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昌平区2023年初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模拟练习

更新时间:2023-11-20 浏览次数:2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strong>
  • 1. “(分封制)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屏蔽周室。言封此以下文、武、周公之子孙为二十六国也。”该史料表明周代分封制的(  )

    ①分封目的    ②分封对象    ③封国权力    ④瓦解过程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 下面是一部历史剧剧本的大纲。据此判断这部剧是( )                                 

    第一幕 青年求明主:生于卫,有奇才

    第二幕 明君秦孝公:求贤才,谋富强

    第三幕 君臣开盛局:奖军耕,削特权

    A . 武王伐纣 B . 管仲改革 C . 三家分晋 D . 商鞅变法
  • 3. 封泥是中国古代用于密封文书并加盖印章的泥块,右侧是秦代“九江守印”封泥。《史记正义》载:“秦置九江郡。”对以上史料判断正确的是( )

    ①“九江守印”封泥属于文献史料

    ②封泥与《史记正义》的记载可相互印证

    ③“九江守印”封泥可用于研究秦的文字

    ④两则史料表明了秦代在中央实行的官制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下面是秦始皇与汉武帝施行的治国措施,其共同作用是( )                                                                  

    秦始皇

    汉武帝

    实行郡县制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度量衡

    北击匈奴,修建长城

    实施“推恩令”

    立儒家学说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

    平抑物价

    北击匈奴

    ①控制地方权力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扩大中外交流   ④推动文化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5. 它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历经2700公里。“它”是( )
    A . 都江堰 B . 郑国渠 C . 灵渠 D . 大运河
  • 6. 下面能够体现唐代中外交往繁盛的诗句是( )
    A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惇 B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C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 7. 宋代武人的称谓经历了从“健儿”到“赤老”(对军人的鄙称,也有无赖之意)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宋代( )
    A .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 重文轻武的政策 C . 都市生活的丰富 D . 文学艺术的繁荣
  • 8. 从下面的《两宋与辽、西夏、金战和简况表》中可以看出( )                                                                                                                                                                                   

    政权

    较大规模交战时间

    和平时间

    北宋与辽

    960- 1004,约44年

    100多年

    北宋与西夏

    1038- 1044,约6年

    100多年

    南宋与金

    1127 -1141,约14年

    近100年

    合计

    约70年

    约300多年

    A . 频繁战争给各民族带来灾难 B . 民族交融促进民族共同繁荣 C . 战争导致民族对峙局面形成 D . 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 9.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但铜钱、铁钱体积大、分量重,对于长途贩运贸易或巨额批发交易十分不便。在此背景下,宋代( )
    A . 推广了冬麦和晚稻两熟制 B . 打破了城市的市坊界限 C .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 扩大了海外贸易的范围
  • 10. 下 面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A . 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 B .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 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成就
  • 11. 下面大事年表的名称应是( )                                                                                                                          

    时间

    1861年

    1862年

    19世纪80年代

    1895年

    1898年

    事件

    创办安庆

    内军械所

    设立京师

    同文馆

    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

    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

    A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 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C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 12.  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是疯子。”他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A .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B .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C .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 . 使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 13. 解放战争馆内陈列分为“争取和平民主准备应付内战”“实行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举行战略决战”“实施战略追击”5个单元。下面的场景应属于( )

    A . “实行战略防御”单元 B . “转入战略进攻”单元 C . “举行战略决战”单元 D . “实施战略追击”单元
  • 14. 1957 年中国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 5%。这主要得益于( )
    A . 全国大陆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 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5. 下面思维导图①②③处应填写的是( )

    A . 要求以人为中心;建立世界的联系;宣传自由与民主 B . 建立世界的联系;要求以人为中心;宣传自由与民主 C . 宣传自由与民主;要求以人为中心;建立世界的联系. D . 要求以人为中心;宣传自由与民主;建立世界的联系
  • 16. 下面表格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史事

    主要人物

    重要文件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拿破仑

    《独立宣言》

    B

    美国独立战争

    华盛顿

    《人权宣言》

    C

    法国大革命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D

    美国内战

    林肯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A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拿破仑 《独立宣言》 B . 美国独立战争 华盛顿 《人权宣言》 C . 法国大革命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D . 美国内战 林肯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17. 下面关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脉络梳理正确的是( )
    A . 《共产党宣言》一→巴黎公社一→俄国十月革命一→中国共产党诞生 B . 巴黎公社一→《共产党宣言》一→俄国十月革命一→中 国共产党诞生 C . 俄国十月革命一→《共产党宣言》一→中国共产党诞生一→巴黎公社 D . 俄国十月革命一→巴黎公社一→中国共产党诞生一→《共产党宣言》
  • 18. 列宁说:“靠《凡尔赛条约》来约束维系的整个国家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之上的。”这说明该条约( )
    A . 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的关系 B .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C .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 . 使世界形势发展趋向缓和
  • 19. 下面是美国总统罗斯福1933年颁布的一系列法令。这反映出( )                                 

    3月颁布《银行紧急法令》提供银行35亿美元贷款

    5月通过《农业调整法》调节农业生产销售

    6月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协调各工业部门活动

    ……

    A . 罗斯福新政的原因 B .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过程 C . 罗斯福新政的结果 D . 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
  •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②出现以美 、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斗争

    ③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④世界格局出现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strong>
  • 21. 文化与教育:传承·交融·进步

    材料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许多著作被冠以某某经、某某传等名称。

    材料二:书院是元代士人重要的活动中心。                                             

    人物

    身份

    史实

    忽必烈

    元世祖

    下诏:“宣圣庙及管内书院……毋得侵扰亵渎,违者加罪。”

    特穆尔

    元成宗

    下诏:“赡学(资助)土地及贡士庄田, 以供春秋二丁朔望祭祀(祠堂祭祀和书院讲经活动)。”

    穆尔布哈

    中央官员

    新建涑水书院以祀奉司马光

    徐琰

    地方官员

    将南宋国子监翻修重建为西湖书院

    材料三:

    主日学校:星期日对在工厂做工的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免费学校

    1781年英国建立了主日学校,学校除了宗教教育之外,还增加了诸如历史、地理、基础科学等内容。工人们掌握了读写算的能力,他们能够去阅读通知布告、操作说明、报刊杂志,工人阶级的整体文化水平有了提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工业化的向前进行

    1. (1) 将材料一的表格填写完整。结合所学,概括汉字演进的特点。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政府扶持书院发展的方式。指出其政治背景。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英国教育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 22. 粮食——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中国历代 (部分)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时期北方耕地面积(亿市亩)南方耕地面积(亿市亩)
    魏晋南北朝1.9251.925
    隋唐3.213.21
    宋辽金元2.594.61
    4.396.31
    4.316.19

    材料二:玉米、甘薯原产于美洲,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它们被带到了欧洲、西亚,后来传入中国。

    著作名称著作记载
    ①《本草纲目》(玉米)根叶主治小便淋沥、沙石,煎汤频饮甘薯补虚乏,健脾胃,强肾阴
    ②《遵化通志》(清代)玉蜀黍(玉米)愈种愈多(清代)种者(甘薯)颇多,亦抵米谷
    ③《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清代)玉米参加轮作复种的耕地,比不种玉米的耕地每亩可增产32.750公斤(清代)同块土地上种植甘薯,比不种甘薯增产50%

    材料三:英国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提供了大量粮食和畜产品,从而满足了工业生产对于农畜产品的需求,在养活更多的人口的同时,保持了粮食基本供求平衡。农业进一步扩大了对铁制品的需求,进而刺激了煤炭业的发展和冶铁业技术的创新。

    ——摘编自任艳等《工业化进程中英国农业的兴衰及其启示》

    材料四: 迈上新征程,要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从复杂的国际形势看,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总体有保障,但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稳产保供的基础还不牢固。要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加快构建以粮食安全和有效供给为目标的粮食安全综合保障体系。

    ——摘编自《人民日报》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时期前后,北方与南方耕地面积对比的变化。说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与发现玉米、甘薯相关的航海家的事迹。任选一本著作的记载,仿照示例进行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②说明清代在河北遵化地区普遍种植玉米与甘薯,可用于研究当时遵化地区农作物的种植情况。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农业发展在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4. (4)  依据材料四,谈谈对我国坚持“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认识。
  • 23. 回望过往,眺望前方。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示例:选择②。1931年在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对统一领导与加强全国苏区和红军部队的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简史》 记述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第二章 掀起 土地革命的风暴

    第三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四章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第五章  A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第七章  B 

    第八章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第九章 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十章  C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三 传承红色基因

    注:《那年那兔那些事儿》 将每个国家都塑造成一只动漫小动物,通过它们的故事,讲述党

    史上的一系列重大史事。

    1. (1) 从材料一地图中任选两个“重要地点”,参考示例介绍与该地点相关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示例除外)
    2. (2) 将下列章节名称填入材料二的相应位置。(写序号)从B、C章节中任选其一,结合该章节中会涉及的史实,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的认识。

      ①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 (3) 你赞同材料三中哪位同学的看法,请说明理由。并推荐一种学习党史的具体途径。(不得包含材料中的途径)
  • 24. 中轴线是北京的灵魂和脊梁。

    材料一 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单霁翔说:“(中轴线上)天坛、先农坛呈现出庄严肃穆的祭祀景观;从天桥到前门,一直都是商品贸易活跃的区域;从正阳门到故宫,从古至今都承载着政治功能。”

    材料二 中轴线标注了中国的过往与当下,体现了中国的文化与精神。

                                                                                                                          

    素材

    观点及理由说明

    元大都循照《周礼·考工记》记载的中正对称的城市建造规范,结合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传统,最终确定以积水潭( 今什刹海)为城市中心,以中轴线贯穿南北

    观点:中轴线是____之线

    理由:____

    1919年,五四运动从中轴线东侧的北大红楼开始。“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成为时代的呐喊

    观点:中轴线是____之线

    理由:____

    2018年,围绕中轴线的历史、艺术、发展等主题,开展“探访中轴线”活动。活动吸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友人来到北京,并引发了140. 7万国外网友的关注

    观点:中轴线是一条中外友好交流之线

    理由:通过举办探访中轴线的活动,向世界展示了北京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体现了今日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的愿望

    1. (1) 依据材料一判断,图中属于中轴线上“承载着政治功能”的建筑有。(写序号)结合图文材料,概括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特点。
    2. (2) 从材料二表格①和②中任选其一,完成填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