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余杭富阳临平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

更新时间:2023-07-24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人们经常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给予不同地方独特的别称。下列别称与所在地搭配相符的是( ) 
    A . “最大的经济中心”——广州 B . “日光城”——拉萨 C . “草原风情”——华北平原 D . “红松之乡”——珠江三角洲
  • 2. (2022·浦江模拟) 近日,一位旅游博主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你一句春不晚,我就到了真江南”红遍了网络,引起了众多网友对江南水乡美景的无限向往。江南水乡景色优美是因为(   )

    ①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②四季分明,终年炎热

    ③傍水民居,极富韵味

    ④四合院落,布局严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3. 四川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之一,可以看春晚喝新茶,而同纬度的浙江省一般要到清明节前后才有新茶,导致两省茶叶上市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气温 B . 降水 C . 土壤 D . 水源
  • 4. 某同学看热门节目“向往的生活”时,注意到以下四个场景。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1. (1) 该节目的拍摄地最有可能在( )  
      A . 东北平原 B . 华北平原 C .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 柴达木盆地
    2. (2) 该同学对场景1颇感兴趣,查阅相关资料,其中支持该场景的自然条件有( )  

       ①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②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③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5.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首播后,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共鸣,人们从全国各地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中体会到中国饮食文化的精致。其中第二集《主食的故事》展现了不同地域、民族的主食文化。下列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A . 新疆当地人传统食品有白食、红食 B . 蒙古族人以饺子为主食 C . 南面北米是南北方主要的饮食差异 D . 藏族牧民以糌粑为主食
  • 6. 家住上海的小明暑假要到西藏旅游,下列家人的说法中,不可信的是( )  
    A . 爷爷说:“你可以去参观雄伟的布达拉宫。” B . 奶奶说:“多拍些草原、雪山、骆驼的照片回来。” C . 爸爸说:“你可以去品尝青稞酒和酥油茶。” D . 妈妈说:“你要带上厚外套和防晒用品。”
  • 7. (2020·台州模拟) 下列示意图告诉我们( ) 

    ①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会自食恶果     ②要保护水资源这一非可再生资源

    ③人类活动都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恶化     ④人类活动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8. 自2023年1月起,同一对夫妻生育二孩、三孩且新生子女户籍在杭州的家庭可享受一次性育儿补助。这是杭州政府响应国家生育政策的又一次调整。这一政策的调整表明我国( ) 

     ①人口总量大,基数大 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③人口整体素质还比较低 ④重视保持合理人口增长速度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9. 2022年2月,第24届冬季奥运会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举行。小童观赏赛事期间,发现所有场馆交通工具100%使用绿色电力,赛事举办全程践行“碳减排”理念,为此采取的措施有( ) 

     ①使用太阳能照明 ②使用新能源电动汽车  

     ③全部使用一次性餐具 ④大量使用办公纸张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0. 1949年9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 )
    A . 实现社会主义 B . 实现国家富强 C . 实现民族独立 D . 开始向工业化迈进
  • 11. 1951 年 10 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一事件标志着( ) 
    A .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B . 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 12. 大卫•哈伯斯坦姆在《最寒冷的冬天》一书中写道:“如果说中国当时还缺少把美国人赶出台湾的武器,那么他们利用充裕的人力、独创性和勇敢,在朝鲜半岛与美国人平分秋色。战争结束后,每个人都不得不另眼看待这个正在缓缓升起的东方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场战争( ) 
    A . 显示了当时中国强大的国防力量 B .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C .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 .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 13. 下列选项中与下面报道和证书内容相关的我国政治制度建设成就是( ) 

     

    A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 14. 杨继绳教授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 “大跃进”运动的推动
  • 15. 把握时代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1956﹣1976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阶段特征突出表现为( ) 
    A . 遇到了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困难 B .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 . 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并存
  • 16. 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B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 . 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D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道路
  • 17. “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十几个庄严的血指印,宣告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常识的时代到来了,亿万农民从此告别饥饿。”上述文字描述的史实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 . 农民从此过上了小康生活 B .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 实现了农业专业化现代化 D . 尊重了农民勇气和个性
  •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 .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C . 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19.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 创办经济特区 C .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 . 香港、澳门回归
  • 20.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的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分别是指( ) 
    A . 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 . 求同存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四项基本原则
  •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局面。以下外交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中美建交—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 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中美建交—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参加万隆会议 C . 参加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D .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参加万隆会议—中美建交—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 22.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史实与史论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史实 

     
     

     史论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加快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步伐 

     
     

     B 

     
     

     中共“十四大” 

     
     

     确立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中共“十五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中共“十九大” 

     
     

     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A . A B . B C . C D . D
  • 23. 2022年“锂电之都”产业生态及供应链大会在射洪市成功召开,大会“创新、绿色”主题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这些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 . 绿色 B . 创新 C . 协调 D . 开放
  • 24. 新中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新篇章。下列外交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③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④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④①③② D . ④②①③
  • 2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求同存异” 方针 C . 睦邻友好对外政策 D . 全方位、 多层次、 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 26. 2023年4月,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窜访美国,引起多地华人抗议反对。自蔡英文上台后,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的表述比较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 ) 
    A . 两岸关系是“一中一台” B . 两岸关系是“两个中国” C . 两岸和平统一,密切交往 D .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 27. 在涉及领土和主权的问题上,中国的立场从来坚定而明确:不是我们的,一分不要;该是我们的,寸土必保。这说明( )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②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③中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④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8. “必须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发展……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加紧在一些重要领域形成独特优势。”“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表明我国军队、国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 ) 

    ①扩大军队规模
    ②增加军队数量
    ③加强军队改革和国防建设
    ④走科技强军之路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29.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A . 经济持续增长使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B . 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 . 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 . 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30. 阅读来自呼和浩特的小云和她同学在假期旅游中所拍照片及相关介绍,回答问题。 

     

     

    1. (1) 根据上面左图中的景观,你推测他们分别去了右图所示的哪一区域旅游?(4分,请将序号填入相应横线上) 

       小云:小军:小刚:小红: 

    2. (2) 在浙江绍兴游玩时,小红在乘坐过右图中的乌篷船后,发出了以下感叹:“这是绍兴的乌篷船。可惜我们家乡不宜推广这种交通工具。”请你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乌篷船不宜在小红家乡呼和浩特推广的原因。 
    3. (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你选择上述照片中最感兴趣的景观,分析这一景观和当地自然环境间的联系。 
  • 31.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人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有挫折,会走弯路。中国共产党在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 ……从 2002年至 2011 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 10 年间, 中国货物贸易额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 

     ——《中国共产党简史》 

    1. (1) 材料一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 “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将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乐山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历史作用。 
    4. (4) 根据材料三, 概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5. (5)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相关史实,简要谈谈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一点即可)。 
  • 32.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过了70多年,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内地将初级产品拿到特区,根据外销需要“梳妆打扮”,增值出口。在特区进行市场经济的“实验”,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特区作为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合作的特殊基地,发挥了很强的辐射作用,政治意义非常重大。 

     ——摘编自刘利亚《论经济特区与中国对外开放》 

     材料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摘编自《中共二十大报告》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一、图二所示我国工业和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至少四个)。 
    4. (4) 综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