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南三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7-25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 1. 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共同之处是( )
    A . 加强了明朝的对外交往 B . 抵御抗清力量 C . 加强了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D . 维护了祖国的海疆安全
  • 2. 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
    A . 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 . 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C . 自然经济解体 D .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 3. 下列著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也被《大英百科》称其价值等于一整个欧洲的是( )
    A . 《三国演义》 B . 《本草纲目》 C . 《红楼梦》 D . 《徐霞客游记》
  • 4. 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哪一活动实现的( )
    A . 郑和下西洋 B . 新航路开辟 C . 荷兰人抵达台湾 D . 海上陶瓷之路的开辟
  • 5. 历史结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文字狱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B.发表《共产党宣言》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明治维新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巴黎公社

    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A . A B . B C . C D . D
  • 6. 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是( )
    A . 攻占巴士底狱 B . 王朝战争 C . 巴黎公社革命 D . 美国南北战争
  • 7. 在俄国历史上,废除农奴制的改革者是( )
    A . 彼得一世 B . 亚历山大二世 C . 伏尔泰 D . 拿破仑
  • 8. 与“编写《海国图志》”有关的历史人物( )
    A . 林则徐 B . 容闳 C . 郭嵩焘 D . 魏源
  • 9. 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冲破思想牢笼的重要历史事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②都反对资产阶级统治

    ③都兴起于法国

    ④都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0. 《申报》于1872年创办于上海,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申报》创办之后的是( )

    ①清政府宣布科举制度被废除

    ②设立京师大学堂

    ③签订《南京条约》

    ④签订《马关条约》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11. 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有( )

    ①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

    ②主张走革命斗争的道路

    ③设计了理想社会的蓝图

    ④批判资本主义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2.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中把____介绍到中国。(   )
    A . 西方先进科技 B . 世界各国地理历史 C . 西方进化论学说 D . 民主和科学
  • 13. 1915年,中国人钱某同邻居谈论自己的四个儿子,其表述不可能的是( )
    A . 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套房子 B . 老二在北京的外交部工作 C . 老大在天津外国人的工厂上班 D . 老四住在上海租界内
  • 14. 14世纪到18世纪末,欧洲经历了思想文化和科学的深刻变革使得( )

    ①人们冲破思想的牢笼,获得精神的解放

    ②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③工厂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迅速地提高

    ④新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框架得到基本确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 15.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同之处是( )

    ①都由列强共同策划

    ②侵略者都占领了北京

    ③都是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④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6. 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已面临重重危机,下列选项属于经济方面危机的是( )
    A .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仍占主导地位 B . 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 C . 商品经济活跃异常,重农抑商政策已名存实亡 D . 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成为主要货币
  • 17. 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先后爆发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里的“一大步”是指( )
    A . 推翻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 B . 推翻封建统治,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 . 结束封建专制,确立共和政体 D . 通过革命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 18.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甲午海战    ②戊戌六君子    ③火烧圆明园    ④《辛丑条约》签字

    A . ①③②④ B . ③①④②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①③②
  • 19. 1882年,李鸿章准备派人“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由此可见( )
    A . 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 . 洋务运动注重学习西方技术 D .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军事实力
  • 20. 纵观中日两国的近代历史,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
    A . 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 B . 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 C . 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 . 都改变了落后而貌,走上扩张道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0分)
  • 21. 浏览图片,回答问题。

    1. (1) 根据图片的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填字母)。

      图A→图→图→图C

    2. (2) 图B刑场上的谭嗣同参与了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序幕和性质各是什么?
    3. (3) 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的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4. (4)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四次科技革命,是继蒸汽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5G时代即将到来,5G将像水与空气一样重要。

    (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工信部6日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1. (1) 写出材料一中四幅图片实物的发明者或改良者。

      图1:。图2:富尔顿。图3:。图4:

    2. (2) 比较前三次工业革命。                                                                                                                                                                                                                                                              

      比较内容

      第一次工业(产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科技)革命

      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40、50年代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D.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

      领先国家

      A.

      美国,德国

      美国

      交通工具

      B.

      汽车,飞机

      宇宙飞船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E.

    3. (3) 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年

    3281

    77

    969

    23

    -

    -

    4250

    100

    1885年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

    ——选自冯桶《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几年间,全国各地新办的私人工矿企业,其创办资金在一万元以上的共一百零四个,资本总额为二千三百多万元,在战前二十多年间,私人资本办的工厂不到八十家,其资本总额为七百三十万元。战后的六年间比战前二十多年,增加两三倍。

    ——选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 (1) 材料一反映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举出导致这些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并加以简析。
    2. (2) 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出现哪一经济现象?并简述这一经济现象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 24. 民主化是近代政治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私人所有权均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

    ——选自《拿破仑法典》

    ◆立法权属于国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它有权通过任何法律……总统负责执行法律……有权提名、任命联邦法院法官,但提名须经参议院同意。

    ——选自1787年联邦宪法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说明18-19世纪法国和美国分别是怎样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
    2. (2) 概括材料二中谭同和梁启超的政治主张,并列举史实说明他们为实现这些主张所作出的共同努力。
  •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6月,英军乘坐47艘舰船挑起鸦片战争。47艘舰船载着侵略者的贪欲,也载来了中国人民的灾难。

    材料二: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1. (1) 这场灾难指的是什么?它带给中国社会的变化又是什么?
    2. (2) “甲午败于日本”使中国又一次遭受割地开放之痛,请举史实说明。
    3. (3) 请你分析“甲午败于日本”与“各国租港湾之事”“变法”之间的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