末可能是____;
      A . Ag B . Mg C . Al
    2. (2) 图中"●”所表示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 20. 向一定质量的Mg(NO32和G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不饱和的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发现质量仍为a克。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若忽略操作中的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21. 某电厂的粉煤灰含有Al2O3 , 还有少量的FeO、Fe2O3和其它成分。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不与酸反应,以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Al2O3 , 流程如下:

    1. (1) “酸浸”过程中,稀硫酸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流程图中,操作Ⅰ的名称是
    3. (3) “氧化"过程发生的反应为2FeSO4+H2SO4+H2O2=Fe(SO1)3+2H2O,其中H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该化学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 22.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托盘秤甲和乙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条AB质量分布不均匀,A、B是木条两端,C、D是木条上的两个点,AD=BD,AC=DC、托盘秤甲和乙的中心各固定有一个大小和质量不计的小木块,A端放在托盘秤甲的小木块上,B端放在托盘秤乙的小木块上,甲的示数是6N,乙的示数是18N。物体AB的重力为N;若移动托盘秤甲,让C点放在托盘称甲的小木块上,则托盘秤乙的示数是N。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36分)
  • 23.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私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标有序号“②”的仪器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写出一种即可)
    3. (3) 某科学兴趣小组想要制取氨气,他们查找资料后确定原料为氯化铵和熟石灰;发生装置为A;收集装置既不能用C也不能用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制取氨气的反应需要加热

      B.制取氨气的反应物中有液体

      C.氨气易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

      D.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E.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关于氨气的收集装置,科学兴趣小组继续探索……

  • 24. 小科同学利用一个弹珠、三根材料和厚度都相同的橡皮条等器材探究“橡皮条的弹性势能与长度、宽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他将橡皮条依次固定在弹弓上,在弹性范围内,将橡皮条拉伸相同的长度,将弹珠在同一位置沿水平方向弹射出去,测得弹珠被弹射的水平距离,数据如表:

    次数

    橡皮条

    橡皮条宽/cm

    橡皮条长/cm

    弹珠被弹射的水平距离/m

    1

    a

    0.50

    20.00

    10.10

    2

    b

    0.50

    30.00

    8.20

    3

    c

    1.00

    20.00

    14.00

    1. (1) 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来间接反映橡皮条的弹性势能大小的。
    2. (2) 比较第1次和第2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 (3) 同种材料、相同厚度的橡皮条,拉伸相同的长度,弹性势能最大的橡皮条是____。
      A . 窄而长的 B . 宽而长的 C . 窄而短的 D . 宽而短的
  • 25. 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中,同学们进行如下研究。

    【实验器材】干电池3节,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5Ω),滑动变阻器(40Ω1A),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所有器材均完好)

    【实验方案】将量程为0~15V的电压表并联到小灯泡两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1. (1) 实验时若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接下来最合理的操作是____;
      A . 更换小灯泡 B . 检查电路是否短路 C . 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2. (2) 当电压表读数为3.8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3. (3) 【实验反思】小金认为,电压表选用0~15V量程进行实验,因该量程下每一小格为0.5V,3.8V读数不够精确,导致计算得到的额定功率误差较大。若电压表换用0~3V的量程,将其并联到滑动变阻器两端,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0.7V,即可减小误差。

      【反思交流】小企发现测得的小灯泡两端电压与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小于电源电压。带着这一疑问,继续探究
      【实验改进】于是小金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电路图,电压表V1选用0~15V量程,电压表V2选用0~3V量程。进行实验,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得到三次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小灯泡两端电压(V)

      变阻器两端电压(V)

      电流(A)

      1

      3.0

      1.1

      0.24

      2

      3.4

      0.7

      0.26

      3

      3.8

      0.3

      0.28

      小金按反思后的思路,利用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为0.7V时所测的数拆,计算得到的小灯泡"额定功率"比真实的小灯泡额定功率(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 26. 宁波有端午吃“灰水棕”的习俗。所谓“灰水棕”是指用草木灰的漫出液浸泡糯米做成的棕子,清香软糯。小科对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糯米中加入食用碱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软化食物纤维等作用;

    ②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K2CO3 , 还含有少量K2SO4和KCl。

    【实验探究】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并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

    1. (1) 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漫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漫出液;取少量慢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变色,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碱性。
    2. (2) 小科用图示装置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搅拌乙、丙中的反应物外,还可以
    3. (3) 有同学认为通过丙装置质量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结果会偏大,为了更精确的测量,该同学建议在乙丙之间增加两个吸收装置,你认为装置中从左到右按顺序应盛放的两种试剂是____。
      A . NaOH溶液 B . 浓硫酸溶液 C . NaHCO3饱和溶液 D . 滴有稀硝酸的AgNO3溶液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7、28题每题4分,第29题6分、第30题、31题每小题7分,第32题10分、第33题9分,共47分)
  • 27. 如图所示,小明用一根硬棒搬动一个石块,棒的上端A是动力的作用点,若要用最小的力搬动石块,请标出杠杆的支点O,并画出最小动力F的示意图并说明理由。

  • 28. 中医药方【金花清感颗粒】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和治疗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它由金银花、薄荷、甘草等12味药组成。
    1. (1) 金花清感颗粒中含有的薄荷醇(C20H20O6)、甘草素(C15H12O4)等有效成分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 (2) 该药方中提取某有机化合物X与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1.8g水。则X中碳、氢的质量比为
  • 29. 小科想把一个重400N的物体用比较省力的方法提升2m,并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如图甲,他用平行于斜面的推力P=240N,将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推到顶端,已知斜面高2m、长4m。

    【方案二】:他利用如图乙所示滑轮组拉动绳子将同一重物匀速提高2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和摩擦)。请分析计算:

    1. (1) 方案一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2. (2) 方案二中动滑轮的重力。
    3. (3) 小科利用上述哪种方案提升重物更省力?(写出分析计算过程)
  • 30. (2023·湖州) 为测定某品牌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明先将钙片粉碎,再各取2.5g粉末与一定量的同浓度稀盐酸反应(钙片中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测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考虑二氧化碳的损失)。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数据记录表

    组序

    粉末样品的质量(g)

    盐酸的质量(g)

    二氧化碳的质量(g)

    1

    2.5

    10

    0.22

    2

    2.5

    20

    0.44

    3

    2.5

    30

    0.44

    1. (1) 小明先将钙片进行粉碎,其目的是
    2. (2) 通过分析第2组和第3组数据,可知第3组反应中过量。
    3. (3) 求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31. 图甲是自动上水电热水壶,因其取水方便越来越受到喝茶人士的喜欢。取水时,只要闭合开关,水泵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就能将水抽到壶内。

     

    1. (1) 自动取水时,将1.1kg水抽高0.5m灌入电热水壶中需要5s,电动机的机械效率为80%,则电动机抽水时的功率至少为多少瓦?(g取10N/kg)
    2. (2) 该款新型智能电热水壶,有高、中、低三挡,还可以手动调节,它的等效电路图如图丙所示,其中R1=R2=100Ω,均为电热丝,单刀双掷开关S2可接a或b。求:

      ①开关S1断开、S2接b时,电热水壶处于(填“高温”“中温”或“低温”)挡。

      ②电热水壶处于高温挡时的电功率

  • 32. (2023·绍兴) 在探究酸、碱性质时,小敏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烧杯中固体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加入稀盐酸后出现的现象是
    2. (2) 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3. (3) 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4. (4) 通过计算得出d点坐标。
  • 33. (2023·台州) 我省实施“清凉工程”,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空调。
    1. (1) 安装一台额定电压为220伏,最大功率为5500瓦的空调,需要给教室单独铺设输电线。通过计算说明,应选择允许通过最大电流至少为多少的导线?
    2. (2) 某台空调制冷时消耗的功率为2340瓦,若连续制冷0.5小时,消耗多少电能?
    3. (3) 为落实节能降耗,某同学设计并安装了如图甲的自动控制模拟电路,实现当气温升至30℃时,衔铁才能被电磁铁吸下,接通空调线路。热敏电阻R1的阻值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乙。

      实际使用中发现:当气温在30℃上下波动时,空调线路会频繁接通和断开,影响空调的正常使用。因此该同学在图甲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定值电阻R0(如图丙),实现了空调线路接通后,气温降低至26℃以下时才自动切断,回升至30℃后才重新接通。请计算R0的阻值,并说出“气温从30℃降低至26℃时,空调线路不断开”的工作原理。(电路改进前后,衔铁刚被吸下时,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不变;线圈电阻忽略不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