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人教版 /九年级全册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同步训练培优卷:15....

更新时间:2023-09-02 浏览次数:4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北京) 下列物品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 . 纸杯 B . 瓷碗 C . 铁锅 D . 木铲
  • 2. (2023·鄂州模拟) 秋冬季节,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梳子会将头发“吸”起来。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塑料梳子“吸”头发相同的是( )
    A . 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 B . 两块橡皮泥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C . 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D . 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 3. (2022九下·吉林开学考)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轻质小球,两者互相排斥,则小球( )
    A . 带正电 B . 带负电 C . 不带电 D . 带正电或不带电
  • 4. (2023·夏津模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自然界中只有正、负两种电荷 B .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 . 摩擦起电的过程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D . 静电总是有害的
  • 5. (2023·益阳) 如图所示,将塑料绳撕成丝带状,用毛巾分别摩擦塑料丝带和PVC管,然后将塑料丝带放在PVC管上方,塑料丝带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这就是神奇的静电“章鱼”实验。下列关于“章鱼”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塑料丝带是导体 B . 毛巾摩擦塑料丝带时创造了电荷 C . 摩擦过的塑料丝带和PVC管带上了同种电荷 D . 摩擦过的塑料丝带和PVC管带上了异种电荷
  • 6. (2023·赤峰) 废物利用是节约资源的重要手段。下列废物再加工后,最适合做电工钳柄外套的是(    )
    A . 废铜 B . 废铁 C . 废橡胶 D . 废纸壳
  • 7. (2023·太原模拟) 如图所示,气球与头发摩擦,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气球与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 B . 若气球带负电荷,则头发带正电荷 C . 气球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 D . 气球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互相吸引
  • 8. (2023·徐州) 如图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 V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就制成了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将待检验的物体靠近铝箔条的一端,发现铝箔条向物体偏转,则说明该物体(  )

      

    A . 带正电荷 B . 带负电荷 C . 不带电 D . 带正电荷或负电荷
  • 9. (2022九上·侯马期末) 科学小实验: 从垃圾袋上剪下的塑料丝在头发上摩擦几下,与摩擦过的气球相互靠近(如图所示),塑料丝就能在气球上方翩翩起舞。下列实例中与塑料丝起舞原理相同的是

    A . 静电除尘抹布 B .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C . 油罐车底部拖着长铁链 D . 禁止用塑料桶装汽油
  • 10. (2023·鄂州) 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L1与L2串联 B . 开关S只控制L1 C . L1、L2的电流分别是0.3A、0.2A D . L1、L2的电流分别是0.5A、0.3A
  • 11. (2023·广州) 手与硅胶管M均不带电,用手摩擦M后,M与带负电的塑料管互相排斥,则( )
    A . M带正电 B . M不带电 C . 手摩擦M时,正电荷从手转移到M D . 手摩擦M时,电子从手转移到M
  • 12. (2023八下·丰县期中) 四个悬挂着的泡沫小球,静止时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球与C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B . B球与C球一定带的异种电荷 C . B球与D球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D . D球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 13. (2023·平遥模拟) 母亲节,小慧自制了一个“爱心”礼物送给妈妈。她先在塑料板上画了一个心形图案,用丝绸在心形轮廓内反复摩擦(如图甲所示),再在塑料板上均匀撒上红色纸屑,然后竖起塑料板,板上就出现了一个红色的爱心(如图乙所示)。关于“爱心”礼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塑料板通过与丝绸摩擦带了电说明塑料是导体 B . 塑料板在与丝绸摩擦的过程中一定创造了电子 C . 塑料板与丝绸摩擦过后,两者一定带异种电荷 D . 塑料板上出现了爱心是因为红色纸屑上带了电
  • 14. (2023八下·盐都月考) 一个带电的物体和一个不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电荷重新分布,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如图,将带正电的球C靠近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 B . A端带负电,B端带正电 C . 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 . 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 15. (2022九上·浦城期中) 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然后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吸管带电一端的附近,发现它们相互吸引,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吸管与餐巾纸摩擦后,失去电子带正电 B . 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的另一端,它们将互相排斥 C . 丝绸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玻璃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 D . 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吸管的另一端,它们也互相吸引
二、填空题
  • 16. (2023·顺义)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只让A带上电荷,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片张开,B的金属箔片闭合,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的两金属箔片所带电荷是(选“同种”或“异种”)电荷。用带有绝缘柄的棒P把A和B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观察到A的金属箔片张开的角度变小,B的金属箔片由闭合变为张开,此现象说明P是(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 17. (2023·北辰模拟) 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已知甲物体带正电,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丙物体带(填“正”或“负”)电;甲物体带正电是因为它(填写“缺少”或“有多余”)电子。
  • 18. (2023·龙东) 用摩擦过的带电塑料梳子可以吸引纸屑等物体,说明带电体具有的性质,验电器利用了的原理工作的。
  • 19. (2023·吉林模拟) 如图所示,小明将塑料棒在自己的衣袖上摩擦后,然后将它靠近从水管中流出的水流(不接触)如图所示,此过程塑料棒和衣袖带的是 电荷,这是 现象,塑料棒吸引水流的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0. (2023·内江) a、b、c三个轻质小球,a带正电,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c的带电情况是(选填“带负电”“不带电”或“带正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c球,二者将互相(选填“吸引”或“排斥”)。

      

三、实验探究题
  • 21. (2023八下·南京期中) 小明在探究“电荷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中用到了以下器材:毛皮、橡胶棒、丝绸、玻璃棒、碎纸屑等物体。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碎纸屑被吸引,(选填“能”或“不能”)证明玻璃棒(或橡胶棒)摩擦后带上了电荷,理由:
    2. (2) 用一块丝绸同时摩擦两根玻璃棒后,将其中一根玻璃棒悬挂起来,用另一根玻璃棒靠近它,其现象如图甲所示,用一块毛皮同时摩擦两根橡胶棒后,将其中一根橡胶棒悬挂起来,用另一根橡胶棒靠近它,其现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的箭头指向判断,由此你能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3. (3) 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悬挂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实验现象如图丙所示,结合第(2)问中的实验现象分析,可判断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种类(选填“相同”或“不同”)。
  • 22. (2023八下·秦淮期中)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 (1) 如图①所示,两个探究小组在进行酒精和水混合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容器,a小组采用的是甲图所示的一端开口的直玻璃管,b小组采用的是乙图所示的下大上小的容器。两组同学在进行实验时,都应先注入一半体积的,然后将另外一种液体注满容器。最后用食指堵住容器口并上下颠倒几次,发现容器中的液面降低,这说明了。通过比较你觉得(选填“a”或“b”)小组的实验效果更好,理由是
    2. (2) 如图②所示,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
  • 23. (2022九上·侯马期末) “电”这个名词是由希腊语“琥珀”转来的。古希腊人泰勒斯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琥珀具有吸引灰尘、绒毛等轻小物体的能力。于是,他把这种不可理解的力量叫做“电”。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与毛织物摩擦后的琥珀(已有)带什么电。
    1. (1) 实验器材:
    2. (2) 实验步骤:
    3. (3) 实验结论:
四、简答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