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铜仁市2023年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9-28 浏览次数:1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节水节电养成良好习惯 B . 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C . 研发二氧化碳捕捉技术 D . 垃圾回收处理变废为宝
  • 2. (2022九上·临湘期中)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3. 对乙酰氨基酚片是退烧药的一种,其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式)。下列有关乙酰氨基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对乙酰氨基酚中含有氧气 B . 对乙酰氨基酚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 对乙酰氨基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1g D . 一个对乙酰氨基酚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
  • 4. (2022·成都)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升温至60℃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 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 . 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者火点未必燃烧 C . 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 . 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 5. 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 模型与推理: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 B . 宏观与微观:CO和元素组成相同,二者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C . 变化与守恒:某物质R在中燃烧后生成 , 则R中一定含C、H元素 D . 探究与创新: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出热量,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并触摸试管底部
  • 6.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分别加适量的水,用手触摸容器外壁

    B

    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

    将铜丝、银丝依次插入足量的稀硫酸中

    C

    鉴别NaCl和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 . A B . B C . C D . D
  • 7.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①C→CO→ 

    ②NaCl→

    ③Fe2O3→Fe→ 

    →CaO→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 8. 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请根据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电解制氧技术是目前公认最具合理性的空间站氧气补给技术。电解水制氧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论上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2. (2) 农业上常使用尿素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尿素的化学式为 , 尿素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尿素属于(选填“氮肥”或“复合肥”)。
    3. (3) 酒精()是一种可来源于植物体的生物燃料,从碳循环角度说出生物燃料的优点有
    4. (4) 为防止学校户外的铁栏杆发生锈蚀,你向学校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为
三、简答题
  • 9. 图2是科学家用金属钌作催化剂把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微观示意图。

     

    1. (1) 由图1可知,一个钌原子中含有(填数字)个电子,钌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 (2) 根据图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涉及到的氧化物有(填化学式)。
    3. (3) 在该反应中有关金属钌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
      A . 在该反应中的质量不变 B . 在该反应中的化学性质改变 C . 在该反应中可以重复使用 D . 在该反应中改变反应的速率
    4. (4) 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
四、填空题
  • 10.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如图完成气体的制取及分离。

     

    1. (1) 制取气体                                                                                                                                                                

      制取气体

      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

      X

      Y


               

      二氧化锰

               

      稀盐酸

    2. (2) 分离气体:在a处通入CO与的混合气体,将气体分离并收集                                                                                                                               

      实验目的

      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

      第一步:收集CO

      Y

      第二步:收集

      X

  • 11. 溶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 (1) 在常温下,小明按照图中实验操作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甲完全溶解),其正确顺序为(用序号填空)。将配制的甲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g。
    2. (2) 下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A点的意义是

      ②0℃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

      ③图中B点是用50g水配制成的甲溶液,现需将甲溶液由B点状态依次移至C点状态和A点状态,准确的操作是

五、科学探究题
  • 12. 金属材料的应用推动了社会发展,新型材料的研制和废旧金属的回收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
    1. (1)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类青铜器造型。青铜是铜、锡、铅按照一定比例冶炼出来的合金,它具有、容易铸造等特性。
    2. (2)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支撑它的角钢塔架中含有铁、铜、锰(Mn),现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你参与:

      【猜想】猜想1:Mn>Fe>Cu;猜想2:Fe>Cu>Mn;猜想3:

      【实验】

       

      Ⅰ.请写出实验②中的现象是

      Ⅱ.实验过程中发现只有实验①无明显现象。由此可得出猜想(填数字)正确

      Ⅲ.通过实验现象及分析发现,不需要进行实验(选填写①②③④)就能够得出结论。

      【拓展】已知金属锰和铁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能溶于稀酸,生成含有+2价金属离子的化合物。现将由5.5g金属锰 、5.6g金属铁、6.4g金属铜组成的混合物放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12g,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g。

       

  • 1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任务是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请你参与:

    【查阅资料】

    ①硫酸钠溶液呈中性,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呈酸性。

    ②碳酸钠溶液的pH最大约为10.6,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任务一】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取2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按图中的序号依次实验。

     

    1. (1) 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③中无明显现象。为了验证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将稀盐酸滴加到实验①中,当观察到的现象时,说明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3. (3) 由上述实验可知,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有
    4. (4) 【实验拓展】

      任务一结束后,将三支试管中的废弃物全部倒入废液缸中,观察到蓝色沉淀全部溶解,溶液为蓝色。根据现象分析废液缸一定存在的离子有,可能存在的离子有

    5. (5) 【实验探究】

      研究性学习小组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溶解,测得溶液的pH约为12,由此可以排除猜想

    6. (6) 研究性学习小组继续设计实验验证其他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3成立

六、计算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