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抽...

更新时间:2023-11-27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 1.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②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是( )
    A . 北平和平解放 B . 解放西南各省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西部大开发
  • 3.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彭德怀自豪地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战争( )

    ①使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

    ②为成立新中国做出了贡献

    ③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④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4. 1954年,毛泽东在《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中说:“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次会议是( )
    A .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D .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5.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的政策是( )
    A . 农民土地所有制 B . 农业合作化 C . 赎买政策 D . 国有企业改革
  • 6. 下表是1952 -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结构情况。由此可知1956年我国( )

    A . 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B . 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 . 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D . 民主政治建设加紧进行
  • 7.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 )
    A . 黄继光 B . 王进喜 C . 焦裕禄 D . 雷锋
  • 8. 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建成武汉、包头钢铁基地

    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举办第29届夏季奥运会

    ④成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9. 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下侧资料。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1. 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2. 增强企业活力
    3. 股份制改革
    A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 农村乡镇企业发展 D . 全行业公私合营
  • 10. 以下是《中国共产党简史》的部分目录,其中第七章的标题应为(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C . 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D .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 11. 下侧是某同学所绘制的知识结构图。①处应填写的是( )

    A . “三步走”战略部署 B . 中国梦宏伟蓝图 C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1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
    A . 内蒙古自治区 B . 新疆维吾尔白治区 C . 广西壮族自治区 D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13. 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这一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这一伟大构想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一国两制”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九二共识”
  • 14. 它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它”是( )
    A . 海军 B . 陆军 C . 空军 D . 火箭军
  • 15.  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这标志着我国( )
    A . 军事科技取得重大突破 B . 空军现代化建设的进步 C . 海军的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 D . 军队组织架构实现革命性重塑
  • 16.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下列照片中,反映我国在探索太空征程上迈出第一步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2019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我国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共和国勋章”,以表彰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位科学家是( )
    A . 钱学森 B . 邓稼先 C . 袁隆平 D . 莫言
  • 18.  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达30870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大关,自“十三五”以来已经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这表明我国( )
    A .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B . 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C . 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 D . 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 19. 右侧表格内容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是( )

    A .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B . 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C .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D . 电信产业快速发展
  • 20.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B .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C .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D .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21.  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

    材料一 9月27日,会议通过了四项决定:(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将北平改为北京。(二)采用公元纪年,当年为1949年o(三)在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四)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摘自王桧林等《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进行了总结。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相关会议名称及其意义。
    2. (2) 从材料二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史实。(写序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维护国家统一:

      国防建设成就:

      科学技术探索:

    3. (3) 将下列史实填入相应位置。(写序号)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个史实,参照示例,说明史实与该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的关系。(示例除外)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深圳经济特区设立

      示例:史实①胜利油田的建成,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22. 农业发展见证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在资源极度稀缺的背景下推动了农机化的发展。1 959年,在以农机化为核心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下,推进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农机化运动的浪潮。

    ——摘编自方师乐、黄祖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阶段性演变与发展趋势》

    材料三

    1. (1) 指出材料一中“这一政策”的名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该政策实施的意义。
    2. (2) 依据材料二,说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判断,这一报道应该发生在( )。(写序号)并说明判断理由。

      ①20世纪50年代末,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②20世纪80年代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 23. 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彰显大国风范。

    材料一:

    材料二:经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多年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国际格局初露端倪。这为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提供了机遇。经过多方努力,到70年代初,我国外交工作打开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第二次建交高潮……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到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 10多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参与国际事务情况(部分)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 29 个国家参与的 ①
    1990年中国政府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遣 5 名军事观察员,开启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 ② 成员,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峰会通过《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
    2015年中国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6年中国签署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

    ——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 2019年9月)》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原则”的重要价值。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取得的外交成就。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取得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
    3. (3) 完成材料三的表格。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方式。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认识。
  • 24. 铁路发展见证中华民族历史性飞跃。

    材料一: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如今我国已拥有先进、发达的铁路系统。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于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铁路以市场化为导向,在体制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实现政企分开,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铁路发展把科技进步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不断提升铁路科技水平,把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发展过程中,中国铁路孕育了具有铁路特色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推动铁路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傅志寰等《中国铁路百年发展与创新》

    材料三:下表是同学们在整理铁路建设成就时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1. (1) 依据材料一,将图中A、B内容补充完整。概括这一时期我国铁路事业发展的表现。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谈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铁路发展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任选一项铁路建设成就,仿照示例,进行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2011年,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密切了北京与上海之间的联系,提高了我国

      高铁网络覆盖水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