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3-11-15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 1.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几乎完全一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人类是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 B . 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证据 C . 在现代类人猿中,黑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D . 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 2. 下列关于人的生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新生儿的诞生是新生命的开始 B . 胎盘是母体与胎儿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C . 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和雌性激素 D . 精子在子宫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 3. 七年级学生小红最近经常抽筋,为了缓解这种症状,她每天都喝牛奶。为了促进牛奶中钙的吸收,她还需服用( )
    A . 维生素A B . 维生素B C . 维生素C D . 维生素D
  • 4. 小明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内消化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探究问题:温度是否能影响酶的活性 B . 结论:唾液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C . 实验现象:甲不变蓝色,乙变蓝色 D . 37℃有利于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
  • 5. 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原来人饥饿的时候,胃部肌肉挤压其内部的水和空气就会发出咕咕的声音。以下关于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胃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它上连食道下接小肠 B . 胃壁内的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C . 胃能消化脂肪并吸收一部分水和无机盐 D . 胃内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氨基酸、脂肪酸
  • 6. 小肠吸收不良的患者,常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治疗,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
    A . 葡萄糖 B . 无机盐 C . 淀粉 D . 氨基酸
  • 7. (2022·北京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通过平衡膳食餐盘(如图)宣传平衡膳食的理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肉蛋奶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B . 水果、蔬菜可提供维生素 C . 摄入食物的类别要多样 D . 摄入食物的量要适当
  • 8. 如图为某科研小组对呼吸系统中不同部位颗粒物沉积情况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直径为2.5~10μm的颗粒物主要沉积在肺泡内 B . 气管中的C型软骨能有效清理空气中的颗粒物 C . 鼻腔对吸入气体中颗粒物的处理能力比口腔强 D . 如图结果说明肺泡对吸入气体的处理是有限的
  • 9. 血液通过肺部毛细血管时,氧气的含量发生变化,图中纵坐标表示氧气含量、横坐标表示由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的血液流动方向,正确表示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 B . C . D .
  • 10. “一水护田将绿绕”,田间的禾苗需要河水的浇灌,人体内的细胞也需要得到血液的“滋润”。下列有关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动脉血管都比静脉血管管径大 B . 血液对人体的防御和保护功能均是由白细胞完成的 C . 人体内的动脉和静脉内均含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 .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数量过少会导致贫血
  • 11. (2019·中山模拟) 如图为心脏工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A和C中流动脉血 B . ②和D相连,①和C相连 C . 图中C和D处于收缩状态 D . ③表示上下腔静脉,④表示肺静脉
  • 12. 如图阴影部分表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特点,对阴影部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血液从心房出发回到心室 B . 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 . 在毛细血管网处进行物质交换 D . 血液从心脏的左侧出发回到右侧
  • 13. (2020七下·东台期中) 如果将A型血输给B型血的患者,将导致患者(  )
    A . 血浆凝集成团 B . 血小板凝集成团 C . 白细胞凝集成团 D . 红细胞凝集成团
  • 14. 小明前一天晚上吃了很多红心火龙果,第二天早上发现尿液变红了。这是因为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难以分解,能随尿液排出体外,其排出人体时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A . 膀胱→输尿管→肾脏→尿道 B . 肾脏→膀胱→输尿管→尿道 C .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 . 肾脏→尿道→输尿管→膀胱
  • 15. 如下表为某人的血浆、肾小囊、输尿管中的葡萄糖、尿素和蛋白质的含量(克/100毫升)。根据此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物质

    血管

    肾小囊

    输尿管

    0.03

    0.03

    1.8

    0.1

    0.1

    0

    8

    0.03

    0

    A . 物质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丙是葡萄糖 B . 甲从人体内排出的途径有两条 C . 乙的浓度变化说明此人血糖正常,没有糖尿病 D . 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其内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 16. 教育部下发通知,加强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工作,以远离游戏,并保护视力。下列与视觉形成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近视眼患者可以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B . 近视眼患者的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 C . 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物像落在了视网膜前方 D . 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 17. 俗话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耳听八方”指的是耳朵能同时察听各方向来的声音。下列有关耳和听觉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当我们听声音时,声波进入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 B . 声波刺激耳蜗内的感觉细胞形成听觉 C . 鼓膜或听觉神经受损有可能导致耳聋 D . 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鼓膜
  • 18.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 .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B . 人醉酒后意识模糊、口齿不清,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大脑 C . 人体内激素含量多,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各处 D . 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会减弱
  • 19. (2023·南沙模拟) “脑机接口”技术能帮助瘫痪病人快速显示想说的话语,结合图分析,设备中的“显示器”相当于反射弧中的哪一部分?( )

    A . 感受器 B . 效应器 C . 神经中枢 D . 传出神经
  • 20.  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下列关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城市里鸟类增多和生态环境改善有关 B . 提倡低碳出行,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C . 营造森林绿地主要是为了获取大量木材 D . 实施垃圾分类有利于废物利用、节约资源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 21.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小小少年在长高”。现在的你已经进入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青春期。图甲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某中学男、女生身高生长速度曲线。

    1. (1)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与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
    2. (2) 某健康妇女不能顺利怀孕,经检查是由于结构②堵塞造成的,因为该结构是作用的场所。
    3. (3) 从图乙曲线可以看出,女生身高突增的年龄较男生(填“早”或“晚”)。
    4. (4) 进入青春期,生殖器官开始迅速发育。男孩由于(填结构名称)的发育,开始出现;相应的,女孩会出现的生理现象是
  • 22. 图甲是肝脏血管示意图。如图所示,进出肝脏的血管主要有三种:肝动脉、肝静脉和门静脉。肝动脉是主动脉的分支;肝静脉与下腔静脉连通。门静脉是由消化道(胃、肠、胰脾等)的毛细血管汇集、从肝门处入肝的一条大静脉。图乙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可以分泌。这种消化液的功能是
    2. (2) 如右图,肝静脉中的血液流回心脏后,通过[]收缩,可以将血液泵至肺部,又经[]运回到心脏的左心房。
    3. (3)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推断出,经门静脉,血液(填“流入”或“流出”)肝脏,其内血液与肝动脉内的血液相比,营养物质含量(填“较多”“较少”或“几乎相等”)。
  • 23. 中国航天员的“太空授课”精彩不断,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请据图分析回答。

    1. (1) 在太空授课第二课中,王老师将冰墩墩玩偶抛向了叶老师,叶老师看到冰墩墩向自己飞来时,冰墩墩反射的光线经过图中[A]和[D]的折射作用,在[]上形成物像,最终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 (2) 在太空授课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听得懂,看得明白,这与[⑥]中特定的神经中枢有关。该中枢参与的反射活动都属于(填“简单”或“复杂”)反射。其中完成“听得懂”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是[]
    3. (3) 2022年10月,我市部分学生参加了天宫课堂河南省科技馆分课堂现场直播。当看到屏幕显示太空授课完成时,同学们热烈鼓掌。请用图中的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出这一反射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B→C→⑥→⑧→G→
    4. (4) 三位“太空教师”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依然能在中国空间站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主要是由于[]的调节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
  • 24.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脑卒中发生的最常见原因是脑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血栓,脱落后导致栓塞。为了研究替格瑞洛(药品名称)对脑卒中的预防效果和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某科研小组利用5组(每组10只)大鼠进行了实验,对大鼠的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表中的海马体是大脑的一部分结构。  

    组别

    是否进行卒中处理

    处理方式

    48小时后检测

    血小板聚集率(%)

    海马体神经元数目(均值)

    A

    注射生理盐水10mL

    50.82

    174

    B

    注射生理盐水10mL

    60.56

    76

    C

    注射浓度为0.75%的药物10mL

    15.49

    172

    D

    注射浓度为1.5%的药物10mL

    14.69

    205

    E

    注射浓度为3.0%的药物10mL

    11.52

    197

    1. (1)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长的突起外表都套有一层鞘,组成
    2. (2) 根据表中血小板的实验数据,科研小组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同时随着给药量的增加,大鼠患皮下出血的风险将(填“增加”“降低”或“不变”),原因是
    3. (3) 通过比较A、B组与C、D、E组,研究者认为替格瑞洛对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作用,其理由是
  • 25. 请完善以下探究实验并回答问题。

    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菠萝汁引起的吗?我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以下的探究实验。

    【材料用具】羊小肠黏膜一块,培养皿2个,生理盐水,新鲜菠萝汁,滴管,量筒,镊子,剪刀,放大镜,恒温箱。

    1. (1) 方法步骤:

      ①取一块羊小肠黏膜平均分为两份,分别放入A、B培养皿中。

      ②分别向A、B培养皿中的小肠黏膜上滴加15mL生理盐水和mL新鲜菠萝汁。如图。

      ③把A、B培养皿放在37℃恒温条件下,10分钟后用放大镜观察。

    2. (2) 实验结果预测。

      预测一:若A培养皿中黏膜,B培养皿中黏膜出现破损,则说明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

      预测二:若A、B培养皿中黏膜均完好,则说明

    3. (3) 讨论交流: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多次重复了该探究实验,目的是为了
    4. (4) 许多人吃新鲜菠萝前常用盐水浸泡,与防止菠萝汁损伤口腔黏膜有关吗?就此,若再设计一个对照实验,你提出的问题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