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

更新时间:2023-08-29 浏览次数:36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有三个诸侯国是由晋国分裂而来,史称“三家分晋”。这三个诸侯国是( )
    A . 燕、赵、韩 B . 赵、魏、韩 C . 秦、赵、魏 D . 齐、鲁、宋
  • 2. 如图反映了战国中期以后,通过不断兼并战争,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先后崛起情况,其中逐渐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是( )

    A . B . C . D .
  • 3.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B . 力图称雄天下 C . 周王室日渐衰微 D . 阶级斗争愈发尖锐
  • 4. 秦国政府下令统一度量衡,并颁布了度量衡标准量器(如图)。该文物可用于研究( )

    铜方量

    A . 管仲改革 B . 商鞅变法 C . 文景之治 D . 孝文帝改革
  • 5. (2017七上·德州月考) 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 . 楚国 B . 齐国 C . 秦国 D . 燕国
  • 6. 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两幅图片的对比中,说法正确的有( )

     

    图一 春秋争霸形势图 图二 战国形势图

    ①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数目大为减少,出现了七国争雄的局面
    ②春秋五霸是相继出现,战国七雄是并存
    ③战国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④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兴起,秦国开始修筑长城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7.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
    A . 鼓励生产 B . 土地私有 C . 奖励军功 D . 确立县制
  • 8. (2021七上·恩平期中) 荀子曾这样评价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军队的战斗力:“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有关(    )
    A . 鼓励耕织 B . 严明法度 C . 奖励军功 D . 确立县制
  • 9. 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在①②③④所示的诸侯国中,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一跃成为最强盛诸侯国的是( )

    A . B . C . D .
  • 10. “天府之国”就是成都平原的代名词,而把成都平原塑造成“天府之国”的第一推动力是一座古老的水利工程。这座水利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永济渠 D . 京杭大运河
  • 11.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主要通过( )
    A . 实行变法 B . 人民起义 C . 分封诸侯 D . 争霸战争
  • 12. (2021·云南) 《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鞅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
    A . 背景 B . 内容 C . 过程 D . 影响
  • 13.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苏轼《商君功罪》:“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两者都认为商鞅变法( )
    A . 遭到了普遍反对 B . 忽视了道德教化 C . 严刑峻法导致社会混乱 D . 最终必然会失败
  • 14. 边蜀原认为: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是必然的,因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秦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农业生产发达……组织好最强大的最合理的军团,据此可知,“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得益于( )
    A . 管仲改革 B . 商鞅变法 C . 尊崇儒术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15. 下图所示的水利工程( )

    A . 始建于公元前221年 B . 在当今仅存旅游价值 C . 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D . 清除了整个四川地区水患
  • 16. (2016七上·兴化期中)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军队战斗力都起了直接作用的是(  )

    A . 承认土地私有 B . 奖励耕战 C . 建立县制 D . 任人唯贤
  • 17. “春秋一霸谢幕去,战国三雄傲世立。风云际会龙虎斗,华夏进入战国期。”战国时期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
    A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C . 兼并战争,社会变革 D . 统一中国,中央集权
  • 18. 某同学准备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他想从下列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孔子办学:开创平民教育先河 B . 铁犁牛耕:社会变革的原动力 C . 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的开端 D . 商鞅变法:奠定楚国百年基业
  • 19. 《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这一史料记载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
    A . 确立县制 B . 废除井田制 C . 鼓励耕织 D . 奖励军功
  • 20.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家里有三个儿子: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去治理县城。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 管仲改革之时 B . 周平王东迁之际 C . 商鞅变法之后 D . 晋文公称霸之前
二、非选择题
  • 21. 分析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部位

    主要作用

    鱼嘴

    将岷江分为内、外二江,外江用于分洪,内江用于灌溉

    飞沙堰

    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岷江,起到泄洪减灾作用;排出内江水中挟带的泥沙,确保内江通畅

    宝瓶口

    是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

    1. (1) 图、表所描述的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它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2. (2) 这一水利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分析表格内容,概括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主体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 (3) 这一水利工程的修建有何影响?
  • 22. 历史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它就在我们身边。某校六年级学生举办了“中国古代人类文明”图片展,请你结合这一活动进行问题探究。

    探究一 [工具话发展]

    图一  图二

    探究二 [遗存现变革]

    图三  图四
    1. (1)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用图一这种工具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图二中的农具出现在什么时期?
    2. (2)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图三、图四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哪次著名的改革?这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一内容?
    3. (3) 在这次改革中,最有利于秦国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和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别是哪一条?
    4. (4) 这次改革是如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的?
  • 23. 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摘自《论语》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摘自《汉书•食货志》

    1. (1) 以上两则材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两次政治改革?它们分别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2. (2) 据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改革促使哪个国君成为这一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3. (3) 依据材料二,指出其中体现的这一改革的具体措施。你认为材料二中的改革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用史实说明理由。
    4. (4) 通过以上问题,请你写出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至少回答两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