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河西区2023年九年级历史结课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17 浏览次数:3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侧《先师孔子行教图》是一幅形神兼备的佳作。以下可以作为此图最佳画外音的是(    )

    A . “天法道,道法自然” B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 . “兼爱、非攻、尚贤” D . “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 2. “角抵”是中国古代的摔跤运动,汉武帝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从中可以看出(    )
    A . 角抵是汉武帝发明的 B . 角抵促进了民间体育的发展 C . 角抵表演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丝路文化交流 D . 长安是西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3. 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回答下题
    1. (1) 通过对比来认识历史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表对比了隋朝与前朝选官制度的主要不同,由此可知,隋朝实行(    )
       

      前朝

      隋朝

      选拔依据

      家族名望

      考试成绩

      选官权力

      在地方

      集中到中央

      A . 世袭制  B . 郡县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科举制
    2. (2) 1868年被称为“美国文官改革之父”的詹克斯在向国会提交的文官改革议案中,对中国的科举制度做了全面的介绍,引起了国会议员的广泛关注,随后美国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确定下来。以上文字旨在表明科举制的(    )
      A . 历史背景 B . 演变进程 C . 消极影响 D . 积极影响
  • 4. 下面是小文同学制作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思维导图,请你为它确定一个主题(    )

    A . 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B . 君主专制制度演变 C . 选官制度演变 D . 赋役制度演变
  • 5. 1288年桑哥向忽必烈奏请,根据唐朝皇帝在宣政殿接待吐蕃使臣之例,将总制院更名为宣政院。宣政院的设立在国家发展上的重要意义是( )
    A .   结束诸侯割据实现全国统一 B . 有利于经济重心南移 C . 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D . 进一步加强皇权
  • 6. 下图所示,当时来自美洲的玉米、番薯等作物的传入,是促成中国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该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开始出现是在(    )

    A . 两汉时期 B . 隋唐时期 C . 宋元时期 D . 明清时期
  • 7. 近代清政府与某国所签条约文本中有:大英钦差(公使)各等大员及各眷属可在京师(北京)或长行居住等字样,据此可知上述条约可能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北京条约》 D . 《马关条约》
  • 8. “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敌军激战的致远舰。上述激战发生于(    )
    A . 鸦片战争期间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9. 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类别 主要内容
    政治 裁撤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企业,发展经济,改革财政
    文教 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A . 定都天京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变法 D . 辛亥革命
  • 10. 甲午中日战争后,张春毅然弃政从商,陆续兴办了含大生纱厂在内的数十家企业,率先践行(    )
    A . “求强求富”道路 B . “实业救国”道路 C . 维新改良道路 D . 革命救国道路
  • 11. “随着武昌城头的枪声响起……清王朝犹如泥人一般摇摇欲坠”材料描述的是(    )
    A . 太平天国 B . 戊戌变法 C . 义和团运动 D . 辛亥革命
  • 12. 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B . 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 . 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 . 1947年解放区开始土地改革
  • 13. 标语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达到宣传的目的,下列标语出现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
    A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C .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14. 1949年某期《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其评述的是(    )
    A .   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 15. 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述时间采用世纪纪年法应是(    )
    A .   18世纪90年代 B . 19世纪90年代 C . 20世纪90年代 D . 21世纪90年代
  • 16. 某校历史研究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资料,准备完成一篇研究报告,据此判断他们的关注点是(    )

    A . 民族团结 B . 国防建设 C . 港澳回归 D . 社会生活
  • 17.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在万隆会议上赢得了尊重 B . 中苏建交 C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18. 它使法兰克王国在封建贵族内形成了一种新的制度,提高了法兰克王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这里的“它”指的是(    )
    A . 庄园法庭的出现 B . 封君封臣制 C . 大学的兴起 D . 种姓制度
  • 19. 小晨同学收集某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如下: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圆的:15-16世纪葡萄牙宽身帆船结构图: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这个历史事件是(    )
    A . 丝绸之路开通 B . 亚历山大东征 C . 阿拉伯帝国扩张 D . 新航路开辟
  • 20. 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序幕的是(    )
    A . 1215年颁布《大宪章》 B . 13世纪确立议会制度 C .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D .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
  • 21. 1848年伦敦出版的一部文献,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该文献是(    )
    A . 《权利法案》 B . 《人权宣言》 C . 《共产党宣言》 D . 《资本论》
  • 22. 今天我们用电话联络,在电灯下学习,坐汽车、飞机出行。以上情景全部出现,最早可见于(    )
    A . 新航路开辟时期 B .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C .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23. 小刚同学在历史知识拓展活动中搜集了以下素材,该拓展活动的主题应为(    )

    A . 冷战 B . 第三世界崛起 C . 国际工人运动 D . 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 24. (2014·烟台) 一些标志性事件往往成为定格历史的坐标。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诺曼底登陆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B . 北约的建立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C . 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D . 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二、非选择题,共3道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50分。
  • 25. 博物馆是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的文化教育机构。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以博物馆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请在活动结束后完成本次研学任务单。
    研学任务单一

    典型文物

    简介

    现藏于安阳市殷墟博物馆,迄今殷墟已出土刻辞甲骨约15万片,记有5000余单字,卜辞10万余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等各方面。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在周代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鼎逐渐成了权力的象征。

    研学任务单二

    典型文物
     
    简介
    现藏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一艘南宋时期从事远洋贸易的古船,船上载有数万件商品,该船被命名为“南海1号”。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记述了郑和船队到锡兰(今斯里兰卡)向当地佛寺布施香礼(金银、丝绸、瓷器等)的史实。
    1. (1) 典型文物1刻辞卜甲上的文字在现今的统称是?典型文物2西周大克鼎可以为我学习西周王朝哪一政治制度提供帮助?结合所学知识研判,大克鼎的材质是什么?
    2. (2) 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从事海外贸易的中国商船主要的贸易线路是什么?列举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之举的相关史实?(不得照抄原文)
    3. (3) 结合上述研学活动,谈谈博物馆助力中学生历史学习的表现?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走什么路的问题,应该区分不同层次做具体分析。……所谓“走俄国人的路”是针对“走西方人的路”来说的……我们应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摘编自周新城《关于“走俄国人的路”的辨析》

    材料二:下表为毛泽东年谱:(部分),列举了他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年代

    事件

    20世纪20年代

    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

    1927年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0世纪30年代

    1931年在江西瑞金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1935年1月出席遵义会议,被增选为政治局常委

    1935年底在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上作重要报告

    20世纪40年代

    1945年4月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8-10月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林

    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发表讲话

    材料三: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总体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1. (1)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将材料一所示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属于“走西方人的路”的是;属于“走俄国人的路”的是;属于“走自己的路”的是。(填写编号即可)
    2. (2)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为20世纪30年代补充一件大事并简要说明理由?
    3. (3) 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群体中三位杰出代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他号召英美结成同盟,运用各种力量和手段对付共产主义。这篇演说,符合美国在战后的战略需要,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齐世荣、廖学盛主编《20世纪的历史剧变》

    材料二: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今世界有五大经济力量中心。这意味着,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面临着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

    一一摘译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英文版

    材料三:随着苏联的解体,美苏间的冷战结束了,但是冷战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历史反复证明,冷战思维、阵营对抗、强权政治、以邻为壑等陈旧观念,早已背离时代潮流,不仅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相反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与创伤。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 (1) 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在战后的战略需要”是指什么?冷战有哪些表现形式?
    2. (2) 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当今世界有五大经济力量中心”具体指什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开始出现什么新变化?
    3. (3) 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带来的深刻教训?指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新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