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赣州市十六县二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

更新时间:2023-05-21 浏览次数:4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生率和死亡率(甲)、迁入率和迁出率(乙)、年龄结构(丙)、性别比例(丁)等,其中对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有预测作用及预测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和乙,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不同 B . 丙,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可能不同 C . 甲和乙,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相同 D . 丁,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可能相同
  • 2. 某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一个鱼塘内草鱼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了110条草鱼,标记后原处放生,第二次捕捞前发现一条死亡的标记草鱼,除此外无其他损失;第二次捕捞与第一次捕捞的地点、捕捞工具等均相同,第二次捕获了105条草鱼,其中标记的草鱼有15条。理论上,第一次进行捕捞时,该池塘内原有草鱼的条数为(    )
    A . 770 B . 771 C . 763 D . 764
  • 3. 麋鹿原产于我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在一个野生麋鹿种群中,雄鹿常聚集在高风险地区,防御外敌,而雌鹿常聚集在低风险地区,哺育幼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麋鹿能加快其所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速率 B . 雄鹿和雌鹿分布区域的差异与两者间的协同进化有关 C . 麋鹿取食植物,一定程度上利于这些植物的生长繁殖 D . 雄鹿个体间通过角斗等种内竞争行为确立优势地位
  • 4. 我国幅员辽阔,群落类型也多种多样,如草原生物群落、荒漠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和海洋生物群落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仙人掌的叶子储水能力较强,所以能生长在荒漠中 B . 森林生物群落只有垂直结构,草原生物群落只有水平结构 C . 通过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差异可区分不同的生物群落 D . 森林中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林下阴生植物的数量就越多
  • 5. 洄游是鱼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一种周期性运动,随着鱼类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推移,每年重复进行。根据洄游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可划分为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大马哈鱼是典型洄游鱼类,成年大马哈鱼一般在秋季进入生殖期,从海水游入淡水进行产卵。幼鱼孵化出来一段时间后会游入海洋中生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大马哈鱼在淡水和海水间的移动属于生殖洄游 B . 大马哈鱼的洄游受阻,可能危及该物种的生存 C . 海洋中大马哈鱼种群的年龄结构无季节性变化 D . 洄游是鱼类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性结果
  • 6. 已知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苯乙腈()对蝗虫种群密度变化响应十分灵敏,群居蝗虫散居化处理后苯乙腈释放量大幅下降,而散居蝗虫群居化处理后会急剧产生苯乙腈。蝗虫天敌大山雀具有捕食散居蝗虫的偏好,原因是苯乙腈是蝗虫释放的一种嗅觉警戒化合物,可进一步合成氢氰酸(剧毒)达到防御天敌的目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蝗虫合成苯乙腈防御天敌可反映出基因对生物性状的直接控制 B . 苯乙腈是一种信号分子,可以调节蝗虫与其天敌的种间关系 C . 群居蝗虫通过释放较多的苯乙腈,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被捕食率 D . 利用信息素干扰蝗虫的交配,降低种群的出生率,属于生物防治
  • 7. 微山湖是位于我国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南部的断陷湖。如图为该断陷湖内部分能量的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能量数值。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初级消费者的组织生长效率一定小于1 B .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并非100%来自生产者 C .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有h和f D . 次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一定小于
  • 8. 生态专家为了评估某景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前景,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结果显示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游客进景区游玩所需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B . 该景区适当控制游客的流量,有利于景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C . 在景区内徒步游玩产生的生态足迹小于开车游玩产生的生态足迹 D . 生态足迹中的碳足迹指的是吸收工业排放的所需的森林面积
  • 9. 甜酒,又称江米酒,主要原料是糯米,其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极少,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发酵菌主要是根霉菌和酵母菌,其中根霉菌能将糯米中的淀粉转化为麦芽糖和葡萄糖,酵母菌能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根霉菌能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和葡萄糖,原因是其能产生淀粉酶 B . 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阶段,需要进行无氧呼吸 C . 可用斐林试剂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共同检验甜酒是否制作成功 D . 制作甜酒的过程中,发酵早期无产生,发酵后期有产生
  • 10. 世界各地都有泡菜的影子,风味也因各地做法不同而有异。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有亚硝酸盐产生(与杂菌有关),人体摄入过多亚硝酸盐,会发生中毒,甚至死亡。某兴趣小组探究泡菜制作过程中不同浓度的食盐对亚硝酸盐产生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发酵早期,5%NaCl组内产生亚硝酸盐的微生物活性较强 B . 达到峰值后,亚硝酸盐含量下降与亚硝酸盐被分解有关 C . 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发酵温度、腌制方法和时间长短等 D . 制作过程中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为最佳取食时间提供依据
  • 11. 生化分子实验中,一般用LB培养基来预培养菌种,使菌种成倍扩增达到使用要求,也可用于培养基因工程受体菌,如大肠杆菌。LB培养基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某实验小组为了培养大肠杆菌,制备了LB培养基,该培养基的配方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分

    胰化蛋白胨

    酵母提取物

    NaCl

    含量(g)

    10

    5

    10

    定容至1000mL

    A . 该实验小组配制的LB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 B . LB培养基中的胰化蛋白胨既是碳源,也是氮源 C . 进行湿热灭菌前,还需要将该培养基调至酸性 D . 向该培养基中接种目的菌时,不能用平板划线法
  • 12. 科研人员利用诱变育种的方法培育高产β-胡萝卜素的三孢布拉霉负菌(简称S菌),已知未突变菌在含有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产β-胡萝卜素的三孢布拉霉负菌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单菌落,随着β-胡萝卜素含量的增加,颜色会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图1是培育目的菌的流程,图2是进行②和④过程后,平板上分布的单菌落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紫外线照射S菌,可导致其向目的菌进行突变 B . ②过程中,培养皿盖需要倒扣在超净工作台上 C . ③过程中,应挑选黄色的单菌落进行扩大培养 D . 对②和④过程的接种工具进行灭菌时需用到酒精
二、多选题
  • 13. 某实验小组探究10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每位小组成员均独立做实验,实验过程中所用的培养液及培养条件等完全相同,计算每天该小组成员统计数据的平均值,再通过计算结果绘出酵母菌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验过程中,该小组成员未进行更换培养液的操作 B . 图中ac段和df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均呈“S”形增长 C . 图中b时对应的酵母菌数量大约是c时数量的50% D . 该小组成员每天统计时,应采用抽样检测法进行统计
  • 14. 两个拥有相似功能生态位、但分布于不同地理区域的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为生态等值生物。生态位又称生态龛,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某物种的生态龛的值越大,该物种可能越容易被淘汰 B . 两个食物来源不同的种群,它们的生态位也可能有重叠 C . 生态等值生物拥有相似功能的生态位,但无竞争关系 D . 剧烈的种内竞争将导致某种动物的食性和栖息地发生变化
  • 15. 如图表示某稻田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无机环境,其中鸭是顶级消费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水生杂草和水稻等 B . 图中共有11条食物链,鸭所处的最高营养级为第四营养级 C . 该捕食食物网中,细菌与水生动物之间具有种间竞争关系 D . 该捕食食物网中,碳可以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
  • 16. 谷氨酸棒状杆菌可用于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来制取谷谷氨酸钠(味精),该细菌在发酵过程中要不断地通入无菌空气,并通过搅拌使空气形成细小的气泡,迅速溶解在培养液中(溶氧);在温度为30~37℃,pH为7~8的情况下,经28~32小时,培养液中会生成大量的谷氨酸。如图表示利用玉米淀粉为材料制备谷氨酸的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尿素能为谷氨酸棒状杆菌提供氮源和碳源 B . 利用玉米淀粉制备糖液时,可采用酶解法 C . 谷氨酸棒状杆菌通过有氧发酵产生谷氨酸 D . 维生素B能为发酵菌提供特殊的营养物质
三、综合题
  • 17. 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的数量达到以后,可能会出现的两种变化趋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示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都是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前者的优点是
    2. (2) 图中A段,种群数量的增长近似“J”形,符合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3. (3) 图中B点以后,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
    4. (4) 图中C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D段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与调节有关。
  • 18. 我国的库布齐、毛乌素、塞罕坝……这些曾经的“不毛之地”,上演了“沙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这些“不毛之地”原先也是茂密的森林,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森林被毁,土壤荒漠化,近些年我国劳动人民采取封沙封草育林、飞播造林(草)、人工造林等措施,让“不毛之地”又重新焕发出原来的风貌。回答下列问题。
    1. (1) 库布齐、毛乌素、塞罕坝……这些曾经的“不毛之地”演变成“绿洲”的过程,发生了群落的演替,判断的理由是
    2. (2) 我国的库布齐、毛乌素、塞罕坝等荒漠地带的历史变迁,说明了人类的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
    3. (3) 为了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在造林时应注意的事项有(答出2点即可),这些注意事项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答出2点即可)等原理。
    4. (4) 茂密的森林中,动物群体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该空间结构与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等有关。
    5. (5) 1988年,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荒漠地区中有些即使通过治理,也无法演替至森林,原因很可能是
  • 19.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状态,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当下,人类的工业化进程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进而人类收到了一系列的“馈赠”,如温室效应等。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是三类生物,序号表示碳的排出量或吸收量。不考虑图示以外的其他与碳循环有关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除了物质循环以外,还有
    2. (2) 生物圈内的众多生物中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生物有绿色植物、(答出1种即可)等。
    3. (3) 图示甲指的是,作此判断的理由是;图示丙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4. (4) 当下,碳循环的平衡依旧处于被打破的窘境,用含图中某些序号的表达式来反映出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的具体情况:。人类的工业化进程,不仅仅导致全球的气候变化(温室效应),还导致了其他一系列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如(答出2点即可)等。
  • 20. 我国南方某山区在高山种树、养殖种鱼,鱼苗和粪便(来自农户和鱼)经河流进入梯田,收获的水稻和鱼不仅可以满足农户的需求,还能流向市场,可见,这种立体农业生态系统不仅提高了生态效率,也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效益。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必须有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原因是
    2. (2) 在梯田内种植水稻后,流入该梯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
    3. (3) 养殖种鱼的场所,培育秧苗的场所,水稻生长的场所,动植物的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该现象(填“能”或“不能”)反映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4. (4) 鱼苗和粪便流入梯田,会导致梯田内水中的含氧量下降,原因是。成鱼能以杂草和害虫为食,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对人类的意义是
    5. (5) 梯田内养鱼,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该梯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原因是
  • 21. 氮素是蛋白质、遗传物质以及叶绿素和其他关键有机分子的基本组成元素,所有生物体都需要氮来维持生活。氮素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知异养硝化细菌能降解硝酸铵产生氨,进而具有去除水体中的氮素和清洁水体的作用。科研人员从发生富营养化的污水中筛选出了甲和乙两种异养硝化细菌的菌株,利用含酚红的鉴定培养基来比较这两种菌株的去氮能力,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1) 含有氮素的有机物,除了蛋白质、遗传物质以及叶绿素以外,(答出1种即可)等物质也含有氮素。
    2. (2) 该科研人员配制培养基时,以作为唯一的氮源,配制的培养基中应含有凝固剂,理由是。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该科研人员应注意的事项有(答出2点即可)。在严格遵循上述注意事项的情况下,甲菌株和乙菌株中降解硝酸铵的能力较强的是
    3. (3) 该科研人员为了统计甲菌株的母液中活菌的数量,可利用法进行了统计。利用该方法进行统计的过程中,3个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的样品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待菌落数不再增加时,统计平板上长出的单菌落数分别为171、178和170,则该母液中活菌的数量为上个/mL。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