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朝阳区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11-21 浏览次数:33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 以下一组考古发现表明( )

    A . 粟是当时最主要的农作物 B . 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C . 当时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D . 农业生产广泛使用铁器
  • 2. 把秦汉时期作为完整的历史时期来看,是因为它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而且是在整个秦汉时期逐渐形成和完善的。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 分封制度从形成到逐渐瓦解 B .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与延续 C . 秦统一中国与秦朝的暴政 D . 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与加强
  • 3. 有历史学家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重新形成统一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他意在说明( )
    A . 北方的游牧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 B . 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 C . 南朝时南北方经济发展差距缩小 D . 民族交融为隋唐发展创造了条件
  • 4. 以下对右侧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唐朝中外交往繁盛 B . 北宋削弱地方权力 C . 元朝对边疆的有效管辖 D . 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 5. 明成祖朱棣之孙梁庄王的墓中出土有金锭(见图)以及产自东南亚的红宝石、蓝宝石等。这些文物( )

    A . 证明明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 B . 是郑和船队航海活动的重要佐证 C . 是郑和船队出海装载的主要货物 D . 反映了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
  • 6. 在西方国家向中国输入鸦片之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1830-1833年,在正当贸易中,英国输华商品总值775万两白银,而中国输英商品995万两。以上材料说明的是( )
    A .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B .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C . 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D . “三角贸易”的过程
  • 7. 洋务运动以顺应历史潮流的变革开始,但因没有进一步变革,违背历史潮流而结束。其中“进一步变革”指的是( )
    A . 推动制度进步 B . 引进军事工业 C . 开办民用企业 D . 维护封建统治
  • 8. 某班开展历史人物专题故事会,同学们分别讲述了戚继光、郑成功、邓世昌、左权等人的故事。这次故事会的主题应是( )
    A . 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斗争 B .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 .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的斗争 D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9. 右侧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次展览的海报。这次展览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 标志着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 . 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C .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 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0. 以下是《我国各类出口物资所占比例表》,数据表明( )                                                                                                                                      


    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

    工业产品和矿产品

    其它

    .1952年

    75%

    18%

    7%

    1957年

    65%

    28%

    7%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取得发展 B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C .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 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 11. 以下我国居民衣着方面的变化反映出( )                                                                  

    20世纪60-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数量有限,样式单

    调,颜色是清一色的蓝、灰、黑,显示了统一

    化、从众化的心理。

    服饰变得丰富多彩,不仅满足人们御寒

    的需要,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

    方式,求新、求美、求舒适成为时尚。

    ①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思想观念的解放  ③科学研究的进步  ④民族文化的传承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2.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 )

    A . 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提倡人文主义 B . 弘扬了中世纪文化 C . 以延续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最终目的 D . 持续了三百年之久
  • 13. 1500年前后,改变的不仅是地理版图,更有人们的餐桌。美洲的玉米、东非的咖啡、中国的茶叶······在此之前,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消费品,此后,它们被欧洲人传送到世界各地。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 )
    A . 西欧的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得到发展 B . 欧洲列强加紧争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 C .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 D . 欧洲与各大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
  • 14. 甘蔗种植和蔗糖榨取需要大量劳动力。美洲适宜种植甘蔗,上千万被贩卖到美洲的黑人奴隶因残酷劳动死于甘蔗种植园。有人说,自从有了糖的产业化,甘与苦就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欧洲文化对殖民地发展产生影响 B . 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C . 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D . 蔗糖的榨取由手工劳动转为机器生产
  • 15. 下表内容共同说明( )                                                                                            

    英国

    各种势力都认识到妥协的必要性,才有了“光荣革命”和君主立宪

    美国

    北美殖民地取得民族独立后,建立了联邦制共和国

    法国

    反动势力更顽固,国际环境更恶劣,因此通过暴力手段确立了共和政体

    A . 等级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B . 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 C . 各国通过不同途径初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 . 资产阶级财富的增长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
  • 16. 右侧是1934年美国《华盛顿星报》上的一幅漫画,画面中枯萎的果树表示美国,在罗斯福的拯救下逐渐结满果实。罗斯福说“这是进化,不是革命。”漫画表达的是( )

    A . 美国生产过剩,面临严重经济危机 B . 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 C . 美国政府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 D . 罗斯福新政是维护现有制度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 17. 英国首相丘吉尔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共六册(见右图)。其中《胜利与悲剧》一册中回顾的主要史事有( )
    A . 九一八事变 B . 德军闪击波兰 C .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D . 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 18. 1950年美国驻欧洲兵力8万人,1953年达到42.7万人。北约在1950年只有10个师,不到1000架飞机,1951年增加到35个师,3000余架飞机。材料表明( )
    A . 美国控制欧洲经济 B .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取得最终胜利 C . 美国实施冷战政策 D . 欧盟成立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 19. 以下主题和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主题

    史实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萨拉热窝事件、巴黎和会

    二战后世界的变化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杜鲁门主义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0. 以下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发展》示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分别填入图中(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二、材料分析图,本部分共4题,共40分。
  • 21. 科技创新关乎国家前途,人民福祉。

    材料一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85项,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推选条件:一是突出原创性;二是反映古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水平;三是对世界文明有重要影响。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

    材料二:有经济学家指出,技术创新经常能够创造新产业并生产新产品,推动经济发展。以下是英、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估值表。 (单位:美元)

    时间 1820年 1850年 1870年 1913年
    英国 1756 2362 3263 -
    美国 - 1819 2457 5307

    ——整理自布鲁尼格等《现代欧洲史》

    材料三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为全球第11位,较2012年跃升23位。中国进入全球百强的科技集群数量达21个,比2017年增加14个,居全球首位。2022年前10个月,我国一般公共预算中科学技术支出超过7000亿元,同比增长8.8%。

    ——摘编自2022年12月25日《经济日报》

    1. (1) 依据材料一,将以下科技发明创造分别填入相应类别。(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任选一项成就,结合一个推选条件,说明其入选理由。(示例除外)

      ①都江堰 ②造纸术 ③大运河 ④罗盘(指南针)                                                                                             

      类别

      科学发现与创造

      技术发明

      工程成就

      成就

      二十四节气、《本草纲目》分类体系  

       

       

      示例

      《本草纲目》分类体系:《本草纲目》分类方法严谨,更加接近现代的科学认识。17世纪传入日本和朝鲜,后来陆续被翻译成法文、英文等多种文字。因此,符合第三个推选条件。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技术创新能够创造新产业并生产新产品”。(例如:人造纤维的发明,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概括英、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共同趋势,并分别说出两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历史背景。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的认识。
  • 22. 文人·文艺·时代

    材料一 唐宋期间具有代表性的328位文人移动轨迹

    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音乐和诗歌结合的产物,具有可唱性和娱乐功能。南渡后的宋代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社会服务行业和场所进一步发展,如“瓦子”“勾栏”。商业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都对文学的娱乐性提出了更大需求。

    ——依据应申等《基于唐宋文人足迹集聚性分析的中心文化城市变迁》整理

    材料二 唐朝科举考试中的进士科备受青睐,其录取标准以诗赋为主。吟诗作赋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出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诗歌巨匠。元朝统治者不重视科举考试,大批儒生求仕无门,走上同民间艺人结合的道路,将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创作才能贡献给面向大众的通俗文艺,有力地推动了元代文学的发展。

    ——摘编自张敏《论科举制度影响下古代文学的发展》

    材料三《战争与和平》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一部历史小说,创作于1863-1869年,此时的俄国正处于大变革时期。小说再现了1812年俄法战争前后的历史事件。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俄国贵族安德烈,在自己的田庄里解放了300名农奴,使他们成为自由劳动力。作者借此表达了对解放农奴的支持。

    1. (1) 依据材料一,比较从唐朝前期到南宋时期代表性文人移动轨迹在主要方位上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原因。说明宋词在南宋时期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分别说明唐朝、元朝科举制的变化对当时文学发展的影响。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俄国历史上将“解放农奴”付诸行动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对俄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说说文艺作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位同学将学校阅览室的部分书籍按历史时期进行了分类:                                                                                                                                                  

    时期

    书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帝制的终结》《共和肇始》

    1915-1923年

    《<新青年>文选》A《开天辟地》

    1924-1936年

    《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1927:生死转折》《星火燎原》

    1931-1945年

    《华北敌后-晋察冀》     B 

    1946-1949年

    《两种命运的决战》     C 

    1. (1) 将以下书籍按历史时期进行分类,填入材料相应位置。(3分,写序号)写出一位《<新青年>文选》中文章的作者。(1分)

      ①《民族存亡的搏斗》②《大决战: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胜利》③《一个国家的青春记忆-重返五四现场》

    2. (2) 任选材料中一个时期(示例除外),结合相关书名概括一个时代主题,并运用两个及以上史实对主题进行说明。(6分。要求:主题恰当,史实准确,能说明与主题的关系)

      示例

      时期:1915-1923年;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说明: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 24. 北京地区手工业的发展

    材料一:北京地区考古发现的青铜器(部分)

     

    房山琉璃河燕国都城遗址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有食器、酒器、水器、兵器等,还发现了青铜冶铸的手工作坊,有陶模、陶范和铜渣。

    延庆地区出土的西周大铜釜以及里面的铜勺、铜刀等,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特点。同时出土的铜斧、锛、凿等工具则与中原地区风格相同。

    北京地区有40余处出土过燕国刀币。1957年朝阳区呼家楼出土了3800多枚金属铸币,其中燕国刀币占总数的71%,还有韩、赵、魏等中原地区的货币。

    ——整理自章永俊《北京古代手工业发展因素探析》

    材料二:行会是封建社会城市经济中一种重要的手工业组织形式。《房山石经题记汇编》中记载,唐玄宗统治前期幽州(北京地区)的行会共25个,其中纺织品行会13个,题记中出现34次,当时“范阳绫”“幽州绢”相当有名。幞头行的题记7次,生铁行、炭行等1-5次不等。唐朝后期行会有12个,其中纺织品行会2个,题记出现4次,幞头行、油行等出现1-4次。

    ——摘编自顾乃武《唐代后期藩镇的经济行为对地方商业的影响》

    材料三:北京地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人数、产值在全市手工业中的比例

     

    1952年

    1955年

    1956-1957年

    人数比例

    13%

    33%

    95%

    产值比例

    10.1%

    36.6%

    97.8%

    北京第一食品生产合作社原先用洗脸盆热糖,1954年改用13台食品机器和大型烤炉进行生产;第一针织社原来没有任何工具设备,1954年初拥有了200多台织袜机及各种漂染、烘干等设备。1954年初,缝纫生产合作社每人年均产值等于个体户的3倍。

    ——摘编自刘胜男《北京城市手工业研究(1949-1966)》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周代北京地区青铜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青铜冶铸业发展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比较唐玄宗统治前期与唐朝后期幽州手工业的变化。结合两个时期的背景,分析变化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写出1949年后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并概括手工业改造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