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大兴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3-12-25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 1. 短片第一部分,介绍不同时代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材料。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翻开共和国史册,总有许多熠熠生辉的名字让人仰望。如锲而不舍为祖国科学事业崛起而奋斗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在民族衰微之际钻探典藉探寻文化药方,在警报迭起的紧张形势下,____(慷慨淋漓 慷慨大方)怒斥特务卑劣行径的闻一多;为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甘愿居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倾心稻禾,最终树立丰碑的袁隆平……这些    (鲜为人知 家喻户晓)的杰出人物,始终以炽热的爱国情怀不断奋勇前行,他们的殷殷家国情,给予无数后来者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力量。 

    1. (1) 有同学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对加点字的读音也有疑问,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 “锲”应读为“qiè” B . “典藉”应写为“典籍” C . “迭起”应写为“叠起” D . “劣”应读为“liè”
    2. (2) 根据语境,在①和②两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慷慨大方   鲜为人知 B . 慷慨大方   家喻户晓 C . 慷慨淋漓   鲜为人知 D . 慷慨淋漓   家喻户晓
    3. (3) 根据语境,结合画波浪线文字的意思和对联相关知识,拟写下联。 

       上联:守望田垄,躬身农事成典范 

       下联: 

  • 2. 短片第二部分,讲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下面是同学们撰写的文稿。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80后的张帅在家乡创建了符合国家【甲】“菜篮子”工程标准的蔬菜园;90后女孩撒艳红用玉米秸秆养牛致富,在家乡办起了养殖场;95后大学生刘飞回到家乡种植食用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这些时代的【乙】“名角儿”展现出当代青年的家国情、强国志。习总书记说: 【丙】“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青年又如初生的朝阳,不断积蓄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 总书记的殷切希望,激励我们笃行不怠、砥砺奋进,争做【丁】“有为青年”。 

    1. (1) 对【甲】【乙】【丙】【丁】四处引号使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处使用引号,标示“菜篮子”是国家一项民生建设工程的专有名称。 B . 【乙】处使用引号,标示“名角儿”具有特殊含义,指代想靠创业一举成名的青年。 C . 【丙】处使用引号,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习总书记的话语。 D . 【丁】处使用引号,标示着重强调对青年的希望,激励青年有所担当作为。
    2. (2) 同学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到“笃”的义项有:①忠实,一心一意;②沉重;③很,甚。根据文段内容及词典释义,你认为“笃行”在这里的意思是( ) 

       【甲】很快地行动   【乙】忠实地践行     【丙】沉重地行走 

  • 3. 短片结尾,设计了寄语征集活动。请阅读结束语,完成各题。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我们(    )要在历史星空中体悟伟人的使命情怀,(    )要在新时代践行青少年的责任担当。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始终把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祖国是大海,那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如果祖国是大地,那我就是大地上的一捧土;____。 

    1. (1) 有同学对画线句中使用的关联词语产生了疑问,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更…… B . 与其……不如 C . 因为……所以 D . 如果……就……
    2. (2) 请你在文段横线处补写,使之与前两句构成排比句,留下寄语。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 4. 默写。 
    1. (1)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2) 杨花榆荚无才思,。(韩愈《晚春》) 
    3. (3) 《陋室铭》中以淡雅之色,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又不失生机盎然的句子是“”。(刘禹锡《陋室铭》) 
  • 5. 阅读《竹里馆》,完成各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 (1) 这是王维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全诗用“”字起笔,后文的“人不知”与之呼应,写出诗人远离尘世喧嚣的惬意。接着用“幽篁”“深林”“明月”六个字描绘出富有特征的景物,渲染了皎洁月光下竹林的特点。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字造语,“独坐”“弹琴”“”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情。 
    2. (2) 古诗中常常借助意象来表达情感。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写到了明月。请你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明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6. 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取材于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①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②;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④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⑤焉。 

     (取材于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善建不拔:善于建树的不会动摇。②体道:体会道理。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夷险:顺境逆境。⑤庭实:陈列于庭院中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1.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方法 

       

       文言词句 

       

       推断过程 

       

       解释 

       

       语境义推测 

       

       不蔓不枝  

       

       联系上下文 

       

       蔓: 

       

       课内迁移 

       

       世人甚爱牡丹 

       

       缀行甚远(《狼》) 

       

       甚: 

       

       参考成语 

       

       竹本固 

       

       无本之木   

       

       本末倒置 

       

       本: 

       

       查阅工具书 

       

       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A.种植;培养 

       

       B.树立 

       

       C.木本植物的统称 

       

       树: 

    2. (2) 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对标点使用解释合理的一项是( )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取材于《古文鉴赏辞典》) 

      A . 在菊和莲之间使用分号,内容上突出喜欢菊和莲两种花的人都很少,存在并列关系。在牡丹后面用感叹号,表达对牡丹所代表的追逐功名富贵风气的厌恶。 B . 在菊和莲之间使用分号,内容上突出对于菊和莲的喜爱,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选择,存在并列关系。在牡丹后面用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众人喜爱牡丹的由衷赞叹。
    3. (3)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文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指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思想情感。请仿照【甲】文示例,说说该手法在【乙】文中的具体运用。 

       示例:甲文以莲喻君子,以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象征了君子洁身自好、端庄、正直、不攀附权贵的品质。 

三、名著阅读(共5分) 
  • 7.  阅读《骆驼祥子》时,我们发现其中的一些人物对祥子产生了影响,甚至改变了他的命运。请从《骆驼祥子》中选择两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说说这两人物分别对祥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22分) 
  • 8. 阅读《黄永玉的五重身份》,完成各题。 

     黄永玉的五重身份 

     李桂杰 

            黄永玉的与众不同,也许是与生俱来的——没念完中学,没有经过系统美术训 练,却凭着天生才情和后天努力,成为出色的木刻家、国画家、雕塑家、作家和诗人。 

     “苦命人” 

           1924年,黄永玉生于湖南凤凰,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的初级中学教育。12岁那年,因家境贫苦,黄永玉就外出谋生。开始在安徽、福建的山区瓷场给别人做彩绘,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等地。出于爱好和生计原因,年纪轻轻的他走上了一条漫长的绘画之路,并很快以出色的木刻作品蜚声画坛。在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前,黄永玉做过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等工作。“文革”期间,他被关进牛棚,很快就挨了毒打。打他的人拿着带铁头的皮带一下一下地抽,黄永玉就一下一下地数,站着一动不动。他一共被打了224下,旁边的人看得浑身发抖。在黄永玉的观念中,别人这样打他,他当时没办法抗拒,但有权不哭不喊,哭了或喊了,那就是个孬种。在他看来,湘西人就是这样的,不能还手的时候,就要让别人看看挨打的派头和风度。 

     “ ”  

            记者:“听说你吃素食? ”答:“便宜。” 

            记者:“你的文学成就一流。”答:“我抄别人没注意的书。” 

            答者乃黄永玉。他在自己书中的一段对话,用嘻嘻哈哈的玩笑表现着他的与众不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身着粉色上衣、牛仔裤的黄永玉走了过来。果如传闻所说,在交谈中,他习惯性地不时与记者斗嘴。他笑着要求记者和他说话时声音大一些:“请不要忘记,你现在是和一个聋子讲话。 

          耳朵背,不影响黄永玉大脑的反应速度,也难挡他的“顽童”本色。提到“老顽童”这个称呼,黄永玉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他说:“我的这一生没有好好玩过,吃,不喜欢;游山玩水,没有意思。工作是一件最有意思的事情。”黄永玉说,平时他身边总是放着几个小本,以便随时记下一些想法和灵感。他人有趣,作品亦充满了“意趣”。 

     “ ”  

          对于“鬼才”的说法,黄永玉不太认可。他说:“说我是‘鬼才’才真是见鬼了。我初中没有念完,从小就不是个喜欢读书的孩子。”但这说的是他不喜欢让人硬灌“四书五经”,并不代表他对书本深恶痛绝。事实上,他读书极多,领悟也极深。 

            不过,外界对他“鬼才”的评价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一个初中肄业的人,却擅长版画,主攻国画。他的画构思奇特、造诣精深、风格迥异。他的画常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画纯水墨,淋漓尽致,不染丝毫丹青;需要用色彩了,又大红大绿大紫等“俗”色一股脑上来。国画讲求飞白,此中最显功力,黄永玉却丝毫不理会这些规则,他说:“我的画没空飞白,要飞去自个儿脑子里飞去!”《阿诗玛》、生肖邮票《猴》等都是传世佳作。不同于大多数艺术大师专攻某个领域,黄永玉艺术实践非常丰富,涉及诸多领域,且均有卓然的成就。除会画外,他还擅长文学创作,出版过《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太阳下的风景》等作品。2003年他写的《比我老的老头》一书,在5个月内加印5次,成为当年最畅销的文艺书之一。他还搞设计,设计邮票、房子,由他取名并亲手设计的“酒鬼酒”已成为传世经典。 

    “万荷堂主” 

         造房买房,是黄永玉的另一大爱好。黄永玉的“万荷堂”在北京通州区徐辛庄村。在游历“万荷堂”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到它就和黄永玉本人一样,随处充满奇思妙想。 

         “万荷堂”占地8亩,是一座仿古建筑群,亭台楼阁、回廊、照壁都按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建造。据说,黄永玉在建房子的时候曾和造房子的老师傅产生过分歧。老师傅说这些木头一头粗一头细,盖起来不成样子。黄永玉则坚持在保持木头原样的情况下进行建造,老师傅因此差点不干了。后来房子盖好后,老师傅眯着眼睛看完后说:“你真行,这么一盖还真漂亮!” 

         不仅是建筑格局,就连屋内的桌椅、壁炉、吊灯也全部是黄永玉自己一手设计出来的。屋里的每件陈设均堪称艺术品:低矮的桌椅是宋朝款式,形式各异的坐墩则是粗树根雕成的……让人最感兴趣的是那些随处可见的主人手书,语言幽默生动。“万荷堂”的厨房门口贴着一副斑驳的对联:“蔬菜瓜果新新鲜鲜,鸡鸭鱼肉香香喷喷。”而悬垂的沙袋上则写着几行小字:“随便闯入者、偷盗者、折花果者、撞骗需索者、乱翻东西者”,旁边是一个醒目的大字:“揍!!!”画室门上贴的是:“我在集中精神画画,进门的人请先打招呼,以免吓我一跳。”……就连厕所的洗手池及水箱上都贴着字条,张张妙趣横生。这一切,无不透出他做人的有趣。黄永玉吸着烟斗告诉记者:“我喜欢造房子, 房子的形式比画大得多,我可以容纳许多朋友到我的作品中来。” 

     “思乡游子” 

         黄永玉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他浪迹天涯却一直惦记着养育他的故乡山水和凤凰古城,惦记着家乡的吊脚楼和石板小街。故乡在黄永玉的思绪里不只是记忆,还是他艺术上必不可少的想象,是不断为他提供创造力的源泉。在他的身上,湘西人的幽默、乐观、爽快、固执,早已融入血液中了。 

         自1979年至1988年,他差不多每年都要带外宾去凤凰,向外界极力推介凤凰,推介湘西。最具轰动效应的是推介了张家界、“湘泉酒”和“酒鬼酒”。而最新的消息是,今年10月,位于湖南吉首大学的黄永玉博物馆将要开馆。黄永玉已决定把他收藏的99.9%的文物“武装押运”到该馆。他说:“总要找个可靠的地方,交给可靠的人管理。” 在对这位艺术大师的专访中,蓦然发现,以上的五重身份是他人生的写照,是对他行为举止的描述,也是对他才智的评价,更蕴含着他别样的人生观和创作理念。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因为有了黄永玉,就可能变得好玩儿一点……” 

     (选文有删改) 

    1. (1) 文章以小标题的形式精炼概括了黄永玉的五重身份,请参考已有小标题,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处拟写小标题 
    2. (2)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多篇写人的文章,请以“万荷堂主”部分的画线句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将黄永玉这一形象塑造得鲜活而动人的。 
    3. (3)  文章结尾写道:“这个世界上因为有了黄永玉,就可能变得好玩儿一点……”, 

       根据文章内容,从为人和艺术创作两个方面,概括“好玩儿”的内涵。 

  • 9. 阅读《这双手》,完成各题。 

     这双手 

     艾煊 

     ①外婆今年八十五岁,做过前清光绪皇帝的臣民,没有文化,历经三朝。对我们这个时代出现的许多新奇事,她的思路不算怎么古板,这是不容易的。但她素有的生活习惯,要稍许改变一下,那也是不容易的。壁上挂有电子钟,她常常忘了去看,常常习惯于立到阳台上看太阳的移位。她十分熟悉一年四季太阳行走时留下的时间脚印。有时,天气闷热难过,她到处找葵扇,但常常忘了每分钟两千转的电风扇,一直摆在墙边的台子上。小孙子就不同了,从外边回来,毫不犹豫,立刻站到电风扇前,扭动开关,呼呼呼地猛吹。 

     ②最近,媳妇买了台洗衣机。外婆听说要把衣服交给机器去洗,她实在放心不下。机器没有灵性,洗起衣服来,会不会仔细小心、轻手轻脚?会不会把薄如纸的旧汗衫搓破?领口、袖口这些顶容易惹脏的地方,它有耐心细搓慢漂,一一洗干净么?外婆的一生是在灶台与洗衣盆边度过的,对洗衣机的工作能力、服务态度,她比全家任何人都更关切。 

     ③她的右手,攥成拳头后,中指和无名指常常无法再伸直,无法回到原来可伸可屈的状态。必须用左手把右手的这两个指头,从环屈状态中一只一只扳回来,扳直。这是她年轻时,冬天在河边冰雪水里洗衣服冻出来的关节病。 

     ④外婆家里有一只洗澡用的圆木盆。有许多年,无论冬夏,每天她都要洗出好几木盆的衣服。早上一批批晒干了,中饭后再洗一批,日日如此。那些衣裳,大多是家在外地的染坊、糟坊、糖坊厂里大师傅们的。他们都把衣服送给外婆洗,有的是包月的,每月酬金铜板一吊;有的是零星送来的,衣裤长衫一两个铜板一件。 

     ⑤衣服先在木盆里用手搓好,再拎到大河里去洗。河边的条石是当时镇上妇女们洗衣裳的场所。每天早上,外婆和妇女们在沿河条石上跪成一排,用棒槌一记记地捶击衣服。渡桥当中桥路两边的船头船梢,是妇女们清漂衣服的活动码头。这里正当河中央,水深、流急,跪在渡桥边上漂衣裳,比河边又省力又可以漂得很清。 
           ⑥在河边条石或河中渡桥上洗衣服,头上都是没有遮拦的。夏天,外婆常常趁天快亮时洗衣,早饭后就跪到船桥上去漂。中午还要顶着毒日头再来跪一次。冬天,河上风紧,水又彻骨地凉,她依然日日跪在河边,寒风中的那双手____。 

     ⑦外婆年轻时,行动像风一样,一会(     ) 到灶间,    一会(     )到洗衣盆边。日里做饭、洗衣,晚上补衣裳、纳鞋底。本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外婆再也不需要为挣几个铜板冬天下冰河,夏天顶毒,洗衣服算不得很重的家务劳动,但外婆洗衣服,不是家务劳动,是社会服务。圆木盆,每天要洗好几盆脏衣服,她不能一天不洗衣,那是那些年中她为全家谋生的重要手段。在苦役般的繁重劳动中,她的指关节弄坏了,不能自由地伸屈。气管炎也是冬天河边的北风、冰雪水造成的,已经变成了几十年的痼疾。现在,甚至连夏天的深夜里,也不断有咳嗽哮喘来折磨她。 

     ⑧新中国成立后,儿女们都已长大成人,外婆再也不需要为挣几个铜板冬天下冰河,夏天顶毒日头去河边洗衣裳了。她那双常年劳作的手,头一次得到了解放。这双手,几十年间将千千万万件脏衣服洗净、烫平、叠齐,让人们体面地穿在身上,开开心心地去走亲眷,去吃酒宴。 

     ⑨她那只关节不灵便的手,应该休息了。但劳动,已经成为她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不洗衣服,她感到闲得难过。一个折中的方案,外婆只洗自己的衣服,但她还嫌不够,一定还要加上小孙子的衣服。 

     ⑩没想到,到了八十五岁银雪满头时,一下子又来了个洗衣裳的机器。几十年的老习惯,全让这个陌生的机器弄乱了。她不时站在洗衣机前,看着衣服、被单在水里旋转、翻滚,像鲤鱼抢水一样,击起欢乐的水声和浪花。机器很乖巧,很尽职。衣裳洗得很干净。领口、袖口不存污渍,薄如纸的旧汗衫也看不到一点损伤的痕迹。机器在勤奋地洗衣裳,外婆的手却闲着。她的手第二次解放了,但她却十分不习惯这次的解放。 

     ⑪她在洗衣机前看了许久,终于摇头叹息地自言自语:“这是什么人的手,造出了这一双巧手。” 

     1981年8月 

     (选文有删改) 

    1. (1) 文中写到外婆的手有“两次解放”,这两次解放分别指什么?( ) 

       第一次解放指  

       第二次解放指  

    2. (2) 结合上下文,在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括号中,补写一个贴切的动词,并说明原因。 
    3. (3) 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根据提示的方法,在文章第⑥段横线处补写一段话,对外婆洗衣服时手部的细节进行描写。(30-50字) 
    4. (4) 读完文章后,你认为《这双手》是否可以选入教材第三单元?请结合文章内容和教材单元导语,作出自己的判断并阐述理由。 

       单元导语: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境界。 

五、写作(共40分) 
  • 10. 请将题目“你    ▲    的样子,真美”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请将补充完整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选取你与他/她相处过程中,让你有所触动的生活情节,写出他/她的精神;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其他部分材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