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11-09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26分)
  •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青青子佩,。(《诗经·郑风》)
    2. (2)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
    3. (3)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体现出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的意思的诗句是:
    4. (4)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 (5) 请把李白的《送友人》默写完整。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piāo miǎo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2. (2) 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 mò
    3. (3)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但被压迫竞会这样nù bù kě è
    4. (4) 此刻霉迹jiē zhǒnɡ ér zhì,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能越俎代庖 B . 目眩神迷的感官刺激背后,电影《天才抢手》所表现的主题,更值得我们回味反思。 C . 在艾弗森的带领下,“76人”队发挥出色,轻描淡写地将比分反超。 D . 军阀张宗昌胸无点墨,却喜欢附庸风雅 , 常常闹出丑剧,真是贻笑大方。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删除“面向”或者工“的对象”) B .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能力。(删除“使”) C . 班长采纳和征求了同学们关于开展作文竞赛的意见。(“采纳”和“征求”调换位置) D . 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文物。(删除“新”)
  • 5. 综合性学习

    父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爱是一双手,搀扶我们走过春夏秋冬。

    6月18日是父亲节,为了感激父亲的养育之恩及父亲对家庭、社会的贡献,八年级一班开展“我终于读懂了父亲”的专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 (1) 活动一: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 (2) 活动二:请你设计两个调查题,了解大家过“父亲节”的情况。
    3. (3) 活动三:用上一种修辞方法给你父亲发一条短信,表示自己的感恩之情,不超过50字。
二、阅读。(44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椒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火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壹。

    1. (1) 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全石以为底 B . 卷石底以出 C .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 不以物喜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作者悲凉凄怆的心绪。 B . 第一段作者围绕着“石”来写,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C . 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D . 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其实作者笔下的小石潭风景如画,如果我们能跨越时空到此一游,或许会流连忘返。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陈元方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1. (1) “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
    2. (2) 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 .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 .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 .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 (3) 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 (1)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是按顺序解说事理的。
    2. (2) 选段中运用了等说明方法。
    3. (3) “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理由是她研发出了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但青蒿素获奖是集体攻关的成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②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呦呦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③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把探索中药治病的奥秘作为自己的志向。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但屠呦呦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是能战胜一切的。她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④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领导团队的才干,至今让当年科研组的人们所称道。而屠呦呦研究操作的实践能力则更是令人叹服不已。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采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法,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⑤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⑥“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⑦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 (1) 这篇传记主要记述了呦呦的的事迹。
    2. (2)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 . 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B .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少数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在短期内显而易见,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研发的青蒿素就属于这一类。 C . 传记第⑦段“各种肤色的人表达敬意”的主要原因是: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D . 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如对呦呦研发青蒿素艰难历程的描写就很细腻生动。
    3. (3) 第④段告诉我们: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是改进了提取药物的方法。她这样做是从哪里启发?改进的最关键的两种提取药物的方法是什么?
    4. (4) 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哪一个因素对你触动最大?请就这一因素谈谈你感受。
三、作文。(5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祖国处处山河美,当今旅游成时尚。在你的记忆里,你旅游中的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你能把它们描写出来吗?请以“最是那美景难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作此题时,注意抓住景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调动多种感受、利用多种观察角度、融入自己情感去描写景物。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