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3-08-01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客观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2023七下·滨州月考)  青春,带着一份特殊的邀约,款款而来。她是生命中的华彩乐章, 她带来了喜悦和力量, 也带来了困惑和烦恼。奏好青春成长曲,青春的我们要(   )
    A . 在穿着上标新立异, 展现青春风采 B . 把内心封闭起来, 保护属于自己的青春秘密 C . 放任青春冲动, 享受青春的激情 D . 悦纳生理和心理变化,学会克服青春期烦恼
  • 2. (2023七下·朝阳期中)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身心会发生一些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下列同学的表现值得肯定的是(    )
    A . 小美脸上长痘痘了,她不愿接受这一生理变化 B . 小华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想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C . 小浩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却又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 D . 小玲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又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 3.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这句话启示我们( )
    A . 学会创新,勇于实践 B . 积极探索,盲目效仿 C . 明辨是非,善于反思 D . 抵制诱惑,拒绝交友
  • 4. 某男子驾车时因生气多次超速追逐、别车、急刹车,甚至向对方车辆前挡风玻璃泼洒咖啡以影响对方车辆行驶。经法院审理,该男子构成危险驾驶罪,一审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罚金六千元。此案件警示我们( )
    A . 以怒制怒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B .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 C . 情绪失控易导致违法行为发生 D . 热烈、波动大是青春期情绪特点
  • 5. 一位作家曾说:“情绪是一把枪,当我们扣动情绪的扳机,枪口其实是对准了自己。”人生路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负面情绪。这启示我们( )
    A . 要懂得欣赏自己的独特 B . 要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C . 情绪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 D . 负面情绪有百害而无一利
  • 6.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是对“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从这些颁奖词中,我们感受到一代大师钱学森( )

    ①情感需要表达、回应,需要共鸣

    ②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③对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④对科学事业执着追求,自信自强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7. “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儿在叫。”青春的校园总是洋溢着浓浓的同学情谊,这诗情画意的文句告诉我们( )
    A . 异性同学之间不会有真正的友谊 B . 异性同学之间不可能有正常交往 C . 要珍爱青春年华和纯真美好情感 D . 男女同学交往会产生真正的爱情
  • 8. (2023七下·朝阳期中)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为此,我们(    )
    A . 学会独立思考 B . 一味追求独特 C . 不信一切权威 D . 敢于否定一切
  • 9.  2022年6月5日上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见面会上,三位航天员侃侃而谈,自信的风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自信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自信的人必定自负,因此要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②有了自信,我们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③自信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④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某班主任在进行班级事务分配时,经常把一些能发挥男女生优势的工作让他们共同承担。该班主任的做法有利于学生( )

    ①欣赏对方的优势,不断完善自己

    ②相互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加优秀

    ③产生自傲心理,发掘自身的潜能

    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人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心齐,泰山移”。这说明,集体的力量来源于( )
    A . 所有单个人力量相加的总和 B . 成员数量的多少 C . 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D . 超强的个人实力
  • 12. (2017七下·大同期末) 小王同学做事马虎,对集体生活漠不关心。为了使他融入集体生活中,班主任老师让他担任卫生委员,每天负责检查班级卫生。一学期后,他变得做事认真、关心集体荣誉了,并且经常为班级的发展建言献策。小王同学的转变告诉我们(    )

    ①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②只要担任班干部就一定能负责

    ③我们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中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       ④只有担任班干部才能成为有担当的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③
  • 13. 调查显示,“生活习惯不同”成为宿舍舍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起因。为了保持这个小集体旋律和谐,每个舍友应该( )
    A . 坚决要求调换宿舍 B . 调整好自己的节奏 C . 要求他人调整节奏 D .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 14. 先秦时期就提出了“和而不同”“和合中庸”“政通人和”“天人合一”“协和万邦”等丰富多彩、意蕴深远的重和谐理念。下面对于和谐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一

    ②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价值观念

    ③班级中干部能坚持原则对不遵守纪律的同学提出批评反映出班级和谐的精神面貌

    ④有同学创建了一个班级同学群,有的同学在里面发家庭作业答案让同学“参考”,大家心照不宣地保守着这个“秘密”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5. 下列名言对我们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的是( )

    ①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一马克思

    ②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雷锋

    ③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一张凤翼

    ④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6. 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对于班集体建设而言,亦是如此,“没有小职务,只是分工不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建设美好班集体,人人有责

    ②我们每个人都应为集体发展尽一份力

    ③每个人都应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④建设良好班集体,取决于班长的能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7. 东汉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明我们在担当中成长( )
    A . 只需树立远大的目标和愿景 B . 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 C . 要主动愿意承担所有的责任 D . 必须从打扫房屋的清洁卫生开始
  • 18. 我们在学校上学不用交学费,这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我们的父母是社会的劳动者,有《劳动法》等法律法规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 )
    A . 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 . 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 C . 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 D . 法律只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
  • 19. 中学生小峰自创的歌词在“全国少年儿童歌词征集活动”中获特等奖,但小峰并未接到获奖通知书。经调查发现,参加复评工作的李某做了手脚,将奖项给了张某。对此,你给小峰的建议是( )

    ①告诉朋友,一起去找他们算账

    ②自认倒霉,就当这次没有获奖

    ③有勇有谋,寻求家长或老师帮助

    ④善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20. 观察漫画,对于教育部的规定,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②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③杜绝了未成年人沉溺于手机的现象

    ④限制了我们的自由和权利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21.  2023年1月3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责任,完善工作机制,促进各展优势、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共同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据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这是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②这有利于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全面发展

    ③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④这说明未成年人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容易受到不法侵害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22. 春节期间,公安部开展了新一轮“解救乞讨儿童”行动。此次行动在网上引起了数十万网民的关注与参与,他们通过拍照、提供线索等方式,仅十几天就发现被拐卖儿童6名,这些儿童被公安部门顺利解救。此次行动( )

    ①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

    ②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③能彻底解决未成年人行乞问题

    ④有利于唤醒公民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23. 近年来,外卖队伍不断壮大,为了能准时送餐,部分外卖小哥逆向行驶、超速行驶、闯红灯……成为交通事故的高发群体。对于以上行为,认识错误的是( )
    A . 为准时送达,偶尔违规可以理解 B .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C . 要珍爱生命,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D .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我们要自觉维护
  • 24.  2023年是第28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学生欺凌呵护身心健康”,旨在( )

    ①加深青少年对欺凌行为的认识

    ②根除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③增强青少年预防学生欺凌的意识

    ④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客观题(共52分)
  • 25. 材料:《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宋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根据材料,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一个“止于至善”的好少年?

  • 26. 材料: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说一说,为什么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 27. 材料:学校开展“美好集体共行动”主题活动。大家推选擅长美工的小江进行设计排版。虽然可能会影响自己的期末考试复习,但小江还是认真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同学们也纷纷出谋划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得班级在这次评比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1. (1) 根据材料,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 (2) 班级在评比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同学们能够体验到哪种情感?我们可以怎样传递这种情感正能量?
  • 28. 以下是七年级学生小强生活中的三处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1. (1) 情境一:历史课上,小强对填充图册上的一幅插图的历史信息产生了怀疑,于是他向老师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①可以看出小强具有思维。

      ②具有这种思维能够有助于我们

    2. (2) 情境二:小强虽然家里的经济困难,但他并不在意,而是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上学从不迟到早退,生活自立、学习能独立思考,敢于吃苦,成绩名列前茅,小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①可以看出小强具有品质。

      ②这种品质有利于小强

    3. (3) 情境三:考试前,小强有些紧张,于是他深呼吸了几次,使自己的心情慢慢平静了下来。

      ①可以看出小强采取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②小强及时调节情绪给他带来的积极作用是

  • 29. 材料一:2022年9月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成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条指出:该法适用于在我国境内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我国公民在境外实施网络诈骗活动以及境外对我国公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同时,这部法律在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惩戒措施方面对电信网络诈骗分子进行“量身定制”,对电信网络诈骗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材料二: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这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损害了社会诚家形象。《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立足各环节,全链条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精准发力,对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具有重大意义。

    1. (1) 结合材料一,说一说,法律具有怎样的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谈一谈,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