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六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26 浏览次数:15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 1. 周恩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与这两个“天安门”相关的节日分别是( )
    A . 端午节、中秋节 B . 青年节、建军节 C . 建军节、国庆节 D . 青年节、国庆节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建立起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根本上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真正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材料主要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A .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C . 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 . 使人民的社会政治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 3. (2022·天津) 这是一场交战双方力量对比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现代化战争,首战两水洞、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都是这场战争中的典型战役。这场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是( )
    A . 邓世昌 B . 张自忠 C . 黄继光 D . 雷锋
  • 4. (2022·成都) 毛泽东主席曾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A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丰荒相通 B .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 . 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5.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中国人民的这两个梦想实现的标志分别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6. (2017·滨州)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二十世纪(    )

    A . 五十年代 B . 六十年代 C . 七十年代 D . 八十年代
  • 7. (2017·福建)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 . 实行土地改革 B .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8. (2017八下·临泽期末) 2017年是“一五计划”完成60周年。“一桥二铁三公四厂”是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指武汉长江大桥,“四厂”有第一飞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可见,“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    )

    A . 手工业 B . 轻工业 C . 交通运输业 D . 重工业
  • 9. (2017·连云港模拟)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 .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 . “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 . 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 .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 10. 《回首1978:历史在这里转折》一书,童育林编著。全书分为生死攸关的选择、转折的前奏、清理冤假错案、真理标准大讨论、农村改革的兴起、改革中国命运的会议等六个章节。这里的“转折”是指( )
    A . 作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大决策 B . 作出了对我国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 C . 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D .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 11. (2021八下·东坡期末)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2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 .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B . 发展乡镇企业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 12. (2020八下·北京月考)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 .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1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的重要贡献有( )

    ①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

    ③在党的十三大上阐明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理论

    ④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的基本路线

    ⑤南方视察途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

    A . ①③④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④⑤
  • 14. 《人民日报》刊发的报道《首都十月一日之夜》中,记载了记者对几位在现场观看典礼市民的采访。有的说,今天要来看看这“万年不遇的大喜事”,有的感慨:“共产党来了,各行各业全组织起来了,这该是有多少人呵!”这“万年不遇的大喜事”是( )
    A . 开国大典 B . 日本无条件投降 C . 重庆谈判 D . 西藏和平解放
  • 15. (2017·新疆) “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 . 土地革命 B .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6. (2017·深圳)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A . 实现赎买政策 B . 成立生产合作社 C . 建立人民公社 D . 实行一国两制
  • 17. (2017·镇江模拟)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①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③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8. (2017八下·桂林期中) 造成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的原因不包括(    )

    A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 . 三年自然灾害 C . 苏联背信弃义 D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
  • 19. 他从来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始终做到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政治本色。他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他是”( )
    A . 焦裕禄 B . 邓稼先 C . 雷锋 D . 王进喜
  • 20. 西藏解放后,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已达200多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的投入,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
    A .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 . 打击分裂祖国的藏独分子 C .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 . 西藏在发展经济上有优先权
  • 21. (2020·宿迁模拟)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是()

    ①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③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22. 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有关国家安全的议案。这部被香港市民称为“港版国安法”的议案,必将在香港“止暴制乱”,震慑“台独”、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理解错误的是( )
    A . 维护国家安全是“一国两制”赖以生存的基础 B . “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C . “两制”是根,根深才能叶茂 D . “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 23. (2019·娄底) “一国两制”构想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是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一次天才式创造,首次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的历史问题是(    )
    A . 西藏问题 B . 台湾问题 C . 澳门问题 D . 香港问题
  • 24. 1987年,中国与葡萄牙在北京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2019年是澳门回归( )
    A . 5周年 B . 10周年 C . 15周年 D . 20周年
  • 25. 20年来,澳门社会各方面和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这为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深刻体现了( )
    A . 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B . “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C . 政治协商制度的前瞻性 D . 改革开放的带动性
  • 26. (2017·惠民模拟) 20世纪 90年代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

    A . 香港、澳门回归 B . 万隆会议的召开 C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中美关系正常化
  • 27. (2019·淮安)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指(    )
    A .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B . 实现两岸直接“三通” C . 促进两岸文化合作 D .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28. 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他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重要意义是( )
    A . 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 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 C . 为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D . 为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 29. 建国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
    A . 1951年 B . 1971年 C . 1972年 D . 1979年
  • 30.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劳动模范是( )
    A . 王进喜 B . 袁隆平 C . 焦裕禄 D . 邓稼先
二、材料分析题(3小题,共计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

    材料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

    1. (1) 为了改变材料一中毛泽东感慨的现状,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从哪一年开始执行的?这一计划的发展重点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各举一例)
    3. (3) 材料三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什么时间完成的?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个世纪中叶,西藏发生了三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第一次是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第二次是1959年,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开创了西藏人民掌握自己命运的新时代;第三次是西藏自治区成立。

    ——摘编自陈连开等《中国近现代民族史》

    材料二: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居民生活持续改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幅增长,跃居世界第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民生福利水平显著提升,澳门居民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三: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藏自治区建立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澳门回归祖国的主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政府“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同时也“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因。
    4. (4) 上述材料反映了新中国发展的哪一主题?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二: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下午,新华社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声明中说:“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材料三:“喜看稻菽千层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材料四: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颁奖词

    1. (1) 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列举出两位为“两弹一星”科技成就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
    2. (2) 材料三中“此翁”是谁?他的科研成果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3. (3) 屠呦呦凭借着“青蒿”获得了哪项国际荣誉而为国争光?
    4. (4) 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觉得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科学家身上有哪些可贵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与弘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