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3年中考物理试题

更新时间:2023-09-14 浏览次数:140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项选择题
  • 1. 在“三月三”歌圩里,大家能分辨出某歌王的声音,主要根据声音的(  )
    A . 音色 B . 响度 C . 音调 D . 声速
  • 2. “滴水成冰”描述的是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
    A . 凝华 B . 升华 C . 熔化 D . 凝固
  • 3. 为矫正远视眼,佩戴的眼镜片是(  )
    A . 凸透镜 B . 凹透镜 C . 平面镜 D . 凸面镜
  • 4. 在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   
    树下光斑
    B .   
    杯中“折”笔
    C .   
    空中彩虹
    D .   
    山峦倒影
  • 5. 下列不能实现和古代烽火台一样传递信息的现代设备是(  )
    A . 手机 B . 雷达 C . 风力发电机 D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 6. 在行驶的动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 地面 B . 远山 C . 动车 D . 树木
  • 7. 小明发现家里的白炽灯突然变亮,主要原因可能是白炽灯的(  )
    A . 额定电压变大 B . 实际电压变大 C . 额定功率变小 D . 实际电压变小
  • 8. 如图,我国空间站正在航行。下列关于空间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量为零 B . 全部由超导体材料构成 C . 通过超声波与地面联系 D . 消耗的电能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提供
  • 9. 如图,某兴趣小组利用干电池、铜线框和磁铁制作一个“爱心”电动机,“爱心”能绕电池转动。下列家用电器与“爱心”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   
    电饭锅
    B .   
    电风扇
    C .   
    手电筒
    D .   
    电视机
  • 10. 如图,在抛绣球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拿在手中的绣球具有惯性 B . 抛离手后的绣球没有惯性 C . 下落的绣球速度越来越小 D . 离手的绣球速度保持不变
  • 11. 下列实验过程中,用到“控制变量法”的是(  )
    A . 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 B .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C . 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D .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笔袋的重力
  • 12. 如图,在龙舟比赛的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各队的平均速度一定一样大 B . 打鼓声主要通过水传给选手 C . 向后划桨,桨会受到水向前的力 D . 冠军队的龙舟所受阻力一定最小
  • 13. 小明家连接插线板的导线折断后,他把两根导线拧在一起继续使用,用久后发现连接处容易发热,其主要原因是连接处(  )
    A . 电阻变小 B . 电流比别处电流小 C . 电阻变大 D . 电流比别处电流大
二、多项选择题
  • 14. 下列关于家庭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饭锅与电视机并联 B . 开关与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C . 保险丝由熔点高的合金制成 D . 电能表测量的是电路两端的电压
  • 15. 如图是舰载机飞离“辽宁号”航母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引导员戴着耳罩可防止舰载机噪声产生 B . 引导员戴着耳罩可减弱噪声对耳朵的伤害 C . 舰载机在甲板上加速滑行时受平衡力作用 D . 舰载机利用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获得升力
  • 16. 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相同 B . 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 C . 调节“水凸透镜”的厚度可改变其焦距 D . 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三、填空题
  • 17. 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火箭升空时,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能,散失的能量越少,发动机效率越(选填“高”或“低”)。
  • 18. 我们在端午节有包粽子的习俗,煮粽子是利用的方式增大粽子的内能:粽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
  • 19. 家中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很容易造成导线中过大而发生火灾:直接用手去拔绝缘皮破损的电源插头,可能因接触(选填“火线”或“零线”)造成触电。
  • 20. 兴趣小组用塑料瓶、锡箔纸、金属线等物品制作了简易验电器。如图所示,将跟头发摩擦过的笔杆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线,发现锡箔纸张开,说明笔杆因为转移而带电,锡箔纸带(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

      

  • 21. 如图是简易榨汁杯的电路原理图,工作站有榨汁、加热、保温三挡。当闭合开关时,榨汁杯处于榨汁挡:只闭合开关S2时,榨汁杯处于挡。

      

  • 22. 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A、B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将B沿水平方向截取高为h的柱体,并将该柱体叠放在A上,A、B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p随截取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则B的密度为 , A的重力为N(g取10N/kg)

      

四、作图题
五、实验探究题
  • 25. 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将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图所示:

      

    1. (1) 在钢球从斜槽滚下的过程中,钢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
    2. (2) 实验表明,钢球质量越大,将木块撞得越远,对木块做功越,钢球的动能就越
    3. (3) 在水平面上,被撞出的木块由于受到力的作用而停下。假如水平面光滑且足够长,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 26.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对所选择的蜡烛A、B的要求是外形(选填“相同”或“不同”);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 27.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如图所示,说明水沸腾时,温度,沸点是℃。

      

  • 28. 如图所示,导体ab沿竖直方向运动,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若导体ab沿v方向运动,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两空均选填“会”或“不会”)

      

  • 29. 某小组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

        

    1. (1)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先把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若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 (2)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所示,质量为g。用天平称量时,天平是(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3. (3) 将花生油倒入空烧杯,测出其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花生油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但花生油太多,无法全部倒入量筒中。经小组讨论,只需增加一个步骤用天平测出的质量,即可求出花生油的密度。
    4. (4) 受《天工开物》中枯棒汲水(图乙)启发,小组自制了“杠杆密度计”如图丙,将一轻质细硬杆用细线固定在0点并悬挂起来,物块固定悬挂在A点,把不计质量的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线悬挂在杆上,将悬挂点移至B点,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换用相同的矿泉水瓶装满不同液体,重复以上操作,在杆上可标出悬挂点B1、B2、B3……对应密度的刻度值。

      ① 若B1点在B点的左侧,则B1点对应的密度ρ1与水的密度ρ水的关系是ρ1ρ(选填“<”“=”或“>”)。

      ② 若测得B、B2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l、l2 , 则B2点标注的密度值为(用ρ及题给字母表示)

  • 30. 实验小组在实验时,不慎将灯泡的玻璃外壳碰碎。他们惊奇地发现几乎不发光,与其串联的灯泡不仅没有熄灭,反而更亮。开关断开后的电路如图甲,都标有“2.5V  0.3A”字样。针对上述现象,探究下列问题:玻璃破碎后,的灯丝电阻发生了什么变化?玻璃外壳究竟起什么作用?

        

    1. (1) 玻璃外壳破碎前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1.20V和0.20A;玻璃外壳破碎后,两端的电压变为0.40V,通过的电流变为如图乙所示,则电流为A。初步分析可知:玻璃破碎后,电阻(选填“变大”或“变小”);
    2. (2) 为进一步探究玻璃外壳破碎后电阻变化特点,对的电流和电压进行测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发现,的电阻(选填“大于”或“小于”)玻璃外壳破碎后的电阻;                                                                                                                                                                                                                                                                                              

      灯泡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L1、L2

      电流Ⅰ/A

      0.16

      0.18

      0.20

      0.22

      0.24

      0.26

      L1

      电压U1/V

      0.78

      1.00

      1.20

      1.50

      1.80

      2.10

      L2

      电压U2/V

      0.20

      0.23

      0.30

      0.41

      0.52

      0.80

    3. (3) 实验中,对着吹气,发现两端电压突然变小、电流突然变大,说明吹气加快灯丝表面空气流速,加快其散热速度,从而使灯丝电阻变小。由此推断,灯丝的电阻大小与 有关,玻璃外壳可能起到的作用;
    4. (4) 细心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灯丝呈螺旋状,于是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将灯丝设计成螺旋状?你认为这样设计的目的是①
六、综合应用题
  • 31. 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小明在平直的道路上用推车运送小麦,如图所示,他用60N的水平推力推着推车,以1m/s的速度匀速前进了一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为5s,求

    1. (1) 推车通过的路程;
    2. (2) 推车受到的阻力;
    3. (3) 推力做的功。
  • 32. 实践基地芒果获丰收,为筛选优质大果,设计自动筛选装置如图甲,检测装置电路图如图乙,电源电压恒为12V,电阻为20Ω,R为压敏电阻,其阻值随压力变化关系如图丙。当电路电流小于0.15A时,不达标的芒果将被推离传送带,达标芒果继续被传送到指定位置,实现自动筛选。求:

    1. (1) 若R与阻值相等,R消耗的电功率;
    2. (2) 此装置能筛选出重力至少为多大的芒果;
    3. (3) 若想筛选出重力至少为2N的芒果,有同学建议:仅适当增加的阻值即可。你认为他的建议可行吗?请通过计算做出判断。
  • 33. 人工涂抹油漆难精准且气味难闻,于是某团队设计了“智能浸泡上漆器”,如图所示,上漆器由柱形硬质浮杆、力传感器、工作台、挡板等组成。浮杆的质量为0.2kg,底面积为;力传感器固定且与浮杆接触但无压力;工作台固定在上漆器底部,其上表面积为0.5m2 , 高为0.1m。将待上漆的质量分布均匀的柱体A放在工作台中央,将挡板固定在1m高处,开始注漆,当浮杆对力传感器的压力为14N时停止注漆,完成对柱体A的上漆。已知柱体A的质量为500kg,底面积为 , 高为0.8m,油漆密度为。g取10N/kg。求:

    1. (1) 当漆面上升至0.1m时,油漆对上漆器底部的压强;
    2. (2) 当漆面上升至0.4m时,柱体A对工作台的压强;
    3. (3) 停止注漆时,柱体A被上漆的高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