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202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3-12-27 浏览次数:2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分)
  • 1.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该观点表达的是( )
    A . 道家思想 B . 儒家学说 C . 墨家观点 D . 法家主张
  • 2.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诗中的繁华景象发生在( )
    A . 丝绸之路 B . 大运河 C . 榷场 D . 明长城
  • 3.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歌中所反映现象出现的历史顺序正确的是( )

    ①贞观服右治,开庭辨视听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A . ①②④③ B . ④①②③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③①②
  • 4. “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评论的是( )
    A . 大兴文字狱 B . 八股取士 C . 设置军机处 D . 闭关锁国政策
  • 5. “雄鸡一声天下白,武昌城头,义旗高举”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戊戌变法 B . 保卫大武汉 C . 北伐战争 D . 辛亥革命
  • 6. 下图反映的史实引发了( )

    A . 抗日战争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五四运动 D . 九一八事变
  • 7.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展现了中央红军灵活的战术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红军的诞生地为( )
    A . 上海 B . 南昌 C . 井冈山 D . 延安
  • 8. 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称赞的军事行动是( )
    A . B . C . D .
  • 9. 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南可进退长江,威慑国民党统治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这样的战略态势( )
    A . 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B . 出现在淮海战役之后 C . 得益于进军大别山的行动 D . 表明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
  • 10. 伴随着外来文化传入、政局更替、经济发展,近代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下列关于近代中国教育、文化方面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 .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生活》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 B . 1897年创办的中华书局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且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 . 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是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D . 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的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 11. 1954年,毛泽东提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
    A . 土地改革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来年产承包责任制
  • 12.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下面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 13. (2019·福建) 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A . 经济快速发展 B . 文化教育进步 C . 社会保障提高 D . 饮食结构优化
  • 14. 历史学家迈尔斯教授认为,犹太人的宗教、希腊人的艺术、罗马人的法律,是现代文明里三种最真实、最有力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座台伯河畔的城市依旧统治者世界。这里“依旧统治着世界”体现在( )
    A . 拜占庭帝国传承希腊文化 B . 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C . 罗马法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D . 罗马帝国版图地跨三大洲
  • 15. 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材料评价的是( )
    A . 亚历山大帝国 B . 阿拉伯帝国 C . 查理曼帝国 D . 拜占庭帝国
  • 16.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是在一个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最先是在哪个国家烟消云散( )
    A . 美国 B . 意大利 C . 英国 D . 法国
  • 17. 下图是物种交换示意图,与图中所示现象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 . 文艺复兴 B . 海上丝绸之路 C . 殖民掠夺 D . 新航路开辟
  • 18. 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不是因为伏尔泰卓越的讽刺散文和卢梭伤感的浪漫小说,而是因为中产阶级已经上升到经济的领导地位,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政治权力。这表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 启蒙思想的宣传 B . 三级会议的召开 C . 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财政危机的加剧
  • 19. 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从棉纺织业开始,这主要得益于该行业( )
    A . 海内外市场广阔 B . 劳动力资源充足 C . 采用雇佣方式经营  D . 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 20. 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同点是( )
    A . 推翻殖民者统治 B . 发展资本主义 C . 维护国家统一 D . 解放黑人奴隶
  • 21. 两次工业革命,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升了欧洲国家的整体实力,后来居上的欧洲强国企图获得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政治资源。符合上述表述内容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德国 D . 俄国
  • 22. (2019·玄武模拟) 某同学在学习两次世界大战时制作了复习表格,下列内容搭配错误的是(   )

    A

    萨拉热窝事件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B

    凡尔登战役

    有“绞肉机”“屠场”之称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

    雅尔塔会议

    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A . A B . B C . C D . D
  • 23. (2019·南京模拟) “使国家面临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政权得以巩固;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材料评述的是(  )
    A . 新经济政策 B . 斯大林模式 C . 赫鲁晓夫改革 D . 戈尔巴乔夫改革
  • 24. 出现下表中该地区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年)

    西欧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西欧工业生产上升

    西欧农业生产上升

    1948﹣1952

    25%

    35%

    4.8%

    A . 杜鲁门主义推行 B . 北约组织成立 C . 马歇尔计划实施  D . 欧共体成立
  • 25. 据统计,1995—2005年的十年里,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三倍,灌水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这主要得益于( )
    A . 世贸组织成立 B . 联合国影响扩大 C . 世界银行推动 D . 两极格局崩溃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字异形”给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严重障碍。……“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制定出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通用于公文法令。后来程邈整理出更为简便的书体——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字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请回答:

    1. (1) 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个朝代的哪一措施?据材料,概述这一措施的作用。
    2. (2) 写出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名称。材料二中哪些技术促进了汉字发展?归纳这些技术推动汉字发展的主要表现。
    3. (3) 综上所述,概括文字发展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主要特征
  •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欧的自由要归功于当年美国军人的决定性介入;西欧靠美国之助才得以重建,现在还凭借与美国结盟以求的安全……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

    ——格罗赛《战后欧美关系》

    材料二 1985年法国政府提出尽快建立一个“技术欧洲”的主张……在与开发空间技术有密切联系的6个领域进行合作研究……显示了西欧在尖端技术和政治上争取对美独立地位的意图。

    ——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遇到了我们甚至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70年代初美国尼克松总统的一次演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美国军人的决定性介入”与什么战争中的哪一联盟建立有关?“靠美国之助得以重建”与哪一政策有关?“与美国结盟”反映出战后哪一政治格局的出现?
    2. (2) 结合所学,材料二中“技术欧洲”的提出与什么时间开始的哪一科技革命有关?据材料二,概括“技术欧洲”建立的方式。当时西欧哪一组织推动了它的建立? 
    3. (3) 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当时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一、二,归纳影响美国经济地位变化的因素。
    4. (4) 综上所述,欧美关系发展有何特点?体现了哪一国际政治趋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