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

更新时间:2023-12-12 浏览次数: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以下每小题的四个选项里,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面关于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藻类植物无根茎叶分化,都是多细胞个体 B . 苔藓常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C .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中都有胚乳 D . 被子植物的果实属于营养器官
  • 2. 下列有关大豆和玉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大豆、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充足的空气等条件 B . 大豆种子最重要的结构是子叶,玉米种子最重要的结构是胚乳 C . 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胚都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D . 大豆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
  • 3. 如图所示,分别将6粒蚕豆种子放到两个盛水烧杯的不同位置,一个烧杯置于25℃的环境中,一个烧杯置于0℃的环境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利用该装置只能探究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B . 该装置中种子数量太少,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大 C . 该装置中①和③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 D . 该装置中③和⑥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 4. 民间的许多俗语蕴含着生物学道理。下列对其解释合理的是( )
    A . “收多收少在于肥”——植物生活需要有机物 B . “春雨贵如油”——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水分 C . “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青草是庄稼的好肥料 D . “棉花不打权,光长柴禾架”——棉花的茎无形成层,只能向上生长,不能加粗
  • 5. 把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加到载玻片上,用酒精灯烘干后留下的结晶物质最可能是( )
    A . 脂肪 B . 无机盐 C . 蛋白质 D . 淀粉
  • 6. 土壤中的水分进入植物体,.最后经蒸腾作用散失外大气中,依次经历的结构是( )

    ①根毛细胞    ②根内的导管茎、叶内的导管    ④根表皮内的层层细胞    ⑤叶的表皮气孔

    A . ①④②③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②④①③⑤ D . ②①③④⑤
  • 7. 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小青选取了大小及生长状况相近的枝条,均分为两组,进行实验,处理方法如下表所示。他所探究的因素是( ) 

    甲组

    乙组

    下端插入等量清水中

    保留全部叶片

    保留少部分叶片

    液面上滴加等量的植物油

    30℃

    30℃

    A . 清水 B . 植物油 C . 温度 D . 叶片面积
  • 8. “山上种满树,等于修水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B . 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C . 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D . 在植物体内,水能往高处流,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
  • 9. 某生物小组在同一植物上选取相似的10片叶片,平均分成2组,1组正、背面涂上凡士林,另一组不做处理,同时置于烤灯下进行照射,定时测量叶面温度,多次实验后得到的平均值如表。该实验说明蒸腾作用( )

    实验处理

    无处理组叶面温度

    涂凡士林组叶面温度

    照射前

    27.2℃

    27.0℃

    照射10分钟时

    38.2℃

    41.7℃

    照射20分钟时

    35.2℃

    42.9℃

    A . 能提高叶面温度 B . 与叶面温度变化无关 C . 与气孔开闭无关口 D . 能降低叶面温度
  • 10.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收的影响”时,利用新鲜的萝卜浓盐水、清水等实验材料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盐的有无 B . 由①→③的变化过程中,细胞发生了吸水 C . B烧杯内为清水 D . A烧杯内盐水浓度大于萝卜细胞液的浓度
  • 11. 下列与植物蒸腾作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白天光照充足的时候,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B . 叶片的下表皮比上表皮气孔少,可减少水分的散失 C . 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包括温度、大气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等 D . 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 12. 下列提高移栽幼苗成活率的措施中,与降低幼苗蒸腾作用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深挖坑,浇透水 B . 所浇水中添加适量生根粉 C . 移栽时根部带土坨 D . 剪去部分枝叶后移栽
  • 13. 下列能验证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是( )
    A . B . C . D .
  • 14. 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带有白色郁金香花的花柄插入色素染液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了彩色。关于此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染液通过导管运输到花瓣,导管属于机械组织 B . 染液通过筛管运输到花瓣,筛管属于输导组织 C . 染液从下向上运输的动力是蒸腾作用 D . 色紊能进入花键细胞,是由细胞壁控制的
  • 15. 初春时节,腊梅“先花后叶”,即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娇艳的花朵就已开满树枝。由此推测,腊梅开花过程中所需的有机物主要( )
    A . 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 B . 花瓣光合作用所合成的 C . 树皮光合作用制造的 D . 植物上一年制造储存的
  • 16. 花生果实埋在土壤里,果实内的有机物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获得?( )
    A . 叶片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给花生果实 B . 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输给花生果实 C . 茎里贮存的有机物,通过导管运输给花生果实 D . 花吸收的太阳能,通过筛管运输给花生果实
  • 17. 阳光充足时,水绵成团飘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 )
    A . 呼吸作用强,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 B . 光合作用强,释放的氧气积在一起 C . 呼吸作用弱,释放的二氧化碳少 D . 光合作用弱,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 18. 将一株质量为30g的西红柿幼苗栽种在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100g,使其质量增加的物质主要来自( )
    A . 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B . 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 C .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D . 土壤中无机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 19. 植物的茎具有输导功能,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 带叶的枝条放在红墨水瓶中,光照几小时后对其横切,茎中的导管染成了红色 B . “树怕剥皮,不怕空心”是因为剥皮破坏了茎中的导管,根无法获取营养而死亡 C . 将木本植物茎环剥一圈树皮深至形成层,有机养料通过筛管向下运输受阻,一段时间后在环剥树皮上端形成节瘤 D . 木本植物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分裂成的新细胞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
  • 20. 兴趣小组在一密闭环境下利用仪器探究金鱼藻释放氧气的情况,测量并计算后绘制成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B . B点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 C . C点产生氧气的量等于消耗氧气的量 D . 点之后金鱼藻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 21. 图为叶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中A表示二氧化碳 B . 图中B表示水,由导管运输到叶片 C . 图中C表示氧气,人们称它为“气肥” D . 图中D表示有机物,由植物光合作用产生
  • 22. BTB(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在自然状态下呈蓝色,遇到二氧化碳后先变绿再变成黄色,阳光不会使其变色。在A、B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BTB溶液,通入等量二氧化碳气体。再分别加入等量的金鱼藻,密封。A试管放在光下,B试管用黑纸包住,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需要光 B . 一段时间后,A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 C . 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D . 一段时间后,B试管内的溶液呈黄色
  • 23. 在大棚种植蔬菜中,为了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 . 保持昼夜恒温 B .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C . 合理密植 D . 延长光照时间
  • 24. 为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兴趣小组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分别测定该植物从密闭环境中每小时吸收与释放CO2(二氧化碳)的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温度高于25℃时,积累的有机物量开始减少 B . 在5℃~35℃范围内,呼吸作用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C . 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与30℃相等 D . 两曲线的交叉点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 25.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绿色植物相关生理作用的探究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固体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将处理后的盆栽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摘取叶片a、b、c,再分别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结果是只有叶片b的下半部分变为蓝色 B . 叶片a与叶片c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C . 叶片b切断主叶脉的目的是阻止有机物向下 D . 叶片a、c的结果可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 26. 如图是“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实验前应将两只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 B . 甲、乙两装置中加入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 C . 光照几小时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至黄白色 D . 实验证明了光合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 27. 如图示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实验相关装置,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氢氧化钠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 . 在实验前需要对植株进行暗处理 C . 光照一段时间将叶片脱色处理滴加碘液后,变蓝的是②的叶片 D . 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导管向下运输到根
  • 2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爱护森林,你认为森林能( )

    ①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②释放氧气    ③调节气候    ④吸收二氧化碳控制温室效应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④
  • 29.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从我做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对森林资源要合理利用,使其保持可持续发展 B . 草场、牧场要合理放牧,防治草场退化、沙化 C . 我国植被资源丰富,不需要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D . 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和科学化管理
  • 30. 下列不属于我国面临的植被问题的是( )
    A . 我国森林资源十分贫乏,主要以草原、荒漠为主 B .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低 C . 我国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 D . 我国由于过度放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个小题。共35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有名称和序号的。必须相符才得分。)
  • 31. “农业芯片”——种子的问题,关系着中国人的粮食安全。“两稳一增”(稳粮食,稳大豆,增玉米),成为今年春季农业生产的主基调。
    1. (1) 如图为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1、2、3、4组成的结构称为,大豆一生发育的起点是

      ②大豆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

      ③图C中,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运输到全身的。

      ④大豆开花后,必须要经过两个重要过程,才能结出豆荚。

      ⑤6和7组成了大豆果实。6是,7是果皮。7是由发育成的。

    2. (2) 玉米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玉米植株上花的着生位置及结构如图一所示。开花季节,一个雄花序能散落200~500万粒花粉,雌花的柱头都带有分叉,并生长伸出苞叶,以便接受由雄蕊中散落的花粉。当完成传粉、受精后,每一朵雄花的独立发育成一粒玉米,雌花序发育成果穗。

      ②图二中花粉落在雌蕊的上,受其上黏液的刺激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进入胚珠后,释放精子,精子和胚珠中的卵细胞融合,形成

      ③图一如果果实收获时发现缺粒现象严重,来年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应采取的措施是

  • 32. 如图为植物蒸腾作用的全过程示意图,请你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 (1) 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壤中的水分能够通过⑤的吸收作用进入植物体内,再通过根、茎、叶中的④输送到②
    2. (2) 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的形式通过③散失到大气中,此过程促进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3. (3) 从植物生理的角度分析,“大树底下好乘凉”主要是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降低周围环境的,提高空气的
  • 33. 海水稻是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一种水稻品种。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海水稻所进行的某项生理活动,请分析下列有关海水稻的问题:
    1. (1) 海水稻富含的淀粉是由图中生理活动(填序号)制造的,写出该反应式
    2. (2) 海水稻的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由图中生理活动(填序号)提供的。
    3. (3) 如图海水稻的生理活动①、②、③中,能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运输的是
    4. (4) 耐盐碱是海水稻的特点之一。根据所学内容推测,它能在盐碱地生长的原因可能是:根细胞细胞液浓度(选填“大于”或“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根细胞(选填“吸水”或“失水”)。
    5. (5) 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研究团队表示这项研究能让我们未来能够像工业发酵生产啤酒一样生产粉。人工合成淀粉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请举例说明
  • 34. 花生,原名“落花生”,其果实营养价值丰富,是我市广泛种植的一种油料作物。图一、二、三、四、五为花生植株及其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二中箭头表示物质运输的方向,①、②、③、④表示物质,A、B、C表示结构,图三为种植花生一天时间内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曲线图。图四为一天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五为在叶肉细胞内进行的部分生理活动。请据图分析作答:

    1. (1)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谷雨时节气温转暖,降雨量增多,适合播种。早春播种花生时,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这主要目的是
    2. (2) 图一中,花生闭花受粉并受精后,子房下部细胞迅速伸长形成子房柄,与其前端的子房合称果针。由果针顶端木质化的表皮细胞形成的“帽状物”保护进入土壤,进而发育成果实。
    3. (3) 图二中,花生植株在结构C内进行光合作用。部分有机物通过叶脉茎和果针中的结构B运输到果实。
    4. (4) 大棚种植的花生,若温度降低,图三中的A点会向(填“上”或“下”)移。花生种植时要合理密植、可间作套种提高了图四中曲线(填“Ⅰ”或“Ⅱ”)生理过程的效率。当图五中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仅存⑤⑥时,对应图四中的点是(用图中字母表示),说明此时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