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本章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人类...

更新时间:2023-08-10 浏览次数:31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上·宁海期末) 科学张老师用下列方法来说明地球形状或运动,其中能作为直接证据的是(  )
    A . 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B . 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来研究地球的形状   C . 用土质山谷模型来研究泥石流   D . 用两本书相对挤压来研究板块运动
  • 2. (2023七上·义乌期末) 如图所示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①表示地壳,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 B .   地球从外到内分为 5 层 C .   ②和③分别是外地核和内地核 D .   ④和⑤分别是上地幔和下地幔
  • 3. (2023七上·义乌期末) 以下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是 ( )
    A . 日食 B . 笔在篮球上笔尖先消失 C . 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 D . 太阳东升西落
  • 4. (2023七上·嘉兴期末) 如图是目前已探明的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科学家们曾想要直接从地球的表面钻探到地球中心,但只钻探到了12262 米。这个深度到达的地球结构是( )

    A . 地壳 B . 上地幔 C . 下地幔 D . 地核
  • 5. (2023七上·慈溪期末) 下列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屿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6. (2023七上·慈溪期末) 下列现象或事件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的是(  )
    A . 麦哲伦环球航行 B . 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C . 天圆地方 D .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 7. (2023七上·绍兴期末) 下列现象不属于"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A . 风蚀的岩石 B . 火山喷发 C . 岩层的断裂 D . 岩层的弯曲
  • 8. (2023七上·玉环期末) 如图是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处的地形为陡崖 B . 乙山路比甲山路坡度更缓 C . 李庄位于吴庄的东北方向 D . 吴庄比李庄更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危险
  • 9. (2023七上·玉环期末)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流线图,其中错误的是(    )
    A . 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鲫鱼→娃娃鱼→鳄鱼 B . 生物的分类等级由大到小,界→门→纲→目 C . 人体皮肤由外到内依次是: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D . 地球由内到外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 10. (2023七上·金华期末) 小金在秋游途中,找到一块疏松多孔的岩石 (如图),依据该岩石呈现特点,对该岩石 类型及形成原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 . 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所形成 B . 变质岩,由地表碎屑物压实、固化而形成 C . 变质岩,由已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 D . 沉积岩,由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形成
  • 11. (2023七上·上虞期末) 下面是三幅经纬网图,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的比例尺大 B . E点在东半球;G点在南半球 C . 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C点在D点的东南方向 D . C点的经纬度是60oN,20oW;F点经纬度是40oN,120oE
  • 12. (2023七上·兰溪期末) 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②地震时,如果在一楼,就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③地震时,如果在楼层很高的地方,就迅速躲到小房间的墙角④地震时,如果在室外,可迅速抱住电线杆⑤地震时,如果在室外,可迅速跑入建筑物内躲避⑥地震频繁的地区和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 . ①②③ B . ④⑤⑥ C . ①③⑤ D . ②④⑥
  • 13. (2023七上·德清期末) 中耳是人类拥有灵敏听觉的秘诀所在,目前已有充分的胚胎学和化石证据证明,人类中耳是从鱼类的喷水孔演化而来。但喷水孔又从何而来,这一问题曾困扰学术界上百年。最近,科学家从浙江湖州长兴4.38亿年前的曙鱼脑颅化石(如图)中找到了揭开谜团的线索。出土该化石的岩石从成因来分类属于(    )

    A . 玄武岩 B . 岩浆岩 C . 变质岩 D . 沉积岩
  • 14. (2022七上·余杭月考) 如图是帆船比赛中的场景,当运动员远离起航线后,岸边的观众会看到船帆( )

    A . 从上到下依次消失     B . 从下到上依次消失 C . 整体同时消失         D . 整体都不会消失
  • 15. (2022七上·余杭月考)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说法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 )
    A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 . 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C . 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D .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二、填空题
  • 16. (2023七上·余姚期末) 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根据图文,请完成下列相关题目。

    1. (1) 请将上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按先后排序 (填序号)。
    2. (2) 古人的诗句中常有一些能反映地理道理的词句。下列能够反映大地是球形的诗句有    
      A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7. (2023七上·长兴期末) 如图是教材中设置的模拟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一为用松散泥土堆制的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大的水流,将会在A处坡面滑落,沉积有泥沙。与此现象相似的地质灾害是
    2. (2) 如图二所示,将两本书相对放在一起,然后将书向中间移动,发现书本中间凸起,这实验主要模拟板块的现象。
  • 18. (2023七上·金华期末) 如图是小明制作的地表形态变化的概念图,还有部分未完成。
    1. (1) 概念图中的“? ”应填入的内容是
    2. (2) 金华双龙洞是我省比较大的石灰岩溶洞。“双龙洞的形成”可以放入概念图中的举 例 。  (填序号)
  • 19. (2022七上·义乌期中) 如图所示是投影到白墙壁上的地球仪经纬网图,请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A 在 D 的什么方向
    2. (2) 图上已标出一条西经 20°经线和四条纬线的纬度,请你写出 C 点的位置是(填经纬度)。
    3. (3) 经纬线上 AB,AC,CD 段的距离最长的是 段。(假定地球为正球体)
    4. (4) 小余从A点出发坐飞行器一直向正北飞行,最后能否到达C点?小君从A点出发坐飞行器一直向正西飞行,最后能否到达B点?下列判定正确的是      
      A . 小余能到达 C 点,小君能到达 B 点 B . 小余不能到达 C 点,小君不能到达 B 点 C . 小余能到达 C 点,小君不能到达 B 点 D . 小余不能到达 C 点,小君能到达 B 点
  • 20. (2022七上·浦江期中)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所属的半球是
    2. (2) 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所属的半球是
    3. (3) 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F 点在 E 点的方向。
  • 21. (2022七上·义乌期中) 读下面的经纬网地图,回答问题:

    1. (1) A点的经度是,B点的纬度是
    2. (2) A点位于C点的方向.
  • 22. (2022七上·余姚竞赛) 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问题。

    1. (1) 写出图中各板块的名称:

      ,⑥。 

    2. (2) 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填数字)。
    3. (3) 板块漂浮在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填“稳定”或“不稳定”)。11月16日四川凉山州会理市发生地震,四川地区地震频发是由于处在地震火山带上。
  • 23. (2022七上·杭州期中) 读图,回答问题。

    1. (1) ②点的经纬度是。    
    2. (2) ①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半球,位于南北半球中的半球。
    3. (3) 在地球仪上①和②点所在的纬线长度(填“相等”或“不相等”)。  
  • 24. (2022七上·柯桥期中) 读图,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

    1. (1) 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看上去它的长度变化(填“明显”或“不明显”,下同);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向远移动时,看上去长度变化
    2. (2) 在海洋上航行的船只远去时,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粉笔在(填“水平板”或“球面”)上远去相似,说明大洋面是
    3. (3) 海边的人们发现远去的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哪个先消失?;远航归来的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哪个先出现?
  • 25.          

    1. (1) 地图的三要素:
    2. (2) 比例尺:表示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比例尺=

      在相同图幅上,比值越大则比例尺越,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但表示的内容越;比值越小则比例尺越,则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

    3. (3) 方向

      ①经纬网定向法:指示南北、指示东西。

      ②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示方。

      ③一般地图定向法:遵循“”。

    4. (4) 图例与注记

      地图上常见的图例有: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3七上·临海期末) 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2022年8月17日,青海西宁大通县发生泥石流,多个村镇受灾。为探究影响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小海用松散的泥土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堆制成坡度相同的山坡模型(如图):在斜坡A上铺上草皮,斜坡B不作处理,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高度对两个斜坡酒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 (1) 小海进行该探究所基于的猜想是
    2. (2) 实验中观察和记录的现象是
    3. (3) 图中横轴表示各要素增大的方向,图示关联性正确的是

  • 27. 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洒水,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
    2. (2) 若加大洒水的量,使坡面形成比较大的水流,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
    3. (3) 在A处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类似于泥石流的现象。由此推断,影响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因素有
    4. (4) 若在B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或苔藓),再向坡面洒大量的水,A处水流与没有植被覆盖时相比,变化是
    5. (5) 由此可见,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 28. (2022七上·奉化期末) 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呢?某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容进行操作。

    1. (1) 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画线过程中需注意____________
      A . 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 B . 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 . 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
    2. (2) 某山地地形如步骤④中的俯视模型,从地(选填“甲”或“乙”)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
    3. (3) 为了把等高线绘在白纸上,接下来的操作是用小刀将土豆自下而上。(忽略材料不理想带来的干扰)
  • 29. (2022七上·浙江月考) 人类对地球表面的大陆形状的形成作了不断地探索。 
    1. (1) 首先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关于他提出这一假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魏格纳是由木块漂浮在水面现象产生联想而提出这一猜想的 B .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如此地相对应是他提出这一假说的依据 C . 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层构造上遥相呼应是建立这一假说的证据 D .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是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2. (2) 在“大陆漂移说”提出之后约45年,人们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其主要证据是“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越来越(选填“古老”或“年轻”)”。 

       

    3. (3) 对于“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推翻了“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 B . 地球的地壳被海岭、海沟和巨大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C . 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互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D . 如图所示实验为板块碰撞的提出提供了证据
四、解答题
  • 30. (2023七上·温州期末) 发生地震时,震源产生的"地震波"会在地球内部传播。地震波有两种:波a与波b,它们在地壳不同深度的传播速度如图甲。

    1. (1) 根据图甲,描述两种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与深度的关系。
    2. (2) 我国现已在"地震波"到达之前通过手机等途径发出地震预警信息(如图乙)。你若收到预警信息,应立即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避险?(写出两条)

    3. (3) 我国台湾地震频繁,而同纬度的贵州历史上几乎没有强震。结合图丙解释这两地为何如此不同?

  • 31. (2023七上·上虞期末) 图①、②、③是三个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1. (1) 图①中甲乙两地相对高度为米。图①中甲乙的坡度比图②中丙丁的坡度。(填“陡峭”“平缓”或“相同”)
    2. (2) 图②中丙丁的实地距离比图①中甲乙。(填“大”“小”或“相同”)
    3. (3) 图③中a处海拔比b处(填“高”“低”或“相同”)。
  • 32. (2023七上·南浔期末) 如图是描述大西洋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 (1) 大西洋形成过程的顺序是(用字母排序)。
    2. (2) 在图A洋中脊处,板块在不断地(填“张裂”或“碰撞”),据此预测:大西洋将不断(填“扩大”或“缩小”)。
  • 3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地球内部由外到内可分为三层。我们发现,地球内部的结构与很相似。
    2. (2) 岩石圈是由共同组成的。
  • 34. 读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图),回答问题。

    1. (1) 麦哲伦坚信大地是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出发点。
    2. (2) 三年的环球航行中,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洋、洋、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洋。
    3. (3) 你能够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中感悟到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