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更新时间:2023-10-09 浏览次数:6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对下列物理量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 课桌的高度约为80m B . 正常情况下,人1min脉搏跳动75次 C . 正常人的体温是32℃ D . 正在考试用的一张物理答题卡的质量约100g
  • 2. (2020·岳阳)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 .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 C . 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不借助其他设备直接用语言交流 D . 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 3. 下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做法是( ) 
    A . 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B . 调低跳广场舞音响设备的音量 C . 在路口处安装噪声检测装置 D .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 4.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水中倒影 B . 日食形成 C . 手影游戏 D . 杯中铅笔
  • 5. 如图所示,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碗中,可以看到铅笔在水中的部分似乎向上弯折了。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形成原因的是( ) 

     

    A . B . C . D .
  • 6.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其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 缥缈的雾 B . 洁白的霜 C . 坚硬的冰 D . 晶莹的露
  • 7. 核酸检测时,医生佩戴的护目镜表面常会出现水雾,在下列现象中具有与此相同的物态变化的是( ) 
    A . 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 B .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C . 煮饭时,锅里冒出“白气” D .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 8. 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快速登录、访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
    A . 从不同角度能看见二维码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B . 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 . 二维码是光源 D .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才能成清晰的像
  • 9. 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火炬“飞扬”,外壳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呈现出了“轻、固、美”的特点,而且在1000℃的温度时不会起泡、开裂。该材料与以下特性无关的是( ) 

     

    A . 密度小 B . 硬度大 C . 导热性好 D . 耐高温
  • 10. 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丙分别装在这三个容器中,甲乙丙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A、B、C三个容器依次分别装的是( ) 

     

    A . 甲、乙、丙 B . 乙、丙、甲 C . 丙、乙、甲 D . 甲、丙、乙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 11. 如图甲所示是小华测量木块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按照正确方法读数,木块的长度为cm;小月同学使用停表发现自己上学所需时间(图乙)是s。 

     

  • 12. 小刚在环境幽美、鸟语花香的校园散步,鸟语等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这些声音是通过传来的,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声速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3. 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人耳(选填“能”或“不能”)听见高于20000Hz的超声。 

     

  • 14. 如图,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当入射角为50°时,反射角为;当让光线沿着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的。 

     

  • 15. 如图所示小芳在距平面镜1m处照镜子。她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芳向平面镜靠近0.3m,她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m,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6. 硅、锗等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比铜、铁等金属的导电能力(选填“强”或“弱”)。纳米材料中的“纳米”是一个单位。移动硬盘是利用物质具有这种物理属性的应用。 
  • 17. 如图所示的水银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原理制成的,此时的示数为℃。测体温时,水银面上升的过程中,体温计内水银的密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8. 小明把900g水放进冰箱冷冻一个晚上,发现全部结成了冰。水结成冰后质量,体积(前两空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经过计算,此时冰的体积为  。(  ,  ) 
三、作图题(共3小题,共7分) 
  • 19.   
    1. (1) 请在图甲玻璃砖上表面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 

       

    2. (2)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 

       

    3. (3) 如图丙、丁所示,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共3小题,共19分) 
  • 20. 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 (1) 小明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的错误之处是:。 
    2. (2) 小红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中甲、乙所示,则图(选填“甲”或“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水在沸腾过程中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 (3) 小明和小红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加热到水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3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选填“初温”或“质量”)不同。 
    4. (4) 取走酒精灯,将装有海波的大试管放入上面实验的热水中(如图4)。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海波和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5)。由图象可知,在第8min时,大试管内的海波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海波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21. 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1) 通过图1的实验操作,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 (2) 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如图2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所成的像性质相同。 
    3. (3) 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的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选填“左”或“右”)移。 
  • 22. 小明为了测量小石块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 

     

    1. (1) 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如图甲所示,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 
    2. (2) 纠正错误后,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移动,使天平平衡。 
    3. (3) 将小石块放置于天平的左盘,往右盘中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再恢复平衡时,托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小石块的质量是g。 
    4. (4) 用量筒测量小石块体积的过程如图丁所示,小石块的体积是  。 
    5. (5) 小石块的密度是  。 
    6. (6) 若实验中将(3)和(4)步骤对调,那么测测出小石块的密度将(选填“偏大”或“偏小”)。 
五、计算题(7分) 
  • 23. 一把汤匙的质量是42g,体积是  ,请计算:                                                                                                
     

     物质 

     

     银 

     

     铜 

     

     铁(钢) 

     

     铝 

     

     密度  

     

     10.5 

     

     8.9 

     

     7.9 

     

     2.7 

    1. (1) 这把汤匙的密度是多少?根据下表推测这把汤匙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 (2) 若用钢制成一把等体积的汤匙,质量为多少? 
六、综合能力题(共2小题,共13分) 
  • 24. 如图甲所示,将茶色玻璃板M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蜡烛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 (1) 该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2. (2) 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应该移动蜡烛B,人要在蜡烛(选填“A”或“B”)一侧,直到观察到手中蜡烛与另一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3. (3) 在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时,应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重复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4. (4) 在探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小明应把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处,然后(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光屏,实验中他(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 
    5. (5) 如图乙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 . 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 . 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 . 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 25. 探究蒸发快慢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上等量的水,如图中A、B、C、D所示。 

     

    1. (1) 选择A、B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是否有关。 
    2. (2) 选择两图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探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 
    3. (3) 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的空气流速是否有关,实验中如果利用电吹风来改变空气流速,(选填“应该”或“不应该”)使用热风。 
    4. (4) 本实验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法。 
    5. (5) 干湿温度计是一种既能测量空气温度,又能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常用测量仪器,仪器上有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地安装在同一刻度板上,如下图(图乙为其背面),其中一支温度计的测温泡外面裹有被水浸湿的棉纱,为“湿”温度计;另一支温度计的测温泡直接裸露在空气中,为“干”温度计。 

       通常情况下,湿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温度计的示数会(选填“高”或“低”)一些,这是由于湿温度计棉纱上的水蒸发要的缘故,而且两温度计的差异越大,表示空气越(选填“干燥”或“湿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