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2023年中考历史网上阅卷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19 浏览次数:4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
  • 1. 运用以下如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拟定的主题是(   )

    A . 早期人类代表 B . 原始农耕生活 C . 远古神话传说 D . 早期国家建立
  • 2. 秦始皇实行了“书同文字”的政策,这有助于(   )
    A . 王国问题解决 B . 民族差异消失 C . 统一局面巩固 D . 疆域面积扩大
  • 3. (2021七上·铁锋期末)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
    A . 重要原因 B . 主要表现 C . 基本特点 D . 积极影响
  • 4. 沟通南北交通,连接五大水系,使“运漕商旅,往来不绝”的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大运河 D . 明长城
  • 5.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多彩的文学艺术 B . 稳定的政治局面 C . 广泛的中外交流 D . 繁荣的商业贸易
  • 6.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的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
    A . 北伐西征——初步建立政权组织 B .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C . 永安建制——颁布了《资政新篇》 D .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 7. 直接引发如图变化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8. “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   )
    A . 戊戌变法运动 B . 新文化运动 C . 国民革命运动 D . 五四运动
  • 9. “国共联手为革命,荡平军阀促统一!”歌谣反映的是(   )
    A . 北伐战争 B .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C . 红军长征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10. (2022·盐城) 1927年,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里”指的是(    )
    A .   上海 B . 南昌 C . 长沙 D . 井冈山
  • 11. 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战役是(   )
    A . 平型关战役 B . 台儿庄战役 C . 武汉会战 D . 百团大战
  • 12. “战争胜利的前夕”“延安”“确立指导思想”,与以上信息相符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三大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八大
  • 13. 图所示战役(   )

    A . 揭开了战略进攻序幕 B . 解放了东北全境 C .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D . 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 14.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6.9%,农民收入大大提高,这直接归因于(   )
    A . 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土地改革的开展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15. 如图的人物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A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 . 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C .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 . 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 16. 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 . 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 .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 .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 . 中国的外交事业打开新局面
  • 17. 下列关于香港回归的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回归时间是1997年7月1日 B . 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了两年谈判 C . 回归后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D .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 18. (2022·扬州) 建国初期,为发展同邻近的民族独立国家之间关系,消除他们对新中国的疑虑和误解,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求同存异”的方针 C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 19. 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重要的是(   )
    A . 邓稼先 B . 袁隆平 C . 屠呦呦 D . 杨利伟
  • 20. (2022·河南) 查士丁尼被誉为“文明世界的立法者”。使他获此殊荣的是(    )
    A . 《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 B .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 . 《罗马民法大全》的编纂 D . 《拿破仑法典》的推行
  • 21. 1500年以前,欧洲人普遍认为整个世界只有欧、亚、非三个大洲,且大洲之间基本没有交流。这种认识和状态被打破始于(   )
    A . 新航路开辟 B .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 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 22. (2022九上·沙河口期末)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解说词:它像一座灯塔指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歌中之歌”。“它”是(    )
    A . 《权利法案》 B . 《独立宣言》 C . 《人权宣言》 D . 《共产党宣言》
  • 23. 下列历史时间轴的主题应是(   )

    A . 封建时代的欧洲 B . 国际格局的确立与演变 C . 走向整体的世界 D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扩展
  • 24. 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是(   )
    A . 玻利瓦尔 B . 章西女王 C . 普林西普 D . 甘地
  • 25. 当今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争相斗艳,这反映了当今社会呈现的特点是(   )
    A . 经济全球化 B . 政治多极化 C . 社会信息化 D . 文化多样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5.0分)
  • 26.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尼罗河啊,我赞美你,你灌溉土地,养活了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古埃及歌谣

    “在酒绿色的海中央,四面是汪洋,美丽又富饶,那里居民稠密,有数不清的数量,九十个城市林立在岛上。”

    ——古希腊诗歌

    材料二:

    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老子)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贾思勰)

    材料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权从神权中解放出来,科学也获得了解放,自然界的神秘现象和奥秘逐一被破解,人类获得更强的技术手段和力量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对自然的态度也由过去的“利用”变为“征服”。

    ——据朱海清《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演化及超越》

    材料四:

    ——摘编自于珊《西方环境经济思想史视阈下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启示》

    材料五:保护环境,能够增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个法治、公平、正义、诚信、有序的社会,可以把环境保护的理念和要求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带动环境保护水平全面提升。

    ——摘编自姚河《浅析环境保护与社会进步》

    1. (1) 依据材料一,对比孕育上述文明的地理环境的不同之处,并列举其创造的文明成果各一例。
    2. (2) 阅读材料二,归纳出他们的共同主张,他们的这一思想分别出自哪部传世之作?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人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 (4) 解读材料四中的图一,并分析图一与图二,图三所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5. (5) 依据材料五,概括环境保护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6. (6) 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们应如何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边疆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国家大局。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经三个阶段,自秦汉时期初建规模,经隋唐、元、明王朝的充实完善,到清朝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充分证明,边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地位。

    ——据马大正《不断深化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

    材料二:近代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和东北、新疆等边疆地区的外患日益突出,出现了边疆全面危机的严重局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解决民族问题、建立平等和谐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主线,为保卫边疆、巩固边疆、建设边疆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

    ——据杨力源《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进》等

    1. (1) 概括材料一的观点,从边疆治理的三个阶段中各选一例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50字左右。)
    2. (2) 依据材料二,写出近代边疆危机的三例史实。结合史实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对材料中划线部分加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