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阜新市2023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12 浏览次数:41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1. 文字是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 )
    A . 象形文字 B . 甲骨文 C . 楔形文字 D . 金文
  • 2. 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位皇帝是( )
    A . 汉高祖 B . 汉文帝 C . 汉景帝 D . 汉武帝
  • 3.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某学生绘制了如下政权更迭图,图中“?”处的朝代是( )

    A . 秦朝 B . 西晋 C . 隋朝 D . 元朝
  • 4. 与成语“金榜题名”、“名落孙山”、“连中三元”相关联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察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 5. 假如你是北宋中期四川的一位富商,要购进500匹上等绸缎,使用最便捷的货币是( )
    A . 刀币 B . 五铢钱 C . “交子” D . “会子”
  • 6.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实行了(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刺史制度 D . 行省制度
  • 7. 废除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这些措施均出现在( )
    A . 唐朝 B . 北宋 C . 明朝 D . 清朝
  • 8. 某校准备创办一期以“民族英雄”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可以选择的内容是( )
    A . 鉴真东渡日本 B . 玄奘西行天竺 C . 郑和下西洋 D . 郑成功收复台湾
  • 9. 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 . 康有为 B . 梁启超 C . 孙中山 D . 陈独秀
  • 10. 设置纪念日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我国的青年节是为了纪念( )
    A . 五四运动 B . 南昌起义 C . 一二•九运动 D . 新中国成立
  • 11. 为迎接建党102周年,某校准备开展红色之旅,若前往上海实地参观,其主题可为( )
    A .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 . 武装反抗,军旗升起 C . 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D . 七大召开,指明方向
  • 12. 历史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 )
    A . 武昌起义、秋收起义 B . 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C . 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 D .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战胜利
  • 13.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这两项成就的取得是在( )
    A .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 . “一五”计划时期 C .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D . 改革开放时期
  • 14. 古代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的象征是( )
    A . 金字塔 B . 青铜器 C . 种姓制度 D . 《汉谟拉比法典》
  • 15. 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下列属于古代雅典成就的是( )
    A . 《十二铜表法》 B . 奴隶制民主政治 C . 元首制 D . 《罗马民法大全》
  • 16. 下列表述与“封君封臣制度”相关的是( )
    A . 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封 B .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C . 嫡长子继承王位,封地可再次分封 D . 大封同姓王,据守州郡重镇
  • 17. “部民”变“公民”,“大和”变“日本”,“奴隶制”变“封建制”,这些变化源于( )
    A . 大化改新 B . 彼得一世改革 C . 明治维新 D . 1861年农奴制改革
  • 18. 文艺复兴时期,以描绘神秘而永恒微笑表现出人性光辉的名画是( )
    A . 《蒙娜丽莎》 B . 《向日葵》 C . 《最后的晚餐》 D . 《夜间的咖啡馆》
  • 19. 见图: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到达的就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他的航行路线是( )

    A . B . C . D .
  • 20. 1848年伴随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而诞生的科学理论是( )
    A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 . 科学发展观 C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1.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民族独立运动,和圣马丁一同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 )
    A . 玻利瓦尔 B . 章西女王 C . 甘地 D . 扎格鲁尔
  • 22.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分别是( )
    A . 萨拉热窝事件,诺曼底登陆 B . 凡尔登战役,珍珠港事件 C . 凡尔登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 萨拉热窝事件,德国闪击波兰
  • 23. 下列有关时代特征排序正确的是( )
    A .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B . 电气时代——蒸汽时代——信息时代 C . 信息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D . 蒸汽时代——信息时代——电气时代
  • 24. 美国政府“1933-1937年,拨款120亿美元进行公共工程建设,吸收了几百万失业大军,新建了740万英亩的国有林区,近20万英亩的国有公园……”这一系列的做法是( )
    A . 整顿金融体系 B . 推行“以工代赈” C .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25. 苏联解体后,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对美国的“单级世界”造成重大冲击,由此可见,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方向是( )
    A . 凡尔赛体系 B . 华盛顿体系 C . 两极格局 D . 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26题8分,27题8分,28题9分,共25分)
  • 26.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故致治平。

    ——摘自《旧唐书》

    材料二:1894年,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生铁炉正式出铁。外国报刊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象征,惊呼:“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俄国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号召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遵义的那次会议上,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摘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党的文献》

    材料四:中华民族确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以后又进一步提出“联蒋抗日”,是抗战前夜中国共产党战略决策的重大转变,从而开始了中国共产党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而今,又一座全新、庄严的“风雨同舟”主题的雕塑在重庆和大家见面。雕塑以20世纪40年代重庆“特园”的史实为背景,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与各民主党派领袖、知名人士等聚会重庆,共商国是的情景。

    ——摘自《重庆日报》

    1. (1) 材料一中的“书同文字”指什么措施?“治平”是唐朝哪一盛世局面? 
    2. (2) 材料二中的汉阳铁厂是在中国近代哪一运动中创办的? 
    3. (3) 材料三中俄国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什么?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指哪条道路?“遵义的那次会议”发生在哪个历史事件过程中? 
    4. (4) 材料四中“逼蒋抗日”是什么事件?“聚会重庆,共商国是”是什么事件?
  • 27.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隐蔽设伏,从不同方向全线开火,日军死伤惨重。八路军继续冲杀,同日军展开肉搏战,将日军全部歼灭。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941年6月,德国集结了550多万大军、几千辆坦克和几千架飞机,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苏联军民顽强抵抗,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摘自毛泽东《我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二: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贫民陈友汉家里土地很少,每年只收谷350千克。到1952年底,情况发生巨大变化,土地增加到15亩多,收谷1600千克,地租也被免除了。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诗篇。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的演讲

    材料四:下图为“导弹部队”知识构建图

    1. (1) 材料一中的三场战例各是什么?请你概括它们的共同特点。
    2. (2) 材料二中“陈友汉家”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小岗村农民”的做法使哪一责任制得以推广和实施? 
    3. (3) 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邓小平在中国建设道路中的地位。 
    4. (4) 补全材料四中“”处的内容。
  • 28.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听,一声来克星顿的枪响,一位卓著的军事统帅为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赢得了一个国家的独立;一声荒野雄狮的怒吼,一位军事奇才为法国巴黎凯旋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多次打败欧洲反法联盟的军队。

    ——摘自《一生要读知的100位世界名人》

    材料二: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

    ——摘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二战后,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西欧六国从20世纪50年代创建共同市场开始,经历了60年代的合并,90年代的发展,使成员国公民拥有统一的护照、使用统一的货币,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中国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从1840年到1949年,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奋起反抗,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摘编自《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材料五: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摘编自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1. (1) 请写出材料一中涉及到的两位历史人物。
    2. (2) 材料二中的变化,说明英国发生了什么? 
    3. (3) 二战后,美国为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对苏联实行了什么政策?说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组织名称。
    4. (4) 请分别举出“中国近代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的史实,各一例即可。
    5. (5) 材料五中的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指什么?你如何理解“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这句话。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