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部分学校2023年6月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化学...

更新时间:2023-08-28 浏览次数:29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食用蔬菜可补充维生素 B . 微量元素补充过多无害 C . 霉变食物蒸煮后可食用 D . 蛋白质是主要供能物质
  • 2. 叶黄素(C40H56O2)又称植物黄体素,在绿叶蔬菜中含量丰富,具有保护视力的作用。下列有关叶黄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由三种元素组成 B . 含有氧分子 C .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 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8:1
  • 3. 铟是制造低熔合金、轴承合金、半导体、电光源等的原料之一。如图为铟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铟原子核内有49个电子 B . 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 C . 含铟的轴承合金其硬度比纯铟的小 D . In既能表示铟元素,也可表示铟原子
  • 4. 2023年我国环境日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
    A . 推广煤脱硫技术,加快实现“碳中和” B . 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C . 研发新型合成材料,方便人类的生活 D . 全面推行河长制,大力治理水体污染
  • 5. 在化学实验操作中,要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 戴护目镜进行实验操作 B . 直接用手拿化学药品 C . 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D . 实验后剩余药品随意丢弃
  • 6. “天宫"空间站的建成彰显了我国航天科技的巨大成就,下列有关“天宫”空间站所涉及物质描述错误的是(  )
    A . 航天员佩戴的骨传导耳机中使用的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 . 实验舱采用了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片,其中砷化镓属于化合物 C . 生活舱内的氧气资源实现100%再生,为宇航员提供充足的氧气 D . 核心舱配置的离子推进器以氙气和氩气作推进剂,氙气和氩气都易燃烧
  • 7. 下列有关生活中现象的化学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生活中的现象

    化学解释

    A

    热水使瘪乒乓球鼓起来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

    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材

    降低了木材着火点

    C

    用活性炭吸附水中异味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D

    茉莉花开满屋香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A . A B . B C . C D . D
  • 8. 我国科学家在水煤气变换中引入了双催化体系,使该反应可在120℃时进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物为3种分子 B .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改变 D . 反应前后两种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均未改变
  • 9. 某同学配制50g质量分数为2.00%的NaOH溶液的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 其中正确的是(  )
    A . 称量固体 B . 量取液体 C . 溶解固体 D . 转移装瓶
  • 10. 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氮元素化合价和含氮物质类别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图中各点对应的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点a对应的物质属于氮肥 B . 点b对应的物质有NO、NO2 C . 点c对应的物质为HNO3 D . 点d对应的物质只有KNO3
  • 11. 推理分析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下列推理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推理分析

    A

    锌能置换出硫酸亚铁中的铁

    铁也能置换出硫酸锌中的锌

    B

    盐酸可用于除铁锈

    硫酸也可用于除铁锈

    C

    氢氧化钙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也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

    将带火星木条插入集气瓶中,木条未复燃

    集气瓶内没有氧气

    A . A B . B C . C D . D
  • 12. 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结束,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将玻璃管右端竖直伸入水槽中,在水中取下橡胶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使橡胶塞冲出 B . 装置不变时,可用木炭替代白磷完成该实验 C . 实验中移动磁铁有利于装置内氧气充分反应 D . 装置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科普阅读题
  • 13. 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水有很多用途。

    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水滴发电机。研究显示:水滴持续不断地撞击PTFE薄膜, 并接触到铝电极时,水滴接通了电极之间的通路,产生电流,如图1所示。

    科学家还利用太阳能采用水热分解法制取氢气,但所需温度很高,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微粒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1. (1) 水滴发电机是将势能转化为能。
    2. (2) 2300℃时,部分水开始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写出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水滴发电机可以持续不断地产生电流 B . 水热分解和电解水产生的微粒不完全相同 C . 图2中A、B曲线分别代表氢、氧原子 D . 水热分解可为人类活动提供清洁能源
    4. (4) “水的沸腾”和“水热分解”均要升高温度,但属于两种不同的变化,请你分析原因
三、实验题
  • 14. 某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测量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写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 (3) 选择恰当的实验装置,并将其连接起来:a→(填导管口字母),测量反应生成氧气体积的时机为(填字母序号)。

      A.气体连续均匀产生时 B.有大量气泡产生时 C.注射器内液体进入试管时

    4. (4) 实验最终测得量筒内水的体积为54mL,则反应生成氧气的体积为mL。
四、流程题
  • 15.  《天工开物》记载了海水制食盐的方法, 已知海水中含有NaCl, 以及少量MgCl2、CaCl2 , 海边盐场制取NaCl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 (1) 晒盐析出晶体的过程相当于实验室的操作。
    2. (2) 母液为NaCl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 (3) 收盐时MgCl2、CaCl2大多留在母液中, 结合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分析结晶时MgCl2、CaCl2含量很少的原因: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

      36.6

      37.3

      38.4

      CaCl2

      59.5

      74.5

      116

      137

      147

      MgCl2

      52.9

      54.6

      57.5

      61

      66.1

    4. (4) 洗盐时使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淋洗晶体,其目的是
    5. (5) 取少量产品溶于水,依次加入和碳酸钠溶液,均未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证明产品比较纯净。
五、实验题
  • 16. 学习完木炭还原氧化铜后,小组同学对反应后气体成分开展了如下项目式探究。

    【活动一】定性研究反应后气体的成分

    用W形管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A、A2、B2处均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 (1) 图1实验中酒精灯火焰处加装金属网罩的作用是,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对比图2、图3实验,图2实验的作用是,证明C与CuO反应有CO生成的依据是
    3. (3) 【活动二】定量研究反应后气体的成分

      用酒精喷灯加热硬质试管中CuO和C的混合物(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再利用CO和CO2传感器测定反应中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4、图5所示。

      实验前用氦气排尽装置中空气,理由是

    4. (4) 测得不同质量比的CuO与C反应产生CO的曲线如图4,分析该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5. (5) ①图4中,0~50s没有CO生成,可能的原因是

      ②图5中,CO2曲线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导致曲线下降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六、计算题
  • 17. 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将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稀硫酸滴加到一定量含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红色恰好完全消失。
    1. (1) 请写出红色恰好完全消失时溶液中所含微粒(酚酞除外):
    2. (2) 计算反应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