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大理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3-07-24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文知识积累(共 18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妹(zǐ)暖(hé)头衔(xián)轻怕重(zhān) B . 护(pì)粗(guǎng)徘(huái)为一谈(hǔn) C . (qí)争(zhì)怂恿(zòng)呼引伴(péng) D . (xuè)抽(yē)脑(suǐ)咄逼人(duō)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 烘托 建壮 大相径庭 提心掉胆 B . 冷冽 奥秘 惊慌失措 所作所为 C . 云宵 企盼 气喘嘘嘘 刨根问底 D . 蝉脱 爱慕 喜出望外 妄自绯薄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大理苍山景色真是美不胜收 , 仿佛让人置身于亦真亦幻的世外仙境。 B . 不要杞人忧天 , 烦恼并不会减少明天的负担,却会失去今天的快乐。 C . 听到班主任老师提出的建议,大家随声附和表示赞同。 D . 每当看到白衣铠甲逆行在抗疫的第一线,一股崇敬之情总在我们心底油然而生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 . 疫情期间学校开展的线上教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但是也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C . 扶贫攻坚活动深入人心,基本彻底解决了贫困家庭的一系列问题。 D . 通过“七个专项行动”的开展,许多人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 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引起听觉神经异常兴奋,容易造成听觉疲劳

    ②这种高频率的声音很容易使体内血管发生紊乱,会对耳膜造成伤害

    ③很多人经常长时间使用手机耳机,声音全部进入耳内

    ④时间长了,会导致听力受损,轻度会听觉迟钝,中度以上就会耳聋

    ⑤据专家介绍,用手机听音乐,会对听神经的末梢产生刺激

    A . ③②⑤①④ B . ③②⑤④① C . ②①③⑤④ D . ①④③②⑤
  •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上的街市》作者是郭沫若,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B . 泰戈尔,俄国作家,诗人,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 C .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是反映儿童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的名篇。 D . 想象和夸张是童话的重要特性,它用虚构的故事,曲折的情节,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 7. 根据提示填空
    1. (1)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2)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3. (3)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情景的诗句是:
    4. (4)  “一带一路”犹如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路”字的连续两句:
二、综合性学习(8分)
  • 8. 学习与探究

    七年级一班将举行 “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在五千余年的中华文化史上,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隶、草、行、楷等字体的字形演变。请根据示例对“友”字甲骨文进行赏析。 

      甲骨文

      示例: “朋”字就像两串贝(或玉)连结在一起的形象,表示连接。

      甲骨文

    2. (2) 网络不仅丰富了现代人生活,还产生了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请你以QQ和微信交友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 9. 名著阅读

    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 “人参果。” 八戒道:“甚么味道? ”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 八戒道: “哥哥,吃的忙了些,不象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象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彀了!”

    1. (1) 以上选文选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2. (2) 选文表现了猪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 10. 请从下列字帖中选取两个成语,用楷书准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三、阅读(34分)
  • 11.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1)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妙处。
    2. (2)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1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论语>十二章》节选)

    【乙】

    子贡问政。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节选》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不习乎传:

      食,足兵,民信之矣足: 

    2.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 (3) 【甲】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4. (4) 【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 
  • 1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济南之春

    简墨

    ①地气一动,人们就开始常说一句话了:济南春脖子短。

    ②哦,惊蛰了,开始了——是谁,失手打翻了一杯隔夜的茶?某些不明所以的东西到来,白色的烟团包围了四野,各处弥漫着蠢动的腥涩。早晨一睁开眼睛,就见空地上无端多了些湿漉漉的印子,小小地凸起着,像鱼儿吐的小泡泡,这儿一团,那儿一簇一一是蚯蚓活动筋骨的痕迹。然后,迎春和连翘不知道谁仿效谁,模样差不多,争着挑出了黄灯笼。然后,很多很多的爱和力量苏醒了,整个大地,寂静中充满响动。

    ③城内城外的小山们就不用说了,积攒了一冬的绿啊,这时说什么也憋不住,一股脑儿全都倾倒在山坡上,没有了疆域。浆果、灌木、蕨类你推我搡,绞出了汁子,连石头也被这绿泡软了,就要兴致勃勃地开出花来。而满城的柳,那是满城的绿啊,如烟似雾,没边没沿地蒸腾、洇染开来。到小阳春,柳絮都飞起来了,柳树的心都飞起来了,它们捉对儿,成球、成团,追逐嬉闹,如同一群白衫少年——它们飞奔在半空里,不肯再回到凡间。这时候,你被柳絮烦恼着,也欢喜着,走在柳絮里,像走在梦里,一切都不真实起来。

    ④就这样,随着雨一次次的返回,大地寒气散尽,变得整个儿香喷喷的,遍地花开。在街上走着,会生出一种小醉的感觉,精力集中不起来,脑子也有点蒙。花都开得发酵了,像给大地吃上了一种什么药。这种日子,在屋子里根本待不住——你会一整天一整天,泡在户外,舍不得回家。

    ⑤这叫你的眼睛和鼻子也闲不住。因为自从迎春和连翘开了门,花朵们的拜访就从来没断过——黄色还真是一种急性子的颜色啊,率领着颜色家族众姊妹,用百米赛的爆发力,一刻也不停地前进。它们的洁净叫人简直想一朵一朵、一瓣一瓣展开,在上面书写诗篇。它们又多有耐力啊,所谓开到茶縻,也还是向前奔着——春至而梅、而樱、而海棠;春深则桃、则李、则丁香;即便春去,还蜀葵,还茑萝,还蔷薇……花朵开了又开,开了又开,将身体里的呼号都给喊了出去。那些大都有着草字头、木字边姓氏的小号们,一百万一千万支地演奏香气。

    ⑥与香气结伴而来的,是一群群的蜂子和鸟儿——鸟儿用不同的语言对歌,在枝头跳来跳去,从早到晚都能听见它们的歌唱。头角黑黑、遍身黄嫩的蜂子,腿子肥嘟嘟的,金粉闪耀,裙摆被阳光照透。

    ⑦在这个季节的尾巴上,济南大大小小的池塘湖泊里,莲叶平水冒出,小小的叶子,羞涩地抿着嘴唇,打个哈欠就长成了半大小伙儿。它们舒展开来,平铺下身子,躺在水水的软床上,恨天恨地地等待起来。其实,不必着急,到不了夏天,白腰雨燕低低掠过水面的时候,它们这些“绿衣人”所盼望的伴侣——“粉衣人”,就来到身边了,垂着眼睛,红着面孔。在花下,人们的说话声也温柔起来;过了恋爱年龄的人,又想恋爱一次。

    ⑧而对着莲微笑的人、出神的人,也一样,都是有福之人。

    (选自《万象》2018年08期)

    1. (1) 选文按照什么顺序写景?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2. (2) 选文第②段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济南的春景? 请各举一例说明。
    3. (3) 结合全文,谈一谈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 1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在那颗星子下

    舒婷

    ①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交错成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像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的梦中。

    ②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风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③初一年级,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11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绷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近10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爬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耍,还是把玩耍当作读书。

    ④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不许看电影,可我不管这些。我大摇大摆地屡屡犯规,竟没有一次被当场逮住。

    ⑤英语期末考试前夕,是个星期天的晚上,我伙同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为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推测她到底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⑥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地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许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许由于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⑦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多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⑧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跨进教室时,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10分钟。

    ⑨翻开书,眼前就像在最拥挤的中山路上骑车,脑子即刻作出判断,哪儿人多,哪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便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声响了,b-e-a-u-t-i-f-u-1,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下。

    ⑩考卷一发下,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本上复印到脑子里的字母还新鲜,便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试卷上。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

    ⑪成绩发下来了,你猜多少分?113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10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被狠狠地扣了7分,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揪住了。

    ⑫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⑬慢!

    ⑭这一天是试卷讲评。我那林老师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上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50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的全班第1名的考卷,重新逐题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⑮放学后,林老师在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我偷眼一看,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⑯她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但要是你总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

    ⑰就是在那条林荫道上,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这时,夜空的星星正在她的身后闪烁,她自己也就成了一颗最亮的星星。在我记忆的银河里,我的老师。

    (选自舒婷《梅在那山》)

    1. (1) 请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①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2. (2) 本文介绍了作者读书时的一件小事,情节一波三折,请你写出文中三个意外之处。
    3. (3) 阅读全文,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 . 文章以真切传神又渗透着童心的笔触,着重记叙了中学时代的一件小事,表现了“我”贪玩成性,不爱学习的性格,更表现了对林老师这位既严格又亲切的老师的崇敬与眷恋。 B . 题目《在那颗星子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林老师比作一颗明星,指引了我的人生之路,永远闪烁在我的记忆里。 C . ⑬段一个“慢”字,又加了感叹号,单独成段,写出了事情的突转。 D . 本文语言生动传神,风趣幽默,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许多比喻信手拈来,不仅新颖别致,而且妙趣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4. (4)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翻开书,眼前就像在最拥挤的中山路上骑车,脑子即刻作出判断,哪儿人多,哪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便有了选择。”这句话。 
    5. (5)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对自己影响极深的林老师,并把她比做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在你成长的路上,那一个人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你把他(她)比做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四、写作(40分)
  • 15. 请以“      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④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书写工整,不少于 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