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郑州市十二县一区2023年化学中考二模试题

更新时间:2023-10-25 浏览次数:3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strong>
  • 1. 下列是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工艺,其中主要制作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博爱竹编工艺 B . 镇平玉雕工艺 C . 宝丰酿酒工艺 D . 开封汴绣工艺
  • 2. 《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的“五谷”是指稻、麦、黍、樱、菽、其中稻、麦富含的营养素是(  )
    A . 糖类 B . 蛋白质 C . 维生素 D . 油脂
  • 3. 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
    A . 酸雨 B . 臭氧空洞 C . 全球气候变暖 D . 沙尘暴
  • 4. 正确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加热液体 B . 闻药品气味 C . 稀释浓硫酸 D . 测溶液的pH
  • 5. 燃烧鞭炮时,经常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由此推测鞭炮中可能含有下列物质中的(  )
    A . B . C . D .
  • 6. (2020·重庆) 下列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 . 分子 B . 原子 C . 中子 D . 离子
  • 7. 合理使用化肥对于“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尿素[]属于(  )
    A . 氨肥 B . 钾肥 C . 磷肥 D . 复合肥
  • 8. 实验室常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取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单质,请推测该气体可能是下列的(  )
    A . Cl2 B . SO2 C . O2 D . HCl
  • 9. 苏轼有诗:“天壤之间,水居其多”。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 . 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C . 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 D . 水中色素、异味可用活性炭吸附
  • 10. 根据NaCl和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10

    3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3

    37.0

    37.3

    KNO3

    20.9

    45.8

    85.5

    110

      A.表示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Y

    A .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 t1的取值范围为30<t1<50 C . 将t1℃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X=Y
  • 1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B . 用甲醛浸泡水产品延长保质期 C . 用氧气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 . 用小苏打作培制糕点的膨松剂
  • 12. 中国科学家发现的治疗新冠的新药千金藤素)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下列关于千金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四种元素组成 B . 由83个原子构成 C . 相对分子质量为606g D . 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7:38
  • 13. 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用熟石灰区分硝酸钾和硝酸铵 B .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 .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D . 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 14. 某铁样品中含有一种杂质,取5.6g样品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固体完全溶解,产生0.19g氢气。则含有的杂质可能是下列的(  )
    A . Mg B . Zn C . Al D . Cu
二、填空题</strong>
  • 15. 化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拉瓦锡得出了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结论;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这里的“碱”指的是(填“NaOH”或“”)。
  • 16. 中国成语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 (1)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原因是
    2. (2) 从物质的性质分析,“恨铁不成钢”说明钢的性能比铁(填“好”或“差”)。
    3. (3) 从燃烧的条件分析,“煽风点火”为燃烧提供了
  • 17. 某兴趣小组在制作“叶脉书签”实验时需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 (1) 需要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g。
    2. (2) 量取水时如果俯视读数(其他操作无误),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或“小于”)10%。
    3. (3) 实验后,用盐酸处理氢氧化钠的废液时,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其变质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8. 向一定量的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粒,溶液质量与溶液加入锌粒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

    1. (1) 写出a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b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3. (3) 过滤c点所得溶液,所得滤渣的成分是
  • 19. 某过氧化氢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17。取19g该溶液,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后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充分反应后,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g。
  • 20. 酒精灯是一种常见的化学仪器。
    1. (1) 写出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 (2) 酒精灯使用完后可用灯帽盖灭,利用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 21. 如图是某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 (1)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为了验证反应的发生,先向碱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然后再逐渐加入酸溶液至过量,请描述该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
三、推断题</strong>
  • 22. 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已知C的水溶液为蓝色,与B作用可配制波尔多液;D是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30%。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互反应;“→”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或条件已略去)

      

    1. (1) A的化学式为
    2. (2) B和C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3. (3) 写出“E→D”的化学方程式
四、实验题
  • 23.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 (1) 写出一个利用A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 (2) B或C均可作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与B比较,C的优点是什么?
    3. (3) D可用作气体收集装置,某气体可从a端通入收集,请推测该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五、流程题
  • 24. 由原盐(主要成分为NaCl,含少量MgCl2、CaCl2等杂质)生产药用纯净氯化钠工艺流程如图:

      

    1. (1)  上图中的除杂试剂主要为Na2CO3和NaOH,请写出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个即可)。
    2. (2) 滤液酸化中使用的酸一般选盐酸而不选硫酸,请分析原因
    3. (3) 写出操作X的名称
  • 25. 近年来,我国已突破掌握载人航天领域重大技术,载人航天重大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Ⅰ:航天器使用的动力
      我国载人飞船均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运载火箭由三级火箭组成。一级和二级火箭的推进剂为偏二甲膜(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则X的化学式为;三级火箭的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用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一条即可)。
    2. (2) 进入太空后,动力由太阳能电池提供。神舟飞船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是砷化镓电池,砷、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c.两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d.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3As5

    3. (3) Ⅱ:航天器使用的材料
      飞船的主要制造材料是铝,燃料舱、载人舱(逃逸舱)、轨道舱等部件都使用了大量的铝合金。铝合金属于(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铝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
    4. (4) 飞船上还使用了记忆合金、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橡塑材料、超高强度钢等新材料。超高强度铜材料中含金属锰,若将锰投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有物质析出,说明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填“强”或“弱”)。
    5. (5) :航天器的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器的生命保障系统

      飞船中航天员呼吸的氧气是将从尿处理系统输送来的水进行电解制取的,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6. (6) 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是在高温下,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甲烷进行处理,其中水可以被送往饮用水系统供航天员饮用。若每天航天员能呼出3.3kg二氧化碳,则通过上述反应可产生水的质量是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