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江油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

更新时间:2023-10-09 浏览次数:12 类型:开学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 1. (2023九上·游仙开学考)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tiáo)   陌(qiān)叹(wǎn)   怆(qiāo) B . 竹(huáng)   然(yǐ)忽(xī)   尔(shū) C . (suì)   之(cǎn)篷(ruò)   然(yǎn) D . (rán)   章(zhuàn)窈(tiǎo)   寤(mèi)
  • 2.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拟人) B .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比喻) C . 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拟人) D .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反复、拟人)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有些同学稍微取得点成绩,就摆出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架势来,这是不谦虚的表现。 B . 小芳买的这件衣服非常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 C . 春天来了,鸟语花香,草长莺飞 , 啊,多美的春色! D . 在警方雷厉风行的扫荡之下,许多不法行业销声匿迹
  • 4.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演讲词是演讲的内容,体现了演讲的主题、思路和语言技巧。 B . 本单元的四篇演讲词特点各异,在单元中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学习时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C . 在户外活动时,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 D . 我会努力成长为一个有广博学识和远大理想的人,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 5. 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的两个“一何”,既运用了反复手法,又引出了吏与妇情绪的强烈对比,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差役的如狼似虎、老妇的哀苦可怜,并为老妇下面的诉说制造悲愤的气氛。 B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由自己联想到他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让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呼喊,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等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迸发出的激情和希望。 C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写出了诗人饱尝民间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可贵精神,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D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中:“千余斤”,点明炭的数量,暗示卖炭翁付出的血汗之多;“惜不得”,诗人以心理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 6. 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我市某初中学校开展以“做好人生规划,唱响青春之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根据下列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 (1) 学校对全体八年级学生开展了关于人生目标确立情况的问卷调查,请你根据下面的调查统计结果,写出一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据),并提出两条建议。
    2. (2) 针对调查结果,学校组织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面是1号和2号两位选手的演讲题目,请你根据这两个题目替主持人写一段串词。要求:内容准确,过渡自然,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

      1号:志当存高远  2号:做时代的强者

  • 7. 默写。
    1. (1) 蒹葭萋萋,。(《诗经·蒹葭》) 
    2. (2)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3) 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4) 同是送别,王维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而王勃则以“”传递出友情不因天各一方而疏远的洒脱。 
    5. (5) 在白居易《卖炭翁》中,诗人用“”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对其倾注了无限同情。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一食尽粟一石或:或者。 B .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 C . 之不以其道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D . 食之不能尽其材:才能,才干。
    2.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执策临之    学不思则罔 B . 骈死槽枥之间  货恶其弃地也 C . 安求能千里也  远而无所至极邪 D . 而不能通其意 渔人甚异
    3. (3)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说”是我国古代一种记叙文体,注重文采,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B . 作者在开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 C . 文章的结尾是诘问和感叹的语气,起到强调和总结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D . 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千里马寄寓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二、阅读理解(27分)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 ①旦子冈: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附近。②甫:刚刚。③洵:确实。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仿佛若有光(    )

      未果,病终(    )

      便还家(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②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 (3)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屋舍俨            见四野禾油油 B . 大惊               不知有汉 C . 中往来种作         丈夫方担粪灌园 D . 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哀转久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巧用微生物,改善水环境

    张文豪

    ①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有害,堪称分布最为广泛、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命形式。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超乎想象,有微生物学家形容微生物是“最小的生命,有最大的作用”。人们常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水之所以不腐,就与微生物净化水体的作用有关。更好认识微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善加利用,可以在处理污水、改善水质上实现更好的效果。

    ②传统的污水处理主要有重力沉降、混凝澄清等物理方法,以及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等化学方法。利用微生物来吸附、分解、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把不稳定的有机物降解为稳定无害的物质,同样可以使污水得到净化。这意味着人为创造了一个适合微生物菌群生长的生态系统,继而通过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与占地多、费用高、能耗大、管理复杂的物理治污相比以及与化学试剂消耗量大、易产生二次污染的化学治污相比微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治理效果好、优势菌种富集率高、微生物活性高、抗环境干扰能力强、经济成本低并且可重复利用等多种优势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③近年来,微生物处理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巧用微生物技术,可以改善水质,推进资源化利用。同时,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构建良性生态系统。比如,四川成都最大的人工湖泊兴隆湖水质一度达劣Ⅴ类,当地在采用控流截污等常规手段外,还投入复合菌等微生物、种植狐尾藻等沉水植物、投放鱼虾等动物,形成以微生物消解藻类、沉水植物吸附氮磷、底栖螺类生物以及鱼虾消化微生物的完整闭合生态链。这一天然“净水器”,使兴隆湖具备了强大的自净能力,水质逐渐稳定转好。从巧用微生物去除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到人工合成微生物传感器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再到微生物助力构建清水型生态系统,微生物技术在城乡污水处理、水环境修复等方面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④当前,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正从“坚决打好”向“深入打好”转变,要求以更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对包含微生物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就一定能让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好景象在更多地方重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22日)

    1. (1)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微生物之所以能净化水体,是因为水的不断流动,使细菌快速繁殖。 B . 传统的污水处理主要有重力沉降、混凝澄清、氧化还原等物理方法。 C . 微生物技术在处理污水、修复水环境等方面,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D . 当前我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从“深入打好”向“坚决打好”转变。
    2. (2) 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 (3) 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可以用微生物技术改善水质?请举例谈谈你的设想。
  • 11.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好孩子

    莫小米

    这孩子先天听力障碍,导致语言与智力发育滞后。父母曾带他到处求医,做手术,装助听器,进行康复训练,可效果不明显。

    他三岁时,父母离异,爷爷郁郁去世。爸爸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他和奶奶。

    后来,爸爸又成了家,为了多挣钱养好两个家,按揭买了一辆高顶双卧货车,改行跑运输,南北东西到处跑。

    他十三岁时,个头长到一百六十公分左右,奶奶希望爸爸出门跑车能带上他:“他不小了,我管不牢,你带身边我也放心。”

    于是爸爸带着他出门了。出发前,爸爸特别交代,开车过程中,不能动方向盘、钥匙、挡位、手刹,其他东西随便玩。他使劲点头,一路兴奋。

    这天到达目的地已是深夜,爸爸卸完货,随便弄了些吃的就带着儿子在车上睡了,爸爸睡上铺,儿子睡下铺。后半夜,爸爸突然惊醒,往下铺一看,没人!

    当我们知道这件事的时候,爸爸已经找到了孩子,或者说,是警察凭着孩子提供的线索找到了爸爸。

    原来那天走失后,他不知不觉走了很多路,最后在一个地铁站出入口哭泣,被人发现交给警察。警察一时找不到孩子的亲人,只好暂时将他寄养到儿童福利院。

    他在福利院画了一幅画:一个男人,方方的肩,浓眉大眼;一辆大货车的驾驶舱上有一条连线,标注“文金川”;一栋带窗带烟囱的房子,两边有两个名字——“文金川、刘东”。这幅画画出了最重要的信息。他没上过一天学,可从这幅画来看,他的智力其实不算差。

    警察猜想文金川应该是刘金川,然后凭着这幅图,找到了他的父亲。

    从父亲口中我们得知了孩子的一些状况。

    他懂得关心人。跑车的过程中,爸爸稍稍抬抬肩,他就绕到身后,又捏又捶;爸爸渴了,他把保温杯抢过去,把水倒到保温盖里,一次倒三分之一,怕洒了烫着人,喝了一次又倒一次;开车时间长了,爸爸打个哈欠,他双手合起来放在脸下,示意休息。

    他懂得感情,悄悄藏着妈妈的照片,不时拿出来看看。

    他也会筹谋未来。与爸爸聊天,用手比划,让爸爸赚钱给他买挖掘机,长大了他要开挖掘机赚更多的钱。他用大拇指搓着食指示意赚钱给爸爸,一点儿不糊涂……

    要说命,他的命不算好,但他是个好孩子

    要说爱他得到的爱不算多但那爱有效。

    (选自2020年11月2日《今晚报》)

    1. (1)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后半夜,爸爸突然惊醒,往下铺一看,没人

      ②跑车的过程中,爸爸稍稍抬抬肩,他就绕到身后,又捏又捶。

    2. (2) 作者为何要详细交代警察凭孩子提供的线索找到爸爸的过程?
    3. (3) 从“父亲”的角度,谈谈你对“要说爱,他得到的爱不算多,但那爱有效”这句话的理解。
    4. (4)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文中加点的“好孩子”的含义。
三、写作(40分)
  • 12.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这期间,总会有一个人离你很近,可能是空间的“近”,可能是情感的“近”,可能是思想的“近”……

    请以“这两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