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3-12-08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下图排列出了南北朝至五代十国时期的朝代顺序,其中与①处王朝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

    A . 罢黜百家,兴办太学 B . 南下灭陈,统一全国 C . 政权频繁更迭,动荡不安 D . 前期繁盛,后期藩镇割据
  • 2. “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古人们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此材料重点强调大运河( )
    A .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B .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C . 巩固隋王朝的全国统治 D . 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 3. “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是唐太宗统治时期曾出现的局面。当时以敢于直言而著称的大臣是( )
    A . 房玄龄 B . 杜如晦 C . 魏征 D . 宋璟
  • 4. 发明并推广先进生产工具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下图的生产工具及功能对应正确的是( )

    A . 曲辕犁——耕作 B . 秧马——拔秧 C . 翻车——灌溉 D . 筒车——灌溉
  • 5. 如图是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七名男乐俑盘坐平台四周,分别执笛、箜篌琵琶、拍板、排箫、笙等胡汉乐器演奏;中间的女舞俑表演舞蹈。从中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有( )

    ①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②唐朝的农业兴盛

    ③唐朝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④唐朝艺术繁荣,多姿多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6. 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史事有( )

    ①日本学习唐建筑 ②鉴真东渡日本 ③玄奘天竺取经 ④新罗学习唐科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标志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 . 澶渊之盟 B . 黄巢起义 C . 藩镇割据 D . 安史之乱
  • 8. 下列图片中反映隋唐时期文学艺术成就的有( )                                                                                              

    ①颜真卿《颜氏家庙碑》(局部)

    ②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③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④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学习隋唐历史后,四位同学参加了主题演讲活动。以下是他们的演讲标题,其中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时期基本特征的是( )
    A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 由分裂走向统一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10. 观察下边的五代十国形势图,可以直接从图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 后周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B . 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 C . 多个政权在这一时期同时存在 D . 南唐逐渐强大,消灭后周
  • 11. 历史学家统计:北宋时期,一共有85人担任过主管军事的枢密使,其中63个是文官,22个是武将。这反映出的宋朝治国策略是( )
    A . 强干弱枝 B . 分解相权 C . 民贵君轻 D . 重文轻武
  • 12. 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州级机构中设一官职,与州长官同签文书,以分散知州的权力。这个官职是( )
    A . 转运使 B . 节度使 C . 宰相 D . 通判
  • 13. 契丹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契丹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下列政权由契丹人建立的是( )
    A . 西夏 B . C . D .
  • 14. 党项族在唐朝时,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并于11世纪前期建国,史称西夏。党项族建国时的领袖是( )
    A . 耶律阿保机 B . 完颜阿骨打 C . 元昊 D . 铁木真
  • 15. 连环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下图连环画中订立盟约的双方是( )

    A . 北宋和辽 B . 北宋和西夏 C . 南宋和辽 D . 南宋和金
  • 16. (2023七下·防城期末) 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四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7. 《宋史·何铸传》载:“秦桧力主和议,大将____有战功,金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已,欲除之。”“____”处应为( )
    A . 寇准 B . 苏轼 C . 岳飞 D . 司马光
  • 18. 下面左图到右图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

    A . 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B . 财政收入得到提高 C . 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 . 外贸收入逐渐增加
  • 19. 下面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

                                                                                                                                                                         

    朝代

    年代

    发行铜币(万贯)

    804年

    13.5

    1000年

    135

    1007年

    185

    1073年

    600

    A . 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 . 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 . 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 . 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 20.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
    A . 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 B . 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 C . 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D . 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
  • 21.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材料中所述的朝代是( )
    A . 隋朝 B . 元朝 C . 金朝 D . 唐朝
  • 22.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元朝时我国开始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 . 藏族 B . 女真族 C . 蒙古族 D . 回族
  • 23.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多次强调:“台湾从来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对这一论述做出有力证明的元朝史事是元朝设置了( )
    A . 行省 B . 宣政院 C . 澎湖巡检司 D . 安西都护府
  • 24. 宋朝时,中国商船的踪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这些史实反映了宋朝( )
    A . 农业发达 B . 外贸发达 C .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 都市商业繁荣
  • 25. 十七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材料中作者重点讨论的是中国古代的( )
    A . 文学成就 B . 军事力量 C . 科学技术  D . 政治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本部分共3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 26. 唐朝是诗的国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史合一”的传统,通过唐诗,我们可以对唐朝的历史有更深的理解。
    1. (1) 贞观铜牙弩,开元锦兽张。——杜甫《复愁十二首》节选
      按时序分别写出这首诗提到的两个唐朝盛世的名称和当时在位的皇帝。                                                                                                                                                  

      时序排列

      盛世名称

      当时在位的皇帝

      盛世一

        

      盛世二

        

       

       

       

    2. (2) 某同学收集了一组唐诗,他认为这些唐诗,每一首都与历史教材中提到的某些史实密切相关。请仿照诗①的范例,帮助他把下表填写完整。                                       

      序号

      作者

      诗名

      诗歌节选

      可反应的史实和对史实的合理解读

      白居易

      《登观音台望城》

      注:观音台为长安城中的高台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示例】唐都长安布局严整,规模宏大,人口众多

      柳宗元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高昌》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注:“文皇”指的是唐太宗

       

      李白

      《哭晁卿衡》

      注:晁衡是唐朝时来华的日本人中的杰出代表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孟郊

      《登科后》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杜甫

      《春水》

      接缕垂芳饵,

      连筒灌小园。

       
    3. (3) 某同学认为上述五首诗歌能代表各个方面的盛唐气象,请帮助他完成整理。(填写对应诗歌序号即可)

      农业发展 ;外交发展;民族交融 ;制度发展 ;城市发展 

  • 27. 多元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示例】文物解读唐朝时,唐与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见证了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材料三                                
    文献
    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总制院者,掌浮图氏之教,兼治吐蕃之事。”后更名宣政院。
    ——据《元史·桑哥传》整理

    材料四

    吐蕃赞普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亲,唐太宗同意嫁给他一位公主。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10世纪初,契丹建立政权。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1005年,宋辽议和后,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双方在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根据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五

    鸡冠壶是契丹工艺品中极具特色的一个品种,技术上学习了中原的陶瓷烧制技法,造型上则继承了契丹人习惯使用的马上皮囊。

    货币上是仿汉字创造的西夏文。

    此碑的碑文用女真文和汉文记载了金初期警师反辽的史实。碑文中提到设立此碑的目的之一,是模仿唐玄宗立碑颂圣。

    1. (1) 请将上面四张不同时期的形势图按时间先后排序(填写序号即可)。

      时序排列:

    2. (2) 请根据要求将上面的四张图分类。(填写图的序号即可)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多个民族政权并立: 

    3. (3) 吐蕃地区与中原的民族交融不断深入,历史文物和文献可以佐证这样的发展变化。请仿照对唐蕃会盟碑的解读示例,结合所学,解读材料三。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唐宋时期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往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唐宋时期推动民族交融的一件典型事例,并谈谈你的看法。
    5. (5) 依据材料五,概括辽、西夏、金政权在哪些方面深受汉文化的影响。
  • 28. 利用资料卡片学习,可以高效地积累和整理知识,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1. (1) 【史地结合卡片】请结合所学,将史地结合卡片填写完整。                                                                                                                      

      史地结合卡片

      修建大运河的决策者

      ( )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大运河

      运河三要点以

      ①( )为中心

      北抵②涿郡南至

      ③( )

      运河从北向南的四段

      A( )

      B( )

      C邗沟

      D江南河

    2. (2) 【历史评价卡片】请根据材料一、二、三,将历史评价卡片填写完整。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二 隋(运河)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唐)皮日休《汴河铭》

      材料三 (隋)运河的开凿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是)劳民伤时的工程。                                                                                     

      评价卡片

      材料序号

      评价角度一

      评价角度二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3. (3) 【收获卡片】请总结材料一、二、三的历史评价方法,将收获卡片填写完整。                                                                   

      收获卡片

      总结上述三则材料在评价方法上的共同之处

       

      参照上而总结出的评价方法,结合所学评价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4. (4) 【比较卡片】比较《水浒传》与《中国通史》  

      材料四 (宋军)杀退辽兵,直至燕京,围住城池攻击,旦夕可破。今有辽主早坚降旗,情愿投降。……(宋徽宗最终允许辽投降)宋军收兵罢战,班师回京。

      ——摘编自《水浒传》第89回中对宋宣和四年(1122年)宋辽之战的记载

      材料五 (1122年),宋金联手夹攻辽朝,金军相继攻克辽中京和西京。北宋则攻打辽南京(即燕京)等燕云十六州之地,但均被辽军击溃。北宋最后请金军攻下了辽南京。

      ——摘编自白寿葬主编《中国通史第7卷》                                                                                                     

      比较卡片

      材料四、五对1122年宋金战争描述的相同之处

       

      材料四、五对1122年宋金战争描述的不同之处

       

      材料四和材料五中,相对可信度更高的是( )

      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