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万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化学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3-09-28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天宫二号”空间运行的动力源泉——太阳能电池帆板,其核心材料为晶体硅 B . “天问一号”火星车使用的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C .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商代的铜人铜像,表明我国商代已经掌握冶炼铜技术 D . “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北斗芯片中的半导体材料为二氧化硅
  • 2. 半导体工业有句行话“从沙滩到用户”,其中涉及反应 ,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 . Si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 C . 每生成 , 反应转移电子 D . 该反应是由粗硅制纯硅的反应之一
  • 3. 下列反应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 . 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 B . 豆科植物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氨 C . 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D . 雷电时,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
  • 4.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含2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有1生成 B . 标况下,1molFe粉与足量的S粉加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C . 与足量的水充分反应后的形成的分子数为 D . 物质的量浓度为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 5. 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3molB,发生可逆反应:A(g)+3B(g)2C(g)+2D(s)下列说法能够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2amolC;③A、B、C的浓度不再改变;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改变;⑥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⑦A、B、C、D浓度之比为1:3:2:2

    A . ①②⑤⑥ B . ①③④⑤⑥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③④⑥⑦
  • 6. 已知4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484 kJ,拆开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需要消耗496 kJ能量,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能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为(  )
    A . 436 kJ B . 557 kJ C . 920 kJ D . 188 kJ
  • 7. 纸电池的组成与传统电池相似,主要包括电极、电解液和隔离膜,其结构如下图,下列不能用作纸电池电极和电解质的是(  )

      

    A . 铜、锌、稀硫酸 B . 铜、锌、氯化钠 C . 铜、银、乙醇 D . 铝、碳棒、氢氧化钠
  • 8.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用图1所示装置从a口进气收集纯净的CH4 B . 用图2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 C . 用图3所示装置比较Fe、Cu的金属活动性 D . 用图4所示装置进行石油的蒸馏实验
  • 9. 柠檬烯具有特殊香味,可溶于乙醇或乙醚,难溶于水,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柠檬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柠檬烯的分子式为C10H18 B . 柠檬烯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上 C . 柠檬烯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D . 柠檬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10. 将43.8g Al、Cu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产生6.72L气体(标准状况)。另取等质量的该合金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生成13.44LNO(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  )
    A . 39.2g B . 44.8g C . 58.8g D . 66.4g
  • 11. 下列措施中,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 . 食物储存在冰箱里 B . 将块状固体药品研细后再反应 C . 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D . 用30%的硫酸代替5%硫酸与锌的反应
二、多选题
  • 12. 银锌电池是一种常见化学电源,其反应原理:Zn+Ag2O+H2O=Zn(OH)2+2Ag,其工作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Zn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 . Ag2O电极是电源的正极 C . 电池工作时,电子从Zn电极经导线流向Ag2O电极,再出Ag2O电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向Zn电极 D . K+向Zn电极移动
  • 13.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的建设”。如图是一种新型“全氢电池”,能量效率可达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 离子交换膜允许H+和OH-通过 C . 吸附层A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H2-2e-=2H+ D . H2可循环使用,基本不需要补充
三、单选题
  • 14.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火焰颜色呈黄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元素

    B

    加热盛有固体的试管

    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固体可以升华

    C

    向蔗糖中滴入浓硫酸

    固体变黑,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

    D

    将装有甲烷和氯气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水槽中,光照

    试管中液体倒吸至充满试管

    甲烷和氯气发生了取代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四、多选题
  • 15. 已知可以相互转化 , 反应每生成1mol  , 放出24.2kJ的热量。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曲线X表示浓度的变化 B . 前10min内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2mol/(L·min) C . 图中a、b、c、d四个点中,a、c两点的 D . 反应进行到10min时放出的热量为9.68kJ
五、填空题
  • 16.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下列几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有(填序号,下同),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属于同种物质的有

      ①O2和O3;②35Cl和37Cl;③CH3CH3和CH3CH2CH3;④CH3CH2CH2CH3和CH3CH2CH(CH3)2;⑤乙醇、乙烷;⑥;⑦CH3CH2CH2CH3和CH3CH(CH3)2.

    2. (2) CH4和Cl2发生的一系列反应都是反应(填反应类型),请写出CH4和Cl2反应生成三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
    3. (3) 若要使0.5molCH4完全和Cl2发生取代反应,并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产物,则生成HCl的物质的量为____。
      A . 2.5mol B . 2mol C . 1.25mol D . 0.5mol
    4. (4) 写出的分子式:,用系统命名法对该有机物进行命名
  • 17. 化学反应的过程,既有物质的转化过程,也有化学能与热能或其他能量的转化过程。

    已知反应3A(g)+B(g)2C(g)+D(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 (1) 该反应(填“吸收”或“释放”)(用含的式子表示)kJ能量。
    2. (2) 断开3 mol 和1 mol 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填“>”、“<”或“=”)形成2 mol 和1 mol 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3. (3) 恒温下,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3 mol A、2 mol B,2 min末测得 mol·L

      ①2 min末,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向容器中通入少量的He(不参与反应),正反应速率减慢

      B.总压强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从容器中抽走部分D,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4. (4) 以反应为原理设计成燃料电池,其利用率高,装置如图所示。

      ①A处加入的是,a处的电极反应式是

      ②当消耗标准状况下3.36 L O2时,导线上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mol。

六、有机推断题
  • 18. A~I是常见有机物,其中A是乙烯,E的分子式为C4H8O2 , H为有香味的油状物质。

    已知:BrCH2CH2Br+2NaOHHOCH2CH2OH+2NaBr

    1. (1) B的分子式为,F的名称为,C中官能团的名称为,过程①的反应类型为
    2. (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过程②,过程⑦
    3. (3) 等质量的A、I完全燃烧,消耗O2的量更大的是(写结构简式)。
    4. (4) I的某同系物中有6个C原子,则其同分异构体有种。
七、实验题
  • 19. 利用MnO2悬浊液吸收SO2气体制取连二硫酸锰(MnS2O6)和硫酸锰(MnSO4)的装置如图所示。

    i.MnS2O6易溶于水,其在为2.8~3.5时最稳定,温度超过会快速分解生成易溶于水的MnSO4

    ii.连二硫酸的结构式:

    1. (1) MnS2O6中S的化合价为
    2. (2) 仪器a应装入的药品最好是____。
      A . 70%的硫酸溶液 B . 稀盐酸 C . 稀硝酸 D . 浓硝酸
    3. (3) 装置B的作用为,表明C中的反应完成的现象是
    4. (4) 装置D中水浴温度应控制在左右,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5. (5) 测定中MnS2O6锰的含量:准确称量产品质量,充分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得到MnSO4 , 加适量水溶解,用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Mn元素均转化为MnO2),即可计算出MnS2O6中锰的含量。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八、填空题
  • 20. 某实验小组为酸性条件下碘化钾与过氧化氢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 (1) 实验一:向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由碘化钾、淀粉和硫代硫酸钠配制成的混合溶液液,一段时间后溶液变蓝。该小组查阅资料知体系中存在下列两个主要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为了证实上述反应过程,进行下列实验(所用试剂浓度均为0.01mol/L)

      实验二:向酸化的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几秒后变为蓝色。再向已经变蓝的溶液中加入溶液,溶液立即褪色。

      根据此现象可知反应ⅰ的速率反应ⅱ的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释实验一中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才变蓝的原因是

    2. (2) 为了探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两组对比实验,按下表中的试剂用量将其迅速混合观察现象。(各实验均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实验编号

      试剂体积/mL

      溶液开始变蓝的时间/s

               

               

               

               (含淀粉)

               

      40

      40

      20

      40

      20

               

               

      20

      20

      40

               

               

      ②对比实验①和实验②,(填“>”、“<”或“=”)。

    3. (3) 利用实验①的数据,计算反应ⅱ在的化学反应速率;反应ⅰ在的化学反应速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