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2021·铜仁)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下列关于新中国的成立表述有误的是(   )
    A .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B .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C . 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 2. (2021·广安)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
    A . 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 B . 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C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 .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3. (2023七下·肇州月考)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 C . 人民公社的成立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4. (2018八下·大悟月考) 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准备举办“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资料,适合采用的有(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大庆油田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5. (2023八下·高州期末) 2023年4月13日至15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举行了盛大的泼水节系列庆祝活动,西双版纳全州放假5天,而泼水节也是展现了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以上材料体现了我国哪一基本的政治制度(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6. (2023八下·南安期末)  如图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比例。与此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C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 国民经济调整到位
  • 7. (2023八下·防城期中) 如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 . 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 . 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 . 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 8. 如图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土地改革运动 D . 工业化建设运动
  • 9.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 . 社会奥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 “左”倾束缚函特突破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 1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因为这两次会议都( )

    ①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

    ③是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④在党面临严重困难局面时召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2023八下·深圳期中) 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形成了“苏南”“温州”“珠江”等模式;90年代乡镇企业开始向股份制新型企业发展,到1993年,其产值占全国社会总产值的1/3以上。这表明(    )
    A . 非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B . 掀起农业合作化的热潮 C . 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D .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 12. (2023·普宁模拟) 2009年,国家三次出台抛售储备棉政策,以抑制国内棉花价格持续上涨的趋势,稳定棉花市场。这体现了经济的发展需要(    )
    A .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B . 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 C .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D . 因地制宜发挥好区域优势
  • 13. (2023八下·李沧期末)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 
    A .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 .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 . 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D . 坚持阶级斗争为纲
  • 14. (2021·镇江) 阅读《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中,与表格内容有直接对应关系的是(   )

    农村脱贫人口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实际增长

    与全国居民相比的增速

    551万

    12588元

    5.6%

    3.5%

    A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 全面深化改革 C . 全面依法治国 D . 全面从严治党
  • 15. (2021·达州)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 . 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B . 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C . 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D . 国家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 16. (2021·长沙) 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对材料中关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 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 . 人民的殷切期盼 D .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 17. 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                                                                                                             

    割香港岛给英国

    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

    1842年

    1945年

    1997年

    1999年

    2015年

    A . 体制改革 B . 钢铁长城 C . 国家统一 D . 民族团结
  • 18. 2016年,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公开亮相;2017年,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这反映了我国( )
    A . 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 .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C . 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 . 大力发展航天技术
  • 19. (2021·怀化)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之所以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是因为他提出了(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求同存异”方针 C . 改善中美关系 D . 改善中日关系
  • 20. 2022年2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阐述中方对乌克兰问题的基本立场: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源于(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C . 亚非万隆会议主张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 21. (2021·邵阳) 2021年4月以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动作不断!美国总统派好友、前参议员多德以祝贺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签署42周年为由率团“访台”。美国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美达成的(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万隆会议基本精神 C . 不结盟运动纲领 D . 《联合公报》规定
  • 22.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材料表明中国政府致力于解决( )
    A . 生态 B . 粮食 C . 人口 D . 贫困
  • 23. (2021·黔东南) “神农再世,几十年育种育苗,挥汗弄泥,九旬犹是种粮汉,院士无双,十多亿远饥远饿,仓丰碗满,百姓长思扛鼎人。”这副对联纪念的人是(   )
    A . 王大珩 B . 王淦昌 C . 袁隆平 D . 陈芳允
  • 24.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幅图片,他们的贡献共同体现了新中国的( ) 

    A . 航天科技成就 B . 国防科技成果 C . 信息技术发展 D . 文教事业进步
  • 25. (2023七下·威海期末)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如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20世纪70年代末“三转一响”

    20世纪80年代“四大件”

    20世纪90年代“三金”

    2000-2010年“一动不动”

    A . 经济持续增长使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B . 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C . 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 . 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0分)
  • 30.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请根据以下材料,重温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在农业建设方面的重大举措。 

    材料一:1952年底,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年6月21日社论指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1958年8月3日社论指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材料四:“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签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割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1. (1)  促成材料一中农民“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 
    2. (2)  材料二中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果体现了什么原理? 
    3. (3)  据材料三,概括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4. (4)  材料四的内容主要反映的是对我国农村哪一经济政策的最初尝试?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 31. 外交是一国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也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让我们一同回顾新中国外交发展的三大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着陆。周恩来诚挚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从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时刻起,“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三:新世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材料四: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与前途命运。中国勇于面对大变局,积极主动作为,危中求机,化危为机,抗疫大外交矢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特别是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彰显成己达人的中国智慧与贡献。2023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志着人类社会携手抗击病毒取得了重大胜利。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建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在此“宣告”的基础上,后来中国提出的什么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 (2)  材料二中中美“25年没有交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具体含义。并进一步回答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哪一年? 
    3. (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目前中国形成的外交布局是什么?中国之所以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4)  你认为当前还有哪些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你认为当前世界各国应当怎样做才能更好促进人类共同发展?
  • 32. 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完成要求。                                                                                                                                                                                                     

    1978年

    召开 ____ (会议),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978年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展开,首先在安徽 ____ (地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年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 ____ (地点)经济特区

    1984年

    “一国两制”方针正式提出

    1997年

    香港回归祖国

    2001年

    中国加入 ____ (组织)

    2008年

    成功举办奥运会

    1. (1)  结合大事年表的时间,将表格填写完整。
    2. (2)  从上表中提取两件或三件大事,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材料所选大事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字数1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