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09-26 浏览次数:17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strong>
  • 1.  “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2. 《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大革命”的共同影响是( )
    A . 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B . 改变了中国的思想基础 C . 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基础 D .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 3.  据学者统计,在1949﹣1956年期间《人民日报》曾出现少量的招聘、招工广告,但1956年后这类广告基本消失。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我国(  )
    A . 工业化成就突出 B .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 城市化进程缓慢 D . 生活水平的提高
  • 4. (2019·梧州)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 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 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 5.  2021年,我国开始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下表是“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其中认识正确的是( )                                                                                                                                                                              

    行业比重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农业

    4.5

    528

    43.5

    轻工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A . 农业增长速度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缺乏政策支持 B . 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 C . 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 . 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6. (2022·烟台) 下图是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一位战士写下的绝命诗。据此可知,“冰雕连”肩负的神圣使命是(   )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A . 解放全中国 B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 向工业化进军 D . 建设现代化钢铁长城
  • 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因为这两次会议都( )

    ①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

    ③是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④在党面临严重困难局面时召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8.  1952-1953年,我国提前一年分配理工科大学毕业生,采取大规模培训等方式迅速壮大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其培训人员也由二百多人发展到数以万计。这一行动的目的是( )
    A . 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B . 加速抗美援朝胜利 C . 为“一五”计划输送人才 D . 改革我国教育体制
  • 9. (2017·东营) “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

    A . 战略核潜艇 B . 人造地球卫星 C . 长征运载火箭 D . 原子弹
  • 10.  从“两弹一星“震惊世界到“神舟”系列飞船气冲霄汉,再到“嫦娥一号”的轻舒广袖、揽月问天,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  )

    ①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②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效果显著

    ③我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2018·聊城) 1979年6月,北京前门大栅栏街道办事处干部尹盛喜,在政策支持下辞职,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这一史实最有助于研究我国的(    )
    A . 社会生活变迁 B . 家庭联产承包 C . 现代企业制度 D . 经济体制改革
  • 12.  时间和空间是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绘制时间轴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方法。下图时间轴上①、②处对应史实正确的是( )

    A . 兴办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B .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中共十三大召开 C .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 . 兴办厦门经济特区、提出新发展理念
  • 13. (2018·聊城) 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

    ①政府注重民生

    ②脱贫任务完成

    ③休闲需求增加

    ④法制体系健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14.  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符。如下表流行语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跳槽、下海、打工、下岗再就业、自贸区

    A . 外来文化影响 B . 市场经济推动 C . 紧张国际关系 D . 传统文化弘扬
  • 15.  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这反映出中国外交( )
    A .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 . 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C .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D . 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二、辨析改错(8分)</strong>
  • 16.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紧紧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号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
    1. (1) 1954年9月第一届人大制定了《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2. (2) 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3. (3) 1978年,针对“以阶级斗争为纲”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铺平了道路。( )
    4. (4) 1993年,中共十四大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三、材料解析题(20分)</strong>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0月3日,杜鲁门指使国务院声称:我们不要那么匆匆忙忙承认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50年,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严禁美国商界对华贸易。

    材料二:尼克松就任总统后,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1970年他在国会演说时强调:美国无视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个错误,我们寻求开放的世界,努力探索对中国贸易和人员交流的开放…从长远看,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不明智的,从根本上讲也是不成功的。要看到中国潜在力量,任何外交灵敏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和拒绝,让中国继续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军备、安全、人口、环境问题变得复杂化和难以解决。

    ——《外交季刊》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提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愿景,可以说,中美关系的未来已不再是美国一家主导,更不由某一届美国政府的政策好恶来决定,而是由中美两国的利益取向与战略需要决定。美国一些政治家认为,必须重视并给予中国在中美关系发展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世界知识》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在政治、经济上对我国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主张改善中美关系的理由。(两点即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为什么要“重视并给予中国在中美关系发展中拥有更多话语权”?(两点即可)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两点即可)
  • 18.  阅读目录,回答问题: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5课 钢铁长城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1. (1) 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的标志是什么?三大改造的时间与之基本一致,写出二者的相互关系。
    2. (2) 上述目录中第二单元和第四、五单元的编写原则有什么不同?上述目录从不同方面共同反映了什么主题?请再举出另外一个不同的方面。
  • 19.  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李老师以“新中国的成长壮大”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板块,请你完成各板块的问题探究。

    板块一【面临严峻形势之抉择】

    板块二【加快经济建设之抉择】

    板块三【实现民族复兴之努力】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事件的法律依据。归纳图一、图二事件的共同影响。
    2. (2) 图三与图四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早期探索。这两件事分别有什么作用?
    3. (3)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请以上面四幅图中的任意两幅加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