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12-08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 1. (2023七下·溧阳期末)  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绘制年代尺是帮助学生形成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 

    A . 秦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宋元时期 D . 明清时期
  • 2. (2023七下·覃塘期末) 如图反映了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南北文化的交流 B . 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疆域面积的扩大 D . 商品经济的繁荣
  • 3.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你有可能( ) 

    ①晚上出门吃到宵夜 

    ②在集市上买到景德镇产的青花瓷 

    ③在瓦子里听艺人说书、唱曲 

    ④看到占城稻和玉米的大面积种植 

    ⑤看到农民使用秧马拔秧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③⑤
  • 4. 如图,明北京城以宫城为中心,由唯一的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明北京城的这一设计突出显示了( )

    A . 商品经济的繁荣 B . 皇权的核心地位 C . 军机处总揽朝政 D . 封建统治的衰落
  • 5. (2023七下·覃塘期末) 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 .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 . 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 . 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 . 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 6. 如图所示的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

    A . 《齐民要术》 B . 《天工开物》 C . 《本草纲目》 D . 《资治通鉴》
  • 7. 2023年6月11日,历时20余天的明代沉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第一阶段考古调查工作宣告顺利结束,这一水下考古为研究中国海洋史、陶瓷史、海外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等提供了( )
    A . 文献史料 B . 口述史料 C . 实物史料 D . 档案文书
  • 8. 如图是小华同学整理的思维导图,由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主题是( )

    A .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 国家疆域的奠定 C . 西北边疆的巩固 D . 对外交往的加强
  • 9. 下面关于清代初期经济繁盛的表现,说法正确的是( )

    ①高产农作物推广

    ②工商业市镇增多

    ③出现成熟的手工作坊

    ④形成大型的商帮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0. (2022七下·罗湖期末) 康熙年间,苏南地区每亩地价银四五两,米每升钱七文。到乾隆中后期,地价增至七八两至十余两,米价上涨四至五倍。康乾时期地价、米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人口快速增长 B . 闭关政策推行 C . 官僚机构臃肿 D . 君主专制强化
  • 11. 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A . 强化中央集权 B . 维护国家统一 C . 完善监察制度 D . 推进民族交融
  • 12.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璨的明珠”,下列关于古代文学艺术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 . 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 B . 宋词著名代表人物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C . 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牡丹亭》 D .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成书于明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1. (1)  材料一图A中的①处是唐朝为了管辖西域天山南北地区设置的  和北庭都护府;唐太宗时期将  嫁给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图B中②处为明长城的西端  ;  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清朝以前的历史,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清朝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台湾地区的有效管辖的?
    3. (3)  综合所述材料,谈谈你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庶族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而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有能力、有才华的官吏充实到官府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谢兰荣《中外教育简史》

    材料二: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培根《新工具》

    ①材料二中“首先是在学术上”的发明到宋朝有哪方面的改进?“在航行方面”的发明产生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交子”发行初期,由于发行额、流通时间和地区都有一定的限制,并有定额的发行准备金能够兑现,因此使用情况尚好,对商业往来起了有益的作用。……纸币的产生和应用,把货币制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合编《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②材料三中的纸币最早出现在哪个地区?其有怎样的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三回答纸币的产生给宋朝社会带来了什么变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隋唐时期创立了什么制度?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概括该制度创立的意义。
    2. (2)  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行政管理上采用了什么新制度?从创新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 15. 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不断交流、相互借鉴,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也在发生变化。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大国辐射】 

    材料一:唐代中国,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唐文化融合域外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相互交流】 

    材料二: 

     

    【主动与被动】 

    材料三: 

                                     

    明朝中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中国水运报》

    ​ 

    【展望未来】 

    材料四:我们愿同中亚国家加强现代化理念和实践交流,推进发展战略对接,为合作创造更多机遇,协力推动六国现代化进程。中国陕西有句农谚,“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中亚谚语也说,“付出就有回报,播种就能收获”。让我们携手并肩,团结奋斗,积极推动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共同迎接六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两例史实说明“唐朝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大唐文化传播四方”。分析唐代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2. (2) 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与宋朝相比,元代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概括宋元时期发达中外交通的历史意义。 
    3. (3)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的原因。再列举一例明朝对外关系的史实。 
    4. (4) 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对外交往政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以史为鉴,谈谈古代对外交流带给当今我国发展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