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淅川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6月月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25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关于测交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通过测交可以获得新性状 B . 通过测交可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 C . 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 D . 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相同
  • 2. 致死基因的存在可影响后代的性状分离比。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但具有某种基因型的配子或个体致死。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表型的影响,若该个体自交,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 若后代分离比为6︰3︰2︰1,则可能是某一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 B . 若后代分离比为5︰3︰3︰1,则可能是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个体致死 C . 若后代分离比为4︰1︰1,则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D . 若后代分离比为7︰3︰1︰1,则可能是基因型为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
  • 3. 下列有关动物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卵细胞形成后要经历变形过程才能成熟 B . 一个性原细胞经有丝分裂后若不再重复增殖,可以形成两个性母细胞 C . 一个初级性母细胞经过分裂最终都只形成两种基因型的生殖细胞 D . 同一种生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存在一定差别
  • 4.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离”指子二代出现的性状分离,“自由组合”指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 B . 一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分离定律,两对性状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 . 这两大定律都只能发生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不能发生在无性生殖的生物体内 D . 分离定律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自由组合定律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 5. 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病斑类型

    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

    a型TMV→感染植物

    a型

    a型

    b型TMV→感染植物

    b型

    b型

    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b型

    a型

    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感染植物

    a型

    a型

    A . 实验① B . 实验② C . 实验③ D . 实验④
  • 6. 在研究DNA的复制方式时,科学家除了提出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外,还提出了弥散复制。弥散复制是指亲代双链被切成双链片段,这些片段可以作为合成双链片段的模板,新老片段又以某种方式聚合成“杂种链”。现有繁殖一代的大肠杆菌, 收集并提取DNA只在试管中部出现了条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对DNA进行离心采用的是差速离心法 B . 一定要利用15NH4Cl的培养液得到子一代大肠杆菌 C . 可将DNA分子解旋,根据离心结果判断复制方式 D . 以上实验结果可排除DNA的全保留复制
  • 7. 已知携带苏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5'-ACC-3',那么决定苏氨酸的密码子是由下列哪个序列转录而来( )
    A . 5'-ACC-3' B . 5'-TGG-3' C . 5'-CCA-3' D . 5'-GGT-3'
  • 8. 如图表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模拟实验,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 若X是m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 B . 若X是DNA一条链,Y含有U,则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 C . 若X是t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脱氧核苷酸 D . 若X是HIV的RNA,Y是DNA,则管内必须加入DNA酶
  • 9. 基因甲基化修饰的方式有:①启动子的甲基化,使启动子与基因阻遏蛋白结合;②启动子的甲基化,改变启动子在基因中的原始构型;③DNA序列在甲基化酶的作用下促进胞嘧啶脱氨,再甲基化变成胸腺嘧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这三种方式造成遗传性状的改变都属于表观遗传 B . 方式①进行的基因甲基化修饰可能抑制基因的转录 C . 方式③进行的基因甲基化修饰可能使翻译提前终止 D . 生物性状的差异可能与相应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
  • 10. 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的碱基序列,导致淀粉分支酶出现异常,活性大大降低,进而使细胞内淀粉含量降低,细胞因不能有效保存水分而皱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一段外来DNA序列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 . 淀粉分支酶基因表达出淀粉分支酶的过程中需要8种核苷酸作为原料 C . 该事实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 . 控制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中,只要有一个基因插入外来DNA序列,生物性状就会改变
  • 11. 如表所示为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间几种畸形同时发生率的调查统计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性状

    同时发生率(%)

    同卵双生子

    异卵双生子

    幽门狭窄

    22

    2

    唇裂

    40

    4

    21三体综合征

    100

    0.001

    A . 表中数据表明,幽门狭窄、唇裂和21三体综合征都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B . 许多唇裂患儿的亲属中也有人患唇裂,说明唇裂可能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 C . 异卵双胞胎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可来源于基因重组及环境因素等 D . 表中三种疾病不都是由基因异常导致的
  • 12. 某玉米的突变株表现为矮秆(hh),该突变基因可能位于3号或7号染色体上。为进行H/h基因的定位,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以矮秆突变株为父本,分别与3号染色体三体纯合正常株高玉米和7号染色体三体纯合正常株高玉米杂交,选择F1中的三体与矮秆玉米杂交得到F2 , 结果如下。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突变,各种配子均能存活且受精机会均等;三体在减数分裂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彼此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三体和二倍体存活机会相等。

    亲本(♀)

    F2的表型及比例

    矮秆

    正常株高

    3号染色体三体

    99

    101

    7号染色体三体

    34

    17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突变基因h位于7号染色体上 B . F1中7号染色体三体玉米所占的比例为1/2 C . F2中7号染色体三体正常株高玉米的基因型为HHh D . 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法初步鉴定三体玉米
  • 13. 某种兰花细长的花距底部分泌花蜜,主要由采蜜蛾类为其传粉。多年后发现,在某地其传粉者从采蜜蛾类逐渐转变为采油蜂类。进一步研究发现,花距中花蜜大觉减少,而二乙酸甘油酯(一种油脂类化合物)有所增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该种兰花是通过基因指导有关酶的合成,进而控制花距中乙酸甘油酯的合成 B . 该兰花种群中花距分泌物有关基因频率的改变可能与传粉动物变换有关 C . 兰花花距中不同种类分泌物含量的变化,是不同种兰花形成的必要条件 D . 该种兰花与采油蜂之间在相互影响下不断进化和发展,体现了共同进化
  • 14. 生活在美国南部的绿色蜥蜴善于奔跑猎食。当这一地区引入褐色蜥蜴后,褐色蜥蜴占据了森林地面上的地盘,把绿色蜥蜴赶到了树上生活。研究发现经过仅仅20年的时间,绿色蜥蜴就长出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帮助它们在更高处的领地上定居。据此推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蜥蜴种群是发生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 B . 绿色蜥蜴为了适应环境而长出更大、黏性更强的护趾,其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 C . 绿色蜥蜴生活环境的改变导致其发生不定向变异 D . 褐色蜥蜴的增长不受任何因素制约
  • 15. 下列几项现代进化论观点中属于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丰富和发展的是( )
    A . 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变异有突变和基因重组 B . 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频率的改变推动了进化 C .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 生物的过度繁殖和有限的资源使得个体间存在生存斗争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 16. 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某种生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中央出现了赤道板 B . 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 . 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的着丝粒发生分裂 D . 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
  • 17. 下图是真核细胞某生理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a链和b链的方向相反,a链与c链的碱基序列相同 B . 酶1可使磷酸二酯键断裂,酶2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C . 该图表示DNA半保留复制过程,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DNA→DNA D . 据图推测,DNA复制过程中除了需要酶1和酶2外还需要DNA连接酶
  • 18. 如图表示细胞内基因表达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①过程表示转录,该过程的模板是甲中的a链 B . ②过程表示翻译,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 C . 乙中的(A+U)/(G+C)一定等于1 D . ②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
  • 19. 豌豆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子叶绿色(y,突变型)是一对相对性状,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突变型豌豆的子叶始终为绿色。Y基因和y基因的表达产物分别是Y蛋白和y蛋白,Y蛋白能促使叶绿素降解,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y蛋白能减弱叶绿素降解,使子叶维持“常绿”。两种蛋白质都能正常进入叶绿体,它们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位点①、②发生突变的原理相同 B . 位点①、②、③的突变共同导致该蛋白质的功能减弱 C . 图示过程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D . 环境条件对y基因表达的效果可能会产生影响
  • 20. 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80%,b的基因频率为2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某一只雄果蝇基因型为bb的概率为4% B . 若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杂合雄果蝇所占的比例约为17% C . 若B、b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20% D . 若B、b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则说明该果蝇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 21. 高等植物N叶片叶缘有波状齿与锯齿、叶形有条形和剑形,其中一种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另一种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b,C,c)控制,三对基因均独立遗传。现有一波状齿条形叶植株与一锯齿剑形叶植株杂交,F1的统计结果:波状齿条形叶:锯齿条形叶=1:1,取F1中波状齿条形叶植株自交,F2的统计结果:波状齿条形叶:波状齿剑形叶:锯齿条形叶:锯齿剑形叶=30:2:15:1。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控制叶形的基因有对,判断依据是
    2. (2) F2中波状齿植株自交,每棵植株的F3均出现了锯齿植株。请解释出现该遗传现象最可能的原因(在下侧方框内,用遗传图解作答)。

    3. (3) 若让F2植株自交,再把F3中锯齿剑形叶植株各自隔离种植并自交,自交后代能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4. (4) 检测(3)实验中F3中条形叶植株的基因型,发现有的植株测交后代中条形叶:剑形叶=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是
  • 22. 大肠杆菌DNA呈环状,下图表示其复制过程。据图回答:

    1. (1) 环状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基连接个脱氧核糖,其上基因的特异性由决定。
    2. (2) 复制原点是DNA分子中复制起始的一段序列,该序列中A—T含量很高,有利于DNA复制起始时的解旋,原因是
    3. (3) 酶1作用时需要由直接供能,酶2催化子链延伸的方向是(填“5′→3′”或“3′→5′”)。
    4. (4) 大肠杆菌DNA的复制属于____。
      A . 单起点连续复制 B . 单起点半不连续复制 C . 多起点连续复制 D . 多起点半不连续复制
    5. (5) 为证明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而不是全保留复制,科学家利用大肠杆菌进行了相关实验:将大肠杆菌在15NH4Cl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再将其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培养,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带的位置。下图表示几种可能的离心结果,则:

      ①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增殖一代,如果DNA为全保留复制,则DNA带的分布应如图中试管所示;如果为半保留复制,则DNA带的分布应如图中试管所示。

      ②在整个实验中出现了甲、乙、丙三条带,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则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增殖三代后,含15N的DNA分子占%。

  • 23. 遗传印记是因亲本来源不同而导致等位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甲基化是遗传印记重要的方式之一。印记是在配子发生过程、个体发育过程中获得的,在下一代配子形成时印记重建。如图为遗传印记对转基因鼠的Igf2基因(存在有功能型A和无功能型a两种基因)表达和传递影响的示意图,被甲基化的基因不能表达。

    1. (1) 雌配子中印记重建后,A基因碱基序列,表达水平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
    2. (2) 由图中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以断定亲代雌鼠的A基因来自其(填“父方”“母方”或“不确定”),理由是
    3. (3) 亲代雌、雄鼠的基因型均为Aa,但表型不同,原因是
    4. (4) 亲代雌鼠与雄鼠杂交,子代小鼠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24. 某种蝉的野生型个体为红眼,突变体为白眼。红眼基因R和白眼基因r位于X染色体上,翅形基因(V、v)位于Ⅱ号染色体上,体色基因(H、h)位于Ⅲ号染色体上。若眼色基因R所在的X染色体片段易位到任意一条常染色体的末端,含易位后的染色体的个体表现为花斑眼;基因r所在的X染色体片段的易位不能导致花斑眼的产生。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种蝉X染色体片段易位到常染色体的末端产生的变异类型是
    2. (2) 多只长翅灰体红眼雌蝉(VVHHXRXR)与残翅黑体白眼雄蝉(vvhhXrO,O可视为染色体)交配,F1中偶然出现一只花斑眼雌蝉,原因是亲代个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眼色基因所在的X染色体片段易位到某条常染色体上,发生易位的是亲代个体中的(填“雌”或“雄”)蝉,判断理由是
    3. (3) 选取(2)中所述花斑眼雌蝉和正常残翅黑体白眼雄蝉交配,在不发生新易位的情况下,若子代蝉的表型为,可判断上述亲代雌蝉的X染色体片段是易位到了Ⅱ号染色体上;若子代蝉的表型为,可判断上述亲代雌蝉的X染色体片段没有易位到Ⅱ、Ⅲ号染色体上。
  • 25. 按照“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标准,云南省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少数民族基因库,从各个民族采集来的DNA基因样本都存放在云南大学的基因库里,这个基因库是云南大学科研人员历时3年完成的。请回答:

    1. (1) 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对人类的条染色体进行测序;选样时通常选择采集(填“男性”或“女性”)血液样本建立基因血库,原因是该性别个体的细胞携带人类的全套遗传物质。
    2. (2) 为了得到高纯度的少数民族DNA样本,采样地点选在偏远的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主要原因是地理隔离使不同民族之间通婚概率小,从而阻止了各民族之间的
    3. (3) 如图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基因A频率的变化情况。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在时间段内甲种群生物发生了进化,其中基因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在T点时(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

      ②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甲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则此时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现假设甲种群所生存的环境发生一种新的变化,使得生存能力AA=Aa>aa,其中aa个体每年减少10%,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约为%(结果保留1位小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