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共同体2023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22 浏览次数:3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综合题 

     今年春晚《满庭芳·国色》让人惊艳。节目创意无限,节目组    ③     地设计让人赞叹——演员赵丽颖化身“寻色人”隐①nì在天地之间,寻找最美中国色,包括中国传统色——红、黄、青、白、黑五大色系里的桃红、缃叶、群青、凝脂、沉香,色彩内在的韵味通过舞蹈演绎得淋漓尽致,画面不仅诗意盎然,而且让人有    ④     之感!这是一种极好的文化艺术②xūn陶:桃红是桃花的颜色,让人不禁联想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花盛开一如美丽女子明艳鲜活,这是她人生中最为美好的一段时光;凝脂,白色的一种,让人不禁联想到“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有一位纤纤素手的女子在不远处莞尔一笑,秋波含情……通过每种色彩,都记录了古人观察山川日月、草木鱼虫时无尽的风雅。可见,中国色的美,不仅美在名字雅致动听,还美在这些名字带给我们的美好想象,它传达出了中国传统审美的意趣。 

    1. (1) 根据拼音,将正确的汉字填写在相应的位置。 

       ①         ② 

    2. (2) 结合语境,请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词语对应的选项。 

       A眼花缭乱                 B身临其境                  C独具匠心 

       ③         ④ 

    3. (3) 文段里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二、语言表达 
  • 2. 在学校论坛里开展“古诗词中的色彩美”为主题的讨论交流活动,请你再写两句其它的古诗词跟贴分享自己的看法。 

     讨论主题:“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小深同学:“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诗歌中“黄”“翠”相间,鸟儿欢快,“白”“青”相和,白鹭充满活力,颜色丰富明亮,写出了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 

     我: 

三、填空题 
  • 3. 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字形 

     
     

     字源 

     
     

     字源之义 

     
     

     词性 

     
     

     选一个意思写成语 

     
     

     红 

     
      

     

     
     

     ①本义指粉红、桃红。本作“朱”。引申为大红。妇女装束喜用红色,所以“红”借指妇女。 

     

     ②“红”还借指人在官场上有名声、有地位,比喻事业的兴盛、成功。 

     

     ③“红”用于象征喜庆或革命。 

     

     ④“红”指妇女刺绣纺织等工作,读gōng。 

     
     

     基本词性:①形容词;词性变化:②名词; 

     

     ③动词 

     
     

     红装素裹 

     

     “红”的词性是(只写序号): 

     

     A 

     
     

     B 

     
      

     

     
     

     ①本义指青中带黄的颜色。 

     

     ②呈现本色。 

     

     ③专用于某些名词,读lù。 

     
     

     基本词性:①形容词;词性变化:②名词; 

     

     ③动词 

     
     

     B云扰扰 

     
四、语言表达 
  • 4. 学校拟在4月5日下午四点半在小礼堂举办主题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色彩”的讲座,准备邀请一位深圳大学的张教授来我校主讲,请你以学校学生会的名义拟一份邀请函发给她。 
五、情景默写 
  • 5. 默写,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 (1) 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 (2) ,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3. (3) 遥看是君家,。(《十五从军征》) 
    4. (4) 散入珠帘湿罗幕,。(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5)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6. (6) 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7. (7)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8. (8)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六、选择题 
  • 6. 下列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鬂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 . 这首词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写下此词。 B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引用典故,作者以冯唐自许,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建功立业。 C .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场面,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融叙事、用典、言志为一体,由“狂”字贯穿全篇,委婉表达词人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和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 . 这是一首豪放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全词用语刚劲,通过密州出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突出词人的豪放英勇。
七、对比阅读 
  • 7.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吴之入楚,使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人从田,无田从党。逢滑当公而进,曰:“臣闻国之兴也以福,其亡也以祸。今吴未有福,楚未有祸。楚未可弃,吴未可从。而晋,盟主也,若以晋辞吴,若何?”公曰:“国胜君亡,非祸而何?”对曰:“国之有是多矣,何必不复。小国犹复,况大国乎?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楚虽无德,亦不艾杀其民。吴日敝于兵,暴骨如莽而未见德焉。天其或者正训楚也!祸之适吴,其何日之有?”陈侯从之。 

     (选自《左传·哀公元年》) 

     【注释】①陈怀公:春秋时期陈国君主之一。②党:户口编制单位。五百人为党。③艾杀:斩杀。④莽:密生的草,草丛。⑤适:到……去。⑥陈侯:指陈怀公。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 B . 神弗福也/臣闻国之兴也以福 C . 其亡也以祸/国恒亡 D . 战则请从/陈侯从之
    2. (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小国犹复,况大国乎? 

    3.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选自《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著作。 B . 甲文详写了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了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C . 甲文巧妙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使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更鲜明。 D . “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这样断句是错误的。
    4. (4) 曹刿、逢滑在战争胜败与国家兴亡的重要原因上有何相同的见解,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分析。 
八、现代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2月20日,全球(深圳)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周系列活动在深圳举行,探讨了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与赋能实体经济趋势路径。班级借此将开展“人工智能向未来”的主题活动,同学们搜集到了以下材料,并展开讨论。 

    小深:深圳无人机人工智能,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深圳北站搭乘地铁5号线一路向西,道通、潜行、吉影、华启天成、科比特……150家无人机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星罗棋布。无人机总部、研发、核心零部件企业在此集聚,生产一架无人机需要1000到2000个零部件,而在南山,这些零部件不出区就可以全部生产。 

     垂直起降、智能跟踪、指点飞行、地形跟随……走进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正前方的大型倾转旋翼无人机引人注目。“该无人机有效融合多旋翼起降灵活和固定翼长时续航的双重优势,具备先进的飞控技术、AI智能技术和强大的软硬件,可搭配多款行业应用挂载,打破光照限制,满足不同场景作业需求。”道通智能营销总监刘国正介绍。 

     (选自人民日报2月25日) 

     小圳:美国ChatGPT大热,掀起人工智能“狂飙” 

     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 

     当被问到一些严肃性话题和解决方案,ChatGPT的回答逻辑合理、用词到位,虽然没有提出老生常谈之外的观点,但清晰直观且迅速的表达方式、反应过程令人拍案叫绝。 

                                     
     

     网友55:AIGC在工作生活中高效应用,面试官、作家、设计师就要失业了吗?ChatGPT:不是这样的。人工智能,包括ChatGPT和AIGC,是一种工具,而不是替代人类的解决方案。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高效地完成一些任务,但它们不能完全代替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例如,面试官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帮助评估候选人,但最终决策仍然需要人类的判断力和经验。作家和设计师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帮助他们更快地生成一些内容,但他们仍然需要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不应该担心人工智能会使一些职业失业,而应该考虑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选自《央视新闻》)小创:全球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应对未来数字挑战 

     人工智能产业竞争是各国政策、基础研究、技术、资本等各方面综合实力的竞争。这场全球竞赛中,中国企业已经积累了海量数据和实践经验。 

     

     小新:替代性竞争,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 

     比如在影视产业,人工智能承担艺术指导、电影剪辑、后期制作等重要任务,与人类已形成良好合作关系。今年春节档热映的《流浪地球2》便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演员在电影中实现了“返老还童”。实践证明,人工智能介入影视产业,能够丰富创作手段、创新表现形式,助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文化产业以内容为王、创意制胜。人工智能虽然通过模仿人类既有的艺术实践,在某些领域取得明显突破,但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缺少对人类生活的深入理解和感知,在创意方面还处于跟随模仿的初级阶段。从另一个角度说,很多时候,人们进行创作不只是为了作品本身,而是陶冶情操、涵养心灵。文化产业中富含创意、情感的部分很难被轻易取代。可以说,真正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前的仍然是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力。这一点没有变,也难以改变。 

     (选自《经济日报》2月22日) 

    1. (1) 班级根据四位同学提供的材料,展开了热烈讨论,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 
      A . 深圳市南山区可以生产一架无人机需要的1000到2000个零部件。 B . ChatGPT是一款专注于解决行业专业问题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C . 中美两国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处于领先地位。 D . 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力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前是难以改变的。
    2. (2) 结合小创的材料和图表,说说在应对未来数字挑战中,中国有哪些优势? 
    3. (3) 根据小圳和小新的材料,补充以下对话。                                  
       

       网友66:人工智能可能取代文化工作者吗?为什么? 

       

       ChatGPT: 

       
    4. (4) 人工智能向未来,结合以上四位同学的材料和生活实际,谈一谈人工智能可在哪些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魔  笛 

     翌平 

     ①朗风站在考场中间,周围坐满了老师。他操着笛子向大家鞠了个躬,不等口令就开始吹起来。 

     ②朗风吹的是《乌苏里船歌》,这是他特别喜欢的一首曲子。这曲子很甜,第一次听梁老师吹奏时,朗风就感受到那条大河在初春破冰,感受到渔民开心的心情。朗风的银笛晃动着,舌尖一下子欢快起来,梁老师为这首曲子加了不少修饰音,依附着甜美的旋律跳跃着,朗风反反复复地吹奏着船歌一段,像舞台上最鲜艳的红绸子不断翻舞着相同的花。 

     ③吹着吹着朗风忽然就停下来,怯生生地问:“老师,还没让我吹吧?” 

     ④大家一下子都笑了。刚才看这小孩冲进考场,大家就想笑,他太有个性了,棉袄上系了根红围巾,头发跟鸟窝一样。 

     ⑤“你接着吹吧,孩子,”大个子老师说,“还有什么曲子?” 

     ⑥“我想吹一下我老师的一部作品,《森林舞曲》。”朗风说。他操起笛子演奏起来。这是第一乐章《夏末林中》,朗风用花舌和颤音不断模仿着各种鸟的声音,从一只小雏燕欢蹦乱跳,到一群乌鸦用翅膀扑打着落叶,再后来是一群大雁从蓝天上飞过。梁老师写的这段曲子,明快而顺畅。朗风想起梁老师带他去听林中漂亮的雉鸡叽叽咕咕地叫,告诉他这嗓音非常自然,是凭着本能随心发出来,然后用笛音来解释它的发音技巧。 

     ⑦第二乐章叫作《年儿》,这一段旋律太欢快了,连朗风家的黄狗听到都会摇晃尾巴。朗风想起,他这大山里的孩子第一次听到梁老师的笛声,不由入神地痴呆着,然后用口哨把刚才的曲子吹了出来,梁老师吃惊地看着他,嘴里更快更拐弯地又吹出一段,朗风又用口哨把这段吹了出来。后来,梁老师主动教朗风吹笛子,爸爸不明白梁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可他坚信梁老师是真正的艺术家。他学吹笛子时,梁老师总是一遍遍地吹给他听,让他感受曲子的每一个细节。长笛是有魔力的乐器,气息的着落点会构成不同的音色,但开始时他总是拿不准,有点想放弃了,可梁老师不厌其烦的示范、鼓励的眼神,让他终究没有放下长笛。朗风吹着吹着,旋律变得激昂起来,随后秧歌调就扭了进来。朗风记得,过年的时候,梁老师把那条红色长围巾系在腰上,和全村男女老少都对扭了一遍,嘴里念念有词,哼着什么调,后来他把这些都变成这段音乐。 

     ⑧第三部分《农忙》,那是梁老师在雪夜里点着油灯写的,在夏天看着河畔开满的野花写的。朗风想起春耕的时候,刚下放到农场的梁老师学开拖拉机,但他开的那辆车总是歪歪扭扭,不能犁出笔直的麦道。大家都在笑。休息时,梁老师吹响这根银笛,笛声悠扬,像从很古远的时候传过来的,也像一阵阵夏日里的微风。梁老师教给他,学音乐要听,当音符被演奏者变成声音时,它们就有了生命,用心听懂这些声音比什么都重要。 

     ⑨第四部分是《无言曲》,朗风记得梁老师说,每个音乐家都有自己的一首《无言曲》,那是奏给自己听的。梁老师独自一人时,会对着山峰和森林吹奏,笛声平静、清澈,梁老师告诉朗风,就像落叶在水面上漂浮着一样,有时候最简单的声音能吹出最丰富的心灵。 

     ⑩朗风的笛声飞扬着,自由地变化,就像梁老师那样,他用笛子感觉自己内在的心思,感觉那些扑面而来的隐在情感。在他的演奏中,《无言曲》越来越远离当初他记录下来的样子,更像是随风而逝的记忆。一会儿,山林呼啸,那尘封的年代,从卡车上下来的那么多戴眼镜的人,梁老师瘦小单薄的身板,脖子上红色的围巾。一会儿,山谷里飘来春天的气息,梁老师给他重新起的名字,晴朗的朗,像风一样自由自在。一会儿,山风浩荡,他想起梁老师和他一起重奏这段音乐,彼此的呼应像一问一答,也像相互的问候。一会儿,山间大雪弥漫,梁老师没能挺过漫长的严冬,草场边的河滩上,大家为他建了个“家”,这是他的遗愿,他希望留在这里,每年听到春暖花开、冰雪融化的声音。从此,朗风经常来这里,他为梁老师吹笛子,再也没有人指点他,但站在这里,他觉得很多难题会迎刃而解。 

     ⑪老师们沉默着,大个子老师摘下眼镜,擦了擦,拿过朗风的笛子,仔细地端详着,然后递给其他老师,他们传看着。最后笛子被小心地送回到朗风手里。“是把好笛子,孩子。它原来的主人这里很多人都认识,他是个很好的笛师。” 

     ⑫朗风的眼睛有点红,低下头,他想起梁老师生前不止一次对他说的话:“有一天,你会站在音乐学院的乐台上的。” 

     (有删改) 

    1. (1) 朗风在演奏《森林舞曲》时回忆了一些往事,请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以下表格。                                                                                                                                                         
       

       《森林舞曲》里的回忆 

       
       

       第一乐章《夏末林中》 

       
       

       梁老师①,朗风学习吹笛技巧。 

       
       

       第二乐章《年儿》 

       
       

       梁老师主动教朗风吹笛子,因为朗风②。 

       
       

       第三乐章《农忙》 

       
       

       梁老师在农忙时吹笛子,朗风用心学习听声音。 

       
       

       第四乐章《无言曲》 

       
       

       梁老师初到大山,围着独特气质和脖子上的红围巾,朗风印象深刻。 

       
       

       梁老师去世后,朗风③。 

       
    2. (2) 优美的语言能带给我们审美享受。请赏析第②段划波浪线的句子,体会其妙用。 
    3. (3) 小说在描述朗风考场吹奏乐曲的同时,用大量篇幅写了他对梁老师的回忆,这样处理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4) 阅读第⑧段“当音符被演奏者变成声音时,它们就有了生命,用心听懂这些声音比什么都重要”,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5) 师生情让我们感动,鲁迅曾说藤野先生是最使他感激的一位良师,海伦·凯勒说莎莉文老师给了她光明和希望。 

       ①读完《魔笛》,你认为朗风想对梁老师说些什么?(请用第一人称口吻表述) 

       ②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也有一位恩师曾给予你力量和鼓舞,请结合生活实际具体阐述。 

九、名著阅读 
  • 10. 在“传统文化节”中,全班共读《儒林外史》,开展了讽刺艺术之对比手法专题探究活动。请阅读以下题目,按要求完成。                                                                                                
     

     《儒林外史》中讽刺艺术之对比手法专题探究 

     

     情节对比 

       

     ①左图故事呈现了《儒林外史》中一个经典情节,请你用一句话概述这个情节。 

     

     ②结合《儒林外史》相关内容,另举一例谈谈 , 作品是如何通过对比手法达到讽刺效果的。 

     

     人物对比 

     

     清闲斋老人对《儒林外史》有这样的评价:“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不追求功名利禄),品第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本书塑造了丰富的儒林群像,其中既有丑陋尽显的士林人物,亦有寄托作者心中理想的高洁之士。在各色人物对比下深刻描摹出笑中泣泪的世情百态。 

     

     请写出书中一位“辞却功名富贵者”,简述理由。 

十、作文 
  • 1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暌违(别离、隔离的意思)三年,深马归来。2023年2月19日,两万人一起奔跑,用脚步丈量魅力鹏城,吹响了全民健身的号角,也跑出了深圳开年即奋进不歇、耕耘不辍的火热氛围。奔跑起来吧,跑起来,就会有风;跑起来,才能实现梦想。让我们一路奔跑,奏响春天的最强音。 

     请以“奔跑”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