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南京市金中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6...

更新时间:2023-09-14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积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南京,这个屹立在长江之畔、历经风雨的 沧桑古城,有(  )丽夺人的风物,有余音绕梁的辞章,有卓尔不凡的气质以及波澜壮阔的成就,让我们爱它爱得如此深沉。南京,背倚钟山,怀抱大江,十朝都会,人杰地灵。它是一方山水城林,兼备山川形胜之妙;它是       ,       ;它是一方文化重镇,无处不流淌着古今文人墨客的 xiá (  )想情思;它 是一座文明之城, 哺育了世世代代淳朴、博爱、智慧的南京人民:它们见证着南京城的历史变迁,更创造了南京城古往今来的不朽文明。

    1. (1)  给加点字注音以及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丽夺人 

      ②xiá  想情思

    2. (2)  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
    3. (3)  下列句子中,有关语法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历经风雨”“怀抱大江”“文人墨客”“文化重镇”这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B . 文中加横线的“沧桑”“还”“哺育”的词性分别是形容词、介词、动词。 C . “南京,这个屹立在长江之畔、历经风雨的沧桑古城”,其中“屹立”是谓语。 D . “它们见证着南京城的历史变迁,更创造了南京城古往今来的不朽文明”是递进复句。
  • 2.  用课文原句填空。 

           岁月如歌,君子身上永远不乏自强的精神与风骨。 (作者)自感前途迷茫。仍能执着乐观,奋起高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刘禹锡长期遭贬却有领悟“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豁达思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文天祥在《过零丁洋》里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真情告白。郑燮在《竹石》中呼吁身处艰难环境仍顽强拼搏:“ ,任尔东西南北风。”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要为朝廷收复失地,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  。”他们都拥有古仁人“ ,  ”的豁达乐观的心态(《岳阳楼记》),渐而成为智者,仁者,勇者,达到不惑、不忧、不惧的高境界。

  • 3.  读完名著《简•爱》,学校戏剧社的同学编写了一幕舞台剧并排练演出,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罗切斯特(边走边说,匆忙)你去过礼堂了吗? 

    仆人是的,先生,牧师刚刚来过。 

    罗切斯特所有的都准备好了没有? 

    仆人请放心,一切准备就绪,仪式随时可以开始。 

    罗切斯特(满意地点点头)马车准备好了吗? 

    仆人是的,马匹正在上挽具。 

    罗切斯特去教堂我们不坐车了,你们把行李全部搬上车,让车夫在车上等待,我们要在典礼结束后离开这儿。 

    仆人是的,先生。 

    罗切斯特好,那你先去忙吧! 

    (仆人退场) 

    罗切斯特(激动地喊)简!简! 

    简(穿着婚纱,出场)我在这儿。 

    罗切斯特(  )你也真能磨蹭,我都等得快冒火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我的新娘……(不等简答话,轻吻简的额头,动情地说) 

    简(害羞,低头) 

    罗切斯特(深情地)有遗憾吗? 

    简(微笑)只是阿黛尔在学校,她一定喜欢看见我这身装扮……… 

    罗切斯特(温柔地笑笑,点头)我们一会拍几张照片寄给她,像这样,晨曦映照在你身上…… 

    简(低头微笑,溢满幸福) 

    罗切斯特(认真地看着简)我亲爱的简,你将成为我的妻子,我要好好照顾你,让你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二人手牵手走向教堂,但是罗切斯特走得非常急切)

    1. (1)  【准备与排练】编剧组有一处舞台说明不会处理,请你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为括号处设计舞台说明并阐释理由。
    2. (2)  【演出与评议】演出后,班级组织了优秀小演员评选活动,请你选出“最佳演员”,并完成推荐表。 

      “最佳演员”推荐表

      饰演角色

       

      推荐理由

      (从剧本理解、舞台表现两方面推荐)

       (不少于50字)

二、阅读
  • 4.  诗文对比阅读。 

    岁月如歌,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因高洁品质,因爱国热情,而熠熠闪光。我校戏剧社同学学完《岳阳楼记》,对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算将他的故事搬上舞台。现邀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一起参与活动,走近范仲淹。 

    序号

    来源

    范仲淹档案

    材料一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减)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先是 , 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铃辖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之,则官卑者先山,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万八千人分为六将三千人 , 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

    明年正月,诏请路入讨 , 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畚深入,贼马瘦人饥,势马制也。当据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

    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招还流亡,十二,羌汉之民,相踵归业。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其境。

    【注】①砦(zhài):同“寮”。②行:这里指前往御敌。③先是: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④更:轮换。⑤诏诸路入讨:皇帝下诏命今各路军队讨伐西夏。⑥相踵归业:先后回归家园,恢复正常生产。

    材料二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范仲淹)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

    范仲淹

    西湖载客恣游从 , 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注】①北宋皇佑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荒。②从:同“纵”,放任。③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

    材料三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材料四

    欧阳修评范仲淹

    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1. (1)  编剧组在编辑阅读材料一时,在理解上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运用下面的方法,帮助编剧组解决困难。 

      文言词语

      方法

      解释

      招还流亡

      查字典:①稍微②逐渐③很,甚

      ①  

      寇至

      组词法

      ②  

      不如春深入

      课内迁移:其欣悦

      ③  

      十二

      推断法

      ④  

    2. (2)  宣传组准备制作活动相关海报,请你参与“范仲淹”这一词条的编写,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完成。 

      范仲淹( 989—1052),字希文,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评他:①  。范仲淹幼年丧父,因母谢夫人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朝廷原先规定官品低的将领先迎敌,范仲淹认为:②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无论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其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3. (3)  文中的划线句,小语不知道如何停顿,请你帮助他。(限断3处) 

      于是大闽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

    4. (4)  两位同学在讨论材料三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朗诵时,对重音落在哪里发生了分歧,你同意谁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小文:我认为重音落在“先”“后”,更好。 

      小语:我认为重音落在“天下之忧”“天下之乐”,更好。 

      我同意  。理由:  。 

    5. (5)  在戏剧结尾的地方,导演准备安排同学朗诵材料二的《依韵和并州郑宜徽见寄》,以表达材料三中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的情怀。但有人认为这首诗似乎有“乐”无“忧”,请结合全诗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 5.  文学作品阅读。 

    在明孝陵撞见南京的灵魂

    苏童

    ①几年前的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在明孝陵漫步,在那个炎热的处处流火的日子里,抬手触摸到这座陵墓的石墙,竟然感到了一种浸润的冰凉的寒意,感到石墙在青苔的掩饰下做着一个灰色的梦,这个梦以凤阳花鼓为背景音乐,主题是一个名叫朱元璋的皇帝。 

    ②那天我在明孝陵突然撞见了南京的灵魂。 

    ③这是一个传说中紫气东来的城市,也是一个虚弱的凄风苦雨的城市,这个城市的光荣与耻辱比肩而行,它的荣耀像露珠一样晶莹而短暂,被宠信与被抛弃的日子总是短暂地交接着,后者尤其漫长。翻开中国历史,这个城市作为一个政权中心作为一国之都,就像花开花落那么令人猝不及防,怅然若失。这个城市是一本打开的旧书,书页上飘动着六朝故都残破的旗帜,文人墨客读它,江湖奇人也在读它, 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这个城市尊贵的气息,却不能预先识破它悲剧的心跳。八百年前,一个做过乞丐做过和尚的安徽凤阳人朱元璋,在江湖奋斗多年以后,选择了应天作为大明王朝的首都,南京在沉寂多年后迎来了风华绝代。可惜风华绝代不是这城市的命运,很快明朝将国都迁往北京,将一个未完成的首都框架和一堆王公贵族的墓留在了南京。一百多年前,一个来自广东的“拜上帝会”的不成熟的基督徒洪秀全,忽然拉上一大帮兄弟姐妹揭竿而起,一路从广东杀到南京,他们也非常宿命地把这个城市当作太平天国的目的地,可是这地方也许有太平而无天国,也许有天国就无太平,一个湖南人曾国藩带着来自他家乡的湘军战士征伐南京城,踏平了洪秀全的金銮梦。 

    ④多少皇帝梦在南京灰飞烟灭,这座城市是一个圈套重重的城市,它从来就不属于野心家,野心家们对这王者之地的钟爱结果是自讨苦吃。似乎很难说清楚这城市心仪谁属于谁,但是它不属于谁却是清楚的。 

    ⑤如今我已经在南京生活了多年。选择南京作为居留地是某种人共同的居住理想。这种人所要的城市上空有个灿烂的文明大光环,这光环如今笼罩着十足平民的生活。这城市的大多数角落里,推开北窗可见山水,推开南窗可见历史遗迹。这一类人不爱繁华喧闹也不爱沉闷闭塞,无法拥有自己的花园但希望不远处便有风景如画的去处;这类人对四周的人群默默地观察,然后对比着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自己智商超群强干,而他们淳朴厚道容易相处;这类人如果是鱼,他们发现这座城市是一条奔流着的却很安宁的河流。无疑地,我就属于这样的人。 

    ⑥除了冬夏两季的气候遭到普遍的埋怨,外来者们几乎不忍心用言辞伤害这个城市平淡安详的心。中山陵在游客的心目中永远处于三者地位。当你登上数百个台阶极目远眺,方圆十里之内一片林海,绿意苍茫。这是一个最适合伟人灵魂安息的地方。革命与奋斗过后,南京城总是显得很休闲的样子,而东郊的森林好像一只枕头,一个城市靠在这枕头上,以一种自得的姿势开始四季酣畅的午后小憩。 

    ⑦午后小憩过后,在南京的街巷里,一些奇怪的烤炉开始在街角生火冒烟。无数的小店主与鸭子展开了遍布全城的战役,他们用铁钩子把一只只光鸭放进炉火之中,到了下午,几乎每条街巷都能闻见烤鸭的香味,黄昏时分,当骑车下班的家庭主妇们在回家途中顺便准备一家的晚餐,那些油光光的烤鸭和先期制好的盐水鸭以及鸭肫、鸭头、鸭脚之类的,一个庞大的鸭家族已经在各家熟食店的橱窗里恭候她们的挑选了。不知道南京人一年要吃掉多少鸭子,还有鹅。 

    ⑧我从来无意去探究其中的起源,但无意中读到一个意大利人的小说,写一个没落潦倒的贵族家庭设宴招待一个贵宾,主人所想到的第一道莱便是鸭肉,我不禁会意地笑了,看来鸭子成为这个城市的朋友不是偶然的,勉强也好,自然也好,食物里面确实是可以拉出一条文化的线索的。 

    ⑨ 20世纪末急剧推进的全球化浪潮使每个地方的日常生活趋于雷同,但有时候一只鸭子也能提醒你,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缅怀和梦想。 

    ⑩直到现在,许多朋友提及的南京幽胜之地我还没去过,但一个人如果喜欢自己的居住地,他会耐心地发现这地方的一草一木的美丽。夏天我会和朋友去紫霞湖或者前湖游泳,人在微冷的水中漂浮,抬眼所见是黑蓝色的夜空和满天的星斗,耳边除了水声,便是四周树林在风中沙沙作响的声音,你能听见自己呼吸的声音,似乎也能听见湖边的草木和树叶的呼吸,一颗年轻的心突然便被这城市感动了,多么美好的地方,我生活在这里,多好! 

    ⑪这份感动至今未被岁月抹平, 因此我无怨无悔地生活在这个历史书上的凄凉之都,感受一个普通人在这座城市过平淡而绚烂的生活。我仍然执着于去发现这座城市——但众所周知,这座城市不必来发现我了。 

    (选自《读城》,有删减)

    1. (1)  梳理作者的城市发现之旅,完成下列图表。 

      城市之旅

      明孝陵漫步

      ①  

      ②  

      湖中游泳

      城市特点

      历史悠久

      ③  

      文化悠远

      ④  

    2. (2)  联系上下文,对括号内的问题作答。 

      ①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这个城市尊贵的气息 , 却不能预先识破它悲剧的心跳。(“尊贵的气息”和“悲剧的心跳”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3. (3)  因此我无怨无悔地生活在这个历史书上的凄凉之都,感受一个普通人在这座城市过平淡而绚烂的生活。(简要阐述你对“无怨无悔”一词的理解。)
    4. (4)  联系全文,推测本文适合放在以下哪个IP板块,并写出推断理由。 

      (风俗)IP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习俗风尚,能发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

      (游记)IP

      在这里,我们跟随作者的足迹,遇见城市风光、人文胜迹和形形色色的人,丰富见闻,理解作者的情思。

    5. (5)  《读城》序言中说:“作家,是人文城市的知己,是城市中生活土壤的耕耘者与探索者。”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苏童与南京的关系。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乐居南京,留下了佳闻轶事,成为南京的人文财富。例如吴敬梓羁旅南京21年,对南京的风土人情、地理形胜、社会生活都烂熟于心,《儒林外史》中所塑造的人物,就有不少人在南京留下足迹。请你从书中搜集其中两个人物的事件,并点评他们身上的文人品相。
  • 6.  组合文本阅读。 

    材料一: 

    2022年4月24日,古鸡笼山下,由一座老旧院落改造成的南京“世界文学客厅”正式开张。从鸡笼山上眺望,主楼展馆外墙石板设计成了竖排书页的式样。晚间,投影在墙面的诗文则如读书人在“翻页”,灵动而又绚丽。外墙廊下支撑的绿色钢柱,如根根挺拔绿竹,尽显中国文人风骨。1500多年前,这里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文学馆所在地,而今它被赋予了新的文学功能,成为南京文学空间网络建设的中心和枢纽。 

    材料二: 

    以下是南京文化传媒为南京“文学之都”的申报设计的两个 LOGO。 

     

    材料三: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之于城市就是灵魂,就是软实力。放眼世界,各国在城市形态、城市管理等方面日益趋同,是文化差别赋予了它们独特的风貌。如音乐之城维也纳、时尚之都巴黎,如苏州白墙灰瓦的城市色彩、平遥和丽江古色古香的历史风韵……这些城市内在的文化肌理,铸就了各自的生活空间和城市性格,吸引着游客的脚步。惟有城市文化,能为旧城复兴注入新生的力量,为新城崛起升华不灭的灵魂,为城市在竞争中创新发展、脱颖而出提供土壤和资源。 

    材料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历史文化名城的南京,就连暑期出游也都带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暑期前夕,市文旅局向全市景区、文博场馆、乡村旅游点、旅行社、研学机构、基地营地等广泛征集了一批南京特色的亲子研学旅游产品,精选多类主题,精准按龄划分,推出了 2022年度南京暑假亲子研学旅游产品集锦,解锁了几十种南京亲子研学新玩法。亲子研学游产品明显提质升级,产品的精细化程度更高,内容和服务更加有品质,十分能体现南京的城市气质。今年暑期,南京成为在全国十分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游目的地。除了本地市民家庭外,很多来自全国的“小客人”也纷纷造访,他们跟着南京的诗词名著、文物典故、红色脉络、山水风貌,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这个移动的“大课堂”里寓教于乐。 

    ——节选自“龙虎网”新闻报道《山水城林间,探寻金陵千年文脉》

    1. (1)  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幅设计图,探究其设计创意。
    2. (2)  材料三中“文化差别赋予了城市独特的风貌”,试以南京为例佐证这一观点。
    3. (3)  结合四则材料,为促进青少年参与“文学之都”系列活动提出三点建议。
三、写作
  • 7.  毕业季,离别季。我们舍不得课桌黑板,操场食堂,舍不得吹过教室走廊的最后那一阵清风,舍不得那某一段一去不回的青春。那就好好道个别吧,留下彼此的思念。请你创作8行小诗,表达对母校的怀念。

    示例1

    示例2

    我的创作

    舍不得

    校园的林荫小道

    那里有高大的香樟

    春天可以嗅到草木的芬芳

    秋天可以听着落叶的声响

    我们三三两两,

    放肆地笑着,闹着

    分享着快乐

    倾吐着烦恼

    舍不得

    放学后的夜色阑珊

    回家的路上

    或许,和父母说说今天发生的趣事

    或许,和伙伴为一个题目争论不休

    或许,只是想让自己安静地走回家

    那时,回头望望

    在夜色中的校园

    静谧而安详

    舍不得

    ……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愿你可以留下共我曾愉快的忆记,当世事再没完美可远在岁月如歌中找你。 

    ——陈奕迅《岁月如歌》

    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 

    ——《人民日报》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