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二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科学...

更新时间:2023-11-09 浏览次数:2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体 B . 冰川分布于两极和高山地区,是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C . 目前使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 D . 水资源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恢复
  • 2. 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 . 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105帕(760毫米汞柱) C . 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D . 人的心情通常跟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变化有关
  • 3. 下列有关气压和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高气压区多晴燥天气,低气压区多阴雨天气 B . 大气运动总是从低气压区流向高气压区,我们称为风 C . 吹向东南的风叫西北风 D . 气象学上,把空气的上下运动叫做垂直运动
  • 4. 水槽中放一个小铁盒,铁盒中放少许细线和一个铝块,铁盒漂浮在水面。现用细线把铝块拴在铁盒下面,铁盒仍漂浮在水面,如图所示。讨论前后两个操作水槽中的水位以及铁盒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槽中水位不变,铁盒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大 B . 水槽中水位下降,铁盒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变 C . 水槽中水位不变,铁盒浸入水中的体积变小 D . 水槽中水位上升,铁盒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变
  • 5. 制作“叶脉书签”需要配制100g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可调节游码 B . 在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12g氢氧化钠固体 C . 将准确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 . 选用100mL量筒量取88mL的水
  • 6.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某温度下两种不同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定相同 B .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200mL某溶液,密度为1.2g/cm3 , 其中含溶质24g C .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 .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 7.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 . 配制蔗糖溶液 B . 获取纯净水       C . 获取氯化钠晶体 D . 配制10%的食盐水
  • 8. (2020八上·金华期中) 如图所示,将重为12N的小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小球的一半体积浸在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7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的体积为700cm3 B . 小球的密度为1.2g/cm3 C . 缓缓向下移动弹簧测力计,小球对测力计的拉力最小可达到0N D . 剪断悬吊小球的细线,小球在水中稳定时受到的浮力为12N
  • 9. 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液体”,下列对这些“液体”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盐放进水中,盐水就是均一、稳定、透明的纯净物 B . 汽水倒入杯中会有大量气泡溢出,说明气体不能溶于水 C . 用汽油去除油污,汽油相当于溶剂,油污相当于溶质 D . 一杯盐水敞开放置较长时间会有晶体析出,可判断它是悬浊液
  • 10. 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是( )
    A .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B . 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 C .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 . 地球上如果没有大气,火山喷发现象依然存在
  • 11.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若再加入30g氯化钠配成该温度下的溶液,其质量分数为( )
    A . 30.8% B . 36% C . 26.5% D . 35.4%
  • 12. 如图是一种便携式“碘伏棉签”,塑料管内装有碘伏消毒液,它的上端封闭,这样消毒液就不会从下端流出,使用时将封盖打开,消毒液会自动向下流入药棉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封盖没有打开时,消毒液不受重力的作用 B . 封盖没有打开时,消毒液是被大气压托住的 C . 封盖打开后,消毒液不再受重力的作用 D . 封盖打开后,消毒液不再受大气压的作用
  • 13. 如表提供了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该表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A .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 B . 20℃时,10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 C . 将4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该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 . 将8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 14. (2020八上·婺城期中) 用高压锅煮粥,熄灭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 . 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打开锅盖后气压比原来低,所以重新沸腾 C . 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还会长时间沸腾 D . 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 15. 甲、乙体积相同,乙、丙质量相等,将它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其中丙为沉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所受的浮力大于甲所受的重力 B . 若三个物体均由同种材料制成,则丙一定实心 C . 丙物体的平均密度最小 D . 乙受到的浮力最大
二、填空题(共40分,每空2分)
  • 16. 把一木块(ρρ)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桶中,木块静止时将处于(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若木块的重力为1.5N,则从桶中溢出的水受到的重力为N。
  • 17. 元宵佳节,很多市民都有燃放孔明灯祈福的习俗。
    1. (1) 孔明灯上升时,灯罩内气体密度外面的空气密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2) 当一个重0.5N的孔明灯匀速直线上升时受到的浮力是N。
  • 18. 一木块漂浮于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烧杯中有未溶解的硝酸钾晶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体积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可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方式是(选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选填:增多或减少)。

  • 19. 读某中学气象小组同学记录的1月份数日的气象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分析这段时期该地气压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可以推断,引起天气变化的原因是过境。
    2. (2) 在14、15日的两天里,天气变化最为剧烈,可能会出现天气。
  • 20.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选填“升高”或“降低”),液体和气体的压强随流速的增大而(选填“增大”或“减小”)
  • 21. 水的循环示意图中,序号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序号④表示水循环中的环节;
    2. (2) 下列三个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____(填字母)。
      A . 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B . 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C .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 22. (2020·瑞安模拟) t1℃时,将质量均为35克的氯化钾和硝酸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所示(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

    1. (1) 据图分析烧杯A中溶解的溶质为
    2. (2) 将t1℃时烧杯B中的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克。
  • 23. 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包括纬度位置、、季风等。
  • 24. (2021八上·浙江月考) 如图所示,乒乓球从水里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A、B位置时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A、F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FB(选填“>”“=”或“<”);已知乒乓球最终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3cm3 , 则乒乓球的质量是g。

  • 25. 如图所示,把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溢水杯中,甲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40g,乙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50g。则:

    1. (1) 小球的质量是g。
    2. (2) 若甲杯中液体是水,则乙杯中液体的密度是____g/cm3。(填字母编号)
      A . 0.8 B . 1.1 C . 1.25 D . 1.3
三、实验探究题(共40分,每空2分)
  • 26.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杂质,且杂质难溶于水)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60克10%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实验一:按下列实验步骤和要求回答粗盐提纯的有关问题。

    第一步:溶解。①称量:称量前先把天平调平,准确称取6.0g粗盐。

    ②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加粗盐于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第二步:过滤。①待过滤的混合液在引流之前先静置一会儿再过滤。

    ②引流时与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三层滤纸处。

    第三步:蒸发。①如果蒸发皿中有液滴飞溅,原因是

    ②当蒸发皿出现时,应停止加热。

    第四步:转移。此粗盐精制过程中,玻璃棒在过滤时的作用是

    实验二:用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氯化钠)配制了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填字母序号,多选)。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称量时砝码和氯化钠放错盘③称量时只在天平左盘垫上滤纸④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⑤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 27. 如图所示,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估测大气压的大小,根据课本中的实验方案,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这就是大气对吸盘的压力。

    B.将蘸水的塑料挂衣钩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量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计算出吸盘与玻璃板的接触面积为S。

    E.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 (1) 由于疏忽,实验小组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2. (2) 步骤E中,p=
    3. (3) 实验中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蘸水的目的是
    4. (4) 如果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15N,为了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你认为实验中所选吸盘的面积应尽量。(填“大一些”或“小一些”)
    5. (5) 小组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与1标准大气压值相差很大。成员分析,可能是测得的吸盘的面积不准确;也可能是吸盘与玻璃板面脱离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准确;还可能是。(写出一条)
  • 28. 小明利用实验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他把重为6N的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将它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

    1. (1) 做丙、丁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有关;
    2. (2) 做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3. (3) 做甲乙两次实验,是为了
    4. (4) 如图,将该用弹簧测力计悬挂起来,并逐渐浸入水中,下列能正确表示金属块所受浮力F与浸入深度h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29. 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Ⅰ.(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Ⅱ.(查阅资料)

    ①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过程和放出热量(Q)的过程。

    ②通常状况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Ⅲ.(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Ⅳ.(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图2所示的实验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5℃。

    1. (1) Ⅴ.(实验结论)

      图1实验中,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则溶液温度(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2. (2) 图2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则溶液温度(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Ⅵ.(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氢氧化钠固体,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

    3. (3) 在图2所示实验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
  • 30. 根据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20406080100
    溶解度/g氯化钠35.736.036.637.338.439.8
    氯化铵29.437.245.855.265.677.3

    1. (1)  图中能表示氯化铵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
    2. (2)  比较好的分离这两种物质的方法是
    3. (3) 30℃时,将50g氯化铵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加热至60℃,一定变大的量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溶质质量 B . 溶剂质量 C . 溶解度 D . 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解答题(共35分)
  • 31. (2020八上·余杭月考) 人们常用“冰山一角"来形容事物显露出来的仅仅是其很小的部分,更多的还隐藏在表面现象之下。事实上,冰山浮在海水中的确只露”一角"(如图所示)。若现有一座冰山,它露出海面的体积是2000m3 , (已知:海水的密度取ρ海水=1×103kg/m3 , 冰的密度ρ=0.9×103kg/m3)。则:

    1. (1) 假如此冰山完全熔化,则液面将(填“不变”、“降低”或“上升");
    2. (2) 这座冰山的总体积为多少?
  • 32. 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阅读后计算:

    浓硫酸(H2SO4)500毫升

    浓度(质量分数)

    98%

    密度

    1.84克/厘米3

    相对分子质量

    98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贮藏

    1. (1) 这瓶浓硫酸的含溶质g。
    2. (2) 欲配制6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硫酸多少毫升?
  • 33. (2018八上·杭州期中) 如图所示是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竖直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配有一个限压阀,当内部的气体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气体就会冲开限压阀,放出一部分水蒸气,使锅内气体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直径为22cm,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10㎜2 , 限压阀的质量为100g的,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1.0×105Pa.问:

    1. (1) 此高压锅的原理
    2. (2) 此时内部气体的最大压强是多少?
    3. (3) 该高压锅在大气压强为0.8×105Pa的地区使用时要保证水的沸点与上题一样,则应换一个质量为多大的限压阀?(g取10N/kg)
  • 34. (2020八上·秀洲月考) 图甲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圆柱体浸没后继续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烧杯底部接触为止。图乙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

    求:

    1. (1) 圆柱体完全浸没在水中的时受到的浮力。
    2. (2) 圆柱体的体积。
    3. (3) 圆柱体的密度。
  • 35. 盛夏时分,小王同学在打开冰箱给弟弟取饮料时,脑海里突然浮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每到夏天开冰箱门都比较费力?通过仔细观察,她掌握了以下信息:打开冰箱门时,弟弟手上的风车突然转动了;冰箱门口也有白色的雾气飘动。结合所学知识,对夏天开门特费力,风车转动和冒白雾等给出合理解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