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3年中考物理四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10 浏览次数:67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 1.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水中的倒影 B . 从天宫空间站看到地球是蓝色的 C . 嫦娥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的影子 D . 分离式相机为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照片
  • 2.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甲图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 B . 乙图中,钢尺伸出桌边越长,产生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C . 丙图中,开启倒车雷达,可以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D . 丁图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 3. 如图甲,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图乙是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地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B . 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升高 C . 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D . 加热 , 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 4. 关于核能和太阳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太阳能属于一次能源,核能属于二次能源 B . 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 C . 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反应堆,反应堆中发生的是链式反应 D . 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氢弹利用的就是聚变在瞬间释放的核能
  • 5. 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去掉棉布,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车在水平木板上停下来,是因为小车没有受到推力的作用 B . 小车从斜面滑下后,还能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小车具有惯性 C . 小车在斜面和木板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D . 本实验可以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 6. 2022年5月14日,即将交付使用的国产商用飞机C919飞行试验圆满完成。如图是飞机加速上升时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加速上升时,飞机受到的重力和升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加速上升时,乘客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 . 飞机的发动机是热机,它可以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 机翼上表面空气流速比下表面流速更快,压强更大
  • 7. 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做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图甲。图乙和图丙是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将同一支自制密度计先后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烧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密度计越靠近下方的刻度,其相应的密度数值越小 B . 密度计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大于丙杯中受到的浮力 C . 放入密度计后,乙、丙两杯中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 D . 放入密度计后,乙、丙两杯中的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变化量相等
  • 8. 下列电路图中,与实物电路对应的是( )

    A .   B . C . D .
  • 9. 如图所示,演示板上固定有a、b两根镍铬合金丝,长度关系为 , 横截面积关系为 , 将这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示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大小跟导体长度的关系 B . 接导线a时电流表的示数比接导线b时的示数小 C . 图中导线a的电阻比导线b的电阻小 D . 若将导线a拉伸到跟导线b一样长,导线a的电阻比导线b的电阻大
  • 10.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恒为3v,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中点移至最右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2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B . 向右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C . 向右移动滑片,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大 D . 向右移动滑片,电压表的示数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变大
  • 11. 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电能表是专门用来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 B . 图乙中,试电笔可以用来区分零线和地线 C . 图丙中,三脚插头接入三孔插座后,能防止万一外壳带电时对人造成伤害 D . 图丁中,人会触电,此时漏电保护器会切断电路
  • 12. 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 , 电压表的量程为 , 滑动变阻器上标着“”字样。当只闭合开关 ,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 电压表的示数为 , 再将滑片移至中点,电流表的示数为 , 电压表的示数为;当只闭合开关 ,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 电压表的示数为。已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其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 , 为了保证电路安全,下列结论错误的是不考虑小灯泡电阻的变化( )

    A .   B . C . 当开关均闭合,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的最小阻值为 D . 当开关均闭合,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 13.   北京国家速滑馆是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又被称做“冰丝带”,由22条“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象征着速度滑冰运动员在冰上留下的滑行轨迹。

    1. (1) 玻璃幕墙内嵌入了发光二极管,在夜晚可以显示出绚丽多彩的图案。发光二极管是由 (选填“导体”“半导体”“超导体”)材料制成的。
    2. (2) 如图乙是我国运动员参加速滑比赛时的情景,速滑赛道一圈的长度为400m,运动员滑行时的平均速度为 , 则该运动员滑完一圈需要的时间为 s;我们通过手机就能观看比赛直播的画面,是因为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1.0分)
  • 14.   如图甲所示,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放置一根导线AB,导线的两端跟微型电流计连接。

    1. (1) 让导线在磁场中静止,换用更强的永磁体,微型电流计的指针不偏转;将导线AB换成匝数很多的线圈,在磁场中静止,微型电流计的指针 选填“向左偏转”“向右偏转”或“不偏转”
    2. (2) 使导线AB在磁场中水平向右运动,观察到微型电流计的指针如图乙所示,使AB在磁场中水平向左运动,微型电流计的指针会向 选填“左”或“右”偏转。
    3. (3)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应用到上述实验原理的是 实例名称
  • 15.   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 (1) 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先确定 (选填“铁棒”“铁夹”“铁圈”或“酒精灯”)的位置。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 和加热时间。
    2. (2) 乙图中,D点之后继续加热,对该固体的温度不再升高的原因分析最合理的是

      该物质的沸点是 

      此时水的沸点是 

    3. (3) 实验中消耗的酒精的质量为10g,则这些酒精完全燃烧可以释放 J的热量。
  • 1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 (1) 图甲是利用平行光手电筒测量焦距的情景,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 (2) 如图乙,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烛焰应 (填“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保持在原位置”),此时光屏上成的像是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
    3. (3) 上述实验中,在光屏上找到蜡烛清晰的像后,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继续实验。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 17.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 (1) 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 (选填“达到”或“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接下来应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保持水平并静止。
    2. (2) 给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在该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3. (3) 如图乙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已知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50g。设右侧钩码对杠杆施加的力为动力 , 若在右侧悬挂点增加两个钩码,左侧悬挂点的位置保持不变,要使杠杆再次平衡,则左侧钩码对杠杆施加的阻力应变为 N。
  • 18. 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V,选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 , 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

    1. (1) 该同学接错了一根导线,请你在这根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那根导线。
    2. (2) 正确连接电路后,先用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再将的电阻接入电路进行第2次实验,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记录电流表的示数。相对于第1. 次实验,第2次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 移动。选填“向左”或“向右” 
    3. (3) 继续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本实验的结论是:
    4. (4) 不改变电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为使所有电阻都能完成实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控制范围为 V。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 19.   浮式起重机又称起重船,它可以利用船体提供的浮力和船上的起重系统来完成起吊作业。如图甲是某起重船的图片,图乙是它的简化示意图。OB是起重臂,它的底端固定在甲板的O点,顶端通过钢缆BC固定在甲板的支架上。向上提升重物时,起重臂OB保持静止,通过固定在B点的绞车(图中未画出)回收钢缆,将重物吊起。(不计起重臂、绞车和钢缆的重力,不计摩擦,海水的密度近似为

    1. (1) 某次模拟打捞作业时,密闭长方体实验模型底部嵌入海底淤泥中,顶部到海面的距离为100m。则海水对实验模型顶部的压强为多少
    2. (2) 该实验模型的长为5m,宽为4m,高为5m,总质量为600t。起吊前,先向船舱中注入适量的水,再将钢缆紧紧地连接到绞车上。接着逐渐排出船舱中的水,排水过程中,起重船的船身稳定且吃水深度保持不变。当钢缆刚好能拉动实验模型时,停止排水。待模型脱离淤泥,船身再次稳定后,通过绞车回收钢缆BE将模型缓慢吊起,直到其完全脱离海面。为了使实验模型脱离淤泥,起重船至少需要向外排出多少的海水?
    3. (3) 若将起重臂OB视作杠杆,已知图乙中,

      该起重臂是一个 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请在图乙中画出杠杆受到的阻力的示意图。

      当实验模型完全脱离海面并保持静止时,钢缆对起重臂的拉力为多少N?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