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

更新时间:2023-07-27 浏览次数:3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b ></b>
  • 1. 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1961年,袁隆平院士偶然在田间发现了一株穗大粒多的水稻植株,第二年,用该植株的种子种了1000多株水稻,结果子代长的参差不齐,高的高、矮的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水稻的穗大粒多与穗小粒少是一对相对性状 B . 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杂合子,也会出现纯合子 C . 该水稻植株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其为杂合子 D . 该株水稻的发现,说明水稻间可能存在杂交现象
  • 2.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在甲、乙两个小罐中分别放了20个、120个围棋子。下列操作或评价正确的是(    )
    A . 甲罐代表雄性生殖器官,乙罐代表雌性生殖器官 B . 甲罐只放入黑棋子,乙罐只放入白棋子 C . 两罐中围棋子数量不同,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D . 抓出的围棋子要放回并混匀,才能准确模拟配子出现的概率
  • 3. 现有①~④四个纯种果蝇品系,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长翅、灰身、有眼),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品系

    隐性性状

    残翅(v)

    黑身(b)

    无眼(a)

    相应染色体

    Ⅱ、Ⅳ

    A . 品系②与题中性状有关的基因型为AABBvv B . 验证自由组合定律,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②×④ C . 品系③和品系④杂交得F1 , F1自由交配,F2中纯合灰身无眼占1/16 D . 品系①和品系④杂交得F1 , F1自由交配,F2出现27种基因型
  • 4. 紫茉莉的花色有红花、白花和粉红花三种表型,已知纯合红花与纯合白花杂交的后代全部开粉红花,粉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红花:粉红花:白花=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红花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开粉红花,说明花色遗传为融合遗传 B . 粉红花植株自交后代连续自交,后代粉红花植株所占比例逐步降低 C . 粉红花植株自交后代表型比不符合3:1,说明花色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D . 纯合红花与纯合白花杂交后代的花色比其与粉红花杂交后代的花色浅
  • 5. 羊的毛色有黑色和白色之分,由基因A、a控制,下图是羊的毛色遗传图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个体1和个体2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 B . 4和5的后代出现黑毛羊,说明白毛是显性性状 C . 1和2的后代同时出现黑毛羊和白毛羊,称为性状分离 D . 个体7为杂合子的概率是2/3
  • 6. 蝗虫(雌性2N=24,雄性2N=23)染色体较大,是观察减数分裂的好材料。其性别由X染色体数目决定(雌性XX,雄性X)。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蝗虫体细胞中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B . 相比雄性,雌性蝗虫个体较大,更适合观察减数分裂 C . 蝗虫子代的性别由亲本雌性蝗虫的卵细胞决定 D . 蝗虫的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有11、12、22或24条染色体
  • 7. 如图为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的部分图像(只显示其中2条染色体,且正在移向细胞一极),该细胞另一极的染色体未绘出。已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GgXEY,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 若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形成的四个精子都异常 C . 图示细胞两条姐妹单体上出现G、g,可能因为染色体互换 D . 图示未绘出一极的性染色体是Y
  • 8. 下列关于基因、DNA、染色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 基因的遗传信息蕴含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 D . 生物体的基因都以染色体为载体向后代遗传
  • 9. (2022·全国乙卷) 依据鸡的某些遗传性状可以在早期区分雌雄,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已知鸡的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下列分析及推断错误的是(  )
    A . 正交亲本中雌鸡为芦花鸡,雄鸡为非芦花鸡 B . 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芦花雄鸡均为杂合体 C . 反交子代芦花鸡相互交配,所产雌鸡均为芦花鸡 D . 仅根据羽毛性状芦花和非芦花即可区分正交子代性别
  • 10. 每种生物的基因数量远多于这种生物的染色体数量。果蝇X染色体.上基因的相对位置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朱红眼基因与深红眼基因是控制果蝇眼色的一对等位基因 B . 若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5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C . 果蝇性别比例约为1:1,原因之一是雌配子:雄配子=1:1 D .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均与性别的形成有关
  • 11. 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相同 B .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是设法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各自的效应 C .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分别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D .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若保温时间过短,会导致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
  • 12. 已知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5-BrdU)的结构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类似。在染色体中,若DNA只有一条单链掺有5-BrdU,则着色深;若两条链都掺有5-BrdU,着色变浅。将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培养在含有5-BrdU的培养液中,在第一个、第二个细胞周期取样,经特殊染色后,观察中期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色情况,从而研究DNA的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在此实验中,DNA的碱基A可以与碱基T或5-BrdU进行互补配对 B . 若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着色正常、另一条染色单体着色浅,则DNA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 C . 若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两条染色单体均着色浅,则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D . 若第二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着色深、另一条染色单体着色浅,则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 13. 一个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在31P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已知T2噬菌体DNA中有m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n个,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大肠杆菌为T2噬菌体的增殖提供模板DNA、原料和酶等物质 B . T2噬菌体DNA中共含有(2m-n)个氢键 C . T2噬菌体增殖3次,子代噬菌体中含31P的只有6个 D . T2噬菌体增殖3次,共需要7(m-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 14. (2021高一下·如皋月考) DNA复制保证了亲子代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碱基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B . 解旋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子链 C . 子链与模板链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 D . 复制过程只能在细胞核内才能完成
  • 15. 十九世纪末,科学家展开了对烟草花叶病发病机理的研究。细菌滤器是一种孔径小于细菌的过滤装置,细菌及比细菌大的细胞都不能通过。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一:将患病叶片研磨液注入到正常烟草叶脉中,正常烟草患病;将患病叶片研磨液高温处理后注入,不能使正常烟草患病

    实验二:将患病叶片研磨液经过细菌滤器后得到滤液注入,正常烟草患病(这种滤液被称为感染性滤液);在感染性滤液中加入蒸馏水大量稀释,也能使正常烟草患病

    实验三:在无感染性滤液中加入适量感染性滤液,能使正常烟草患病

    A . 实验一的结果可排除烟草花叶病由非生物因素引起 B . 实验二中烟草患病说明感染性滤液中含有患病叶片中的致病物质 C . 实验三的结果说明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在滤液中可以进行增殖 D . 综上实验结果表明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可能是比细菌还小的“滤过性病毒”
  • 16. 甲瓶与乙瓶的果蝇存在世代连续关系。甲瓶中的个体全为灰身,乙瓶中个体既有灰身也有黑身。让乙瓶中的全部灰身个体与异性黑身果蝇交配,若后代都不出现黑身,则可以认定(    )
    A . 甲为乙的亲本 B . 乙为甲的亲本 C . 甲中灰身果蝇为纯合体 D . 乙中灰身果蝇为杂合体
二、<b>多选题</b>
  • 17. 下图表示油菜的一个造孢细胞通过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①—④表示分裂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Z中染色体数目是细胞X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B . 细胞Z与过程④产生的精子中所含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C . 过程①处在中期和过程④处在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同 D . 花粉粒通过③分裂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
  • 18. 某农作物有两个纯合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某同学欲利用这两个品种,重温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过程。要使实验结果符合孟德尔的理论,下列条件和做法符合要求的是(    )
    A . 抗病(感病)与高秆(矮秆)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 . 控制抗病(感病)与高秆(矮秆)的两对等位基因不在一对染色体上 C . 该种农作物的配子间的结合机会以及不同类型合子的成活率相等 D . 运用归纳法的基本思路进行缜密的逻辑推理即可得出自由组合定律
  • 19. 先天性耳聋既有常染色体遗传,又有伴X染色体遗传。其中任何一对隐性致病基因纯合,均可导致该病发生;具有任何一个显性致病基因,也会导致该病发生。下图家庭甲、乙都有先天性耳聋病史,两家庭先天性耳聋都只涉及一对等位基因,且不含其他致病基因。家庭甲Ⅱ4和家庭乙Ⅱ1 , 婚后生有一表型正常男孩Ⅲ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家庭甲先天性耳聋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 家庭甲和家庭乙的先天性耳聋致病基因是同一致病基因 C . 家庭乙先天性耳聋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 . 3的两对先天性耳聋致病基因可能在一对染色体上,也可能在两对上
  • 20. 真核生物的DNA分子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在复制时会出现多个复制泡,每个复制泡的两端有2个复制叉,复制叉的移动方向如图所示。已知复制时DNA聚合酶只能沿模板链的3'→5’方向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复制叉的移动只与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有关 B . DNA的两条链在复制起始位点解旋后都可以作为复制模板 C . 子链的延伸方向与复制叉的推进方向一致 D . DNA多起点同时复制可以大大提高DNA复制效率
三、<b>综合题</b>
  • 21. 某植物的花色有红花、粉花和白花三种表现型,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A+对A、a为显性,A对a为显性。现将亲本都为红花的植株进行杂交,F1红花个体与粉花个体的比为3:1,将F1中全部粉花植株自交得到F2 , 测得F2中红花:粉花:白花=1:2:1。请回答:
    1. (1) 该植物体细胞内基因A+、A、a的位置关系是,它们的遗传遵循定律。
    2. (2) 亲本的基因型为;粉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3. (3) 该植物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欲测定某红花植株的基因型,请你写出简要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 22.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图甲、乙、丙表示某一大熊猫体内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仅表示部分染色体),右图是大熊猫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与核DNA含量的比值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乙、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丙细胞的名称是,含条染色单体。
    2. (2) 乙细胞所处的时期是,其对应图中曲线段,此时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3. (3) 图中曲线BC段发生的原因是
    4. (4) 大熊猫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遗传的稳定性。试从配子形成的角度,解释遗传稳定性的原因:
  • 23. 20世纪初,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某生物研究小组利用果蝇做了一系列杂交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不考虑XY同源区段)。
    1. (1) 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优点有(至少写出两点)。
    2. (2)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由等位基因W/w控制:让红眼雌蝇和红眼雄蝇杂交,子代中红眼:白眼=3:1。根据实验结果(“能”或“不能”)判断果蝇基因W/w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原因是。在此基础上,研究小组继续统计和分析子代果蝇中,即可进一步确定基因W/w的位置。
    3. (3) 若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研究小组让白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子代中雌蝇为红眼,雄蝇为白眼,但偶尔出现极少数例外子代。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如下图。从减数分裂角度分析,产生例外子代的机理是

  • 24. 甲图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DNA分子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图中A和B均是DNA复制过程所需的酶,分别是(酶)。亲代DNA中a、d两条链按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 (2)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除需要酶外,其他基本条件有
    3. (3) 乙图中序号7、10代表的结构的中文名称分别是,DNA分子作为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有(至少答出两点)。
    4. (4) 若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 25. 大蒜是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其抗病对不抗病(A/a)、鳞茎红皮对白皮(B/b)均由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大蒜主要靠鳞芽(蒜瓣)无性繁殖,多年繁殖后易受病毒感染而减产,且不能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方式改良大蒜品种。科研人员经多年研究,恢复了大蒜的有性生殖能力,用红皮抗病大蒜自交,后代中红皮抗病、红皮不抗病、白皮抗病、白皮不抗病的比为6:3:2:1.请回答:
    1. (1) 大蒜的抗病和不抗病这一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子代抗病与不抗病的比不符合3:1的原因可能是
    2. (2) 有同学判断大蒜的抗病能力、鳞茎颜色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请从题中实验选取材料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思路和结果。
    3. (3) 大蒜鳞芽(蒜瓣)的大小是一对相对性状,假如某红皮大瓣蒜植株自交结果为红皮大瓣:白皮大瓣:红皮小瓣:白皮小瓣=45:15:3:1,则鳞茎颜色与鳞芽大小这两个性状中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