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124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3-12-25 浏览次数: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请用正楷将下面句子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

    万类霜天竞自由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绯红(fēi) 簧退(kùi) 胆怯(qiè) 为富不仁(rén) B . 悄然(qiāo) 愚钝(yú) 窒息(zhì) 殚精竭虑(dān) C . 颁发(bīn) 凌空(líng) 缰绳(jiāng) 诚皇诚恐(huáng) D . 滞留(zhì) 跷首(qiáo) 不辍(cuò) 任劳任怨(yuàn)
  • 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连依山傍海,景色____,是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和避暑、疗养、休假胜地。地面向烟波浩淼的太平洋,临海处海湾较多,礁石错落,地貌____,构成了以蓝天、碧海、白沙、黑礁为特色的幽雅明丽的海滨风光。从大海上遥望大连,景色更加精美迷人,一千多公里的海岸线上____了一个个绿宝石状的岛屿,有遐名世界的蛇岛和鸟岛等等。置身于大连蓝天白云的浪漫纯净中,感受这座城市____的惊喜与美妙,任时光匆匆,留下的只有大连的美。

    A . 秀丽     奇特     撒满    赋予 B . 美丽     奇特    撒满     给予 C . 美丽     奇怪     布满    给予 D . 秀丽    奇怪     布满      赋予
  • 4. 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①随着时针的转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的74周年纪念日。②回首过去,74年的风风雨雨,是一个不可抹去的历史时段,见证了中国从一片废墟中崛起,逐渐成为世界重要大国的艰辛历程。③74年的成长,不仅是经济和技术的进步,____是文化、思想、及国家整体实力的飞速发展。④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加繁荣、和谐、开放的一个中国 ,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努力。

    A . “时针”“纪念日”是名词,“见证”是动词,“逐渐”是副词。 B . 第③句横线上可以填入“更”或“还”。 C . “历史时段”“飞速发展”“继续努力”都是偏正德短语。 D . 第④句划线句子有语病,将“繁荣”和“和谐”换位置。
  • 5.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B .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逆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C .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实时思想家。 D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文学家。
  • 6. 根据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完成下面问题。
    1. (1) 以下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谐。 B . 这部名著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C .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D . 在陕北期间,斯诺还拍摄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如周恩来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
    2. (2) 请你分别写出下面三个语段所描写的人物名字。

      ①他在哥老会中声望是全国皆知的……他擅长口才……讲话时能把“死人变成活人”,他的身体是魁梧奇伟的,像老虎一样强悍。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除了马,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他真喜欢马……他虽然生性暴躁,却十分谦逊。

      人物:

      ②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人物:

      ③他和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清瘦身形,中等个子,但体魄挺拔结实,留着黑长胡子的脸上透着年轻人的真诚,眼睛大而深邃,热情洋溢。他身上确实有一种吸引力,那是一种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妙融合。他讲英语有点迟缓费劲。

      人物:

  • 7. 默写填空。
    1. (1)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2. (2) ,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3. (3)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4)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 (5)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
    6. (6)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 (7) 《三峡》中,作者综合描述和赞美三峡冬春景象的句子是:
    8. (8) 中华有大美,既有马致远笔下“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秀丽景象;也有王维出使塞上,见到的“”的壮丽风光。(用《使至塞上》中的诗句作答)
二、古诗文阅读
  • 8. 阅读下面两首占代诗歌,完成下题。

    【甲】黄鹤楼                    【乙】除夜

       崔颢                                  高适

    昔人已乘世鹅去,此地空余黄鹅楼。       旅馆寒灯独不眠,

    黄鹅一去不息返,白云千戴空悠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萎鹦鹉洲。        故乡今夜思千里,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②客心:自己的心事。③明朝:明天。

    1. (1)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黄鹤楼》中诗人引用了典故,描写了在黄鹤楼所见之景,抒发了思乡之情,意境深远壮阔。 B . 《除夜作》首句的“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C . 《黄鹤楼》的五、六两句中“历历”和“萋蒌”描绘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D . 《黄鹤楼》的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愁怨,《除夜作》以“故乡今夜思千里”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9. 阅读下面两文,完成各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颜,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幼有异操。⑵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引为诸王侍读,除①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所取②焉。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于是止③于句容之句曲山。特爱松风每闻其响欣然为乐。谓门人口:”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且永明中求禄,得辄差舛④;若不尔,岂得为今日之事。岂唯身有仙相,亦缘势使之然。”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鸟,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屡加礼聘。并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选自《南史·隐逸下·陶弘景传》,有删改)

    【注释】①除;任命,授职。②取:选取,决定。③止:居住。④差舛:差错。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山川美          久 , 口砌煤,意暇其(《狼》) B . 欲界之仙都         对子驾父,则无孔(《陈太丘与友期行》) C . 诸王侍读         人谋而不忠乎(《论语》) D . 时人为“山中宰相”         权吕蒙曰(《孙权劝学》)
    2. (2) 用斜代”/”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特 爱 松 风 每 闻 其 响 欣 然 为 乐

    3. (3)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自康乐以来,末复有能与其奇旨。

      ⑵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4. (4) 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听表达了作者哪些的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7点18分,我国天问一号者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着陆地点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着陆器上搭载的是我国“祝融号”首辆火星车,这是我国首次实施火星着陆任务。

    天同一号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历经200多天的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在此后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又经过多次轨道调整,对着陆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等待今天这个最佳时机实施着陆。

    着陆器搭载“祝融号”降落火星后,轨道器则继续围绕火星运行,一方面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中继信号服务,另一方面继续进行科学探测活动。

    (选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长诗《天问》,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寻求“天问”的答案。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难度却极大。火星与地球相距遍远,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不仅如此,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天问一号”被火星捕后,在环处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极了大量火呈表雨照片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普陆地点。

    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匙,“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保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探测器先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狭窄的进入走廊,接着气动减速,然后火里专用降落命展开;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探测器抛掉大底和背罪,露出着陆平台和火里车;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探测器观察地面,寻找最安全的具体着陆地点;最后着陆器的四条着陆腿稳稳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一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于火里与地球距离遍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原因,地而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里地而,开始工作。

    (根据《科技日报》报道编写)

    【材料三】

    探测火星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关系到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类是否孤独,生命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通过研究火星,人类将更详细地理解地球自身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更准确地预测地球的未来,也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三闻生活周刊》)

    【材料四】

    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中殷切嘱托:“希望你们维续发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郭元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鼓励青年勇于创新创造。培养一批具有原创能力的青年人才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战略选择。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1.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的四个新闻标题简明醒目,各有特点,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B . 《中国青年报》新闻导语突出关键信息,将着陆器着陆火星的时间地点写得很具体。 C . 火星探索难度极大,原因之一是火星与地球会合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相对较短。 D . 科学家对天问一号在环绕宇宙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的火星表面照片进行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
    2. (2) “天问一号”降落过程中为什么被称为“恐怖9分钟”?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3. (3)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是航天专家张荣桥,假如你是校刊记者小明,有幸采访张荣桥爷爷,请补全下面对话。

      小明:张爷爷您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您面对面交流,非常激动!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着陆火星,同学都非常的兴奋,也为我们国家科技的强大而自豪!同学们有一个疑问:我们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探索火里呢?

      张爷爷:这个问题非常好。其实,探索火星,一方面是展示我们国家强大的科技力量,但有其更深远的意义:    ①    

      小明:原来是这样啊。谢谢您张爷爷,我回去把您的讲解转给同学们。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作为我们青少年,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才能为国家的未来贡献我们的力量呢?

      张爷爷:确实啊,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作为青少年,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树立报效祖国的决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还要积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努力探索,培养自己的想象力。除此之外,

          ②    

      小明:张爷爷,您说的太好了,我们一定谨记您的嘱咐,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强大贡献我们的力量!最后祝您身体健康,谢谢张爷爷!

  • 1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清水一般的杨绛

    ①看杨绛先生和钱先生年轻时的照片,钱钟书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壁人。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暮年时,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裳,戴着黑框的眼镜,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他们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②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钱钟书先生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③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④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⑤地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受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⑥地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地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无微不至,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俯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⑦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早年地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地。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来布。地说,不要紧,有我,我洗。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⑧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有地一生陪伴在他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已。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此时,她唯一的孩子钱瑗也已经过世。

    ⑨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⑩尘世间,她最爱的俩人都离她而去,内心的悲苦和孤独无以言表。八十余岁的老人,提笔写下散文集《我们仁》,写下一个学者家庭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患难情深,写下我们仁在人世的点点滴滴,如微风细雨,温馨感人。

    ⑪那段灰暗的日子,他们都被下放“干校”劳动。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杨绛先生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幽默风趣,细微处见真情。那是寒冬里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清芬暗盈,几乎所有的苦难都被地一支妙笔化解了,连同那漫天的冰雪。地温情而柔弱地支撑着他,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⑫杨绛先生年近九十岁,开始认真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那些手稿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纸张发黄变脆,字迹模糊不清,地一字一句艰难地辨认,抄录,整理,而后相继出版了《容安馆札记》《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⑬钱先生离去了,留下她一个人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完成钱先生未完成的事业。她以这样的方式,寄托自己深深的思念。书稿所得的稿费和版税800万元,全部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留给后来的莘莘学子,连同他们一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⑭有一次,媒体邀请她参加作品研讨会,她没有去。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听她的话,令人莞尔。

    ⑮她说得真好。她就是一滴清水,文字和内心一样干净,清澈,透亮。她清华其外,淡泊如水,不做媚世之态,也不被俗世所打扰,一生沉漫在文字里,一活就是百余岁,终成一代大师。成为被世人尊称“先生”的女性。

    (文/李娟,有改动)

    1. (1) 钱钟书先生称赞杨绛先生是“最贤的妻”,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出能体现这句评价的事件。
    2. (2) 简要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3. (3) 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⑪段画线的句子。

      那是寒冬里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清芬暗盈,几乎所有的苦难都被她一支妙笔化解了,连同那漫天的冰雪。

    5. (5) 理解“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的深刻含义。
    6. (6) 本文以“清水一般的杨绛”为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四、作文
  • 12. 任选一题作文。

    ⑴亲人和朋友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你一定了解他们的经历、爱好和苦恼……

    请以“××小传”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行文流畅,能表达真情实感。

    ⑵生活中时常可见互让、礼让、谦让、忍让、避让、退让等情景。让,是待人接物的素养;让,是宽宏大量的胸襟;让,是聪明容智的取舍。

    请以“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明确。

    【注意】选择上面任·题作文,都要遵循下列要求:①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②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