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10 浏览次数: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不仅终前世之乱,而且开万世之先河( )

    ①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②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③开通大运河

    ④施行暴政短暂而亡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 下列经典语句共同反映的治国理念是( )                                 

    “善任者赏,不善者责,此用人之大端也。”

    “用人唯才,胜任即用,勿设偏私。”

    A . 知人善任 B . 善于纳谏 C . 重视农业 D . 勤俭治国
  • 3. 唐朝盛世,人们的精神生活非常丰富,如图片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如图历史地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鉴真东渡 B . 玄奘西行 C . 遣唐使来华 D . 郑和下西洋
  • 5. 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反映了唐朝( )
    A . 兴盛的原因 B . 繁荣的景象 C . 衰败的表现 D . 灭亡的影响
  • 6. 在北宋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存在的167年间,文官独自任正职91年,与武将并任正职16年( )
    A . 与辽保持长期的和平 B .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 . 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D . 改革和发展教育制度
  • 7. 某本书的目录中有以下几个章节:贡举程序、科目与考试内容的演变、防弊措施不断加严等,这几章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A . 南方经济的发展 B . 科举制度的发展 C . 政治制度的变革 D . 科学技术的发达
  • 8. 如图思维导图反映的主题是( )

     

    A . 宋与西夏边界贸易兴旺 B . 各民族政权并立与交流 C . 城市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D . 人口迁徙促进社会发展
  • 9. 如表内容为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部分),对此人物补充说明正确的是( )                                                                                              

    1260年

    1271年

    1272年

    1276年

    继承汗位

    改国号为元

    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攻入南宋都城临安

    A . 创制西夏文字 B . 率军灭亡西夏 C . 完成全国统一 D . 建立蒙古政权
  • 10. 如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地图。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这一时期采取措施有( )

    ①北方边境地区修筑长城

    ②由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

    ③设置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

    ④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如图《两宋时期(1102﹣1223年)南方人口密度变化图》直接反映出( )

     

    A . 江南地区开发 B . 经济重心南移 C . 海外贸易发展 D . 农业技术发展
  • 12. 《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城汴河“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马、水兽、飞云之状”。202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发现河道两岸刻有海马、瑞兽、祥云等宋代石刻壁画。这表明( )

    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②《东京梦华录》的记载都真实可信

    ③北宋时期开封文化艺术兴盛

    ④北宋与辽、西夏保持了友好的关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关于宋元时期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以后夺取了后周政权 B . 南宋初年,岳飞等将领抗金收复了许多失地 C . 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统一并建立政权 D . 辛弃疾的词作提高了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14. 阅读史书是研究历史问题的重要途径。以下两部著作可以共同研究( )                                                                  

     

    马欢《瀛涯胜览》

    马欢,曾跟随郑和出使,将下西洋时亲身经历国家的情况记录下来。

    戚继光《纪效新书》

    全书涵盖了兵员选拔、训练、武器、阵法、律令、行营、兵法等多个方面。

    A . 明朝前期的制度 B . 明朝的对外关系 C . 明朝后期的科技 D . 明朝的文学艺术
  • 15. 如表表格中的数据共同说明( )                                                                                                                      

    时间

    成就

    1685年﹣1799年

    全国共有耕地由约6亿亩增长到约为10.5亿亩

    1684﹣1760年

    全国瓷器景德镇平均年产量为25万担,比前代增加了39%

    1700年前后﹣1794年

    人口从约1.5亿增加到约3.13亿,占全世界9亿人口的1/3

    A . 明朝时期农业的发展 B . 明朝时期制度的改革 C . 清朝前期经济的兴盛 D . 清朝前期商业的发展
  • 16. 康熙时期,设立了南书房,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 )
    A .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 . 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 C . 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D . 官场之风日益腐败
  • 17.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图片与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相关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③
  • 18. 如图示意①处应填( )

     

    A . 乌里雅苏台 B . 黑龙江 C . 南海诸岛 D . 伊犁
  • 19. 以下史实的共同点是( )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被占据了38年的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A . 都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B . 都打败了外国殖民者 C . 都加强了民族的团结 D . 都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 20. 1757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这反映了清朝的( )
    A . 对外开放 B . 固步自封 C . 文化专制 D . 军事腐败
二、材料分析题,本部分共4题,共40分。
  • 21. (10分)中国古代传统

    材料一:

                                                                                                                     

    唐代敦煌壁画《舞乐图》

    描绘了盛唐宫廷夜宴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其中乐队演奏来自中原和从西域、外国传入的各种打击、吹奏和弹拨乐器。据推测,这种燃灯万盏的场景可能发生在元宵节。

     

    唐玄宗时官修《大唐六典》

    唐令规定元旦、冬至休假七日,清明休假四日,八月十五日休假三日,规定了诸王节日食料,五月五日为粽。

      

    唐代李昭道绘《龙舟竞渡图》

    此画中的人小如豆却清晰可辨,生动有趣。所绘龙舟亦生动可掬,灵动飘逸。通过画中所描绘的建筑判断

    1. (1) 材料一中能反映“唐朝民族交融与中外交往”的是 。(写序号)概括唐代传统节日的特点。
    2. (2) 依据材料二写出宋代节日活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江南节日消费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 22. 中国古代邮驿事业的发展

    材料一:唐朝时以首都长安为中心,有七条重要的放射状的驿道,通往全国各地。唐朝的国际交往线有七条,可通往朝鲜、日本、中亚、印度和东南亚各国。隋唐时期从中央发至各地和由各地送达中央的官方文书中,仅各州送到中央的统计材料,六部中的兵部下设的驾部郎中,专管国家的驾舆和驿传之事,各有不等的驿产,以保证邮驿活动的正常开支。

    ——摘编自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材料二:

    记载(译文):北宋神宗熙宁年间,朝廷设立了一种金字牌急递铺,主要用来递转皇帝所下达的紧急军务。据说其传递速度可以达到一天五百里,北宋与西夏的战争

    鸡鸣驿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鸡鸣驿村,始建于元代,是中国邮传、军驿的宝贵遗存,是全国现存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古驿站。

    材料三:元代对驿道、驿站非常重视,驿站通过驿传来传递消息与文书,以方便政府部门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调度。同时,在元代商业活动中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成为商贾进行交易集散之处。元代驿站对商旅、驿卒和普通人等都提供了交通和住宿方面的帮助。例如,是驿站客站设置的典范之一,那里提供各种交通和生活服务。元代驿站一般都设在交通畅通或集市繁荣的地方,防止不法之徒的侵袭,并维护驿路安装的设备。

    ——摘编自姜贵民等《元代驿道研究》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邮驿事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2. (2) 以上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填序号)依据材料二写出宋代急递铺的功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3. (3) 依据材料三分析元代驿站的作用。
  • 23. 中国古代部分领域成就汇总 

    时期

    成就

    唐朝

    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政府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

    宋元时期

    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传入亚洲、欧洲

    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宋代使用一种拔秧工具——秧马

    宋词风格多样,内容广泛,词人层出不穷

    火药武器广泛运用于战争。后来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

    关汉卿创作了元代杂剧

    明清

    明朝先后18次修筑长城

    李时珍编写了①

    宋应星编写了②

    徐光启编写 ③

    四大名著诞生

    清代大面积推广了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清代,在承德仿建了班禅在西藏的住所

    清代中期,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

    1. (1) 将以下内容填入表中恰当位置。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① ② ③ 

    2. (2) 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史实,结合所学提炼一个观点或主题,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或主题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4. 北京的地铁站名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在本学期继续以“地铁里的北京城”为题,进行主题探究性学习。

    考察笔记一:

    八通线 高碑店 元代是漕运码头,皇粮商品集散地,曾盛极一时。
    10号线 火器营 火器营是清代专门操演火器的军队,清乾隆年间设立外火器营,其建立百余年间,巩固边疆。”
    1号线 天安门 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
    15号线 顺义 “顺义”即“归顺正义,服从一统”,唐朝统治者曾在此安置归附的契丹少数民族。

    考察笔记二:

    地铁站名 历史渊源 相关文献史料 考古发现
    10号线西土城 土城是元代大都城墙遗址的一部分,是北京地区原样保城墙遗迹。 ①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城方六十里,门十一座。” A:勘查后得知元大都的积水潭稍大于今太平湖、什刹前后海的范围。
    B:经实际勘察,元大都平面略作长方形,周长28600米。四周辟门十一座。
    2号线积水潭 元朝时,郭守敬开凿通惠河后,积水潭成为漕运终点,频繁地在这里运送,川流不息 ②《元史•河渠志》载:“海子一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汇于此,都人因名焉。”

    考察笔记三:
    地铁14号线的某位负责人表示,此次的站名方案充分体现了历史文化特色,突出了地名的文化承载作用。“比如,根据相关历史文化资料,我们查验到当年金中都景风门所在位置,所以在公示的命名预案中出现了‘景风门站’,位于东城区安乐林路与琉璃井东街交汇处的一座车站,且邻近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因此拟命名为‘景泰站’”。

    ——摘编自《地铁14号线中段13座车站站名公示》

    1. (1) 依据考察笔记一并结合所学,完成以下任务:

      将材料中地铁站名反映的史实按朝代顺序排序: (写序号)。概括②和④中反映的历史史实的共同作用。

    2. (2) 依据考察笔记二,指出与材料中①②文献史料相互印证的考古发现分别是① ② 。(写字母)。并结合所学写出这两处遗址蕴含的历史信息。
    3. (3) 依据考察笔记三,指出地铁14号线站名命名的依据并分析这样命名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