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11-16 浏览次数:4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 1. 《复兴之路》解说词写道:“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指的是( )
    A .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 .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 . 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 .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 2. (2023·兴城二模)  1953年7月,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这使中华人民共和国(  )
    A . 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B . 成为政治经济大国 C . 彻底打败美帝国主义 D . 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3. (2023八下·建昌期末)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上演,小说《红岩》《青春之歌》等出版,《英雄儿女》等电影上映。这些成就直接得益于( )
    A . 三大改造 B . 双百方针 C . 改革开放 D . 科教兴国战略
  • 4.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志是( )
    A . 新中国成立 B . 土地改革完成 C . 西藏和平解放 D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5. 1961年,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该方针旨在( )
    A . 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现状 B . 克服我国经济困难局面 C . 加快我国对外开放步伐 D . 促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
  • 6. (2018八下·苏州月考) 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精神之一,它产生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升华,也是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时至今日,它已经跨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被世界几十个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它是(    )
    A . 五四精神 B . 长征精神 C . 延安精神 D . 雷锋精神
  • 7. 如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新闻照片。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副部长开心大笑是因为( )

    A . 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 B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 .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8. 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300多万名干部、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这些史实直接表明党和国家( )
    A .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 开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 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已完成 D . 正在稳步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9. (2016·孝感)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 .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 .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 . 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 . 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 10. (2023八下·沂南期末) 据专家统计,98%台湾民众祖籍在大陆。2023年4月1日,73岁的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第一次到大陆回湖南祭祖,并用湖南方言念祭祖文。马英九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是我们中国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反映出( )
    A . 大陆坚持“和平统一” B . “两岸一家亲” C . 台湾坚持“九二共识” D . 两岸交流频繁
  • 11. (2023八下·伊金霍洛旗期末)  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成功下水,使人民海军迈进了“三航母”的新时代。这一成就取得的根本原因是我国(  )
    A . 对外交往的现实需要 B . 海权意识的日益增强 C . 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 D . 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 12. 英国国际关系学者汤姆•福迪曾说:“在全球不确定因素快速增多的情况下,中国是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的重要堡垒。”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证明了这一观点。这表明我国( )
    A . 经济发展速度领先世界 B . 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升 C . 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D .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根本大法性质的文件和相关的法律文件,从法律上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同纲领》分为七章六十条,对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基本任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新中国各个方面的基本政策作了规定。从这些规定看,这个文件起了新中国的临时宪法的作用。 

    ——摘编自白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材料二:( 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共同纲领》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名称,并概括其优势。
    3. (3)  综合以上材料,提炼一个主题。
  • 14.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1984年,农村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达1750多万家,从业人员8805万,产值476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4%,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

    1. (1)  研读材料一,写出图三反映的农业制度的名称,哪一幅图反映了中国农村土地由私有制变为了公有制?
    2. (2)  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有“分”字,这两次“分地”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
    3. (3)  材料四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改革又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
    4. (4)  从上述材料反映的我国农村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15. 就全世界而言,现代化过程是各国相互关联、相互竞争相互发展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少数国家“后来居上”,实现追赶或超过现代化先行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化后来者,如果从 1750年算起的话,欧洲和北美陆续开始工业化,而中国工业化的时间滞后了100-200年,直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才开始正式发动工业化。 

    材料二:日本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的比重,从 70%下降到50%,花了80年时间,美国花了50年时间,苏联花了33年的时间,而中国从1978年到1995年,仅花了17年时间。在这17年中,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49,大大高于英法美国家的增长速度,打破了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后进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最高持续时间最长的记录,堪称为东亚奇迹。 

    材料三: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不仅为整个国家或地区带来重大变化,而且也引起产业结构和就业的重大变化,加速促进劳动力向更高的生产力转移。而结构变化又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工人技能的改善,教育的发展,组织的改进以及国际贸易的更大程度的开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利益与使命》胡安刚、杨帆

    1. (1)  材料一中“直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才开始正式发动工业化”,所指哪个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1978年到1995年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工业化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4. (4)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 16. 某班准备进行一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知识竞赛,请你协助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的设计。 

    【理论形成】 

    材料: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一是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二是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三是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四是惊天动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强国大业。这四件大事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理论实践】 

    材料: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2. (2) 【人物风采】

       请用一句话评价邓小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哪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3. (3)  【理论发展】

      江泽民、胡锦涛分别提出了哪些重要理论?这些理论分别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4. (4)  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在哪次会议上这一成果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 (5)  依据材料指出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为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6. (6)  为实现中国梦,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做些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