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模块专练《经济与社会》 综合...

更新时间:2023-09-29 浏览次数:69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习近平总书记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他强调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 )

    ①意在保障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平等地位

    ②是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③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定因素

    ④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 (2023高二上·玉林开学考) 2023年2月,全球动力电池企业最新排名出炉,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六年登顶世界第一。该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率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2020年宁德时代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81位,2022年宁德时代研发投入费用达1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2.07%。该公司的发展说明( )

    ①企业研发投入能确保企业效益提高 

    ②企业发展取决于良好的营商环境

    ③我国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 

    ④企业要不断创新,形成竞争优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3高二上·玉林开学考) 某村依托茶树资源,积极探索“三社”融合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种植、采摘、加工茶叶;基层供销社负责收购,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销售;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资产管理和收益分配,并协调处理村内生态环境问题。如今,该村茶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三社”融合发展能( )

    ①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②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

    ④引入竞争机制,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高效配置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从为衣食住行提供商品服务,到为架桥修路建造大国重器,都有民营企业的贡献: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56789”的特征,是广大民营企业家艰苦创业、不断创新的生动注释。这得益于( )

    ①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提升,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④民营企业勇担社会责任,不断提升自身发展质量和效益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于2022年11月施行。该条例从登记注册、资金、财税、经营场所供给等多方面为个体工商户提供了全方位支持。截至2023年1月,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其中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约占市场主体总量的三分之二,带动近3亿人就业。材料表明( )

    ①非公有制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②发展个体经济有利于稳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③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个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①
  • 6.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定位在县级区划范围内,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工信部《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认定20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引导和支持地方培育一批省级集群,此举旨在( )

    ①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②更好汇聚产业资源,充分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③推进产业数字化升级,提高中小企业经济效益

    ④弥补中小企业散弱劣势,提升中小企业的地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7. 2022年以来,我国持续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特别是在税费支持方面坚持制度性安排和阶段性政策并举,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受益尤为突出,有效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

    ①实施留抵退税政策→助力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②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企业投资风险降低→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③高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市场主体利益→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④留抵退税集中退付→保持信贷流动性充裕→激发企业投资需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根据下列供应链示意图,在当前我国面临“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三重经济压力的形势下,下列所给措施中有助于保持我国供应链稳定的有( )

    ①优化收入分配,提高资本和信息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③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作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④立足国际经济大循环,推动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9. 广州素有“千年商都”之称,专业批发市场林立,聚集了大批小企业、小商户。近年来,广州积极探索“外贸+市场采购模式”。针对市场变化,广州海关和地方商务部门加大业务整合探索,帮助小企业、小商户开拓出口大市场。广州这样做有利于( )

    ①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消除市场的弊端

    ②政府和市场更好地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降低外贸出口准入门槛,推动出口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

    ④转变政府职能,促进优化服务改革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赤字率3%。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下列关于上述政策的作用路径正确的是( )

    ①扩大信贷规模→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②增加财政支出→扩大有效投资→刺激社会总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③减少财政赤字→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④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重点项目的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全国各地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面提标同步推进。截至2022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5亿人,同比增加2430万人,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4亿人、2.9亿人。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

    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收入预期→激发居民消费欲望→拉动经济增长

    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带动经济增长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节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发展

    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幅提高当前社会保障水平→增加财政支出→带动经济增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二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深海深地探测、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新能源技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要实现科技创新,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②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研发投入,集聚创新要素

    ④立足开放交流,引进领先技术,拓展国际科技合作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3. 2023年4月19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养老消费调查项目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居家养老仍是目前老人能接受的主流养老方式,占比88.93%。从养老方式观念来看,有53.81%的老人更希望和儿女家人同住养老;机构养老的需求重在“医养结合”,服务性价比更受关注。超过四成的消费者认为养老机构收费合理性一般,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满意度为62.03%。为此,国家应( )

    ①将传统美德有机融入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②依托科技积极开发智能化养老产品,打造适宜老人居家的便利生活消费圈

    ③鼓励地方出台养老服务标准和价格标准,推动养老服务行业高质量有序发展 

    ④积极回应差异化的养老需求,构建起以市场为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据《2022年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受疫情影响,2022年我国住宿设施总数为36.1万家,较2020年减少了8.6万家,其中酒店住宿业较2020年减少2.7万家,其他住宿业较2020年减少5.9万家。受此影响,2023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旅游热点城市的酒店、民宿住宿价格普遍上涨。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图1中正确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A . B . C . D .
  • 15. 阅读2022年我国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消费支出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总量(元)

    49283

    20133

    30391

    16632

    同比增速

    3.9%

    6.3%

    0.3%

    4.5%

    注: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3227元,增长4.9%;人均转移净收入6892元,增长5.5%,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8.7%。

    ①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活质量提高

    ②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③我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已消除了城乡差别

    ④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再分配调节机制不断完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6. 扎稳经济,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2022年7月,山西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为,全省130.7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每人增发300元的一次性生活补贴,共计发放3.92亿元。还为13.1万全省特困人员每人增发1500元“爱心消费券”,共计发放1.97亿元。此举体现了( )
    A .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消除绝对贫困以实现公平正义 B . 社会保障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C . 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筑牢困难群众生存的最后防线 D .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 17. 2022年末,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或地区先行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参加人可向资金账户缴费并购买符合规定的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等,其投资收益暂不征税。该制度的实施( )

    ①因其投资收益暂不征税,会吸引大量资金脱离社保

    ②实现了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是有效充实人民群众养老“钱袋子”的积极探索

    ④完善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8. 2022年11月开始施行的《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明确了各部门、各地区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方面的职责任务,并提出帮扶措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该条例的施行( )

    ①能发挥个体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促进共同富裕

    ②意在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③有利于营造市场主体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公平竞争

    ④是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9. 2022年浙江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及增速情况: 

    (注:2022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为7.7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1%

    由此可见,浙江省( )

    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样化

    ②统筹城乡发展效果显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

    ③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④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0. 近年来,沙县积极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出“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盈、收益共享”的林业“四共一体”合作模式,鼓励乡镇、村民小组等与国有林场合作,依托国有林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让绿水青山实现“颜”“值”同升。此举旨在( )

    ①创新集体林权制度,推动集体林业所有权经营权流转

    ②实现林地专业化经营,提高林地经营效率和森林质量

    ③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林农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④推进国有林场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主体作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二、简答题:本题共5题,共40分。
  • 21.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某地区持续擦亮民营经济发展这张“金名片",民营经济驶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搭建“科技人脉”

    将产学研合作补贴政策从10%提高到最高25%,通过与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不断进行产品研发迭代更新。积极开展专项巡诊服务,制定企业发展升级路线图。

    用好“金融活水”

    积极培育民营企业上市梯队,用好财税金融等一揽子政策,不断完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先后推出生态贷、水权贷,帮助企业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

    推动“助企三争”

    助力企业“争要素、争市场、争龙头”,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并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招引一批高质量、高成长性的标志性项目、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落户。

    民企“苦练内功”

    强化内生动力、发展高水平科技;聚焦高端化发展这一关键路径、主动推进转型升级;回应高水平开放时代要求、积极走出去;牢记共同富裕这一高维度责任,积极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地区是如何持续擦亮民营经济发展这张“金名片”的?

  • 22.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县域是城和乡的结合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助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某班学生以“探索共同富裕的县域路径”为主题进行项目化学习,搜集到以下资料: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县域经济是如何助力发展成果普惠共享的。

  • 2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

    材料一

    注:2022年,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超过3/4。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是指R&D经费与GDP之比。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美国为3.45%、德国为3.14%、日本为3.27%、韩国为4.81%。

    材料二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颠覆性技术创新层出不穷,加强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是大势所趋。但近年来,某些西方国家对我们“卡脖子”、搞系统脱钩,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国家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为了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聚焦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玻,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发挥我国制度、市场、人才优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基础。

    有人认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有人认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应深化开放合作。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对此进行评述。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前2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6.18万亿元,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4.01万亿元,同比增长1.2%;与东盟进出口规模达到9519.3亿元,同比增长9.6%;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33.9万家,同比增加4.8%。

    材料二 由消费和投资构成的内需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消费“暖起来”,经济才能“热起来”

    做好稳投资工作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支撑

    随着国内消费持续升级,老百“买买买”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逐渐转向“好不好”,我国居民在养老,教育、医疗、文化服务等方面育着大量消费需求

    2022年,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两端发力,同比分别增长9.4%和9.1%,为优化供给结构,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1. (1) 概括并解读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 (2) 有人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减少与国际市场的经济联系。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统计表

                                                                                                                                                                                    

    时间

    2012年

    2015年

    2017年

    2019年

    2021年

    GDP总量/万亿元

    51.9

    68.9

    82.7

    98.7

    114.4

    最终消费贡献率/%

    51.8

    66.4

    58.8

    57.8

    65.4

    注:发达经济体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保持在70%、80%的水平。2022年,我国消费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较大,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为32.8%。材料二 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预计到2030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50%,对居民消费的贡献率将超过70%。此外,新消费群体将加速形成,预计2030年“Z世代”创造的新兴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创造的“银发经济”规模可达20万亿元。同时,大型中心城市将成为消费新增长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消费的引领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提升,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资源整合有优势的区域消费中心加快形成,中小型消费城市梯队建设逐步成型。

    1. (1) 解读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 (2) 结合材料二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激发消费以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