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四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12-25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 1.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1) 少壮不努力,。(《长歌行》)
    2. (2) 与君离别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3)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 (4)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5. (5)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6. (6) 送别诗的魅力有时表现在“言有尽而意无穷”,正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两句诗,就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深情。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tiè) 宁(wú) 竹(miè) 人不倦(huì) B . (qì) 持(jīng) 口(ào) 悲天人(mǐn) C . 宿(sù) 弱(yíng) 告(qìng) 忧心忡忡(chōng) D . 佩(qīn) 窗(xián) 红(yùn) 怏怏不乐(yàng)
  •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拖踏 契约 茂密 险象迭生 B . 条幅 遗嘱 暇想 得心应手 C . 辜负 凛冽 稠密 语无纶次 D . 无垠 销蚀 蔚蓝 相形见绌
  • 4. 学校组织以“节气与语文”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的呼吸,诗意地总结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为了便于记忆,我国劳动人民把它编成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最早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作物生长会受到季节气候的影响,于是人们总结天文、气候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经验,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提醒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来把握农时,其中立春、芒种、白露等节气都提醒人们要进行相应的生产活动。。“冬至饺子夏至面”“小寒腊祭处暑游”等传统民俗活动,至今仍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1) 任务一:请在横线处填写含有关联词的句子,使上下文连贯。
    2. (2) 任务二:下面是小明根据节气特点制作的书签,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示例,从诗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包含的节气中任选其一,完成书签内容的填写。

    3. (3) 任务三:“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怎样做才能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 5.  小田同学读完《儒林外史》后,想和你交流两个问题:
    1. (1) 《儒林外史》中常运用对比手法,客观描写某人对另一人前后不同的态度,以营造强烈的讽刺效果。小田同学写了一个示例,请你从原著中另选一例加以说明。

      【示例】梅玖与周进:周进做老童生时,梅玖对其任意嘲弄;周进做了国子监司业,梅玖却冒认门生,对周进敬重如神。

    2. (2) 小田同学发现,“学而优则仕”是《儒林外史》中读书人的根本信念。请结合原著谈谈你对此有何认识,并说说今天我们读书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二、阅读(46分)
  • 6.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弧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乙】

    《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 , 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 (1) 甲、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结合两首诗的画线句,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的。
    2. (2) 乙诗用一个“悲”字贯穿全诗,简要说说四联诗各是怎样表现这一情感的。
  • 7. 【古文阅读】

    【材料一】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材料二】

    上蔡先生初造程子,程子以客肃之,辞曰:‘为求师而来,愿执弟子礼。’程子受之,馆于门侧。上漏旁穿,天大风雪,宵无烛,昼无炭,市饭不得温。程子弗问,谢处安焉。如是逾月,豁然有省,然后程子与之语。

    (选自《困学纪闻》卷十五)

    【材料三】

    游、杨来见伊川。一日,先生坐而瞑目 , 二子立侍,不敢去。久之,先生乃顾曰:‘二子犹在此乎?日暮矣,姑就舍。’二子者退,则门外雪深尺余矣。

    (选自《宋名臣言行録》外集卷三)

    注释:①指谢良佐(1050年—1103年),字显道,北宋学者。②程朱理学的创始人。③程颐的别号。④闭目养神。

    1.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程子(拜访) B . 以客之(严肃地对待) C . 饭不得温(买) D . 就舍(暂且)
    2.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程子受之,馆于门侧。

      ②如是逾月,豁然有省。

    3. (3) 阅读三则材料,我们发现古代学子求学之艰难。请你说说三则材料是如何表现这种艰难的。
    4. (4) 结合三则材料,说说看先达和程颐对待学生的态度如何?你是否认可这些老师们的态度,请说明理由。
  • 8.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大美田园

    王本道

    ①千百年来,“田园”这两个字,在国人的思想情感与文化积淀中有着特殊的意蕴。虽然自幼在城里长大,但自打脱离童稚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乘车驶离市区,眼前出现坦荡开阔的原野,宁静旷达的村落,袅袅升空的炊烟,我的心总会沉入一场迷离缥缈的梦境。对田园的眷恋,已经深入我的骨髓。

    ②今年入夏以来,我约了三两好友,利用休息日出离市区,每天踏着晨光,映着晚霞,在宁盘锦水乡徜徉。这里一马平川,坦荡如砥,河流交错如织。在稻田间的阡陌穿行,清风徐来,水波澹荡,周遭世界绿得无拘无束,飞扬洒脱,一缕缕甜丝丝的清香在微风吹拂下掠过鼻翼。那是正在生长的庄稼的芬芳,草木的芬芳,并夹带着泥土的芬芳,田园岁月的纯净与醇厚,是这些气息的混合。田水清清,粉蝶纷飞。阳光浑朴天真,稻秧恣意茁长。虽然还没有到水稻扬花的季节,但可以想象出一束束稻穗上那朵朵乳白色小花的淡雅,它在农民的心里有种淳朴的香甜。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有高低错落的野花,鲜红、橘红、粉红、淡紫、洁白,星星点点,缠缠绵绵,与天边稀疏的云朵连成了一片。身旁的沟渠里,田水在哗哗地流淌,时而有青蛙呱呱的叫声传来,这情景很容易让人想到以往在电影里或图国的上看到的江南水乡:一位农人头戴斗笠,手牵一头水牛徐徐而行,稻田中倒映着老人和水牛移动的身影,姗姗可爱。据唐人《云仙杂记》记载:“渊明尝闻田水声、倚杖久听,叹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耳听水流潺潺,满目翠色莹莹,令他身心顿爽。

    ③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有着深厚的田园情结。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都无疑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一种理想生存方式的诗意表现。具有共同文化传统的人们都有共同的生存态度。即便离开故土,但其心灵深处依然有一种执拗的田园情结。人们如眷恋母亲一样地眷恋田园,不仅仅因为那是自己的家园,那里有自己的亲人,还因那里有着熟悉的青山秀水。有弥漫着庄稼成熟气味的田垄。田园承载着记忆,承载着乡愁, 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之根,是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

    ④临近中午,我们走出水光潋滟、一碧万顷的田畴,进入一片芦荡之中。此时,天空焕发出这个季节惬意的火热和光辉。放眼四顾,稠密的芦苇。连绵在天地之间。走在芦荡的小径上,苇叶葱茏,宛如青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我们置身其中,只能看见头顶的一线蓝天。行进之中,芦荡深处不断“扑棱棱”地飞出一只只大鸟,朋友告诉我说。眼前飞起又旋即隐没的是白鹭,而那直翔云天的是芦鹰……“东风染尽三千项,白鹭飞来无处停”,诗人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句真的是浮动着颜色呢!

    ⑤我暗忖,无论是陶渊明、孟浩然等古代的田园诗人,抑或是当今世界的后来人,憧憬田园之美历来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是一种对拜物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定,对那种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呼唤。从这个意义上说,田园不仅可以“养目”,更可以“洗心”“养心”。

    ⑥正午过后,我们离开水乡。夏日的碧眼在嫣然的云朵间笑意盈盈,阳光在无垠的天地间迷离闪烁。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

    (选自《天津日报》2020年8月11日。有改动)

    1. (1) 下面是对本文思路的梳理,请你根据第②段和第④段,在方框中补上合适的内容。

    2. (2) 请结合全文,理解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

    3. (3)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词句。

      ①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有高低错落的野花。(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②走在芦荡的小径上,苇叶葱茏,宛如青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妙处)

    4. (4) 散文朗读要有一定的技巧。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朗读设计(“·”表重读,“∨”表停顿,“→”表稍稍延长),请选出设计不恰当的一处( )                                 

      那是A→正在生长的庄稼的B芬芳 , 草木的芬芳 , 并夹带着泥土C芬芳 , 田园岁月的纯净与醇厚,是这些气息的混合。D(全句的感情基调:欣喜、深情)

       

    5. (5) 文中说,中国人心中始终有一种田园情结,田园可以“洗心”“养心”。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全文和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
  • 9.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正当时,不负好时代

    程龙

    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在这样一个好时代,青年更应该砥砺奋进,不负时代机遇,不负青春时光。

    ②这是一个创造梦想、成就梦想的时代。“嫦娥”探月、“北斗”组网、“神舟”飞天、“天眼”巡空、“蛟龙”入海……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无不闪耀着青年的力量与智慧。新时代的舞台上处处刻印着青年奋斗的脚步,洋溢着青春火热的激情。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祖国的哪个角落,都要把理想和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前进征程中,当青年理想与历史使命同频共振,奏响的就是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③无奋斗,不青春。袁隆平23岁时立志解决水稻如何高产问题,把田间地头当作自己的实验室;24岁的武大靖无数次挥汗如雨地训练,最终打破了短道速滑项目世界纪录;⑴____……奋斗者们光鲜亮丽的成功背后都有着默默付出的无悔青春。在抗疫一线,他们与病毒生死较量;在偏远乡村,他们与村民共奔富裕;⑵____……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岗位上书写奋斗故事,也收获了奋斗馈赠给他们的幸福。

    ④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个时代正因创新而进步发展、活力四射。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是国际量子科学领域走在最前沿的年轻人之一,作为我国“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团队的成员,陆朝阳长期辛勤耕耘,获得了国际上一系列重量级奖项。他确信,不做短平快的事情,要做需要非常努力跳起来才够得着的科研,并坚持做到极致,“只有一步一步走,才能保证量子计算领域的健康发展。”在创新的时代,青年正当其时、潜能无限,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⑤“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我国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也吹响了青年逐梦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如何找到成就自己梦想的人生舞台,是当代青年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全新挑战。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紧密契合,国家发展进步的过程就是青年成长成才的过程,也是青年奋斗奉献的过程。抓住时代机遇,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当代青年定能在风浪中搏击前进,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国。

    ⑥青春正当时,不负好时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欣逢盛世,我辈青年须勇担使命、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成就精彩人生。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22日,有删改)

    1. (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中心论点。
    2. (2) 任选一题,在第③段指定位置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我选第题,补充论据:

    3. (3)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阅读第⑤段和【链接材料】,思考:我们怎样做才能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链接材料】

      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代学者 顾炎武

      ⑵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全国政协委员 唐江澎

三、写作题(50分)
  • 10.  按要求作文

    有很多珍贵的事物在受到损害后,我们都感到非常惋惜或者痛苦。假如有一天你掌握了一个独创的芯片植入技术,为这个事物植入芯片后,能让受到损伤甚至严重破坏的事物或功能奇迹般地恢复。

    请你展开想象,以“奇特的芯片”为题目,写一篇故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