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16 浏览次数:2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到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如图所示是考古发现的部分彩陶图片及其发掘地,由此可以说明( )

    A . 中原地区的阶级分化已比较明显 B . 中原地区的文化对周围地区产生了影响 C . 史前时期小农经济得到充足发展 D . 彩陶烧制技术出现在我国打制石器时期
  • 2. (2022·益阳)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历史事件发生在如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    )

    A . 郡县制度的确立 B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 司母戊鼎的铸造 D .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 3. 以下有关秦始皇的史料,能够证明的观点是( )

    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以“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铜钱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

    A . 郑樵:诗书之焚,非秦皇之过也。 B . 贾谊:秦王怀贪鄙之心,以暴虐为天下始。 C . 柳翼谋:始皇时代之法制,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 D .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4. (2022·茂南一模) “萧规曹随”是指西汉著名的丞相萧何辅佐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高祖死后,惠帝即位,萧何推曹参为相。曹参什么事都不做,守着萧何的政策不变,为汉文帝、汉景帝的统治打下基础。“萧规曹随”说明(   )
    A . 汉初用人不善 B . 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 C . 提倡节俭治国 D . 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 5. 这个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人口大流动、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大变动的年代,数百万胡族人人居中原,北方大批人口流居江淮之南,人口的大流动和民族关系的大变动带来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交流。该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 6. (2022·滨州) 缪凤林先生在《唐朝的职官与选举制度》一文中提出:“九品中正之弊致成贵族政治,矫之以科举,而后贡选考试机会均等,不特混贵族平民之阶级,庶民之优秀者,亦得与贵族均享政权.”这段话意在说明科举制度(   )
    A . 强调血缘,看重门第 B . 注重才能,机会均等 C . 发展教育,扩大基础 D . 重视门第,兼顾才能
  • 7. (2018·北京)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 .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 .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 .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 . 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 8.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记载:郑和的出使远航,在古代中国对外关系史和航海史上都是罕见的壮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 明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 明成祖大力支持郑和航海 C . 明朝天文、地理知识积累 D . 郑和用货物换取海外奇珍
  • 9. 《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对“大错”的理解最为深刻的是( )
    A . 正常的海外贸易被完全禁止 B . 隔绝了海峡两岸的正常往来 C . 妨碍了国人对海外市场的开拓 D . 封闭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 10. 一位历史学家写到:“《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的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喙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对于该说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清政府缺乏国家平等的观念 B . 政府开放了内河航行的权益 C . 五口通商让清政府感到不安 D . 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 11. (2023·定远月考) 郭嵩焘于1875年受命出使英国后,他把从上海到伦敦途中的见闻写成日记《使西纪程》,盛赞西方民主制度。该书少量印发给当朝官员阅读后遭遇众人口诛笔伐,朝廷将其书毁版。这表明(   )
    A . 传统夷夏观念是近代化的障碍 B . 清政府与英国外交关系的恶化 C . 洋务运动抵制外国资本的入侵 D .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 12. 下表是清末维新(含改革、改良)这一词语的使用次数统计,可用于说明( )

    A . 维新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产生持久的影响 B .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 戊戌变法改变了清王朝旧有的君主专制统治 D . 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 13. (2022·赤峰)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与以上材料相契合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北伐战争
  • 14. (2019·安徽) 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

    A . 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 . 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 . 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 15. 下列地图中能够体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题的是( )

    A . 北伐战争形势图 B . 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C . 百团大战示意图 D . 全面内战示意图
  • 16. (2023·苏州一模) 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土地政策也进行了适当调整,指出:现阶段土地政策是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因此实行减租减息后,又须实行交租交息,保障地主的地权、财权和人权,等等。中共做出上述调整的时期是( )
    A . 国民革命时期 B . 土地革命时期 C .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 17. 《国家记忆》栏目中曾讲述《支前民兵董长松》“1944年4月,正值日寇肆虐,董长松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带领老乡为前线八路军运输物资。解放战争时期,他继续自己的支前工作,用小推车支援解放军……”董长松同志是千千万万支前人员中的一位。董长松等人积极支援前线深刻表明( )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不同时期革命 B . 支援前线让人感到无比光荣 C .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D . 战争时期人民军队物质匮乏
  • 18. (2022·南海二模)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全国各界群众从1951年6月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710架。这反映了(   )
    A . 中华民族凝聚力加强 B . 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C .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D . 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
  • 19. (2021八下·河源月考) 1954年在完成全国基层选举的基础上,分别选举产生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台湾省代表暂缺)。其中,中共党员668人,占54.48%,党外人士558人,占45.52%.这反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 .   提高决策科学性 B . 强调制度稳定性 C . 权力具有至上性 D . 具有广泛代表性
  • 20. (2022九上·龙湖开学考) 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取得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 有力的外部环境 B . 稳定的国内形势 C . 人民群众的愿望 D . 决策者的作用
  • 21.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过去十年,我们党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 )
    A . 全面为民造福 B . 全面深化改革 C . 全面依法治国 D . 全面从严治党
  • 22. (2021九上·普宁月考) 古希腊建筑师们在设计伊瑞克提翁神庙时,计划把6根单调的石柱雕刻成少女形象,但少女的脖子纤细,无法承受神庙的重量,如果加粗少女颈部,则会影响美观。建筑师们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给每个少女颈后保留一缕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    )
    A . 注重人文与审美契合的建筑理念 B . 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C . 建筑师具有活跃思维和高超技艺 D . 希腊艺术人才辈出成就斐然
  • 23. (2022·天河模拟) 10-11世纪的欧洲,随着手工业的发展,为了更方便地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手工业者和商人自发聚集到港湾、河口、城堡、寺院、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附近,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墙的矗立,这些地方逐渐演变为城市。据此可知,西欧中世纪的城市(   )
    A . 产生于罗马帝国的废墟上 B . 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 C . 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D . 是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 24. (2019·贺州)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创作了许多杰出作品。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学、艺术、思想、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由此可见,文艺复兴(   )
    A . 主要在艺术领域成果突出 B .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目的 C . 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 . 推动欧洲科学文化思想的繁荣
  • 25. (2022·茂南一模)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
    A . 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 . 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 .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 . 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 26. (2021·广东) 1921年,列宁曾就新经济政策说过,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可能建立正常的关系,就不可能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列宁强调的是(   )
    A . 加快农业集体化的紧迫性 B . 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性 C . 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 D . 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
  • 27. 钱满素在《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中讲到:“罗斯福新政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自由主义深陷危机之时,罗斯福因为标榜而延长了它,挽救了它。它也深刻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这里的“深刻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指的是( )
    A . 放弃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B . 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 . 改变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D .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 28. (2022·东莞模拟) 当亚洲和欧洲燃起战火时,美国部分民众却是非常乐观的,他们调侃苏联为“斯大林瘙痒症”,认为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是“法西斯流感”,将德国在欧洲的攻势看作“纳粹发热病”“闪电战瘟疫”,并认为这些“病毒”不会传染到美国,打破美国人迷梦的是(   )
    A . 苏联莫斯科保卫战 B . 日军偷袭珍珠港 C . 德国“闪电战”占领波兰 D . 《联合国家宣言》
  • 29. (2019·龙湖模拟) 美国学者让皮埃特斯在评价现代世界的某现象时指出:对达沃斯精英和跨国公司来说,这意味着自由;对新兴经济体和高技能劳工,这意味着机遇:对最不发达国家则意味着风险和边缘化。皮埃特斯评价的是(   )
    A .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B . 区域经济的集团化 C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展史 D . 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30. (2020·邢台二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线上娱乐变得异常活跃,手游与短视频成为打发时间的重要方式;人们外出采购减少,线上生鲜订单激增;线上教育与办公平台由于疫情影响获得了更多机构与企业的入驻。这些变化说明()
    A . 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交往方式 B . 信息技术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 C . 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 D . 科技发展推动企业经营的创新
二、综合题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

    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西汉·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B

     初唐·莫高窟壁画

    壁画题字:前汉中宗(指汉武帝)既得金人(佛像),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

    材料二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的历史信息。并说说他们各自以什么角度进行阐述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出土的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3. (3) 观察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点。结合材料三,概括郑和与海外各国的交往有什么特点?
    4. (4) 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 32. 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追求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1840年,打破了过去“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国社会长期封闭的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从那时起,无数仁人志士就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着属于中国的现代化,但一次次的尝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原因有很多,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一个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带领人民去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追求就有了“主心骨”。

    ——唐洲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二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部分历史人物

    第一组

    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

    第二组

    林则徐、邓世昌、张自忠、黄继光

    第三组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

    第四组

    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天朝上国’迷梦被打破”和“中国人民对现代化的追求有了‘主心骨’”的历史事件。
    2. (2) 任选材料二中的一组历史人物,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50字左右)
  • 33.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视为敌人。——《地狱之行:1914—1949)

    在战时外交的赛局里,哪个玩家在战场上投入最多部队作战,讲话自然就最大声。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材料二 在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一直在涌动。对两极格局的挑战既来自战后通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新兴独立国家,也来自两大阵营中的离心和分化倾向。——《大国战略与世界秩序》

    材料三 当今世界,“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并存,西方社会“治理赤字“发展赤字”“民主赤字”此起彼伏……中国给世界提供的真诚良方是:打造开放共赢合作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独立自主搞好“自转”,又合作共享做好“公转”。——摘编自《让中国梦与世界梦在共同命运中交相辉映》

    1. (1) 材料一中,苏俄(苏联)在两次国际会议中的地位有何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二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一直在涌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当今世界形势,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何意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作了哪些努力?
    4. (4) 综上所述,你认为世界格局的变动与国家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