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04 浏览次数:11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如图所示文物可以用于研究(   )

    A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起源 B . 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 C .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度 D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2. 2023年3月15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剑川自古以来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重镇、文献名邦和军事要冲。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下列与此相关的史事是(   )
    A . 张骞通西域 B . 玄奘西行 C . 鉴真东渡 D . 郑和下西洋
  • 3. 如图描绘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汉族士大夫的生活场景。它反映了(   )

    A . 北方各民族的大交融 B . 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 . 科举制推动教育发展 D . 商业区出现早市和夜市
  • 4. 唐玄宗在位前期,社会稳定,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出现了物质上富足、精神上豪迈的局面。这一局面在历史上称为(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康乾盛世”
  • 5. 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依据笔记判断,这位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

    开始: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

    定都:1853年,天京(今南京)

    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A . 虎门销烟 B . 三元里人民抗英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 6. 1862年,安庆内军械所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机:1865年,火轮船“黄鹄号“试制成功。这为此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这种情况出现于(   )
    A . 鸦片战争期间 B . 洋务运动时期 C . 戊戌变法时期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7. 历史叙述包括史实与评价。下列关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B .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C . 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D .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 8. 教育、新闻出版乃至文学艺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青年杂志》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成为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
    A . 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B .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 . 开启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先河 D . 成为新旧民主革命转折点
  • 9.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材料主要叙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   )
    A . 背景 B . 目的 C . 过程 D . 意义
  • 10. 每到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都会认真总结经验、自觉以史为鉴,或力挽狂澜,或乘势而上,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
    A . 八七会议 B . 遵义会议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1. 利用表格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历史。据表1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时间

    内容

    九一八事变后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西安事变后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派周恩来参加谈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7年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领导下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1938年

    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1940年

    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

    1945年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彻底打败侵略者

    A .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 . 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D .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12. 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挥下,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进攻,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为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一战役是(   )
    A . 千里跃进大别山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 13. “上甘岭战役中,(他们)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擂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材料真实记述了这场战役中涌现出的英雄功臣的事迹,其中的典型代表人物是(   )
    A . 左权 B . 黄继光 C . 蒋道平 D . 董存瑞
  • 14.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时期外交成就的是(   )
    A .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 15. 如果要为下面一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共同的主题,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是(   )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021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

    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A . 科技成果造福人民 B . 生物医学世界领先 C . 国防实力极大增强 D . 交通、通信不断发展 E . 生物医学
  • 16. 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是(   )
    A . 邓小平理论 B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 科学发展观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7. “这部法律文献规定了公民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包括契约、债务、婚姻、所有权与继承权等”,体现了对证据、公正、思想自由和契约精神的肯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律文献是(   )
    A . 《汉谟拉比法典》 B . 《十二铜表法》 C . 《罗马民法大全》 D . 《拿破仑法典》
  • 18. 中世纪时,大多数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是世界中心,地是平的,还有四个角”。这种认识被打破是由于(   )
    A . 欧洲大学兴起 B . 文艺复兴运动 C . 指南针的应用 D . 新航路的开辟
  • 19. 马克思在《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一文中说:“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而是欧洲的革命……当时资产阶级的胜利意味着新社会制度的胜利。”材料中的“新社会制度”指的是(   )
    A . 奴隶制度 B . 封建制度 C . 资本主义制度 D . 社会主义制度
  • 20.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如图是关于两次工业革命期间重大发明成果的时间轴,其中①②处需要填入的内容是(   )

    A . ①蒸汽机车首运成功②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B . ①本茨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②蒸汽机车首运成功 C . 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D . ①电子计算机的发明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 21. 《关于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的总法令》中规定:“兹依照本法令和与之一同颁布的其他各法令和各条例中所指示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下列选项中,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大化改新 B . 彼得一世改革 C . 明治维新 D . 1861年农奴制改革
  • 22. 1917年9月,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连续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为此,他领导了(   )
    A . 第一国际 B . 巴黎公社 C . 二月革命 D . 十月革命
  • 23. 如图是1922-1939年美国民生产总值示意图。导致图中1929-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内战爆发 B . 经济大危机 C . 美苏冷战 D . 伊拉克战争
  • 24. 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南部的战略重镇,苏军顽强抵抗,与德军展开激烈作战。反复争夺。从11月开始,苏军转入反攻。1943年2月,德军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这一战役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以来遭遇的最大失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战役是(   )
    A . 凡尔登战役 B . 莫斯科保卫战 C .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 诺曼底登陆
  • 25. 作为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它的成立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成为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它是(   )
    A . 联合国 B . 世界贸易组织 C . 欧洲联盟 D . 亚太经合组织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

    苏格拉底

    生活时代

    公元前551-前479

    公元前469-前399

    社会背景

    春秋末年,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孔子希望可以通过恢复周礼、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去构建理想的和谐社会。

    雅典民主制曾发展到顶峰,但后来民主制出现严重危机,民主成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苏格拉底目睹雅典的衰落,对雅典简单多数的民主制提出异议,主张由有专业能力和素养的人来治理国家。

    著名言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知礼,无以立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认识你自己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人生最重要的莫过于正确地思考。

    人物概述

    孔子是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对西方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道德圣贤。

    ——摘编自关若村、于秀丽《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之比较》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中孔子的人物概述补充完整。
    2. (2) 孔子和苏格拉底作为中西思想界两位奠基性的先哲,他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塑造了中西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关于他们二人的思想,有人评价:“从思想内容来看,孔子和苏格拉底身上有‘智者所见略同’的相似之处”;也有人认为:“因为社会背景不同,他们身上更多体现的是不同点”。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写出你的理由。(要求:明确写出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要有史实依据)
  • 27. 以下是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时使用的素材。请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中,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材料一:

    在太平洋的西缘、亚洲大陆的东缘,由一系列群岛组成的岛链中,中国宝岛台湾位于中间位置,在区位上扼西太平洋南北连接之咽喉。清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曾向康熙皇帝上呈一篇《恭陈台湾弃留疏》,并断言:“弃之(台湾)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1683年,康熙帝派兵进驻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摘编自中图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2011年两岸贸易额为1600.3亿美元,2021年两岸贸易额增至3283.4亿美元。截至2011年,台商投资大陆项目累计85772个,到2021年底,台商投资大陆项目累计达到124142个。2011年两岸人员往来710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来大陆526万人次;2019年两岸人员往来约900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来大陆超过600万人次。

    ——摘自童静《中央台办详解这十年对台工作和两岸关系》

    1. (1) 从材料一中,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2. (2) 从材料一、二中选取两个或多个相关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3. (3) 材料三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对于今天我们维护祖国统一,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英国发生了剥夺农民土地、践踏农民合法权利的圈地运动,暴力和欺诈成为其特色。在走入现代化的过程中,18-19世纪,英国侵略了全球近90%的国家和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提供武器装备、大量外债、市场侵略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截至2021年底,美国不超过10%的少数资产阶级和商业集团控制了超过90%的国家财富。

    ——摘编自丁志刚等《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四重逻辑:基于中西方现代化的比较》

    材料二: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使个体农民、手工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经设想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独创性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从1978-2021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678亿元增长至1143670亿元,增长了310倍,年均增长超过7%。2021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工农业发展、国防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摘编自唐亚林等《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的范式建构与路径选择》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美等西方国家走入现代化的主要方式。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4. (4) 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引发了拉丁美洲殖民地人民的普遍不满,在各族人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的基础上,拉丁美洲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高涨。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等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体系构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其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都得以成长壮大起来,因而战后相继爆发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阮运动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这表明任意宰割落后国家和民族的殖民政策已难以为继,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开始陷入危机。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等

    材料三: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54年,阿尔及利亚开展反法游击战争,1962年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拉丁美洲“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中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历史人物。并根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产生了什么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这一时期发生在中国与民族民主运动相关的史事。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独立进程的三个阶段。
    4. (4)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