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春季联赛生物...

更新时间:2023-09-27 浏览次数:22 类型:竞赛测试
一、单选题
  • 1. 细胞中含有多种多样的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也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B . 维生素D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骨骼发育 C . 水可以是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也可以是化学反应的产物 D . 酶和核酸都是由含氮的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 2. 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在感染人体时均识别肺泡上皮细胞上的受体(ACE2),起识别作用的关键蛋白均为二者包膜上的S—蛋白,但二者的S—蛋白有部分氨基酸存在差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蛋白酶催化了S—蛋白中肽键的形成 B .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C . 根据上述的研究推测,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D . 病毒与肺泡上皮细胞上的受体的识别作用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 3. 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Na+的跨膜运输所需ATP可以产生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 . 氨基酸和Na+的运输既可以顺浓度梯度,也可以逆浓度梯度 C . 由图可知有些转运蛋白可同时转运两种物质,也具有特异性 D . 氨基酸从肾小管管腔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其直接能量来源是ATP
  • 4. 下列关于唾液淀粉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后,淀粉酶活性不变 B .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C . 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D . 淀粉酶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酶活性随pH升高而不断升高
  • 5. 下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B . 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有氧条件下,①②③处都能产生ATP C . 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 . 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②产生[H],过程③消耗[H]
  • 6.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分裂和分化均可增加细胞数量 B . 细胞衰老时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 C . 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体现了细胞全能性 D . 高度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不能再分裂增殖
  • 7.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及两大遗传学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研究分离定律时,选用子叶颜色比选用花瓣颜色需要的时间短 B .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内容 C . 对F1测交后代同时出现4种表型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D . 孟德尔两大遗传学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相同,都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
  • 8. 玉米是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其籽粒的饱满与凹陷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若干饱满玉米籽粒和凹陷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验证分离定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1∶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B . 两种玉米杂交,若F1表现为两种性状且分离比为3∶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C . 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D . 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得到F1 , F1自交,若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 9.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 , 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
    A . 1/8 B . 3/8 C . 1/16 D . 3/16
  • 10. 下图是某果蝇细胞四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丙和丁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发生部分联会 B . 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C .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D、e、a、b不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D . 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D、d、E、e、A、a、b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 11. 关于遗传物质DNA的经典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 . 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链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 . 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 . 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 12.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B . 该过程至少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5940个 C . 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 D . 该DNA分子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 13. 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 . 人体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都是在细胞核内完成 C . ①②所示过程都通过半保留方式进行,合成的产物是双链核酸分子 D . ③中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 14. 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QβRNA复制后,复制酶基因才进行表达 B . 与HIV不同的是,QβRNA的复制不需要经历逆转录 C . QβRNA模板翻译过程中,t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D . 噬菌体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裂解大肠杆菌
  • 15. 下列关于甲基化和表观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的甲基化可能会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 B . DNA甲基化会使DNA中所含有的遗传信息发生一定的改变 C . 基因选择性表达都是通过表观遗传进行 D . 基因甲基化会影响基因表达,遗传不符合孟德尔规律
二、多选题
  • 16. 下列关于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B . 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C . 黑藻叶片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D . 统计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期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
  • 17. 如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结构①的数量倍增发生在分裂间期 B . 结构⑤和⑥中都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C .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③具有全透性 D . ②和④的膜上附着有核糖体,有利于多肽链加工
  • 18. 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若用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标记果蝇精原细胞的染色体DNA分子,再置于不含有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经过三次连续的细胞分裂(不考虑交换与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若三次细胞分裂都为有丝分裂,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总条数和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都是8条 B . 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则第二次分裂后每个细胞中含有3H的染色体为4条 C . 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则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 D . 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则只有半数精细胞中有被标记的染色体
  • 19. 某昆虫性别决定为ZW型,触角有长有短,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选取纯合短触角昆虫甲和纯合短触角昆虫乙杂交,F1全为长触角,F1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触角∶短触角=9∶7;请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 . F1代雄性产生纯合隐性配子的概率为1/8 C . F2代有12种基因型,仅雌性有短触角个体 D . F2代长触角中雌性纯合子的概率为1/9
  • 20. DNA复制时,启动蛋白能识别富含A—T碱基对的复制起点,随后募集其他蛋白质一起形成前复制复合物,从而解开DNA双链,形成复制叉(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复制叉的部位结合有解旋酶、RNA聚合酶 B . 推测冈崎片段的出现是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使核苷酸按5′→3′方向连接成链 C . 滞后链的合成不连续,各片段的连接需要DNA连接酶参与 D . 若一条母链中(A+T)有m个,则另一条母链中(A+T)也有m个
三、综合题
  • 21. 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某菠菜植株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填“B”、“C”、“D”或“E”),正常条件下,菠菜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不会全部运输到其他部位,原因是(答出1点即可)。
    2. (2) 在12∶00左右由于高温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低谷”,从暗反应角度分析,高温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原因可能是(至少回答两点)。
    3. (3) 研究发现,在其他环境因子相对稳定时,植物根系部位土壤相对缺水是导致气孔关闭的主要因素。请据此推测图中C、D两个点对应的时刻中,(填“C”或“D”)点对应时刻根系部位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
    4. (4) 当环境因素都适宜时,从增加光合面积的角度考虑,采取措施能提高菠菜的光能利用率。
    5. (5) 取菠菜幼苗平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置于红光下,乙组置于绿光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两组幼苗中干重较大的是甲组,原因是
  • 22. 水稻(2n=24)是亚洲热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正常株开两性花。发展水稻育种技术是实现水稻种植效益最大化的方式,也是促进水稻育种工作良性发展的主要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研究人员用辐射诱变技术处理红色种皮的水稻,获得一突变植株,其自交所结的种子均具黑色种皮,这些黑色种皮的种子长成的植株中,有些却结出了红色种皮的种子,原因是
    2. (2) 在观察水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研究人员用荧光标记法对显性纯合子的种皮基因进行研究时,显性基因A被标记为蓝色荧光点。正常个体一个根尖成熟区细胞中的蓝色荧光点数量最多为个,原因是
    3. (3) 香味性状也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其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导致香味物质累积,这一事实体现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
    4. (4) 现有抗病易倒伏、感病抗倒伏水稻品种,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获得抗病抗倒伏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23. 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果蝇体色性状中,为显性,F2果蝇中,纯合子占
    2. (2) 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那么雄蝇丁的基因型为,F2中灰身雄蝇共有种基因型。现有一只黑身雌蝇(基因型同丙),其细胞(2n=8)中Ⅰ、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

      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才能形成可育配子。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则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条染色体,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

  • 24. 人类某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在不考虑家系内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若考虑该两对基因,则人群中这两对等位基因构成的基因型最多有种。
    2. (2) Ⅰ-1的基因型为,Ⅱ-3的基因型为
    3. (3) 若Ⅱ-1基因型为XABXaB , 与Ⅱ-2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 25. 下图为某种真菌线粒体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⑤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结构或物质。

    1. (1) 完成过程②需要(答出2点即可)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2. (2) 从图中分析,核糖体的分布场所有
    3. (3) 用α—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显著减少,那么推测α—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是(填序号),线粒体功能(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
    4. (4) 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下,过程⑤中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是GAA、GAG;赖氨酸的是AAA、AAG;甘氨酸的是GGU、GGC、GGA、GGG。)

      ⑥——GGCCTGAAGAGAAGT——⑦——CCGGACTTCTCTTCA——

      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链转录的(以图中⑥或⑦表示),此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是:

    5. (5) 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⑤合成的多肽中氨基酸由赖氨酸变成谷氨酸,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