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12-22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计4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 1. 周恩来曾说过:“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由此可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止点是( )
    A .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B . 五四运动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 五四运动 新中国的成立 D . 中国共产党成立 新中国的成立
  • 2. (2023八下·子洲期中)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对“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中国实现了国家富强 B .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C . 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D . 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3. 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了。广大工农劳动群众满怀翻身的喜悦。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欢欣鼓舞,大批参加革命工作。许多人要求重新学习,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 )
    A . 提高了工人地位 B . 带来了崭新气象 C . 实现了全国解放 D . 改变了革命任务
  • 4. 为了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截至1952年5月底,东北地区捐款6525.08万元;华北地区捐款6795.06万元,可购战斗机453架( )
    A . 武器主要来自人民捐赠 B .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 . 民族凝聚力的空前增强 D . 工农增产支援前线
  • 5.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为人的英雄。六十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
    A . 中国工农红军 B . 八路军 C .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 人民解放军
  • 6. (2023·光明二模) 如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它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它生动诠释了( ) 

    A . 敢为人先首创精神 B .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 . 艰苦创业奋斗精神 D . 执政为民奉献精神
  • 7. 不同历史时期,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找到了解决土地问题的途径。如图所示土地文件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 . 加快了抗日战争的进程 B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 . 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D .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 8. 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 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了在中国存在了 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 . 人民公社化运动 B . 抗美援朝 C . 三大改造 D . 土地改革
  • 9. 纪录片《百炼成钢》中说道:“1953到1957年,五年间所取得的成就远超旧中国的一百年,新中国迅速从废墟上站起来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 . 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 宣告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C . 使中国迅速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D . 使中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 10. (2023八下·通州期中)  下面两段法律文献的共同之处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共同纲领》(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A .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B . 保障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C . 政治协商制度得到了完善 D . 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了确立
  • 11. 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为了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1954年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为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 成立合作社 B . 赎买政策 C . 无偿没收 D . 政企分开
  • 12. 如图表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成分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 . 所有经济成分所占比例均有增长 B . 合作社经济主要体现在工业领域 C . 经济成分变化的实质是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D . 通过建立合作社方式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消失
  • 1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图示人物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展现出了( )

     

    A . 艰苦奋斗的精神 B .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 .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 . 视死如归的精神
  • 14. 1956﹣1965年期间,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
    A . 大庆油田 B . 包头钢铁基地 C . 籼型杂交水稻 D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15. 如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开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三大改造完成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 中共八大召开
  • 16. 《人民日报》反映时代风潮。1976年“阶级斗争”一词重复出现两百余次,1979年其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1980年又新增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 )
    A .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B . 经济特区设立成为热潮 C . 农村改革取得卓越成效 D . 对外开放助推思想转变
  • 17. 如图为“1978﹣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单位:亿吨)。造成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进行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 全国范围内完成土地改革 D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8. 1984年,福建55位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写了《请给我们“松绑”》的公开信,这封信经《人民日报》刊发后引起了广泛反响。厂长、经理们呼吁的“松绑”是指( )
    A . 发展私有制的经济 B . 扩大企业经营权 C .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 . 改变企业所有权
  • 19.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创业路上,有一座城市的大名由来已久,因为这座城市不仅是近代我国“看”世界的“窗口”,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这座城市位于如图的位置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 20. 如图所示图片所反映的重大活动,集中体现了( )

     

    A . 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B . 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 . 我国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D . 我国创新宏观调控机制
  • 21. 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下列哪一句话会出现在邓小平的开幕词中( )
    A .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B .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 .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 “发展才是硬道理”
  • 22. 如图年代尺上,确立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会议分别是( )

     

    A . 中共十二大和中共十九大 B . 中共十三大和中共十四大 C . 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八大 D . 中共十五大和中共十九大
  • 23.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 )
    A . 国有企业改革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建立沿海开放城市
  • 24. 时代热词是每一时代特有的主题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大报刊出现了许多高频词汇。下列高频词汇中最有可能出现2012﹣2021年的是( )
    A .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科教兴国 B . 土地改革 市场经济 三个代表 C . 另起炉灶 九二共识 科学发展观 D . 中国梦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 25. 我国《黄河保护法》自2023年4月起施行,其规定“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法的施行( )
    A . 突出工业化先行 B . 符合新发展理念 C . 有利于改善交通 D . 有助于乡村振兴
  • 26. “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和睦同春”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

    ④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7. 据表可知,我国( )                                                                                                                      

    时间

    措施

    20世纪50年代

    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图书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

    20世纪80年代

    中央政府整理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江格尔》《玛纳斯》

    1980年至今

    我国已举办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A . 持续推动民族文化建设与繁荣 B . 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力 C . 加速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D . 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 28. 香港、澳门胜利回到祖国的怀抱,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港澳回归得益于(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求同存异方针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一国两制方针
  • 29. 为纪念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歌曲《始终有你》中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歌曲内容反映出( )
    A . “一国两制”助推香港发展 B . 社会主义制度有极大优越性 C . 香港回归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D . 香港永久获得了独立的主权
  • 30.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自3月27日至4月7日来大陆祭祖、交流。他是自1949年以来,首位赴大陆的台湾地区卸任领导人。国台办新闻发言人表示,马先生此访充分反映了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再次证明……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省略处的“定海神针”是指( )
    A . 《告台湾同胞书》 B . “九二共识” C . “一带一路”倡议 D . “和平统一”
  • 31. (2023·潮南模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 B . 武力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C . 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D . 谴责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
  • 32. 如图所示军种是中国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堪比古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①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

    ③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④它的前身是第二炮兵部队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33. 根据下列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950年

    我国从苏联进口20架雅克﹣18歼击机

    1956年

    我国成功仿制歼﹣5型歼击机

    1966年

    我国组建了第二炮兵部队,后更名为火箭军

    1970年

    我国自主研制的核潜艇“长征一号”下水

    2016年

    我国自主研制的运﹣20大型运输机装备部队

    2022年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举行了下水命名仪式

    A . 我国航天科技进步明显 B . 我国军队建设世界一流 C . 我国海军建设领先世界 D . 我国坚持科技强军之路
  • 34. 尽管国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这场“冬奥之约,新春之会”,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如期演奏。其意在传达我国( )
    A . 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 B . 坚持人民至上 C . 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D . 重视开拓创新
  • 35. 1971年10月25日晚,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表决刚结束,支持中国的国家代表用不同的语言欢呼:“我们胜利了!”这项决议是( )
    A .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 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 . 成立亚太经合组织 D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36. 2023年在美国孟菲斯动物园的大熊猫丫丫的回国之路引起众人关注,不禁让人想起1972年4月我国政府首次赠送美国的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中美“熊猫外交”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下列促成“玲玲”和“兴兴”赴美的直接因素是( )

     

    A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 . 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 37. 前不久,在中国积极斡旋下,中东沙特与伊朗重新确立外交关系。另外中国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俄乌冲突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中国也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曾推动《巴黎协定》生效( )
    A .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 . 为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C . 主导世界发展的作用已被认可 D . 始终坚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38. 2023年3月,中央电视台推出《榜样7》,向我们展示女航天员王亚平的光辉事迹有( )
    A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B . 嫦娥五号成功采集月球样本 C . 执行神舟十号任务,成为我国首位太空教师。 D .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39.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以上材料认为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主要原因是( )
    A . 称霸全世界 B . 打击帝国主义 C . 发展新科技 D . 提高国际地位
  • 40. 通过手机上的订餐软件,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挑选各种美食;通过自动购票机可以轻松购买车票,可以打开车库门、室内灯光……这些现象反映了( )
    A . 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 . 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 C . 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的发展 D . 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材料分析题(第41题10分,第42题10分,第43题10分,第44题10分。共4小题40分)
  •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 (2) 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据材料三,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是如何从两个方面去消灭地主阶级的?
    4. (4) 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 42. 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对于建构历史解释具有重要价值。

    【实物史料——见证历史】

    【文献史料——印证历史】

     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口述史料——回忆历史】

    口述人:陆德兴(上海第三钢铁厂退休职工)

    调查人:澎湃网记者

    口述内容:

     我叫陆德兴,今年71岁,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在九十年代开发开放之前,浦东就是一片小渔村。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很差。1990年,是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高楼大厦一幢幢建起来。一些省份和国企也在浦东投资建造了自己的高楼。那时从浦西看浦东,浦东越来越繁华。

    1. (1) 图一反映了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图二表明我国出现了哪种经济现象?
    2. (2) 根据材料,说明这种“僵化模式”的弊端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改革深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型?
    3. (3) 依据口述内容,概括上海浦东前后的巨变及原因。
    4. (4) 综合以上史料研读,你能得出怎样的史论?
  • 4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站起来】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便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领导中国人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西柏坡)出发到北京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魏四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富起来】

    材料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强起来】

    材料三:这次全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对百年奋斗历程中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了全面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强调进入新时代党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摘编自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材料四: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摘自习近《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哪一年?“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关键一招”的总设计师是谁?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确立了这“关键一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实施的具体政策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中国共产党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国实现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5. (5)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总结两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 44. 梦想成就未来,每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梦想一:“两弹一星”强国梦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也要搞导弹、原子弹”,曾经的豪言壮语见证了“两弹一星”梦想背后的艰辛。

    梦想二:“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这位世界级科学家,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梦,他是这样描述的:“日有所思,植株长得比高粱要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我好高兴!我走过去,太阳有那么晒,叫做‘禾下乘凉梦’.但愿梦想成真,让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1.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弹一星”的强国梦实现在当时有何历史意义?
    2. (2) 袁隆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培育出的高产杂交水稻的名称是什么?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3. (3) 根据“梦想一”和“梦想二”相关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