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科学入门 /第4节 科学测量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3-2024 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1.4 科学...

更新时间:2023-07-28 浏览次数:77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七上·宁海期末) 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为某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以及对应的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 .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仰视读数,测量结果偏小   B . 用刻度尺测铁丝直径时铁丝未缠绕紧,测量结果偏小   C .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移出水面后再读数,测量结果偏大   D . 用绷直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测量结果偏大
  • 2. (2023七上·宁海期末) 小科在建立健康档案时,用到以下几个数据,其中换算正确的是(  )
    A . 1.6米=1.6×1000=1600毫米   B . 2.8小时=2.8×3600秒=10080秒   C . 45千克=45千克×1000=45000克   D . 2.2升=2.2升×1000毫升=2200毫升
  • 3. (2023七上·义乌期末) 小明把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杆上.用刻度尺测得绕有 32 匝细铜丝的铅笔的长度为 L.如图所示.则正确的表示细铜丝长度 L 的是 ( )

    A . 4.950cm B . 5cm C . 4.9cm D . 4.95cm
  • 4. (2023七上·义乌期末) 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将小石块放入量筒里,再往量筒中倒入20mL蒸馏水后俯视液面测得体积为25mL,那么小石块的体积为( )
    A . 小于 5cm3 B . 大于5cm3 C . 等于 5cm3 D . 无法判断
  • 5. (2023七上·义乌期末) 小俊在使用水银体温计给同学测量体温,在给甲同学测量前他看了读数为 37℃ ,直接给 甲同学测量结束后是 37℃ ,甩了之后给乙同学测量温度为 37℃ ,然后直接给丙同学测量的 温度为 37.5℃ ,测量的体温准确的是 ( )
    A . 甲 乙  丙 B . 甲 丙 C . 甲 乙 D . 乙 丙
  • 6. (2023七上·嘉兴期末) 生活中常需要对事物进行估测。下列是对一本科学课本的相关估测,贴近事实的是(    )
    A . 质量约为1.8千克 B . 宽度约为18厘米 C . 封面面积约为100分米2 D . 体积约为2.5米3
  • 7. (2023七上·余姚期末) 小科帮老师准备分组实验,在实验室摆放温度计时,发现有-支温度计示数为18℃,而其余;温度计均显示20℃。老师告诉他,这支温度计刻度虽然均匀但示数不准确,你研究下,当环境温度为25℃时,它会显示多少摄氏度?小科想了想,然后用一支准确温度计和这支温度计同时测一杯热水的温度,准确温度计显示75℃,不准确温度计显示62℃,小科经过计算,告诉老师正确的答案是( )
    A . 20℃ B . 21℃ C . 22℃ D . 23℃
  • 8. (2023七上·余姚期末) 小科用示数在刻度线以下的体温计依次给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体温,记录数据分别为:36.8C、36.8C和37.2℃。过后发现全程忘记甩体温计,于是想甩过后全部重测,老师说,你只需再重测一个同学的体温即可。小科应去测谁的体温呢?( )
    A . 甲同学 B . 乙同学 C . 丙同学 D . 甲、乙同学中任何一个
  • 9. (2023七上·余姚期末) 下列有关长度测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使用游标卡尺(一种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可以消除测量误差 B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平均值取的数字位数越多越好 C . 用皮尺测量时拉的过紧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D . 测量误差不可避免,只能设法减小,而测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 10. (2023七上·慈溪期末) 以下是小科同学测量记录的一些实验数据,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 . 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B . 1个鸡蛋的质量为56g C . 某同学1000m中长跑所用的时间为250s D . 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0dm
  • 11. (2023七上·长兴期末) 某小组准备了以下材料自制温度计:一只容积为0.1L的玻璃瓶,玻璃瓶口直径为0.03m,花露水30cm3 , 长20cm的吸管,对以上数据进行单位换算的过程正确的是( )
    A . 0.1L=0.1L×1000mL= 100mL B . 0.03m=0.03×1000mm=30mm C . 30cm3=30×=0.3L D . 20cm=20cm×m=0.2m
  • 12. (2023七上·绍兴期末) 量筒内原有一定量的水,小乐采用仰视读数读出水的体积为15mL;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小乐又采用俯视读数读出水的总体积为20mL.;则加入水的体积( )
    A . 小于5mL B . 等于5mL C . 大于5mL D . 无法确定
  • 13. (2022七上·镇海期末) 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伽利略温度计与我们现代温度计的原理不同,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装有空气,下方的容器内盛水,一天内发现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则表明气温(    )

    A . 升高 B . 降低 C . 不变 D . 无法确定
  • 14. (2022七上·余杭月考) 在疫情期间,小科戴好口罩步行去超市买必须的生活用品,电子测温仪报告“体温正常”;根据以上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科的正常体温约为 39.5℃ B . 小科买的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 500升 C . 小科买的一大包纸巾质量为50kg D . 小科每走一步长约为6分米
  • 15. (2022七上·余杭月考) 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如果操作不当,会使测量值有偏差,这是应该避免的。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 . 用托盘天平测质量时,未将天平调平就直接称量,测量值可能会偏大 B . 用体温计测体温前,没有用力甩体温计,测量值可能会偏小 C . 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平行,测量值会偏小 D . 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直径时,若绕线时不紧密,测量值会偏小
二、填空题
  • 16. (2023七上·宁海期末) 体温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小科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如图甲,此时小科的体温为 ℃。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图乙所示(填“准确”或“不准确”)。

  • 17. (2023七上·宁海期末) 如图中硬币的直径为 cm。选用这一刻度尺对另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3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cm。

  • 18. (2023七上·义乌期末) 小彬在使用温度计的时候觉得温度计太小不易观察读数,所以想制作一个“放大版”的温度计,为了能够精确测量,他查询到了一根标准温度计在20℃时水银的体积为10mL,水银柱横截面积为5mm2 , 从20℃到100℃的距离为10cm;他设计的“放大版”温度计水银柱横截面积为1.5cm2 , 从20℃到100℃的距离为30cm,水银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成 的,在“放大版”温度计 20℃时其内部的水银体积为 ml
  • 19. (2023七上·嘉兴期末) 在某次测量中,小嘉用刻度尺和三角尺测出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度。 请分析回答:

    1. (1) 用如图方式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测量,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编号)
    2. (2) 小嘉同学对圆柱体的高进行了五次测量,数据记录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测量值(cm)

      17.72

      17.69

      17.70

      17.18

      17.71

      上表记录的数据中存在错误的是第 (填序号)次;小嘉同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 20. (2023七上·慈溪期末) 利用工具可以完成一些测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如图所示,用直尺测量物块的长度为 cm。
    2. (2) 气象人员测得某昼夜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日的最大温差为

    3. (3) 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下列属于产生误差原因的是 (填序号)。

      ①测量工具

      ②测量者

      ③测量环境

  • 21. (2023七上·长兴期末) 生活中经常会进行各种测量,测量是将待测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     的过程。
    1. (1) 请将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填写在相应空格处。

      甲:物体的长度是cm

      乙:温度计的示数是

      丙:液体的体积是 mL

    2. (2) 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56cm、17.67cm,该铅笔的长度是cm。
  • 22. (2023七上·绍兴期末) 有一只刻度不正确但是刻度均的温度计甲,将它与一只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20℃时,甲为14℃;当乙的示数为80℃时,甲为78℃,则:
    1. (1) 当乙的示数为5℃时,甲的示数为
    2. (2) 小明通过计算发现甲与乙的示数可以相等,此示数为
  • 23. (2023七上·绍兴期末) 图甲中铅笔的长度为cm;图乙中温度计的读数为℃;

  • 24. (2023七上·金华期末) 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的量程都是 100mL (设杯底到最大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 25mL 的液体,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h/4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下同);小科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过程中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则实际量取的液体25mL

  • 25. (2023七上·金华期末) 科学的学习离不开测量工具的使用和实验的操作,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 (1) 气象人员按气象要求测得某地一天四个不同时刻的气温数值如图 1 所示,当日的最 大温差 (最高与最低温度之间的差距)为
    2. (2) 为了解决普通刻度尺无法直接测量金属丝直径的问题,运用了如图 2 所示的累积法 进行测量,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将金属丝 (填“紧密”或“间距均匀”)地缠绕在铅笔上。
三、实验探究题
  • 26. (2023七上·义乌期末) 小楷打开一罐椰汁发现里面的椰汁并没有装满,于是他怀疑里面的椰汁体积比包装上标 注的 245mL要少,他将椰汁全部倒入量筒后测得体积为 242mL,于是他认为椰汁净含量不足 245mL,小英观察后发现罐内还有残留的椰汁,导致测量不准确,于是她提出了一种新的办 法可以准确测量椰汁的体积,步骤如下 (如图甲乙丙丁,部分未画出):

    ⒈重新打开一罐椰汁,还是没有装满

    ⒊倒出椰汁,擦干,确保罐内无残留

    ⒋用量筒准备体积为V2的椰汁,倒入空罐直至加满,量筒内剩余的椰汁体积为V3

    ⒌计算椰汁的实际体积为 V=

    ⒍得出结论

    实验反思:仅通过该次实验测得数据所得出的结论存在的问题是

  • 27. (2023七上·余姚期末) 小科在甩体温计时甩错了方向,将水银柱甩到了右边,如图所示。好奇的小科想,此时将体温计放入温度为多高的水中,左侧水银柱会伸长,为此小科进行了相关实验。

    1. (1) 由于体温计构造特殊,测量时示数。(选填“只升不降”或“能升能降”)。
    2. (2) 小科猜想,若将右侧水银柱向左移至与左侧水银柱相连,此时示数为t,则当温度高于t时,左侧水银柱就会伸长。于是小科通过测量,发现右侧水银柱比中间空白处长0.8℃的刻度长度。则t=℃。
    3. (3) 若要检验小科猜想,应将体温计放入哪个温度范围内的水中实验最合适_      
      A . 35℃~37.8℃ B . 37.8℃~42℃ C . 42℃~ 100℃
  • 28. (2023七上·杭州期末) 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某学习小组按资料描述自制一个简易测温装置。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下表:

    温度t/℃

    17

    19

    21

    23

    25

    27

    水柱高度h/cm

    30.2

    25.0

      

    14.6

    9.4

    4.2

    根据表中数据可推得:

    1. (1) 当温度升高,管内水柱高度h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 (2) 你认为该温度计是根据的原理来工作的。
    3. (3) 根据上述数据,找出水柱高度h与环境温度t之间的变化规律,将上表中空格补全
    4. (4) 通过实验,小组同学发现用“伽利略温度计”来测温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你认为它的不足之处有
  • 29. (2022七上·义乌期中) 小寒同学为了测出会吸水的粉笔的体积,进行了以 下的实验;

    ⑴量筒中装人适量的水,并测出水的体积为V1(如图甲)

    ⑵把干粉笔用细线吊起来浸没在水中,等液面不再下降为止,此时水面到达体积为V2(如图乙)

    ⑶然后把粉笔从量筒中取出,并测出剩余水的体积为V3(如图丙)

    问题:

    1. (1) 根据以上实验,则这根粉笔的体积为 。 (用 V1、V2、V3 来表示)
    2. (2) 如果读取V2时为俯视读数,读取V1、V3为平视,则所测粉笔的体积将
    3. (3) 实验结束后该同学把所测粉笔掰断,发现粉笔内部还有部分没有被水浸透,针对此现 象对所测粉笔体积的影响将 。 (变大 、变小 、没有影响)
四、解答题
  • 30. (2022七上·义乌期中) 某同学想知道分子直径大约有多少,由于分子直径很小,直接用显微镜无法看到,也没有如 此小的测量工具。

    小明分析:如果将很少的油,滴在足够大的水面上,油就能平铺成单分子层 请你帮助小明一起完成测油分子直径的实验:

    ①用滴管和量筒测出 100 滴油的体积,记为V;

    ②将少量痱子粉均匀撒在脸盆的水面上,用滴管滴入一滴油,油面散开;

    ③找一块玻璃板画上边长为 L 的正方形作标格,盖在脸盆上,视线垂直,描出轮廓,如图, 记下格数,算出面积为

    ④计算油分子直径为

  • 31. (2023七上·长兴期末) 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20格均匀的刻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15格处;将它放到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65格处。
    1. (1) 温度计内液体上升,是利用了液体的性质。
    2. (2)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最小刻度)是℃;请通过计算说明该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多少
    3. (3) 下表是部分物质标准大气压 下的熔点和沸点,据此分析可推测该温度计玻璃泡内装的是 。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

      煤油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30

      -39

      -117

      -114

      沸点/℃

      150

      357

      78

      35

  • 32. (2022七上·衢州期中) 如图所示,有一个带有盖子的透明薄小饮料瓶,要求同学们用两种方法测量小饮料瓶的体积。请根据题目给出的测量工具,完成方法一的设计方案和方法二的计算。

    方法一:使用量筒和水

    方法二:使用刻度尺和水

    ①用刻度尺测出饮料瓶底部的直径d=6厘米,算出半径r , 则瓶子的底面积S=πr2

    ②在饮料瓶中倒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为 l1=6厘米;

    ③然后拧紧盖子,将瓶子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度为 l2=4厘米

    ④计算饮料瓶的容积V毫升。(保留1位小数)

  • 33. (2022七上·义乌期中) 2020年10月1日,桐乡市“两河一湖”景观绿道全县贯通,河道两岸总长约20千米,市民可以沿北港河、康泾塘两岸,直接漫步至凤凰湖.夜晚的河边,有人赏景有人跑步,有人唱歌有人跳舞,其乐融融.国庆假期,小嘉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在河边步行,他好奇想要测量出自己步距的大小,而步距变化不大,这样就可以通过步距测的一段路程的长短,因此,步距可作为身上的一把“尺子”。
    1. (1) 为了使这把“尺子”更可靠,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  
    2. (2) 小嘉有五把刻度尺:a零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尺;b刻度线模糊不清的尺;c最小分度不是毫米的尺;d比被测长度短的尺;e刻度不均匀的尺。这些尺中不能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刻度尺是
    3. (3) 小嘉测出自己的步距是0.65m,他在北港河边一共走了5000步,则小嘉走了多少路程?   
五、综合说理题
  • 34. (2020七上·洞头期中) 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如右图所示该温度计是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它的一端是玻璃泡,另一端开口,事先往管内灌少许带色的水,然后把开口倒过来插在带色水的容器里。请问该温度计玻璃管上的刻度应该是上高下低还是上低下高?并请说明理由。(忽略除温度外的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

  • 35. 护士小王取来一支体温计,看到水银柱的位置在35 ℃以下,她用这支体温计测量甲的体温后,忙碌中把体温计直接夹到乙的腋下,结果两个人的体温记录都是39 ℃。请问甲、乙两人中谁可能没有发烧?试结合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说明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